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央行宏观调控近两年来,因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扩大而形成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未有 缓解, 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助推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资产价格和消 费物价不断走 高。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 明显通货膨胀,中央 银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巨大转 变。从实践来看,要使货币政 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 业务经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否 那么效果要大打折扣。信贷总量控制:宏观调控与股东回报要求的较量央行货币政策最主要的调控对象之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而从商业银 行的 角度,信贷业务仍是国内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存贷
2、利差仍是各银行最主 要的收入来 源,根据上市银行公布的 2007 年半年中期报告,各上市银行利差收 入占总收入的比 重都在 80% 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总量怎么安排,是商业 银行的经营决策更是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宏观调 控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在信 贷总量问题上不可防止地产生碰撞。国内各银行特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银行从过去专业银行一路 走来, 在信贷总量的控制上经历了规模控制、比例管理到现在经济资本管理的 开展过程。从 本质上说,规模管理是一种行政约束,存贷比例管理是一种资金 约束,而经济资本管 理是一种资本约束。从其对信贷总量调控的效果来看, 规 模管理最
3、直接,操作最简单, 其次是存贷比例管理, 而经济资本管理对信贷总 量调控是间接的, 作用方式相对复杂。 以上三种管理方式的演进是与我国银行 的改革相适应的。现在除农行正在进行财务重 组和股份制改革外,其他大型银 行根本上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东回报最大化成为 最主要经营目标,对贷款 总量决策的顺序和依据也已经决然不同。过去银行是依据当年的信贷方案指标 或存贷比例确定信贷总量,然后确定利润目标。现在各银行根本上 是先有股东 回报目标以确定贷款应该增加多少,再考虑资本约束下贷款能够增加多少, 从 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来确定贷款增长总量。考虑到各主要银行股改上市后资本充 足 率都在 13% 以上,远高于
4、 8%的最低充足率要求,因此实际上各主要银行贷款 增长 受到的资本约束并不大。 这样,股东回报要求成为银行贷款增长的最主要 的影响因素。 这种决策顺序和依据的改变反映了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的根本性变革,是一 种历史性进步。从股东回报要求出发,商业银行有多放贷款的内在需要。因为目前我国利 率市 场化改革还不到位,央行对于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限制,为商 业银行提供 了保护性的存贷利差,而且这个利差还很大、很诱人。从这几年央 行调整利率情况来 看,尽管存贷款基准利率屡次上调,但存贷款利差没有缩 小。以 1 年期存贷款为例, 除了 2007 年 12 月 21日的非对称加息使 1 年期
5、基准 存贷利差略有收窄外, 2002 年 以来我国银行按期限对应的存贷利差在 3.5 个百 分点左右 见表 1 。此外,各银行不同程度存在以短存长贷为特征的期限错配,由此形成的实 际存 贷利差会大得多。比方, 2007 年内,四大银行的平均存款付息率约为 1.5% ,正常 贷款收息率在 6.3% 左右,存贷利差在 4.8 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商 业银行发放的贷 款只要能收得回,就能获得很高的回报水平。贷款成为商业银 行回报水平最高的资产 至少其外表的收益水平是最高的 。商业银行为实现其 股东回报要求,必然要在 增加贷款上做文章。这就与央行在宏观调控中控制货 币信贷增长的目标相冲突。央行在宏观调
6、控中是尊重商业银行的上述变革的,在宏观调控中坚持以市 场化 的经济手段调控为主。但由于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还存在对存贷款利 率上下限的 管制,资本还不能自由流动,汇率也未完全市场化,目前在我国完 全依靠市场化手段 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根底条件并不具备。因此面对繁重的 宏观调控压力,面对商业 银行在传导宏观调控政策中的不顺畅,央行又不得不 采取了一些其他的调控手段:多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屡次定向发行带有惩罚 性的专项央行票据,并对商业银行贷款 投放的总量和进度进行严格的指导。这 些手段的运用,加大了调控的力度,增强了调 控的效果,也促使商业银行采用 更直接的信贷总量控制手段,如已根本退出舞台
7、的严 格的信贷方案管理和存贷 比例管理又重新回到管理实践中。因为只有采用这种行政性 很强的直接的调控 手段,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按照央行的要求有效地掌控贷款增长的 总量和节 奏。流动性调控: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流动性紧张应该成认,我国存在明显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为市场中的资金充裕, 市场 利率低位运行,大量资金没有很好的运用渠道。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在 2005 年表 现得十分突出,当时货币市场大量资金堆积,使得市场利率甚至低于 银行同期存款的 利率,如 2005 年 9 月,1 年期央行票据的利率根本上维持在 1.32% 上下,比同期存 款基准利率低 93 个基点; 3 个月期央行票据利率根本
8、在 1.08% 左右,比同期存款基 准利率低 63 个基点。这种利率的倒挂,使很多银行 因为资金用不出去而在想方法减 少存款的增加。但从 2006 年以后,情况发生了 奇妙的变化,在宏观调控中,很多银 行不但出现了短期流动性紧张,也给长期 流动性埋下了很大的潜在风险。从短期流动性看,各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出现头寸紧张,需要不断通过市 场拆 借融入资金以弥补资金缺口。这一问题乍听起来有些奇怪,其实也正常, 是宏观调控 和金融市场变化的一种正常反映,也符合央行在调控中抽紧流动性 的初衷。一是资本 市场活泼,造成银行资金分流。近两年来,随着股市火爆, 社会资金流向发生很大变 化,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进入
9、股市,表现为各银行一 般性存款 对公存款和个人存 款 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在有的月份 如 2007 年 4 月份、 5 月份 出现负增长。 对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量存款维持流动性的国内银 行来说,当存款不增加或下降时, 流动性必然出现紧张。二是央行抽走资金或 锁定资金。在调控中,央行密集地采用公 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 行定向票据等手段抽紧商业银行流动性,以减少 商业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 金。这种操作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某 大银行 2007 年各项存款 增加 5476 亿元,而同期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 定向票据从该行抽走 资金 4880 亿元,占新增存款的 89
10、% 。这样必然出现增量资金 缺口。三是大量同 业往来资金可用性很差。股票、基金火爆所造成的从银行流出的资 金,有很大 一局部又会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在银行存款的形式流回来,但这局部资 金进 出频繁,是看得见而不可用的资金。从长期流动性来看,商业银行在宏观调控中为实现当期经营目标和调控要 求, 为今后埋下了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存款短期化十清楚显,银行资 金来源的稳 定性严重下降。由于物价上涨,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变成负数,加上 股市活泼,企业和 居民个人似乎时刻都要备钱以捕捉新的投资时机,以前长期 存在银行里的“死钱突 然都变“活了。 2007 年全国商业银行新增活期存款 占新增各项存款的比例
11、到达 79.54% ,比上年提高了 13.6 个百分点;而定期存 款中, 1 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占比 在 80% 以上。但另一方面,资金运用的长期化那么 不断加剧。一是流动性强的债券类 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不增反降。在银行的流 动性管理中,一般都要保持足够的债券类 资产作为流动性储藏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是,正如以上所述,由于银行的短期流动性 出现紧张,各银行为维持短 期流动性不得不压缩债券类资产的增长,甚至要变现债券 资产。二是在贷款资 产中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而贴现和流动资金贷款占比下降。 在宏观调控 下,各银行通常主要通过压降贴现和短期贷款来实现控制贷款规模增长的 目 标,而中长期工程贷
12、款的增长那么有很大刚性。 2007 年全国各商业银行新增中长 期 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到达 74.9% ,同比提高 8.59 个百分点。以上资金 来源的 短期化和资金运用的长期化同时在加剧,造成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越来越严重, 累积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利率调整效应:对信贷供应的刺激强于对信贷需求的约束央行在宏观调控中对利率手段的使用一直显得比拟谨慎, 兼顾着多方面的 考虑, 比方要考虑在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保持一定的利率差,以防止热钱大量流 入而增大人民 币升值压力;要考虑对信贷需求的抑制效应;要考虑与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结合;要考 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等等。实际上,以上考虑是难以 兼顾的。
13、当 2007 年通货膨 胀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央行加大了对利率手段的使 用,全年连续 6 次上调了存贷款 基准利率,而且把利率的调控目标集中到抑制 信贷需求上。贷款利率上调对信贷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确实不明显。主要原因 有:经 济处于上升时期,投资时机多,投资回报率一直较高,政府和企业的投 资冲动十分强 烈;每次利率上调幅度有限,而且相对于不断上涨的CPI和PPI,实际利率仍为负数; 银行对好企业、好工程竞争剧烈,在贷款基准利率上 升的同时,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 的浮动水平不断走低,局部抵消了利率上调的 影响。而存贷款利率上调造成的存贷利差扩大却实实在在地刺激了银行增加贷款 投放 的冲动,央行
14、在政策上对商业银行利益的照顾反过来成为央行实现其自身 政策目标的 一大阻力。如果简单运用缺口理论来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我 们会得出在央行上 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商业银行的利差会受损的结论。因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是负债短期化对应资产长期化,存在一个 巨大的 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在利率上升时,受利率上升调整的负债比资产要 多、要快,因 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会大于、快于利息收入的增加。但从2004 年10 月 29 日第一次加息以来,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却是一种恰恰相反的情 形,即随 着央行不断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获取的利差大大增加了。造成商业银行利差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5、:一是央行在利率调整 中,对 于活期存款的利率根本未做调整,只在 2007 年7 月略为上调了 0.09 个 百分点,并 在 2007 年 12 月又把活期存款利率下调了 0.09 个百分点。央行这么 做的目的是为 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使活期存款账户的利率逐步降到零利 率。而我国多数银行的 活期存款在存款中的占比都在 60% 以上,近两年新增存 款中活期存款占比更是在 70% 以上。这样,各银行有一半以上的存款根本上不 受利率上调的影响。在计算利率敏感 性负债时要把这局部存款扣除。二是在 2006 年 4月 28 日调整利率时只将贷款利率 上调了 27 个基点,而存款利率没有 相应调整,直接
16、扩大了存贷利差。三是从 2007 年 9月之前各期限档次利率的变 化看2007 年 12月的调整与以下特点不符 , 利率调整的特点是, 1 年期以下存 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小,而且上调幅度小于相应期 限贷款利率调整; 2 年期以上 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且大于相应期限贷款利率的 调整 见表 2、表 3 。而商 业银行存款大局部都是 1 年期以内的存款,也就是说 商业银行大局部的存款利 率上调幅度不大。如果再把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因素考虑进去,实际的存贷利差还要大得 多。如 此高的存贷利差,当然会刺激各商业银行强烈的贷款冲动,会想方设法 扩大贷款以赚 取诱人的利差收入。保护性存贷利差的存在是利率市场化
17、改革不到位的表达,而宏观调控的压 力使 中央银行事实上减缓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与此相对应,这种可观的存贷利差的存在, 客观上也使商业银行放慢了贷款定价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进程。这 是央行和各商业银行 在研究以后的相关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政策建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各自的责任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奸又快开展,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主 要内 容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在宏观调控中,建议央行要更多地关注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 关注货币政策的传导,以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而商业银 行不仅要关注宏观调 控对业务经营和开展的当期影响,也要更多地关注宏观调 控带来的长远潜在影响,从 可持续开展的角度
18、对业务经营进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传导不畅,必然会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而宏观调控政策在通过商业银行传导时受阻,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宏观调控要求与商业银行股东回报要求发生冲突。深入分析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一是央行给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诱人的存贷利差,使商业银行有增加贷款的强烈冲动;二是商业银行除了放贷获利外,缺乏其他更好的获利渠道。因此,央行要更好地实现其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目标,一方面应逐步放弃为商业银行提供保护性存贷利差的政策,让商业银行真正走向市场。另一方面, 为商业银行通过其他途径盈利提供 政策支持。这包括:理顺银行间市场利率与存贷款 利率的比价关系,使得商业 银行能够从投融资业务中获取与贷款业务相当的收益水平, 从而合理安排资产 组合;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提供好的政策环境,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扫除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政策障碍宏观调控政策无疑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带来了利差扩大的好处。但商业银行靠利差来实现高盈利的状况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社团联合活动合作合同(2篇)
- 新质生产力范式
- 2025电商平台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医疗新质生产力绿色
- 2025融资租赁代理合同
- 2025在职员工兼职合同范本
- 2025年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学设计3人民版(美教案)
- 如何挖掘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党员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断绝兄弟关系协议书(2篇)
- 《动物防疫》课件
- 2025年山东银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大学学术英语读写教程下册课文翻译
- 山西焦煤招聘2025笔试题库
- 《Hadoop技术原理》课件-11.Flume
- 太子参的种植方法及管理
- 国开大学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在线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高压设施维修合同范例
- AI新时代算力需求高增长-算力网络建设有望奔向太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