机械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机械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机械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机械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机械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专业建设方案LT涿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机械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一)行业背景需求进入21世纪,制造工业仍然是工业、农业、信息产业等行业的基础,是国家进步、 人民富裕的本源。在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是被列为面向21世纪优先发展的领域,我 国也采取了同样的战略举措,为此,这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毫无疑问是我们的中心任 务。现在问题是:面向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我们 开展了对机械行业和人才需求做了初步的调研,从而指导如何培养适应于21世纪的机 械专业人才。当前,机械制造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表现首先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

2、化;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制造业渗透;同时,机械工 程科学的理论基础不再局限于一些传统的学科,而是更依赖新兴学科及其最新成果。这 些变化必然使得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化C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 21世纪我国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 个重点。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制订应该放到21世纪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 环境中来考虑。(二)机械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企业的生产设备朝着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 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现代化设备的运用、维护、管理、维修和旧设备的技术改 造等问题,已成为企业越来越突出的

3、问题。L专业人员现状分析(1)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大多数企业员工再教育与培训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 理专业人才数量足、学历较低、年龄偏大、总和技能不强的等问题,掌握现代自动化设 备维护维修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如2009年的 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中就包括机械专业。(2)专业人员配置偏低大部分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对各部门人员进行精简,造成专业技 术人员的减少,加上人们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视不够,致使整个高级、熟练的机 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群体弱化。(3)专业人员工作对象由普通设备趋向数控设备和自动设备数控机床在企业中应用比例较高,

4、原来很多使用普通机床或专用机床加工的产品, 现在已更换成数控机床生产,而且数控机床的档次也在逐步提高。(4)专业人员工作内容由设备维修转为设备维护、预防为主现在很多企业都通过了 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因而这些企业的管理都比较规范, 要求企业管理者、员工等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专业人员从以修理设备为主,转为以设备 维护、预防为主,排除设备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生产效 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1)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机械制造行业已走上改革创新之路,各企业逐步运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各种生 产自动线等现代设备。在未来十年里,高性能数控设

5、备在制造业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对 现代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正逐步形成。(2)企业设备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设备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 程度的主要标志。企业为了发展,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 术成果和资金注入设备。一方面积极采用现代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陈旧机电设备,实行 技术更新;另一方面,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产量和品种,减少原材料消耗,减轻劳动 强度等等,创造巨大财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3

6、)机械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目前专业调研分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岗位有:普通机电设备维修工(初 级岗位)、先进制造设备维修工(中级岗位)、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提升岗位)、设备 主管(拓展岗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专业各岗位的专业能力分析如下:岗位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本能力普通机电设备 维修工普通机电设备操作 能力普通机电设备操作能力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普通机械设备维护能力普通机械设备维修 能力识读、绘制机械零件图能力机械零件精度的检测与修复能力机械设备拆卸、装配调整、安装能力手工电弧焊接、气焰切割操作能力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诊断维修能力电力拖动设备维修 能力电工上岗作业能力机床电路及电子线

7、路维护检修能力先进制造设备 维修工数控机床、自动生产 线的维护与维修能 力数控机床安装调试能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复杂机电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维护能力机电设备改善能力设备维修与管 理技术员机电设备管理能力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能力机电设备管理基础能力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应用能力设备维修作业组织管理能力(4)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应用于 设备,使得设备的新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专业人才 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通过调研可知,企业所需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应该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 人才。不但要

8、有电子、机械、液压、管理等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认 真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5)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有可能通过招收新员工和 培训原有员工两种方式解决。企业期望中职院校发展全日制专业教育,以向企业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根据对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行业的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职业能力的发展势态的调研分析,目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企业相对匮乏,企业希望中职院校发展全日制专业教育, 以向企业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现代设备在各企业中逐步应用, 其生产率高、作业连续

9、性强,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 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按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调整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素质结构,重构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专业技能和具备专业提升 的高技能人才。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职业岗位指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 机械加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技术人 才,尤其是各类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所需的设备安装、维修与机械加工人才,面向岗位有:车工、焊工、维修钳工等。(二)

10、人才培养模式一一“产教结合,双证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大力推进“订单式” 培养,实践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三)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一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融入车工、钳工、数控车床等几种 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进一步使本专业的教 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一以“双师”建设为目标,构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到2013年底,“双师型”教师达标人数为93%从企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 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五)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实训

11、设备数量、技术水平,实训规范化等方面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建设要求。(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中心实践教学内容,融理论知识,单项训练为一体,确定专 业综合实训项目。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我校机械专业整体目标:(1)立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以提高办学质 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培养方案 和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国家机械行业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品牌的专业。(2)以加强和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为

12、培养目标,提升办学层次。(3)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质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专业知识教育中,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化为教学育人“生产力”:在基础和专业的关系上注重培养学生有扎实宽广的基础;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注重学生 未来具有自学、探索、创新和创业后劲提升能力的培养。(4)坚持把产学一体化办学特色物化到专业建设整体目标中,利用现代理论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突出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和工程应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专业优 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二)具体目标(1)优化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评价方式、模式结 构和

13、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成为具有高就业率(98%Z上)、高薪酬(超过本地企业平均工资 50%Z上)、企业高职位(技术骨干或中 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实用型、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校将满足模块化教学、综合职业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的需要。新建多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就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 学生在企业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签 约率达100%(3)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通过选派教师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聘用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团队。(4)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企业合作,将

14、综合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融合,创新“双证融通”的人才培 养模式;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核 心课程标准,建设围绕在就业岗位的核心课程。(5)实训基地建设扩建实训基地经过三年建设,该基地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完成学生的技能实训及技能鉴定任务, 完成技能培训。建成后,实训基地具备融实践教学、职工技能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鉴定、学生职业素质训导功能,设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功能齐全,在同类学校中处于 领先地位。这也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项目完成后,可满足学生1个月以上的生产性实训I。使教师既是教学专家,又是企业 技术骨干,让学生既完成生产性实习任务,又为企

15、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校企双赢。继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实现学生顶岗实习 签约率100% 在现有实习基地基础上,与大型生产企业合作,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 地。 经过三年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涵盖各级生产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实现校外实训 基地行业类型多样化,装备水平现代化,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6)实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对工学结合过程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成立工学结合合作小组,协调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以企业真实生产现场和产品生产为实习对象,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考核。在实习期间,学生以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企业支

16、付学生一定的报酬, 并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管理,实行教学过程与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就业 竞争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为企业提供技术咨 询和技术服务。学院优先安排合作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建立起学生实习生产化、管理员工化的工学结合机制,达到校企双赢。(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为更好地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合作,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以上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使其成为 技术能手。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服务团队。面向 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大型企业和央企等机电行

17、业, 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等。对外技术培训和跨行业技能培训完成学校教育培训服务项目建设目标。四、重点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1、思路与举措(1)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根据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操作技术的变化发展,考虑 到机械加工中的数控加工正向高速、环保、精密、多轴及高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不断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2)教学手段做到课实一体。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课堂教学与实习 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3)评价方式趋向多元智能。进一步改革课

18、程考核制度,采取笔试、实操、技能比 赛等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加大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在课程考核中所 占的比例。(4)模式结构不断完善优化。进一步探索和实践“2+1”、“2.5+0.5+0.5 ” “1+0.5+1+0.5 ”等灵活多样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5)德育教育体现时代要求。随着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对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人才的 要求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推进,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 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2、实施“产教结合、双证毕业”的人才培养对全日制在校学生,在专业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 “双证沟通”培养模式的基 础上,将强化产品生产

19、型实训I、顶岗实习和综合实践全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技工学校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 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 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 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 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 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 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 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

20、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 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 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 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1+N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二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 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技能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 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

21、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1)建设思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与“政、企、校联动”,开发机械专业 能力模块,制定模块能力标准,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中核心技能需要, 建设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与企业联合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制作配套的电子教案和课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建设内容制定机械类中职学生职业综合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的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设备选型、设备控制能力模块,制定中职学生职业综合资格证书考核标 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学历证书与职 业资格证书融

22、通。制定并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制定本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中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从单项职业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分层推进,有利于学生扎实、全面掌握 岗位技能。二是与企业单位共同开发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与现场结合紧密,实现学生 就业的“零过渡期”。课程体系改革完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根据企业对设备选 型经济合理、运转安全高效、故障维修快速准确的要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完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报告。从调研报告分析得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要

23、求的分类,归纳为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模块、设备选型模块、设备控制模块等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能力模块要求,设计支撑每个模块的课程及实训教学项 目,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使毕业生最终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实现“双证融 通”的人才培养模式3、建设措施(1)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建设小组组长:王存元副组长:戴金花成员:郑世杰韩佃花周丽琴 高秀红刘俊艳马桂英李丞睿杨晓庆 顾亚楠王星亮薛海根张芳李娜王华(2)继续进行市场调研,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3)根据培养目标和市场调研,将课程以“实用”为主调整;(4)进行职业素质培养,通过课程教学、环境熏陶、情景体验、生活养成等手段, 实现校内校外、课堂内外共

24、同开展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三年不断线,内容包括:动 手能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5)提高教学质量,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提高学生就业目标的职业技能这个中 心来开展;(6)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由各课程骨干教师牵头,做好教学内容遴选工作,按课程内容模块化,每年根据执行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将职业素质培训、安全知识等纳入课程内容中。(7)专业课程考核标准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技能考核与作业态度考核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 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老师与企业评价相结 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8)由教务处、科

25、研组组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教学秩序和各 项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三)师资队伍建设(1)建设思路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对从学 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培训或进修、到生产企业参加生产活动,参加 课题研究等途径,重点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个教学团队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2)建设内容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持研究省级以上课题和企业课题各1项,主编校本教材为确保产学合作单位签订聘用协议,与受聘专家签订聘用合同。专业带头人根据企业生产现场所 需岗位能力,引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骨干教师本专业现有教师实践能力差,需加强实践能

26、力锻炼,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使之成为 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起 到带头作用,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制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定期参加进修学习,参与“产学结合”活动。教师每年参加1项技术服务项目,参与1门核心课程建设、专 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聘用兼职教师为加强学生操作与维护技能培养,从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 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兼职教师聘用协 议,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聘任条件、聘任程序、兼职教师职责及要 求、兼

27、职教师考核细则等内容,学校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 范培训。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材编写工作。(3)发展目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一览表序P姓名年龄性别学历现有称 职建设要求1王存元38男本科高级担任专业、企业顾叵 引领本专业良性发 展,主持完成一项市 级以上应用研究课题1,2戴金花39女本科高级3马桂英38女本科中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览表序P姓名年龄性别学历现有称 职建设要求1高秀红40女本科高级能担任优质核心 课程负责人,2刘俊艳32女本科中级3顾业楠27女本科n中级4王星亮28男本科中级5周丽琴32女本科中级

28、6李丞睿30±本科中级7薛海根26男本科中级8张芳32女本科中级9李娜32女本科高级10王华32女本科中级(4)团队建设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培养骨干教师,强化团队建设。建设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技术人才;通 过教师相互合作,与企业专家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技术服务 水平。(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一、校内实训建设措施(1)健全各车间和实训室的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实践基地软件的建设,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摸索出一条适应中职教学的管 理体制,建设产教结合的开放性实践基地。(2)规范实训教学管理。车间按照企业生产线进行建设,完善各车间的管

29、理和控制,按照生产车间工艺过程 组织实训I,推行岗位上岗证制度,在上岗前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工作。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1)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提供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学生进行生产型实习或顶岗实训I,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培训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2)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牵头,相关企业共同参加,制定实 训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引入生产

30、企业合作经营,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市场化。三、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对实训指导教师加强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专任实训教师要掌握基地2个以上岗位的实训指导工作,熟悉生产现场的工艺流程、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产品 检验等一系列过程,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熟悉生产现场、年龄结构合理 的专任实训教师团队。同时,要建设一支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兼职实 训教师团队。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出一套具有职业特色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校 本教材,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技能鉴定提供保障。四、顶岗实习体系建设开展产教结合的实践教学,生产型实习占实训环节的85

31、% 100婿生能进行顶岗实习,且顶岗实习时间在3个月以上。现已与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巴威锅炉厂, 北京解放军618兵工厂,南方机车(北京)车辆厂,贝塞尔(中国)有限公司,中煤集 团技术研究所,天津奥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建工集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定岗实习 和订单式培养项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建设措施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 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顶岗 实习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确保学生轮流到岗。开设4种顶岗学习途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本地机械制造企业、订 单培养单位),方便学生顶岗学习。形成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的实际生产能力,引入企业进

32、行产品研发和生产,训教学和企业生产同步进行,实训教学就是企业生产,学生即是员工,让学生在全真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便于教学的组织和职业能力形成。(2)顶岗实习体系建设计划顶岗实习体系建设计划项目具体内容同研与企业相互考察,签订协议,后期满意度调查教学文件校企共同编写教学大纲、教师手册、实习日志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制定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学习管理制度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的评价方法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建设方案的落实,成立专业建设小组,全面负责 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力、决策力、 执行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3、为促使全专业教职工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实现 专业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2 .资金保障实训中心建设计划新建(扩建)车 问、实训室名称建设 力式(吊)设备清单数量 (台、 套)金额(万元)建设年度CAD/CA阵新建120软件6040多媒体电脑60数控加工车间扩建80数控车床230120数控铳床1电工电子实训室扩建90四合一电工电 子试验台1314普布加工实训车 问扩建250CA61401040焊工实训室扩建80手工弧焊205120直流氮弧焊10氧焊1钳工实训室扩建120钳桌1012虎钳40测量工具30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建设规划制度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建设 途径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制度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建立各部门的 管理制度,实现管理企业化。校 企组织机构图及职能划分图实训教师职责制度共 建月度工作考核制度刀具、工具消耗材料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资料及技术图纸管 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 质量信息管理办法物品出入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物质采购管理制度原材料入成品库存管理办法消耗物质管理办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建设,校外 专业实训1、生产性产训的校企共同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员工现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顶岗实习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