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4页共14页浅析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学生:鲁尹志指导老师:刘雁(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摘要:信用证作为商业人士长期使用的支付习惯,其地位在反复运作过程中得到确定,更随着商业的需要与变化而得到广泛的普及与运用。信用证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可转让信用证是其中的一种。可转让信用证为以中间商为中介的贸易方式提供了信用基础,简化了支付程序。鉴于此,本研究作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介绍了可转让信用证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接着分析了可转让信用证的三方主体存在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可转让信
2、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可转让信用证;防范措施;风险TheBriefAnalysisTransferableLetterofCredifsRiskGuardStudent:LuYinzhiTutor:LiuYan(Oriental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Commercialletterofcredithasbeenwidelyusedinthebusinessfieldbetweensellerandbuyer.Theletterofcreditis
3、inthecurrentinternationaltradethemostuniversalusepaymentpattern,transferableletterofcreditisonekind.Transferableletterofcreditforastheintermediarytypeoftradinghasprovidedthecreditfoundationtakemiddleman,simplifiedthepaymentprocedure.Inviewofthis,thisresearchdidhasmainlydonethefollowingwork:Firstinin
4、troducedmaytransferletterofcredifsdefinition,thecharacteristicandtheclassification,thenanalyzedhasbeenpossibletotransferthereasonwhichletterofcredit'stripartitemainbodyexistence'sriskandtheriskproduced,finallyproposedmighttransfertheletterofcreditriskthemeasure.Keywords:TransferableLetterofC
5、redit;measure;risk一、绪论(一)研究意义可转让信用证(Transferableletterofcredit)系指经出口商请求,进口商同意,由开证银行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并载明授权受益人(即原信用证受益人)有权将信用证所列金额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出口商以外的第三者,即第二受益人(Secondbeneficiary)有权使用转让后的权力,也就是出运货物,交单取款的权力,此时原来信用证上的受益人为第一受益人,受让者为第二受益人。第一受益人一般是与进口商签订合同的中间商,而第二受益人则是实际供货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可转让信用证是一项很好的国际结算手段,既可以像背对背信用证那样切断供求双方
6、,乂不必占用中间商的资金和额度,达到扩大成交的目的。可转让信用证对受益人来说,在贸易中灵活性比较大,但面临的风险极大。产生风险后,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很困难。为了保障权利,基于对可转让信用证及其法律关系的分析,对实际中其利弊及风险的防范做出分析。(二)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研究谭姝,孙翠侠(1997)在慎用可转让信用证中提出:使用可转让信用证时,原证申请人收到的货物,不是与他签订合约的第一受益人而是第二受益人所提供的。这一来,进口商对第二受益人的资信情况无从把握,因而货物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相应地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从事进口贸易时应谨慎使用可转让信用证工。马丽(
7、2000)在转让信用证操作问题中提出:(1)由于转让行收到第二受益人的单据,经审核后通知第一受益人换单,换单后所有的单据该银行还要根据原证重新审单,确认无误后才将其邮寄原证的开证行。为此,转让行的某些业务人员认为既然原开证行收到的是换单后的单据,所以只要认真审核换单后的单证即可,因而不重视在第一时间对第二受益人递交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有的甚至放弃了这一环节的审单程序,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2)作为转让行审单后,若发现单中存在不符点,不管该不符点是否最终会被第一受益人所接受,均应于第一时间先电告第二受益人改单,只有在第二受益人未能在给定时间内改单时再通知第一受益人,由其决定退单或凭其担保出
8、单。(3)尽管转让信用证上列有“先收后支”条款,但这并不代表转让行可以对第二受益人不尽其应尽的责任,即便失职,犯错也可以此为挡箭牌而心安理得地不承担责任,应该说没有一项条款的设置是为允许某人或某方犯错而制订的泛。王专英,袁文胜(2000)在防范信用证欺诈风险之我见中提到:信用证的流通性和信用证的欺诈是挛生兄弟,对信用证流通性的过度强调会导致欺诈风险的增加。不法商人正是利用信用证的上述特点炮制与信用证条款严格相符的假单据向开证行交单以获得兑付,而不管自己基础合同项下的义务是否得到履行。而开证行一旦兑付,就丧失了追索权。从银行的角度按照业务操作的先后顺序探讨在各个环节对信用证欺诈的风险防范措施。慕
9、德升(2004)在跟单信用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中提到:受益人将信用证的项下全套单据直接交付于收货人,而直接由收货人来付款于受益人是可以被接受的。此种观点广泛的在实际商业习惯中是可以得到实现的。信用证过去是一种支付的手段,而现在的信用证更接近于担保概念,不但是一种支付手段,而是一种保证的手段来实现支付的辅助功能,加强承兑的可靠性。应对交易方的信誉和资信有所掌握或者通过出口保险制度来回避降低风险,而且更要加强对信用证项下货物的质量和相关单据,严格遵照合同履行的同时,严格的执行“严格相符原则”来交付信用证单据工。胡天行(2005)在可转让信用证中各方的业务风险分析中提出:转让行对转让证条款的风险,转让
10、行在进行信用证转让时可以进行改变的内容。在实务当中,第一受益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貌似合理但却超出UCP500规定的要求,对此,转让行一定要慎重处理,不能随意接受客户的要求,否则转让行可能面临处理不当的风险。第二受益人的风险:只在特殊情况下得到开证行的付款保障;一般得不到转让行的付款保障;面临第一受益人换单后不可控制的风险。孙光锐(2005)在可转让信用证下第二受益人的风险与规避中提到:第二受益人所受的主要风险:(1)开证行的资信状况可能不佳;(2)可转让信用证内的“软条款”;(3)信用证被转让后部分条款的变化;(4)第一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可能联手欺诈;(5)第二受益人向开证行主张支付的权利无充分保
11、障;(6)第一受益人保留拒绝转让行将原可转让信用证的修改内容通知给第二受益人的权利;(7)第一受益人把第二受益人的交单时间、有效期规定得过短;(8)转让行所加列的“先收后支”条款;(9)第二受益人难以得到出口地银行的资金融通莅。余桂霞(2006)在浅析可转让信用证支付方式中提到:(1)第二受益人的风险:在可转让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第二受益人的承担的风险往往最大。因为正常情况下,向开证行交单所偿的直接当事人是第一受益人而不是第二受益人,银行的付款承诺在金额和时间上都受到银行对第一受益人履行付款的约束。(2)第一受益人的风险:中间商在贸易中承担了向买方交付货物和向卖方付款的双重责任,因此无论是买方拒
12、付货款,还是卖方没有交货,中间商都需对受害方承担违约责任;延迟换单的风险工。徐晓莉(2006)在可转让信用证项下第二受益人面临的风险及防范中提到:(1)单证不符遭到拒付的风险;(2)尴尬的法律地位带来的风险;(3)信用证转让中出现差错带来的风险;(4)第一受益人置换单据带来的风险;(5)转让行处理单据不慎带来的风险;(6)难以得到出口地银行融资的风险;(7)第一受益蓄意制造骗局的风险。柴晔(2006)在谈谈转让信用证中提到:1、第一受益人在换单时,由于客观原因或主观疏忽使单据出现了不符点,造成开证行拒付。2、第一受益人利用与开征申请人之间的客户关系和换单的机会,故意将正点单据换成不符点给开证行
13、提供拒付的机会,然后提出降价等不合理要求迫使第二受益人妥协,最终获得一定的好处。因此,国内公司在运作转口贸易时.,如果对中间商的资信没有把握的话,操作转让信用证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林孝成(2005)在银行信用还是商业信用一可转让信用证第二受益人法律关系分析中提到:(1)可转让信用证笫二受益人,也就是可转让信用证笫二程业务不是银行信用,其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这使得第二受益人必须承担第一受益人单据中有不符点(如前述案例)、转让行寄丢单据、开证行过于挑剔、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开证行拖延付款甚至拒付货款的风险。所以第二受益人不得不为许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并不是自己错误引起的风险和失误承担损失。(2)从资金融
14、通方面来看,也对第二受益人造成困难,使其难以得到出口地银行的资金融通:刈。2、关于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孙光锐(2005)在可转让信用证下第二受益人的风险与规避中提到:第二受益人的风险规避措施:充分了解开证行和第一受益人的资信状况;仔细审核可转让信用证中是否包含软条款;争取增加转让行的责任;要求第一受益人开立背对背信用证;实际供货商可对中间商进行劝说,要求进口商将信用证直接开给供货商;第二受益人应根据信用证条款严格制作单据;第二受益人在接受可转让信用证的同时,可通过中间商要求第一受益人汇付部分定金,以作为定单顺利成交的保障。余桂霞(2006)在浅析可转让信用证支付方式中提到:(1)出
15、口方的防范措施:1)通过合同和信用证条款维护自身利益;2)充分发挥中间商的积极作用;3)减少单证不符。(2)进口方的防范措施:1)审慎选择开证行;2)争取订立FOB贸易合同。徐晓莉(2006)在可转让信用证项下第二受益人面临的风险及防范中提到:第二受益人防范风险的措施:(1)使用背对背信用证取代可转让信用证;(2)审慎审核信用证,避免陷阱条款;(3)对的第一受益人进行资金、资信的调查;(4)出口商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郭竞(2000)在如何处理可转让信用证下的单据中提出:由于可转让信用证是一种对第二受益人(即实际出口商)风险较大的一种结算方式,因此第二受益人在接受提单条款应格外小心,应坚持自己作
16、为发货人,收货人可为“凭发货人指示”或“凭银行指示",不要轻易接受记名提单,以防中间商同开证行相勾结来骗取货物,使出口商货款两空。当然在交易前,对中间商进行必要咨询调查也非常必要冯耀鹏(2004)在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及规避中提到:可转让信用证下,转让行对单据的审核较为严格,这要第二受益人应力求正点交单,避免出现任何细小的不符点)给收汇带来麻烦。作为转让行审单后,若发现单中存在不符点,不管该不符点是否最终会被第一受益人所接受,均应于第一时间先电告第二受益人改单,只有在第二受益人未能在给定时间内改单时再通知第一受益人,尤其决定退单或凭担保出单皿。张碧安(2004)在信用证欺诈的预防措施中
17、提出:(1)原则性措施:慎重选择交易伙伴,注意调查对方的资信情况;严格遵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加强内部管理,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络和协作。(2)技术性措施:开证申请人可采取技术性措施;受益人可采取技术性对策;开证行可采取技术性对策自。黄繁华(2004)在可转让信用证特征与风险防范中提到:作为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应尽量争取由自己直接向银行议付或付款,以避免可能因第一受益人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失。如果做法无法办到,则第二受益人应密切注意第一受益人议付、付款的进展情况,从而确保自己必要时能及时向银行提出清偿要求皿。冯斌(2006)在国际贸易中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分析中提到:第二受益人保障权利的
18、应对措施:(1)严格审查信用证条款。(2)充分了解第一受益人和开证行的资信。(3)增加转让行的责任:保函和保兑。上述措施并不能根本改变可转让信用证的法律性质,只能起很局限的作用,出口商要降低风险,还可以采取信用证之外的出口信用保险等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任晓鸿,张改清(2006)在浅析信用证利与弊中提出:对出口人而言,首先必须做好资信调查和选择交易对象的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对进口人及开证行的资信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要对买卖合同和信用证的一致性应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要提高外贸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建立一套有效的识别“软条款信用证”的标准;另外,应正确对待单据的制作、审核和传递,提高制单质量,防
19、止开证行以轻微不符拒付:。信用证当前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可转让信用证是其中的一种。在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广泛深入发展的同时各种间接贸易方式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间商在真正的供货商和进口商之间扮演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它们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起到了丰富和活跃国际市场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易的当事人,使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和支付问题更加复杂化。可转让信用证应运而生,为以中间商为中介的贸易方式提供了信用基础,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就同一份合同而产生的多头支付问题,在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可转让信用证概念界定1、可转让信用证
20、的定义可转让信用证(TransferableLetterofCredit),是指开证行授权通知行在受益人的要求下,可将信用证的全部或一部分转让给第三者,即第二受益人(SecondBeneficiary)的信用证。UCP500第48条a款规定:可转让信用证是指受益人(第一受益人)可要求被授权付款、承担延期付款责任、承兑或议付的银行,或如为自由议付信用证,则可要求信用证中特别授权办理转让的银行(统称为转让行)将信用证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另一或另几个受益人(第二受益人)适用的信用证。自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UCP600第38条就可转让信用证的界定更简洁明了,“转让信用证意指经转让银行办理转让后可供
21、第二受益人使用的信用证”。2、可转让信用证的特点及其分类(1)可转让信用证的特点。依据前述概念及UCP600的界定,可转让信用证具有如下特点:(1)信用证的可转让性,基于信用证的规定。(2)信用证的转让来自受益人的请求而发生,银行不可以自己决定进行转让。(3)转让行可以是如下银行:办理信用证转让的被指定银行;在适用于任何银行的信用证中,由开证行特别授权并办理转让信用证的银行;开证行也可担任转让银行。(4)信用证的转让方式可以是部分转让或全部转让。(5)信用证的转让以一次为限,即第二受益人不得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任何次序位居其后的其他受益人,但第一受益人不属于此类其他受益人之列。(2)可转让信用证
22、的分类。可转让信用证从不同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儿种分类:1)依是否替换商业发票,可分为不替换发票与替换发票转让。2)依信用证金额可分为全金额与部分金额转让。3)根据转让的主题不同,可分为银行转让与私人转让。二、可转让信用证在应用中的风险(一)开证申请人面临的风险从可转让信用证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使用此种方式时,原证申请人收到的货物,不是与他签订合约的第一受益人而是第二受益人所提供的。这一来,申请人对第二受益人的资信情况无从把握,因而货物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相应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从事进口贸易时,第一受益人应谨慎使用可转让信用证。如1996年我行在处理进口开证业
23、务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案例:盘锦XX针织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9月5日向我行申请开立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受益人为韩国升元实业有限公司,商品为针织袜编织机30台,金额为158400美元。事隔不久,该企业要求对信用证进行修改,改为可转让信用证,转让给韩国高丽贸易公司。由于可转让信用证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该公司乂是第一次向国外开证,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防患于未然,我行原则上不同意为其修改,经办人员说明利害关系后,可该企业仍坚持开立可转让信用证,并在申请书中签署了一切后果自负的声明,无耐,我行给予了通融办理。国外单据于1996年10月7日邮抵我行,付汇日为10月15日,经审核单证相符,单单一致。1996
24、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口海关通知公司提货,盘锦市商检局对运至的9个包装箱进行检验,发现9个箱内无一装有织袜编织机,而是砂子。由于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只管单据,不管货物,负第一性付款责任。如果国外银行已议付了单据,我行必须无条件付款,否则将影响我行在国外的信誉,儿经周折后,该公司终于同意无条件付汇。显然,这是一起出口商与当地商检、海关相勾结,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进行诈骗案件,致使该公司白白损失了158400美元,可以说代价是沉痛的:J(二)转让行面临的风险1、寄单风险UCP600第38条i款规定:“如果第一受益人应提交其自己的发票和汇票(如果有的话),但未能在第一次要求时照办,
25、或第一受益人提交的发票导致了第二受益人的交单中本不存在的不符点,而其未能在第一次要求时修正,转让行有权将从第二受益人处收到的单据照交开证行,并不再对第一受益人承担责任。”尽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转让行有权直接将第二受益人单据寄交开证行,并且不再对第一受益人负责,但实务中第一受益人往往是转让行的重要客户,有的其至对转让行的利润贡献度很高,转让行若草率的直接寄交第二受益人单据给开证行可能导致第一受益人利益受损,影响银企关系,甚至有丧失重要客户的风险。所以转让行应谨慎对待UCP600第38条i款的规定,尽量要求第一受益人完成换单或改单的工作。若确信第一受益人不准备替换单据,可以将第二受益人单据直接寄交
26、开证行;若第一受益人对于自己换单造成的不符点不再修改,转让行也应该谨慎衡量寄交第一受益人不符点单据和寄交第二受益人单据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以求最小化自己的风险。2、缮制转让条款风险UCP600第38条g款规定:“已转让信用证需准确转载原证条款,包括保兑(如果有的话),但下列项目除外:信用证金额、规定的任何单价、截止日、交单期限、最迟发运日或发运期间。以上任何一项或全部均可减少或缩短。必须投保的保险比例可以增加、以达到原信用证或本惯例规定的保额”这一条款的制定明确了转让行在进行信用证转让时可以进行改变的内容。在实务当中,第一受益人可能会提出一些貌似合理但却超出UCP600规定的要求,对此,转让
27、行一定要慎重处理,不能随意接受客户的要求,否则转让行可能面临处理不当的风险。(三)第二受益人的风险分析1、尴尬的法律地位带来的风险即使第二受益人出口货物做到了“单证一致”,也不一定能即时收到货款。因为,信用证的转让并非由于开证行与第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行为,而是基于如下3个相互独立、其法律效果乂相关联的法律行为:1、开证行在信用证中作出的信用证可以转让的意思表示。2、第一受益人依据开证行在信用证中的授权意思表示,向有权办理转让的中介银行要求转让给特定人的意思表示。3、被要求办理转让的中介银行接受第一受益人的请求,将信用证转让给第一受益人指定的人即第二受益人。因此,一般情况下开证行与第二受益人并无
28、直接法律联系,第二受益人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法律地位。在替换发票的转让中,第一受益人并没有退出信用证交易,开证行仍然是对第一受益人而不是向第二受益人承担信用证项下的义务。也就是说,作为第二受益人并不能取代第一受益人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信用证法律关系中有权向开证行主张款项的信用证的受益人。第二受益人不能向开证行直接交单,也不能通过往来银行向开证行交单,只能通过第一受益人或以第一受益人的名义直接向议付银行办理议付或付款。所以即使第二受益人能做到“单证一致”,也可能会因为第一受益人或转让行的原因而导致收不到货款。有时候,第一受益人为了使自己不垫付资金,一般在信用证中规定Uponreceiptoffun
29、dsfromtheissuingbankweshellremitproceedstoyouinaccordancewithyourinstruction(一旦收到开证行的货款后即按你们批示付款),这样把“开证行的付款”作为转让银行对第二受益人付款的前提条件,而对于开证行什么时候付、付多少,第二受益人无从知晓,因而在收款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2、一般得不到转让行的付款保障转让行在转让信用证时往往加列在收妥开证行的款项后才向第二受益人付款的条款,除非转让行保兑了信用证,否则第二受益人不能得到转让行付款的保障。此外,第二受益人还面临第一受益人换单后不可控制的风险.第二受益人单寄开证行时,第一受益人有
30、换单的权利,第一受益人若不能缮制单据导致开证行拒付,第二受益人的收汇是没有保障的。总之,第二受益人在信用证交易的法律地位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从第一受益人处受让了履行信用证的权利,取得了提示汇票与单据和要求付款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受让的各种权利受到第一受益人的种种限制,除了取得信用证项下装运单据、保险单据及诸如原产地证等权利,没有受到第一受益人的限制外,其实质性的提示单据、要求付款的权利随时可能因第一受益人保留的加入权而随时中止。因此,第二受益人的权益比D/P托收好不到哪里,这具有一定的道理。当然,第二受益人的权益保障从理论上而言,是优于D/P托收的,因为第二受益人在第一受益人没有换单且转让行将
31、单据径寄开证行的情形下,获得了向开证行直接主张支付的权利。三、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原因分析可转让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其优点是其他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就其安全性而言,它仍然是进出口商的首选。但即便是这样一种公认较为安全和完善的方式也存在着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出现信用证欺诈。信用证欺诈的产生是和信用证的内在缺陷、信用证的相关立法薄弱和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等原因分不开的。(一)信用证自身的内在缺陷信用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起到如此非凡的作用,是与其独立抽象性原则息息相关的。所谓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指的是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之间的关系,信用证完全独立于基础合同之外,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
32、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不论基础合同是否履行或完全履行,只要单证之间、单单之间互相一致,银行即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责任。这一原则,使银行承担了绝对的付款责任。同时,这一原则乂必然会导出银行对基础交易中货物的免责原则,使银行避免卷入买卖双方的贸易纠纷之中。信用证的本质:单据买卖也为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根据这一原则,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表面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就必须付款,而至于单据的真实性银行则不负责任。第10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4页共14页(二)信用证相关立法薄弱信用证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国际惯例、判例法、商业习惯及信用证
33、文本载明其他法律。从各国国内立法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对信用证欺诈进行专门规定,只有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信用证欺诈作出了明确规定,英美法系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判例涉及了信用证欺诈的处理。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表现出了对信用证欺诈惩治不力,对信用证诈骗犯罪打击不够的局面。可见,有关信用证(尤其是关于欺诈行为)的立法还相当薄弱。立法上的不完善,法制层面的缺失,使信用证欺诈的处理和救济显得更为困难,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三)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国际贸易中间商的大量存在和可转让信用证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欺诈的可能性。国际贸易中的买方对于货源、市场等信息未必有足够的了解,往往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帮助完成交易,中间
34、商在经营进口业务时,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一般不会将货源透露给买方,而是要求买方开立可转让信用证,以作为取得货源的信用工具。这样中间商就可以不必动用自己的资金从两者的差价中赚取利润。这就给恶意或虚假卖方从事欺诈活动提供了便利。当然,买方利用中间商欺骗卖方或者中间商欺骗买方或者卖方的情形也有存在,只是相对较少而已。四、现行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对策(-)开证申请人的风险防范企业特殊需要转让,一定要指名转让。因为转让信用证的当事人关系复杂,权利义务不很明确,条款乂较为繁锁,开证申请人对信用证转让给谁并不完全清楚,对第二受益人的信誉和能力方面也不甚了解,所以,势必给有关银行和当事人带来较大的风险。
35、如果是指名转让,申请人就有机会了解资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风险压到最低程度。众所周知,第一受益人往往是货物供应商即第二受益人和最终买主即开证申请人的中间商,它之所以要求采用可转让信用证方式结算就是想在不占用自身资金的同时切断开证申请人与第二受益人之间的联系,赚取差价。当指定转让行拒绝办理转让,第一受益人转而申请由开证行办理转让时,第一受益人必须将第二受益人、转让后信用证金额、货物单价等信息全部告知开证行,而开证行往往是与开证申请人即最终买主关系密切的往来银行,相关信息很容易泄露给最终买主,从而使第一受益人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当指定行拒绝办理转让时.,第一受益人仍应尽量说服该指定行办理转让,
36、或者,要求修改信用证以指定其它银行作为转让行,尽量避免通过开证行办理转让。(-)转让行的风险防范银行在处理可转让信用证时必须谨慎从事。无论在进口业务还是出口业务中,有关银行要主动配合进出口商,谨慎办理可转让信用证,以防万一。在进口信用证交易中,银行应该仔细研究开证申请书的每一条款,力劝企业在能避开此种信用证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其它方式办理结算。在出口信用证交易中,银行则应对可转让信用证的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查,并对信用证条款逐条进行审核,同时要加强同出口商联系,帮助其分析其中的风险,配合公司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银行规避买方无力给付信用证款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开证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工作
37、开证申请人是货物的买方,是银行对外承兑或付款后第一偿还人,银行能否收回款项,避免对外垫款,先要看开证申请人是否自觉如期的履行了开证申请的承诺。如果申请人资力不足,无力偿还信用证下款项必定造成银行要向担保人追偿的局面,必定增加垫款不能追回的风险。因此,在开证之前,开证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申请人资信作调查。包括申请人经营状况、收益情况、财务分析、资金周转、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该行业的发展动向、经营者的情况、与银行的往来情况等。核心就是确定申请者现有资产是否充足,以及是否能够保证在开证至偿还完信用证款项这段时间内保持自有资产的品质。2、重视担保机制开证申请人委托开证行向受益人开立信用证形式的付款承诺,
38、银行对外承兑汇票或付款后,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申请人有清偿信用证项下货款的义务。为了保证债权得以实现,开证行通常要求申请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在申请人不能如约偿还银行方,特别是无力偿还时,实现担保成为银行弥补垫款的唯一途径。因此,开证行在开证时应十分注重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的审核。充足优质的担保无疑是开证行规避日后风险十分有力的保证。3、议付与审单环节的审查最后银行在议付环节,议付行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当事人的约定合理进行审单,避免导致的单证不符使开证行免于偿付的问题出现。在审单环节,涉及审单义务的银行方:开证行、保兑行、被指定银行等在审单时要能准确判断单据是否相符,并严
39、格遵守审单时间要求,以确保拒付通知有效。同时还要注意提醒受益人及时交单,严格按规定处理发票替换发票,正确掌握寄单索汇的途径与方法等细节问题,在押汇和打包放款上更要慎重处理。(三)第二受益人的风险防范由于国际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代理商和中间商的大量存在,出口商不可能因为可转让信用证有风险而完全放弃这种结算方式的贸易。面对可转让信用证项下第二受益可能遭受的种种风险,第二受益人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争取增加转让行的责任为了确保出口权益,安全收取货款,实际供货商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增加转让行的责任,保证自身的安全。可以要求第一受益人提交银行保函。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如果中间商坚持
40、采用可转让信用证结算,此时第二受益人可以要求第一受益人在转让行通知转让信用证的同时提交银行保函,以保证第一受益人能够及时准确的换取第二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要求转让行在转让信用证时加具保兑。转让信用证经转让行保兑后,转让行就有义务在收到与转让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后承担付款责任。这样,转让行可以仅凭第二受益人提交单据的表面情况来决定是否拒付,使第二受益人的发货收款权利在实现过程中可免除来自第一受益人、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真正享有银行信用的保障。2、审慎审核信用证,避免陷井条款第二受益人应根据信用证条款严格制作单据,做到单单一致、单证相符;并要求第一受益人为自己留下足够多的交单时间。不能接受
41、载有诸如“本行只负转让之责,其余概与本行无涉。货款须待开证行支付后再付给第二受益人。WeherebyTransferthefollowingletterofcredit”等条款的所谓可转让信用证。载有这种条款的信用证,推卸其该承担的指定行的责任,要等开证行付妥货款后,才把款项付给第二受益人。这类做法,事实上是第一受益人对第二受益人的一种违约行为,违背了合同中使用信用证支付货款的基本约定。第二受益人有理由要求签约对方更正所开信用证的性质,否则他就是自愿将信用证支付方式改变为托收支付方式,从而承担了更高的收汇风险/另外,在审核可转让信用证条款,一定要注意信用证上是否载有“可转让”(Transferable)字可转让样。3、对第一受益人进行资金、资信的调查当可转让信用证为国外转让信用证,即第一受益人为国外中间商,我实际供货方为第二受益人时,第二受益人在信用证交易的法律地位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从第一受益人处受让了履行信用证的权利,取得了提示汇票与单据和要求付款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受让的各种权利受到第一受益人的种种限制,除了取得信用证项下装运单据、保险单据及诸如原产地证等权利,没有受到第一受益人的即时限制外,其实质性的提示单据、要求付款的权利随时可能因第一受益人保留的加入权而随时中止。因此,在可转让信用证项下,第一受益人资信情况是否良好,经营作风是否正派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3963-2025复印(包括多功能)设备术语
- geren借款合同范本
- 企业品牌策划设计合同范本
- 产品维修授权合同范本
- 偿还货款合同范本
- 割松油合同范例
- 劳务分包合同范本2003
- 公司购销合同范本正规
- 男友出租合同范本
- 撰稿劳务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6章 刑法各论概述
- 英国签证户口本翻译模板(共4页)
- 现金调拨业务
- 空白个人简历表格1
- 广东省中小学生休学、复学申请表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号发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钢管、扣件、丝杠租赁明细表
- 施工现场临电临水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