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 绪论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
2、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
3、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2 蛋白质化学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端、C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二硝基氟苯法、Edman降解法、丹磺酰氯法。二硝基氟苯(DNFB或FDNB
4、)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Sanger反应),生成DNP多肽或DNP蛋白质。由于DNFB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多肽或DNS蛋白质。由于DNS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苯异硫氰酸脂(PITC或Edman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反
5、应(Edman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末端的PTC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 氨肽酶法:氨肽酶是一类肽链外切酶或叫外肽酶,能从多肽链的N端逐个地向里切。根据不同的反应时间测出酶水解释放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按反应时间和残基释放量作动力学曲线,就能知道该蛋白质的N端残基序列。(2)C末端测定法:常采用肼解法、还原法、羧肽酶法。肼解法:蛋白质或多肽与无水肼加热发生肼解,反应中除C端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其他氨基酸都转变为相应的氨基酸酰肼化物。 还原法:肽链C端氨基酸可用硼氢化锂还原成相
6、应的氨基醇。肽链完全水解后,代表原来C末端氨基酸的氨基醇,可用层析法加以鉴别。 羧肽酶法:是一类肽链外切酶,专一的从肽链的C末端开始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的氨基酸。被释放的氨基酸数目与种类随反应时间的而变化。根据释放的氨基酸量(摩尔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便可以知道该肽链的C末端氨基酸序列。2测得一种血红蛋白含铁0.426%,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一种纯酶按质量计算含亮氨酸1.65%和异亮氨酸2.48%,问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3指出下面pH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是保持原点?(1)胃蛋白酶(pI 1.0),在pH 5.0;(2)血清清蛋白(pI 4.9),在
7、pH 6.0;(3)-脂蛋白(pI 5.8),在pH 5.0和pH 9.0;解答:(1)胃蛋白酶pI 1.0环境pH 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2)血清清蛋白pI 4.9环境pH 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3)-脂蛋白pI 5.8环境pH 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脂蛋白pI 5.8环境pH 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4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解答: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变性的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
8、序的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蛋白质变性后的表现:生物学活性消失; 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蛋白质的沉淀可以分为两类:(1)可逆的沉淀:蛋白质的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天然性质。如盐析或低温下的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蛋白质。(2)不
9、可逆沉淀: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不再能溶于原溶剂。如加热引起蛋白质沉淀,与重金属或某些酸类的反应都属于此类。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经变性。5下列试剂和酶常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中:CNBr,异硫氰酸苯酯,丹磺酰氯,脲,6mol/L HCl -巯基乙醇,水合茚三酮,过甲酸,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其中哪一个最适合完成以下各项任务?(1)测定小肽的氨基酸序列。(2)鉴定肽的氨基末端残基。(3)不含二硫键的蛋白质的可逆变性。若有二硫键存在时还需加什么试剂?(4)在芳香族氨基酸残
10、基羧基侧水解肽键。(5)在甲硫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6)在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侧水解肽键。解答:(1)异硫氰酸苯酯;(2)丹黄酰氯;(3)脲;-巯基乙醇还原二硫键;(4)胰凝乳蛋白酶;(5)CNBr;(6)胰蛋白酶。 6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1)酸水解得 Ala,Arg,Leu,Met,Phe,Thr,2Val。(2)Sanger试剂处理得DNP-Ala。(3)胰蛋白酶处理得Ala,Arg,Thr 和 Leu,Met,Phe,2Val。当以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和DNP-Val。(4)溴化氰处理得 Ala,Arg,高丝氨酸内酯,Thr,2Val,和 Leu,Phe,
11、当用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DNP-Ala和DNP-Leu。解答:由(2)推出N末端为Ala;由(3)推出Val位于N端第四,Arg为第三,而Thr为第二;溴化氰裂解,得出N端第六位是Met,由于第七位是Leu,所以Phe为第八;由(4),第五为Val。所以八肽为:Ala-Thr-Arg-Val-Val-Met-Leu-Phe。7一个螺旋片段含有180个氨基酸残基,该片段中有多少圈螺旋?计算该-螺旋片段的轴长。解答:180/3.6=50圈,50×0.54=27nm,该片段中含有50圈螺旋,其轴长为27nm。8当一种四肽与FDNB反应后,用5.7mol/LHCl水解得到DNP-V
12、al及其他3种氨基酸;当这四肽用胰蛋白酶水解时发现两种碎片段;其中一片用LiBH4(下标)还原后再进行酸水解,水解液内有氨基乙醇和一种在浓硫酸条件下能与乙醛酸反应产生紫(红)色产物的氨基酸。试问这四肽的一级结构是由哪几种氨基酸组成的?解答:(1)四肽与FDNB反应后,用5.7mol/LHCl水解得到DNP-Val,证明N端为Val。(2)LiBH4还原后再水解,水解液中有氨基乙醇,证明肽的C端为Gly。(3)水解液中有在浓H2SO4条件下能与乙醛酸反应产生紫红色产物的氨基酸,说明此氨基酸为Trp。说明C端为GlyTrp(4)根据胰蛋白酶的专一性,得知N端片段为ValArg(Lys),以(1)、
13、(2)、(3)结果可知道四肽的顺序:NValArg(Lys)TrpGlyC。9概述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步骤。解答:(1)测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2)蛋白质的N端和C端的测定。(3)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水解方法将所要测定的蛋白质肽链断裂,各自得到一系列大小不同的肽段。(4)分离提纯所产生的肽,并测定出它们的序列。(5)从有重叠结构的各个肽的序列中推断出蛋白质中全部氨基酸排列顺序。如果蛋白质含有一条以上的肽链,则需先拆开成单个肽链再按上述原则确定其一级结构。如是含二硫键的蛋白质,也必须在测定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前,拆开二硫键,使肽链分开,并确定二硫键的位置。拆开二硫键可用过甲酸氧化,使胱氨酸
14、部分氧化成两个半胱氨磺酸。3 核酸1 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通常将缓冲液调到什么pH?此时它们是向哪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将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柱上时,应将溶液调到什么pH? 如果用逐渐降低pH的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其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 解答: 电泳分离4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 的缓冲液,在该pH时,这4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UMP>GMP>AMP>CMP; 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虽然pH 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
15、,但pH过高对分离不利。 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根据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则洗脱顺序为CMP>AMP> GMP > UMP,但实际上核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 AMP > UMP >GMP。2为什么DNA不易被碱水解,而RNA容易被碱水解?解答:因为RNA的核糖上有2¢-OH基,在碱作用下形成2¢,3¢-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和3¢-核苷酸。DNA的脱氧核糖上无
16、2¢-OH基,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抗性。3一个双螺旋DNA分子中有一条链的成分A = 0.30,G = 0.24, 请推测这一条链上的T和C的情况。 互补链的A,G,T和C的情况。解答: T + C = 10.300.24 = 0.46; T = 0.30,C = 0.24,A + G = 0.46。4对双链DNA而言, 若一条链中(A + G)/(T + C)= 0.7,则互补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G)/(T+C)分别等于多少? 若一条链中(A + T)/(G + C)= 0.7,则互补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 + T)/(G + C)分别等于多少 ? 解
17、答: 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和则: A= T,T= A,G= C,C= G,因为:(A+ G)/(T+ C)= (T+ C)/(A+ G)= 0.7, 所以互补链中(A+ G)/(T+ C)= 1/0.7 =1.43;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 = T, G = C,所以,A + G = T + C,(A + G)/(T + C)= 1; 假设同(1),则A+ T= T+ A,G+ C= C+ G,所以,(A+ T)/(G+ C)=(A+ T)/(G+ C)= 0.7 ;在整个DNA分子中,(A+ T+ A+ T)/(G+C+ G+C)= 2(A+ T)/2(G+C)= 0.75T7噬菌体DN
18、A(双链B-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计算DNA链的长度(设核苷酸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40)。 解答:0.34 ×(2.5×107/640)= 1.3 × 104nm = 13m。6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含量为6.4 × 109个碱基对。试计算人体DNA的总长度是多少?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 × 109 km)的多少倍?已知双链DNA每1000个核苷酸重1 ×10-18g,求人体DNA的总质量。 解答:每个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6.4 × 109 × 0.3
19、4nm = 2.176 × 109 nm = 2.176m,人体内所有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2.176m×1014 = 2.176×1011km,这个长度与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 km)相比为:2.176 × 1011/2.2 × 109 = 99倍,每个核苷酸重1 × 10-18g/1000 = 10-21g,所以,总DNA 6.4 × 1023 × 10-21 = 6.4 × 102 = 640g。7有一个X噬菌体突变体的DNA长度是15m,而正常X噬菌体DNA的长
20、度为17m,计算突变体DNA中丢失掉多少碱基对?解答:(1715)× 103/0.34 = 5.88 × 103bp8概述超螺旋DNA的生物学意义。解答: 超螺旋DNA比松弛型DNA更紧密,使DNA分子的体积更小,得以包装在细胞内; 超螺旋会影响双螺旋分子的解旋能力,从而影响到DNA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超螺旋有利于DNA的转录、复制及表达调控。9为什么自然界的超螺旋DNA多为负超螺旋?解答:环状DNA自身双螺旋的过度旋转或旋转不足都会导致超螺旋,这是因为超螺旋将使分子能够释放由于自身旋转带来的应力。双螺旋过度旋转导致正超螺旋,而旋转不足将导致负超螺旋。虽然两种超螺旋
21、都能释放应力,但是负超螺旋时,如果发生DNA解链(即氢链断开,部分双螺旋分开)就能进一步释放应力,而DNA转录和复制需要解链。因此自然界环状DNA采取负超螺旋,这可以通过拓扑异构酶的操作实现。10真核生物基因组和原核生物基因组各有哪些特点?解答: 不同点: 真核生物DNA含量高,碱基对总数可达10 11,且与组蛋白稳定结合形成染色体,具有多个复制起点。原核生物DNA含量低,不含组蛋白,称为类核体,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真核生物有多个呈线形的染色体;原核生物只有一条环形染色体。 真核生物DNA中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原核生物细胞中无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中为蛋白质编码的大多数基因都含有内含子(有断裂基因
22、);原核生物中不含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RNA是细胞核内合成的,它必须运输穿过核膜到细胞质才能翻译,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在原核生物内是不存在的。 原核生物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转录单位,称操纵子,真核生物不存在操纵子。 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重叠基因,但近年发现这种情况在真核生物也不少见。相同点:都是由相同种类的核苷酸构成的的双螺旋结构,均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均含有多个基因。11如何看待RNA功能的多样性?它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解答:RNA的功能主要有: 控制蛋白质合成; 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 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 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遗传信息的加工;可能是生物进化时
23、比蛋白质和DNA更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其核心作用是既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又可以作为功能分子发挥作用。12什么是DNA变性?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何变化?解答:DNA双链转化成单链的过程称变性。引起DNA变性的因素很多,如高温、超声波、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某些化学试剂(如尿素,酰胺)等都能引起变性。 DNA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变化主要有: 天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链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生物学活性丧失; 天然的线型DNA分子直径与长度之比可达110,其水溶液具有很大的黏度。变性后,发生了螺旋-线团转变,黏度显著降低; 在氯化铯溶液中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变性后的DNA浮力密度大大增加,故沉降
24、系数S增加; DNA变性后,碱基的有序堆积被破坏,碱基被暴露出来,因此,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产生所谓增色效应。 DNA分子具旋光性,旋光方向为右旋。由于DNA分子的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旋光性很强,其a = 150。当DNA分子变性时,比旋光值就大大下降。13哪些因素影响Tm值的大小?解答:影响Tm的因素主要有: G-C对含量。G-C对含3个氢键,A-T对含2个氢键,故G-C对相对含量愈高,Tm亦越高(图3-29)。在0.15mol/L NaCl,0.015mol/L柠檬酸钠溶液(1×SSC)中,经验公式为:(G+C)% =(Tm - 69.3)× 2.44。 溶液的离子强度。
25、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在纯水中,DNA在室温下即可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中需核酸变性时,常采用离子强度较低的溶液。 溶液的pH。高pH下,碱基广泛去质子而丧失形成氢键的有力,pH大于11.3时,DNA完全变性。pH低于5.0时,DNA易脱嘌呤,对单链DNA进行电泳时,常在凝胶中加入NaOH以维持变性关态。 变性剂。甲酰胺、尿素、甲醛等可破坏氢键,妨碍碱堆积,使Tm下降。对单链DNA进行电泳时,常使用上述变性剂。14哪些因素影响DNA复性的速度?解答:影响复性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复性的温度,复性时单链随机碰撞,不能形成碱基配对或只形成局部碱基配对时,在较高的温度下两链重又分离,经过多
26、次试探性碰撞才能形成正确的互补区。所以,核酸复性时温度不宜过低,Tm-25是较合适的复性温度。 单链片段的浓度,单链片段浓度越高,随机碰撞的频率越高,复性速度越快。 单链片段的长度,单链片段越大,扩散速度越慢,链间错配的概率也越高。因面复性速度也越慢,即DNA的核苷酸对数越多,复性的速度越慢,若以 C0为单链的初始浓度,t为复性的时间,复性达一半时的C0t值称C0t1/2,该数值越小,复性的速度越快。 单链片段的复杂度,在片段大小相似的情况下,片段内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越多,或者说复杂度越小,越容易形成互补区,复性的速度就越快。真核生物DNA的重复序列就是复生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的,DNA的复杂度越
27、小,复性速度越快。15概述分子杂交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解答: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通常对天然或人工合成的DNA或RNA片段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做成探针,经杂交后,检测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的位置,寻找与探针有互补关系的DNA或RNA。直接用探针与菌落或组织细胞中的核酸杂交,因未改变核酸所在的位置,称原位杂交技术。将核酸直接点在膜上,再与探针杂交称点杂交,使用狭缝点样器时,称狭缝印迹杂交。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拷贝数和转录水平的变化,亦可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制品中的核酸污染状况。杂交技术
28、较广泛的应用是将样品DNA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用杂交技术寻找与探针互补的DNA片段。由于凝胶机械强度差,不适合于杂交过程中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的处理,Southern 提出一种方法,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从凝胶转移到适当的膜(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在进行杂交操作,称Southern印迹法,或Southern杂交技术。随后,Alwine等提出将电泳分离后的变性RNA吸印到适当的膜上再进行分子杂交的技术,被戏称为 Northern印迹法,或Northern杂交。分子杂交广泛用于测定基因拷贝数、基因定位、确定生物的遗传进化关系等。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杂交还可
29、用于研究基因变异,基因重排,DNA多态性分析和疾病诊断。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的结合,使检出含量极少的DNA成为可能。促进了杂交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DNA芯片技术也是以核酸的分子杂交为基础的。16概述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和应用领域。解答:DNA的序列测定目前多采用Sanger提出的链终止法,和Gilbert提出的化学法。其中链终止法经不断改进,使用日益广泛。链终止法测序的技术基础主要有: 用凝胶电泳分离DNA单链片段时,小片段移动,大片段移动慢,用适当的方法可分离分子大小仅差一个核苷酸的DNA片段。 用合适的聚合酶可以在试管内合成单链DNA模板的互补链。反应体系中除单链模板外,还
30、应包括合适的引物,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若干种适量的无机离子。如果在4个试管中分别进行合成反应,每个试管的反应体系能在一种核苷酸处随机中断链的合成,就可以得到4套分子大小不等的片段,如新合成的片段序列为-CCATCGTTGA-,在A处随机中断链的合成,可得到-CCA和-CCATCGTA两种片段,在G处中断合成可得到-CCATCG和-CCATCGTTG两种片段。在C和T处中断又可以得到相应的2套片段。用同位素或荧光物质标记这4套新合成的链,在凝胶中置于4个泳道中电泳,检测这4套片段的位置,即可直接读出核苷酸的序列。 在特定碱基处中断新链合成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上述4个试管中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入一种相应
31、的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的3¢位无-OH,不可能形成磷酸二酯键,故合成自然中断。如上述在A处中断的试管内,既有dATP,又有少量的ddATP,新合成的-CCA链中的A如果是ddAMP,则链的合成中断,如果是dAMP,则链仍可延伸。因此,链中有几个A,就能得到几种大小不等的以A为末端的片段。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新合成的链,则4个试管中新合成的链在凝胶的4个泳道电泳后,经放射自显影可检测带子的位置,由带子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核苷酸的序列。采用T7测序酶时,一次可读出400多个核苷酸的序列。近年采用4种射波长不同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4种
32、不同的双脱氧核苷酸,终止反应后4管反应物可在同一泳道电泳,用激光扫描收集电泳信号,经计算机处理 可将序列直接打印出来。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序时,这种技术一次可测定700个左右核苷酸的序列,一台仪器可以有几十根毛细管同时进行测序,且电泳时间大大缩短,自动测序技术的进步加快了核酸测序的步伐,现已完成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几十个物种的基因组测序。RNA序列测定最早采用的是类似蛋白质序列测定的片段重叠法,Holley用此法测定酵母丙氨酸tRNA序列耗时达数年之久。随后发展了与DNA测序类似的直读法,但仍不如DNA测序容易,因此,常将RNA反转录成互补DNA(cDNA),测定cDNA序列后推断RNA的序列,目前
33、16S rRNA 1 542 b的全序列测定,23S rRNA 2 904 b的全序列测定,噬菌体MS2 RNA 3 569 b的全序列测定均已完成。4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1书写-D-吡喃葡萄糖,L- (-)葡萄糖,-D- (+)吡喃葡萄糖的结构式,并说明D、 L;+、-;、各符号代表的意义。解答:书写单糖的结构常用D、L;d 或(+)、l或(-);、表示。D-、L-是人为规定的单糖的构型。是以D-、L-甘油醛为参照物,以距醛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准, 羟基在左面的为L构型, 羟基在右的为D构型。单糖由于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可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这种性质称为旋光性。其旋转角度称
34、为旋光度,偏振面向左旋转称为左旋,向右则称为右旋。d 或(+)表示单糖的右旋光性,l或(-)表示单糖的左旋光性。2写出下列糖的结构式:-D-葡萄糖-1-磷酸,2-脱氧-D-呋喃核糖,-D-呋喃果糖,D-甘油醛-3-磷酸,蔗糖,葡萄糖醛酸。解答:略。3已知某双糖能使本尼地(Benedict)试剂中的Cu2+氧化成Cu2O的砖红色沉淀,用-葡糖糖苷酶可将其水解为两分子-D-吡喃葡糖糖,将此双糖甲基化后再水解将得到2,3,4,6-四氧甲基-D-吡喃葡糖糖和1,2,3,6-四氧甲基-D-吡喃葡糖糖,试写出此双糖的名称和结构式。解答:蔗糖双糖能使本尼地(Benedict)试剂中的Cu2+氧化成Cu2O的
35、砖红色沉淀,说明该双糖具还原性,含有半缩醛羟基。用葡糖苷酶可将其水解为两分子-D-吡喃葡糖, 说明该双糖是由-糖苷键构成的。将此双糖甲基化后再水解将得到2,3,4,6-四氧甲基-D-吡喃葡糖糖和1,2,3,6-四氧甲基-D-吡喃葡糖, 糖基上只有自由羟基才能被甲基化,说明-葡糖(14)葡糖构成的为纤维二糖。4根据下列单糖和单糖衍生物的结构: (A) (B) (C) (D) (1)写出其构型(D或L)和名称;(2)指出它们能否还原本尼地试剂;(3) 指出哪些能发生成苷反应。解答:(1) 构型是以D-,L-甘油醛为参照物,以距醛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准, 羟基在左面的为L构型, 羟基在右的为D构型
36、。A、B、C为D构型,D为L构型。(2) B、C、D均有醛基具还原性,可还原本尼地试剂。A为酮糖,无还原性。(3) 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醇、酚等)的羟基形成的缩醛结构称为糖苷, B,C,D均能发生成苷反应。5透明质酸是细胞基质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黏性的多糖,分子量可达100000,由两单糖衍生物的重复单位构成,请指出该重复单位中两组分的结构名称和糖苷键的结构类型。解答:透明质酸的两个重复单位是由D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1,3糖苷键连接而成。6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由14糖苷键连接的D葡萄糖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当,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请问是什么结构特点造成它们在物
37、理性质上的如此差别? 解释它们各自性质的生物学优点。解答:淀粉是葡萄糖聚合物,既有1,4 糖苷键,也有1,6糖苷键,为多分支结构。直链淀粉分子的空间构象是卷曲成螺旋形的,每一回转为6个葡萄糖基,淀粉在水溶液中混悬时就形成这种螺旋圈。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处,每一分支平均约含2030个葡萄糖基,各分支也都是卷曲成螺旋。螺旋构象是碘显色反应的必要条件。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内,糖游离羟基成为电子供体,碘分子成为电子受体,形成淀粉碘络合物,呈现颜色。其颜色与糖链的长度有关。当链长小于6个葡萄糖基时,不能形成一个螺旋圈,因而不能呈色。当平均长度为2
38、0个葡萄糖基时呈红色,红糊精、无色糊精也因而得名。大于60个葡萄糖基的直链淀粉呈蓝色。支链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虽大,但分支单位的长度只有 2030个葡萄糖基,故与碘反应呈紫红色。纤维素虽然也是由D-吡喃葡萄糖基构成,但它是以-(1,4)糖苷键连接的一种没有分支的线性分子,它不卷曲成螺旋。纤维素分子的链与链间,能以众多氢键像麻绳样拧在一起,构成坚硬的不溶于水的纤维状高分子(也称纤维素微晶束),构成植物的细胞壁。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没有纤维素酶(cellulase),因此不能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虽然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但人类食品中必须含纤维素。因为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排便。7说明下列糖
39、所含单糖的种类、糖苷键的类型及有无还原性? (1)纤维二糖 (2)麦芽糖(3)龙胆二糖 (4)海藻糖(5)蔗糖 (6)乳糖解答:(1)纤维二糖含葡萄糖,1,4 糖苷键,有还原性。(2)麦芽糖含葡萄糖,1,4 糖苷键,有还原性。(3)龙 胆二糖含葡萄糖,1,6 糖苷键,有还原性。(4)海藻糖含葡萄糖,1,1 糖苷键, 无还原性。(5)蔗糖含葡萄糖和果糖,1,2糖苷键,无还原性。(6)乳糖含葡萄糖和半乳糖,1,4糖苷键,有还原性。8人的红细胞质膜上结合着一个寡糖链,对细胞的识别起重要作用。被称为抗原决定基团。根据不同的抗原组合,人的血型主要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类。不同血型的血液互相混合将
40、发生凝血,危及生命。已知4种血型的差异仅在X位组成成分的不同。请指出不同血型(A型、B型、AB型、O型)X位的糖基名称。解答:A型X位是N-乙酰氨基-D-半乳糖;B型X位是-D-半乳糖;AB型X位蒹有A型和B型的糖;O型X位是空的。9请写出下列结构式:(1) L岩藻糖 (2)D半乳糖(3) N乙酰氨基D葡萄糖 (4) N乙酰氨基D半乳糖胺解答:略。10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命的奥秘正在逐渐被揭示。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各种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和疾病的形成过程均与糖蛋白的糖链有关。请阅读相关资料,列举你感兴趣的糖的生物学功能。解答:略。5 脂类化合物和生物膜1简述脂质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作用
41、。解答:(1)脂质的结构特点:脂质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多为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醇成分包括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碳、氢、氧,此外还有氮、磷、硫等。(2)脂质的生物学作用:脂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肪是生物体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代谢燃料,生物体表面的脂质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作用。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它们作为细胞表面的组成成分与细胞的识别、物种的特异性以及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的关系。有些脂质(如萜类化合物和固醇等)还
42、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具有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功能。脂质在生物体中还常以共价键或通过次级键与其他生物分子结合形成各种复合物,如糖脂、脂蛋白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2概述脂肪酸的结构和性质。解答:(1)脂肪酸的结构:脂肪酸分子为一条长的烃链(“尾”)和一个末端羧基(“头”)组成的羧酸。烃链以线性为主,分枝或环状的为数甚少。根据烃链是否饱和,可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2)脂肪酸的性质:脂肪酸的物理性质取决于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烃链越长,非极性越强,溶解度也就越低。脂肪酸的熔点也受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的影响。脂肪酸中的双键极易被强氧化剂,如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43、羟自由基(·OH)等所氧化,因此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生物膜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继发引起膜蛋白氧化,严重影响膜的结构和功能。脂肪酸盐属于极性脂质,具有亲水基(电离的羧基)和疏水基(长的烃链),是典型的两亲性化合物,属于离子型去污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直接从植物食物中获得,花生四烯酸则可由亚油酸在体内转变而来。它们是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和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3概述磷脂、糖脂和固醇类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作用解答:. 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它们主要参与细胞膜系统的组成,少量存在于其他部位。(1)甘油磷脂的结构:甘油磷脂是由sn-甘油-3-磷酸衍生而来,分子中
44、甘油的两个醇羟基与脂肪酸成酯,第三个醇羟基与磷酸成酯或磷酸再与其他含羟基的物质(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醇类衍生物)结合成酯。(2)甘油磷脂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甘油磷脂脂双分子层结构在水中处于热力学的稳定状态,构成生物膜的结构基本特征之一化学性质:a. 水解作用:在弱碱溶液中,甘油磷脂水解产生脂肪酸的金属盐。如果用强碱水解,甘油磷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盐、醇(XOH)和磷酸甘油。b. 氧化作用:与三酰甘油相似,甘油磷脂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最终形成黑色过氧化物的聚合物。c. 酶解作用:甘油磷脂可被各种磷脂酶(PLA)专一水解。(3)鞘磷脂即鞘氨醇磷脂,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
45、和红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植物种子中。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少数磷脂酰乙醇胺)组成。. 糖脂是指糖基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糖脂可分为鞘糖脂、甘油糖脂以及由固醇衍生的糖脂,其中鞘糖脂和甘油糖脂是膜脂的主要成分。(1)鞘糖脂是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的糖苷化合物。依据糖基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鞘糖脂又可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中性鞘糖脂:又称脑苷脂,是由神经酰胺的C1上的羟基与一单糖分子(半乳糖、葡萄糖等)以糖苷键结合而成,不含唾液酸成分。中性鞘糖脂一般为白色粉状物,不溶于水、乙醚,溶于热乙醇、热丙酮、吡啶及苯等,性质稳定,不被皂化。它们
46、不仅是血型抗原,而且与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细胞之间的识别有关。酸性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的鞘糖脂称为酸性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常称神经节苷脂,是最复杂的一类甘油鞘脂,由神经酰胺与结构复杂的寡糖结合而成,是大脑灰质细胞膜的组分之一,也存在于脾、肾及其他器官中。(2)甘油糖脂是糖基二酰甘油,它是二酰甘油分子sn-3位上的羟基与糖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甘油糖脂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植物的叶绿体和微生物的质膜含有大量的甘油糖脂。它可能在神经髓鞘形成中起作用。. 固醇类也称甾类,所有固醇类化合物都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结构,因羟基的构型不同,可有及两型。胆固醇(也称胆甾醇)是一
47、种重要的甾醇类物质,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是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有游离型和酯型两种形式。存在于一切动物细胞中,以脑、神经组织及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其次为肝、肾、脾和皮肤及脂肪组织。4生物膜由哪些脂质化合物组成的?各有何理化性质?解答: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糖脂。(1)磷脂: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由sn-甘油-3-磷酸分子中甘油的两个醇羟基与脂肪酸成酯,第三个醇羟基与磷酸成酯或磷酸再与其他含羟基的物质(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醇类衍生物)结合成酯。物理性质:纯的甘油磷脂是白色蜡状固体,大多溶于含少量水的非极性溶剂中。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很容易将甘油磷脂
48、从组织中提取出来。这类化合物又称为两性脂质或称极性脂质,具有极性头和非极性尾两个部分。化学性质:a.水解作用:在弱碱溶液中,甘油磷脂水解产生脂肪酸的金属盐。强碱水解,生成脂肪酸盐、醇(XOH)和磷酸甘油。b.氧化作用:甘油磷脂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最终形成黑色过氧化物的聚合物。c.酶解作用:甘油磷脂可被各种磷脂酶(PLA)专一水解。鞘磷脂(SM):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少数为磷脂酰乙醇胺)组成。鞘磷脂为白色晶体,性质稳定,不溶于丙酮和乙醚,而溶于热乙醇中,具两性解离性质。(2)固醇:高等植物的固醇主要为谷甾醇和豆甾醇。动物细胞膜的固醇最多的是胆固醇。胆
49、固醇分子的一端有一极性头部基团羟基因而亲水,分子的另一端具有羟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因此固醇与磷脂类化合物相似也属于两性分子。物理性质:胆固醇为白色斜方晶体,无味、无臭,熔点为148.5,高度真空条件下能被蒸馏。胆固醇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丙酮、热乙醇、醋酸乙酯及胆汁酸盐溶液中。介电常数高,不导电。化学性质:胆固醇C3上的羟基易与高级脂肪酸(如软脂酸、硬脂酸及油酸等)结合形成胆固醇酯。胆固醇的双键可与氢、溴、碘等发生加成反应。胆固醇可被氧化成一系列衍生物。胆固醇易与毛地黄糖苷结合而沉淀,这一特性可以用于胆固醇的定量测定。胆固醇的氯仿溶液与醋酸酐和浓硫酸反应,产生蓝绿色(Liebe
50、rmannBurchard反应)。 (3)糖脂:是指糖基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鞘糖脂和甘油糖脂是膜脂的主要成分。鞘糖脂:依据糖基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鞘糖脂又可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中性鞘糖脂,是非极性的。鞘糖脂的疏水尾部伸入膜的脂双层,极性糖基露在细胞表面,它们不仅是血型抗原,而且与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细胞之间的识别有关。中性鞘糖脂一般为白色粉状物,不溶于水、乙醚溶于热乙醇、热丙酮、吡啶及苯等,性质稳定,不被皂化。酸性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的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常称神经节苷脂,不溶于乙醚、丙酮,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氯仿和乙醇的混合液。
51、甘油糖脂:是糖基二酰甘油,它是二酰甘油分子sn-3位上的羟基与糖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甘油糖脂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植物的叶绿体和微生物的质膜含有大量的甘油糖脂。在哺乳动物组织中也检测出了半乳糖基甘油酯,可能在神经髓鞘形成中起作用。5何为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都有哪些?解答:哺乳动物体内能够自身合成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机体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我们将这些机体生长必需的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6何为生物膜?主要组成是什么?各有何作用?解答: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的质膜。此
52、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膜系统,它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在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所有这些膜虽然组分和功能不同,但在电镜下却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69nm的3片层结构。这样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1) 膜脂:其中磷脂、糖脂、固醇等脂质物质都属于两性分子。当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通称为脂质体。脂质体的形成将细胞内外环境分开。膜脂不但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而且与细胞识别、种的特异性、组织免疫性等有密切的关系。(
53、2)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7一些药物必须在进入活细胞后才能发挥药效,但它们中大多是带电荷或有极性的,因此不能靠被动扩散跨膜。人们发现利用脂质体运输某些药物进入细胞是很有效的办法,试解释脂质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解答:脂质体是脂双层膜组成的封闭的、内部有空间的囊泡。离子和极性水溶性分子(包括许多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的水溶性的内部空间,负载有药物的脂质体可以通过血液运输,然后与细胞的质膜相融合将药物释放入细胞内部。6 酶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解答:作为生物催化剂,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以及高度专一性
54、。2酶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大类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以下几种酶分别属于哪一大类酶:j 磷酸葡糖异构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k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l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n 琥珀酰CoA合成酶(succinyl-CoA synthetase)o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p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q 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
55、ansaminase)r 蔗糖酶(invertase)s T4 RNA 连接酶(T4 RNA ligase)解答:前两个问题参考本章第3节内容。j 异构酶类;k 水解酶类;l 转移酶类;m 氧化还原酶类中的脱氢酶;n 合成酶类;o 裂合酶类;p 氧化还原酶类中的氧化酶;q 转移酶类;r 水解酶类;s 合成酶类(又称连接酶类)。3什么是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如何解释酶的专一性?解答:“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分子的结构并非与底物分子正好互补,而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靠近时,酶受底物分子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根据诱导契合学说,经过诱导之
56、后,酶与底物在结构上的互补性是酶催化底物反应的前提条件,酶只能与对应的化合物契合,从而排斥了那些形状、大小等不适合的化合物,因此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即酶具有高度专一性。4阐述酶活性部位的概念、组成与特点。解答:参考本章第5节内容。5经过多年的探索,你终于从一噬热菌中纯化得到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用作洗衣粉的添加剂。接下来,你用定点诱变的方法研究了组成该酶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对酶活性的影响作用:(1)你将第65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发现该酶的底物专一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试解释原因;(2)你将第108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发现酶活力完全失去,试解释原因;(3)你认为第65位的精氨酸与第108位的
57、丝氨酸在酶的空间结构中是否相互靠近,为什么?解答:(1)第65位的氨基酸残基可能位于酶活性部位中的底物结合部位,对酶的专一性有较大影响,当该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后,其带电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与原底物之间的互补性,导致酶的专一性发生改变。(2)第108位的丝氨酸残基应位于酶活性部位的催化部位,是决定酶是否有活力的关键氨基酸,通常它通过侧链上的羟基起到共价催化的功能,当该残基突变为丙氨酸后,侧链羟基被氢取代,不能再起原有的共价催化作用,因此酶活力完全失去。(3)第65位的精氨酸与第108位的丝氨酸在酶的空间结构中应相互靠近,因为这两个氨基酸残基都位于酶的活性部位,根据酶活性部位的特点,参与组成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在酶的空间结构中是相互靠近的。6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理是什么?解答: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分子机理是:酶分子的活性部位结合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酶的帮助作用下(包括共价作用与非共价作用),底物进入特定的过渡态,由于形成此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阳能提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皮制手提包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电高压锅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小酒馆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家用电烹饪锅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手动胡椒研磨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家庭法律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紫外线卤素金属蒸气灯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穿耳式耳环项目营销计划书
- 冷媒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指数函数》评课稿
- 肾内科医疗教学计划
- 初中道德与法治-《做人要自尊》教学课件设计
- 市政道路工程技术标2
-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 广东省江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教育系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内控制度
- 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手册
-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五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
- 《合并同类项》赛课一等奖教学创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