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枣强中学生物周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种群的三个年龄期个体数量,其中种群密度将会增大的是生殖 生殖 生殖前期 期 后期生殖 生殖 生殖前期 期 后期生殖 生殖 生殖前期 期 后期数量数量数量数量生殖 生殖 生殖前期 期 后期 A. B. C. D.3.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
2、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5.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 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
3、错误的是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6.如图所示,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 BC D7.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8.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
4、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9.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以“J”型曲线模式增长10.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
5、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11.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通过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1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1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
6、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14.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15.下
7、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16.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17.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18.关于下图种群数
8、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如果用Nt= Not表示,则其中是一个变化值19.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20.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
9、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 B C D21.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22.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23.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
10、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24.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25.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
11、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26.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竭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
12、其反D. 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27.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B. C. D.28.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
13、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29.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 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曲线Y与曲线X可表示自然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别A BC D3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
14、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31.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3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
15、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33.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
16、总体上不符合Nt=N0t 34.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结构)3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
17、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3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稻田中的稗草随处可见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8.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
18、,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0) 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C第五年,捕捞量为(mn) D第六年,捕捞量为(Km)39.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40.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
19、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B.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C.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D.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41.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42.如图表示不同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A人类种群的存活曲线应是型,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死亡 率相等B青蛙种群中蝌蚪死亡率很高,长成青蛙后,死亡率大大降低,应是型C三种不同曲线中,型种群
20、的动物往往繁殖率或产卵率较高D三种不同曲线中,型种群动物通常由亲代精心照顾幼仔直至成体43.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44.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A.a B.b C.c D.d45.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
21、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46.下列关于右图该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的数量为10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047.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22、(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48.右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
23、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4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50.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
24、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51.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t。下列关于该表示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t表示t年后的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 D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5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
25、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只5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C若用“边长1mm,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则计数时只需计数四个角上的四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54.在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
26、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对此项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调整合理的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种群出生率B、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C、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D、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55.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A B C D5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
27、要因素A B C D57.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5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9.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
28、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不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6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
29、养液底部取样统计61请分析回答:(1)某生物课外小组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2)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型,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和 ,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在此水平 。62.将少量
30、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等。(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
31、的个体4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只。该方法为 ,适用于 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63.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和_。某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甲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株。(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
32、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株/m2。试卷答案1.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考查。本实验为前后对照。2.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的特征的年龄组成的知识。生殖前期就是幼年个体,生殖期就是成年个体,生殖后期就是老年个体,比较四幅柱状图,A图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典型的增长型,其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3.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知识。图中两条曲线都是S型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曲线;t2对应K/2点,t3对应K点,t2t3种群数量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5时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因此限制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大于t4;种群数量最大时增长速
33、率为0,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为t5。4.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A选项中性别比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鼠种群数量特征;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结构的集群分布;D选项死亡率属于种群数量特征。5.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相同体积的培养液,由于空间和资源相同,种群达到的K值相同,接种数量的多少,只影响达到K值的时间。6.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
34、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解题时注意,在理想状态下,即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7.B【考点】本题考查害虫防治过程害虫种群密谋曲线变化分析,难度中等。图示D点种群密谋高于B点,是因为农药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增加,农药使用不会提高害虫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错误;E点起害虫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较低程度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防治,A、B、C、D点害虫种群密度小幅度下降后
35、又反弹,是药物防治,B正确;A、B、C、D之后反弹上升段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FJ间为稳定型,C错误;图示害虫种群密度降低是由于农药或生物防治,而不是食物短缺。D错误。8.B解析: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确定该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由于增长率大于零,故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A、D均错;t1时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故B正确;t2时刻的种群数量是K值,故C错。9.C【知识点】种群增长曲线。解析:呈“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不能说不受环境的影响而是需要一个资源空间都无限的环境;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速率;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从外地迁
36、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最初可以“J”型曲线模式增长,但最终会呈“S”型。【思路点拨】理解“J”型曲线、“S”型曲线的含义及增长率、增长速率的含义。10.C【Ks5u解析】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6户养的是绵羊属于一个种群,有2户养的是山羊属于另外一个种群;答案选C。11.B【知识点】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解析:由题意知,b点前种群呈S型增长,a点时增长率最大,防治蝗灾应在此点之前,故A正确;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至零,而种群密度在不断增长,故B错误;由种群特征知,改变性别比例可有效控制种群密度,故C正确;bc段可表示东亚飞蝗数量的波动故D正确。【思路点拨】本
37、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2.D【知识点】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如果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典型总结】种群和群落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1种群密度(1)在用样方法计数时,位于边界线上的样本数目计算方法是任取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红色旅游策划与党性教育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父子财产委托协议书范本
- 神武项目合作办学协议书
- 私人房产买卖协议书范本
- 碎模板化的采购合同范本
- 网约车转租协议合同模板
- 电器组装代加工合同范本
- 洗煤厂采购合作协议合同
- 终止材料购销合同协议书
- 游戏账号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实习生劳动合同书范本下载(合同范本)
- 2025年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试卷真题(后附专业解析)
- 基于微信的家庭理财管理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医疗质量管理培训
- 肾癌的护理课件教学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沃尔玛团建活动方案
- 新生儿管道护理
- 自助台球安全管理制度
- 吉大工程热力学课件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 2024年安徽芜湖一中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