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毕业设计_第1页
大学毕业生毕业设计_第2页
大学毕业生毕业设计_第3页
大学毕业生毕业设计_第4页
大学毕业生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 热氧化大豆油荧光物质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学生姓名 王浩 所学专业 农产品加质量与安全 导师姓名 * 报告日期 2013-12-02 滁州学院教务处制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为切实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保证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一、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设计(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二、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的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

2、等。三、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前,学生必须根据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双向选择后确定选题,根据任务书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四、学生设计(论文)开题前需认真填写开题报告表,并向导师提出申请,由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负责开题报告的评议。五、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学生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须为“合格”方可开始论文写作。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不得少于3人六、开题报告表应送

3、交所在院(部)保存。七、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题 目热氧化大豆油荧光物质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指导小组成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签字*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一、研究现状大豆油,因其益于人体健康的特性,广泛被人们所接受,是人们食用最多的植物油之一。大豆油可作为色拉油、油炸油以及人造油脂的原料,是理想的食用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可以有效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此外,大豆油还含有VE,是一种抗氧化剂,既有助于大豆油的稳定,亦能辅助起到清除人体中的自由基的作用。但由于大豆油在高温煎炸等食品加工过程中往往被反复利用,油脂与氧、水分过多的接

4、触,从而会发生水解、热氧化、热聚合、热裂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低级脂肪酸、羟基酸、酸、醛以及产生二聚体、三聚体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并且大豆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原有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含量会大大降低,维生素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大豆油更趋不稳定1。测定油脂氧化的方法现有很多。传统方法包括感观评价、物理指标评价(黏度、折光指数、比重、透光率等) 、化学指标评价(主要有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CD值)、硅胶柱层析方法检测总极性化合物含量,以及新兴方法:微波法、使用图像分析技术快速检测中极性化合物、核磁共振光谱法、红外或近红外傅立叶变换仪法2-5。传统的理化指标如粘度、酸值、过氧化值

5、、茴香胺值、CD值等可以快速、方便的评定煎炸油质量,但是其使用范围 常常受到限制。采用柱层析方法检测总极性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其检测比较费时,费力。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如微波法、化学感观系统、核磁共振、红外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设备相对昂贵,难以普遍化6。由于大豆油在高温煎炸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大多具有荧光特性。能够在一定的波长下具有吸收峰。国内外用荧光法对加热氧化食用油的变化过程的研究工作做得还不多。有资料指出,大豆油在激发波长290nm、发射波长320nm处出现的强峰为VE。在激发波长为405 nm、发射波长670 nm处出现的峰源于叶绿素。同时经过研究现状、

6、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参考文献研 究 计 划时间安排高温的大豆油在370380nm出的峰会消失,这说明一些物质分解或者挥发。但是会在461nm、479nm会出现新的荧光峰,表明又有新的物质产生。利用荧光对热氧化大豆油进行检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7-11。很少有学者对大豆油热氧化物质进行分离,传统的分离方法主要是利用薄层色谱、液相、气相等,这些方法往往分离效果不理想,很难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高速逆流色谱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液液分

7、配色谱技术。与其他的分离方法相比,它不需要固体载体作为固定相,被分离的物质在互不相溶两相之间分配分离,克服了固相载体带来的种种缺点。高速逆流色谱这种高效的分离效果可以将加热的大豆油里面的物质分离出来12。待分离出来的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13,得到的物质能够有用LC-MS进行鉴定14。二、选题意义本次实验通过对大豆油的连续加热,先对热氧化大豆油基本化学指标的测定并确定其变化规律,再利用荧光找出荧光光谱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证明荧光规律的变化能够说明热氧化油脂品质的变化;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中的荧光物质进行针对性的分离,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最后用LC-MS对物质进

8、行鉴定,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何物。三、研究方法3.1煎炸大豆油的制备量取约1000mL的大豆油于不锈钢锅内于电磁炉上加热。用温度计控制油温在200。加热三小时取出样品1约100mL与小烧杯中,冷却,密封保存,备用。将锅内的大豆油冷却后密封保存,于第二天倒入锅内在200加热三小时,取样品2。重复七天加原油一共8个样品。3.2 基本化学指标测定3.2.1酸价的测定预实验后,确定样品量为3g。取油样3g,置于入250mL锥形瓶中。然后将样品溶解在50mL预先中和过的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中,再用标定后的氢氧化钾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指示剂变为微红色,并保持15s不褪色。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

9、试验15。按式(1)计算酸价(S): 式(1) 式(1)中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标准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56.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3.2.2 过氧化值的测定预实验后,确定样品量为2g。取油样2g,添加12mL三氯甲烷(使用前除氧)溶液,盖上塞子摇动至样品溶解。然后加入18mL乙酸和1mL饱和碘化钾溶液,迅速盖上塞子,摇匀溶液1min后,在1525避光环境中静置3min。然后立即加入50mL蒸馏水以终止反应。以0.5%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10、。滴定过程中,逐渐地、不间断地添加滴定液,同时伴随有力的振摇,使其所有的碘从溶剂层释放出来,溶液蓝色消失,即为终点。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如果空白试验超过0.1mL 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应更换不纯的试剂16。按式(2)计算过氧化值(PV): 式(2)式(2)中V1用于测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用于空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3.2.3 茴香胺值的测定预实验后,确定样品量为0.1g。称取0.1g的油样,准确至0.001g,置于25mL容量瓶中,

11、用异辛烷溶解并稀释到刻度成为未反应溶液。取未反应溶液5mL加入1mLP-茴香胺溶液振荡混匀10min。用异辛烷溶剂作参比,在350nm波长处测定溶液吸光度Ab。用5mL异辛烷加1mLP-茴香胺做空白,在350nm波长处测定未反应溶液吸光度As. 。如果测定的吸光度不在0.2至0.8之间,需将未反应溶液进行稀释重新测定。按式(3)计算p-茴香胺值(AV): PAV=25*(1.2AS-Ab)/W 式(3)式(3)中:V溶解试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w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b用异辛烷为参比时的吸光度;As用异辛烷+P-茴香胺为参比时的吸光度。3.2.4 CD值(共轭二烯烃值)的测定进

12、行预实验,确定样品量为0.1g。准确称量油样0.1g,各组之间质量差0.0005g。用正己烷溶解油样,定容至10mL,摇匀,梯度稀释50倍,得到0.0002g/mL的溶液,摇匀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30nm处分别测定8个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3.3两相溶剂系统的选择与分配系数、固定相保留值的确定3.3.1荧光法确定分配系数配制不同比例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乙晴溶液(见下表)。取上相、下相各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mL的油样。震荡,静置分层,取上下相分别进行荧光检测。(之前先对样品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吸收峰)然后根据峰强度确定分配系数(K=C上/C下 ,K值在0.52之间为佳)。3.3.2

13、高速逆流色谱法确定固定相保留值的确定 用上述不同比例的溶液制备上下相。超声脱气后,进行上相上液。大约300mL充满填充柱。之后进行下相上液。当溶液分层时停止,根据流出来的上相确定固定相保留值(Sf=(300-V出)/300,Sf>50%为佳)。 3.3.4溶液系统以及样品的配制两相溶液的配置:按照已选的两相溶液系统的溶剂组成的混合溶液,在分液漏斗里充分震荡,分层,静置使其充分饱和,分离上下液,超声脱气,备用。样品配制:取1mL的氧化大豆油溶于20mL的下相溶剂中,超声脱气,备用(共8个样)。3.4荧光光谱分析 取油样1mL用正己烷定容至25mL(测定时根据实际情况稀释),使用激发波长在2

14、00900nm,波长间隔为10nm,激发波长为200900下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并得到谱图。通过谱图分析,确定新的荧光物质具有吸收峰的波长。再在该波长下进行扫描,确定荧光物质的变化趋势。3.5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大豆油中荧光性物质将上相以30mL/min泵入柱管,待充满后,打开主机,正转模式,缓慢的将转速调制900r/min,开始以2mL/min的流速泵入下相。待柱的出口端有流动相流出时,两相处于平衡,此时注入配好的样品(样品氧化大豆油的选择为新物质荧光特征峰最强的一组)15ml,根据荧光检分析结果设定好波长。根据谱峰进行手动收集流份。3.6 HPLC和HPLC-MS分析鉴定荧光性物质 将收集到的

15、流份在氨基色谱柱、流速2.0mL/min、温度25、紫外检测器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收集产物。 将分离出来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用LC-MS对其进行检测。得到结果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氧化大豆油荧光物质为何物。3.7 数据处理采用Excel对基本化学指标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图形。所有指标均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通过分析确定荧光光谱与基本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LC-MS产生的谱图通过谱图库对比与计算确定为何物质。四、研究内容1. 煎炸大豆油基本化学指标的测定2. 煎炸大豆油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分析3. 煎炸大豆油荧光物质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4. 煎炸大豆油高速逆流色

16、谱分离物的定性分析五、参考文献1 陈锋亮,魏益民,钟耕.大豆油高温煎炸质变过程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6.31(8).19-22.2 姚晓敏,孙向军,徐建强.煎炸油质变探讨J.食品科技,2000,(4):56-57.3 黄 兴,姚庭香,王吉良等.煎炸油质变检验方法探讨J.食品科学,1995,(8): 50-53.4 Fritsch C W.Measurements of frying fat deterioration: abrief review J. J. Am. Oil Chem. Soc.,1981,58: 272-274.5 HorwitzW. Officialmethods of

17、analysis (14th ed.)M.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Chemist, Inc,1984.6 肖新生,毕艳兰,彭元怀,李潇颖.煎炸油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油脂,2006,31 (5):35-37.7赵守敬.植物油加热氧化规律的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J.光谱仪器分析8张咏.几种常见食用油加热后荧光光谱特性变化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3,1(1).37.9方慧敏.植物油的荧光光谱法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9,12(6).26.10赵守敬.基于荧光光谱法的植物油加热氧化规律J.中国粮油学报,2012,311王艳.用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8种植物油脂的荧光信息J.河南工业大学报,2010,12(6).31.12曾慧英.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氧化葵花油中三亚油酸甘油酯单氢过氧化物J精细化工,2013,213王俊德.高效液相色谱法.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14朱明华.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GB/T 5530-2005/ISO 660:1996.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的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