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航天科技知识问答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中国航天日 为何选在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 中 国航天日。为什么将这一天设为中国航天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 长许达哲指出: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 方红一号 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 奠基性成就。这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 资源的序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发射人 造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许达哲指出,把第一个里程碑这个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 事件设为 中国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
2、纪念性的。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为什么要设立 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要设立 中国航天日?许达哲表示,首先,有利于传 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 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再者,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 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 以中国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大工 程,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中国航天日 可以
3、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中国也乐意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和国际 同行的合作。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今年 中国航天日 有啥活动?4月24日是第二个 中国航天日,今年 中国航天日 的主 题是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全国各地将开展航天开放日、 航天科 学讲堂、航天日科普展览等系列活动。 主场活动在位于西安的西 北工业大学举行邀请众多的国内外院士专家、宇航员,以及联合国外空司的嘉宾,还有十余国驻华大使等,来共同见证这次航天 盛事。安排了联合国外空司司长与大学生对话、国内外航天员报告会等多场互动交流,激发航天创新热情。举办航天科技教育高 峰论坛、无人系统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军民融合发展论坛等活 动,聚焦航
4、天科技,唱响 航天好声音。航天科技知识问答:十三五 中国航天有啥大手笔?未来,中国航天有啥大手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 言人王中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 制并发射 天和一号 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 起点。在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号 飞行器将发射并完 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 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 嫦娥四号 飞行器,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 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方面,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
5、 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 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 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中国人啥时候登上月球?48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 足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那么,中国人何时飞到月亮上去?中国探月工程采取 绕、落、回 三步走,在2020年之 前均为无人探测。事实上,三步走的月球探测,在很大程度上正 是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做准备 走通地月之间的道路。中国探月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中国航天部门正在对 载人登月 进行组织论证。通过无人
6、探测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只是目前的运载火箭想要送人还力不从心。在胡浩看来,无论是出于中华文化对于月球的向往,还是 鉴于月球独特的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价值,中国人都应尽快登上月球。航天科技知识问答:嫦娥有多少 姐妹了 ?自2007年嫦娥一号 卫星发射以来,月宫里的嫦娥便不再 寂寞。至此,她已有三个 姐妹 相继升空 嫦娥一号 成功绕月, 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嫦娥三号 降落的地点是月球虹湾区,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 次着陆该区域。它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 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未来,嫦娥将再
7、迎来两个新姐妹 嫦娥四号 预计于2018年实现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 ;嫦娥五号 计划2017年 前后实现 奔月落月 采样返回地球,中国科学家将用自主获得 的月球样品开展深入研究。航天科技知识问答:天宫 里怎么样了 ?天宫?这里说的可不是西游记里被孙悟空闹腾的天庭, 而是中国的空间实验室。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 发射成功,中国有了第一 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多 个重要时刻,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 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 舟十号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
8、对接。如今 天宫二号 正式 上岗。中国发射的 天宫二号 空间 实验室和 神舟十一号 载人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 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天宫二号 在轨飞行期间,任务颇多:接受航天员访问,完 成中期驻留任务;与 天舟一号 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 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开展 太空维修实验,为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航天科技知识问答:我们离火星还有多 远?无论是NASA的科学发现,还是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 人类关于火星的好奇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么,中国人到底离 火星还有多远?有消息透露中国已经批准立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
9、探 测器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实现对火星 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许达哲介绍,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 着陆的有俄罗斯,中国要能够一步到位,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 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火星上的水,因为研究 这些还是要研究人类自己。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中国北斗何时全球织网?众所周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 统。那么,中国人的北斗如今进展如何了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按照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
10、航系统的国家 ;2012年中国形成覆盖亚 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2020年前后,北斗导航系统将形 成全球覆盖能力。王中阳日前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 航卫星。而用于全球组网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首次采用新型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和全新设计的导航信号体制等。根据计划, 2018年将率先为 一带一路 国家提供基本服务。航天科技知识问答:航天跟老百姓有啥关系?航天工程的发展,这不仅是科学家与航天迷们需要关注的 事情,航天是为推动科技进步,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类从 太空里带回的技术正改变着地球人的生活。那么,中国航天的成就中,普通民众正在分享哪些红利 ?据介绍,目前,中国空间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 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利、住建、环保、减灾、交通、 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 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此外,中国的各类卫星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高分辨率对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肩整体施工方案
- 校园标线施工方案
- 光纤更换施工方案
- 购房定金合同的详细条款
- 大堤拆除施工方案
- 集美大桥 施工方案
- 围封下荒漠草原典型群落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及化学计量特征
- 三维点云连续缺失信息重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 巴氏芽孢杆菌对黄河滩区镉污染土壤修复及冬小麦镉富集影响
- 肝脏锌原卟啉的富集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 (正式版)JTT 1490-2024 港口安全设施分类与编码
-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车辆应急预案方案恶劣天气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精美课件
- 枇杷文化知识讲座
- 浙江伟锋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拉米夫定、50吨恩曲他滨、30吨卡培他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
- 八年级家长会领导讲话4篇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体系IPE3.0使用手册
- 焦虑抑郁患者护理课件
- 户外招牌安全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