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_第1页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_第2页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_第3页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_第4页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适宜的化探方法. 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 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本钱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 钻孔原生晕等.1、采样布局: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 可以采用剖面法 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 即采用单元网 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 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

2、道路 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 密度的剖面.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 GPSt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 例尺图上不大于2mm3、采样方法:、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 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 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 采样那么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 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 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

3、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 集组合样.、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 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 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 通常对脉型 矿或断裂构造型矿化,含矿层可以 35米.甚至12米间距取样.对无矿化、 厚度大的岩层,岩性变化不大时,点距可以放稀到510米.在确定的间距内均 匀地敲下57小块,直径小于20mn£右的碎块组成样品.一般样重量为 200 300克.对均匀性差的矿化,样量可适当加大.对不

4、同岩、矿心要分别取样,近 矿部位要加大取样密度.取样中应严格预防引入沾污物,如泥浆、油漆以及岩心 外表的污染物等.4、背景样品的采样:为获得测区内不同时代地层或岩浆岩的地球化学背景 值,可在测区内或在邻区和测区外围相同地层和岩浆岩体中进行采样,每一统计单元样品数最低为30件.5、岩屑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在测距范围内采用多点收集粒径为220mm勺岩石碎块或岩屑.当有局部基岩露头出现时,那么以岩石碎块取样为主,组合成重 量为250300克的样品,取样物质不那么单一,野外应尽量记录清楚组成样品 的岩屑成分、粒度大小等特征.6、样品性质与重量:根据任务需要,应对样品物质有所选择.通常可作为 样品的物质有

5、新鲜基岩、矿石、矿化蚀变岩石、裂隙细脉、风化基岩、脉岩、岩 屑、母质岩、断层泥、铁帽、特征矿物等,样品的重量一般取 200300克.7、采样编录:应由地质、化探人员或具一定地质、化探专业知识的人员承 担.要求图件标记清楚,须绘制采样点线分布图.内容描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对采样点的地质、构造特点等进行认真的观察,全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点线号、 坐标、袋号、样品位置、地层层位、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蚀变类型 和特征、矿化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有可能时对典型控矿构造等作地质素描, 拍照. 记录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楚,可以划去重写,但是不准 重抄和涂改.并将取样点位和编号标注在

6、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钻孔采样编录:要求仔细观察所采岩心地质特点,注意收集与异常发育有关 的物质,要及时将取样位置标绘在钻孔剖面或柱状图上.主要内容有孔号、 点线工程号、样品号及取样位置、孔深、间距等.地质描述包括岩、矿石名 称,结构构造,矿化和蚀变特点、构造破碎、裂隙发育程度、矿石物质、次生变 化等.每一岩样的记录应注意突出重点.8、工作质量:方法技术的工作质量检查:检查人员深入现场,检查野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和工作设计要求.抽查采样部位、定点误差、采样介质、记录内容等.室内抽查 总工作量3%-10%主要核对采样点位图,野外记录质量和样品介质及样量.重复取样:进行适当重复取样,以检查采样质量

7、.重取样可与面积采样同步 进行,亦可在面积性测量完成之后,选定采样单元另行布采.工作量限制在总样 品数3%-5%但检查员必须由不同人担任.9、资料录入:每天工作结束后,核对无误后将坐标、点线号和航迹录入到 计算机内,以备检查.二、水系沉积物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我国大局部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本钱最低、 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1:5万找矿方法.一、野外采样1、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个点/km28个点/km2之间选择.我国南方雨量充分, 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的密度已经足够.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山区,元素 分散距离较短,采祥密度应适当加密.在一些陡峻山区由于水流湍急,矿化物质

8、遭到冲刷,采样密度也应增加.2、采样物质及粒级:一般常以淤泥和粉砂为主,一般要求取 mm 60目 或mm8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也可根据找矿目的、矿种另行试验确定.为减少 在一个测区内元素含量的跳动,采样物质一定要保持一致,要预防采集表层物质, 以减少有机质及铁钻类物质的影响.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半干早地区如内蒙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甘肃北山地区等,由于普遍发育风成砂,采取常规的 mm6g或mm80目的水系沉积物,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显示.在这类地区的 采样应根据不同自然景观区采用不同的取样粒级,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取样粒级为-2 mm10l,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 mm 4目+ mm20l 和mm

9、140目 混合粒级.无论采用哪种过筛粒度,都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不少于120g,如 样品需作金的测定,那么应不少于150g.3、采样部位:水系沉积物的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 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 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 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为了提升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 下2030 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4、定点及编号:一般可用1:5万地形图定点,在地形图上框出方案要进行工 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 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

10、1km2作为采样 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 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如在某1: 5万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点的编号如图1所示.采样 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 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 貌标志确定或用GP处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 查,原那么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

11、志. 标明采样点编号.记录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楚,可以划 去重写,但是不准重抄和涂改.图15、采样点布设: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比拟均匀.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 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 空白小格.当采用4个样/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2个,采用8个 点/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4个.要求采用分布均匀并不是要求 把所有采样点都布置在采样格子的中央,而是要求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 能最大限度限制汇水面积处.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识别出来的 最小水系大于300 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

12、如果水系较长还应 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限制的汇水盆地的面积大致在 km2 之间,大于km2的应增加采样点,小于km2的可减少采样点.6、采样小组使用的1:5万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 以直径2 mml、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 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转点误差应小于mm7、资料录入:每天工作结束后,核对无误后将坐标、采样点编号和航迹录 入到计算机内,以备检查.二、野外样品加工1、采集样品要预防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 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

13、物, 那么当样品 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预防样品中元素以液相相互渗透造成样品污染.2、装在布袋中的样品一般应在野外驻地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 制的电烘箱内烘干.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 C,不管哪一种干操方法,在枯燥过 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枯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 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3、样品枯燥后,按设计规定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过筛处理后的样 品应采用对角线折叠法混均,然后放人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应不小于120g.如果需要测定金或被测元素较多时,重量应不小于 150g.4、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预防样品间的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 样品后,但凡

14、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 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 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每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 确无误.应明确,野外样品加工工作是整个化探野外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化探成果反映.因此,应和采样工作一样,每天工作完毕后要有 专人进行质量检查,其质量评定标准由大队自定.三、野外工作质量检查1、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 采样点位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 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记录卡本、点位图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大组或工区检查.大组或工区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分

15、阶段 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质量检查.、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 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设计.还应深入样 品加工组,全面考查样品加工过程.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工作 量的10%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记录卡本和样品成分,野外检查包括重复 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5%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定点误差、记 录内容等.上述室内、野外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供资料验收时 参考o3、分队要定期抽查大组或工区的野外工作质量,其中包括对

16、大组检查的 内容作适量10%的抽查.4、大队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区域调查、 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也可用于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 证、评价等.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的地区进 行.一、测区部署原那么:1、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被探查地质体的走向控矿构造的方向或矿体 或蚀变带的走向方向,并尽可能与地质剖面或物探测线一致.2、测网可根据被探测物的规模、产状和工作性质,分规那么测网和不规那么测 网非网格化测网.、规那么测网有矩形与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

17、、短轴相差较大 的目标物;正方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不大、或心态复杂的目标物.、非网格采样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或地形恶劣、施工条件差,正规网格布设难度大的地区.3、不同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关系 见表1.详查工作中假设以土壤测量资料确定测区,线距与点距可根据资料中的异 常大小而定,选择表4中适宜的比例尺和网度.一般情况下,线距应小于有意义 异常长度的1/2 ,点距应小于异常宽度的1/3.由其他资料确定的详查区可参照 表1执行,应保证至少有3条测线限制探测物.表1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密度工作 阶段比例尺矩形网格止方形 网格点/ km线距m x点距m点线距m区域 调

18、查1: 200 0002 000 X 5001 00011. 100 0001 000 X 250 500500 100014普 查1: 50 000500 X 1002502505004201: 25 000250 X 501001252501680详 查1: 10 000100X 205050100100 5001: 5 00050 X 102525 501 : 2 00020 X 510剖 面1:10000点距2040m视工作目的而 定1:5000点距1020m视工作目的而 定1:2000点距10m20m视工作目的而 定4、剖面的布设:对于狭长的异常可以垂直走向布置 23条剖面;对于等轴

19、 状或不规那么的异常,可沿长轴和短轴方向布置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剖面具体布设 及位置可以视地质构造、矿体及蚀变带等特征而定.二、野外工作1、定点: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Q7 0002<<物化探测地标准?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 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02mm野外采样定点,采用GPS亢迹监控技术、结合地形图进行综合定点.主要选 用手持式GPS寸野外全部采样点进行标定;对当天的采样点及航迹均当天下载到 计算机内,打印出航迹图做为原始记录检查的内容, 并逐个进行检查.并按图幅 或工作区、采样小组及采样日期,分别保存

20、全部采样过程的航迹电子文件 主 要包括采样点编号、坐标、日期、时间和行走轨迹等内容 .2、建立标志:每一个采样点均应有明显的标志,应使用红布条或红纸条标 志在采样点处或附近,必须醒目和尽量牢固,便于查证时找点.并在编录表中注 明.检查样点位也是要标绘地形图上.并在实地显眼处作标记.3、资料录入:每天采样后采样班、组长应将采样编录资料整理完善、检查 校对无误后,特别是GPSt的每点坐标和记录卡上的要一致,将坐标录入计算机. 整理出Excel表格式的采样点坐标成果.将GPS的航迹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作 为采样点坐标成果和质量监控的依据.工区技术负责人应抽查采样组提交的资 料.4、采样工作、详查在测定

21、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等 不能取样时可弃点,但在记录中应注明.、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 集在距地表2050cm,最大采样深度 80cm土;在局部砂化严重地区可适当 增加采样深度,如果存在钙质淀积层,应穿透钙质淀积层取样;厚覆盖区 域采样深度一般在 50- 80cm,要满足粒度要求.应采取土壤的 B层淋积层 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工程多少而确定,以 保证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

22、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 个样品不少于 120g,进行痕金测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 150g o、在特殊地貌区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在土壤成层不完善的山区.应采集植物根以下的残、坡积土,尽量 不要带入腐植质和碎石;、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地貌区,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壤.当金属硫化 物在地表可能遭到强烈淋失时.应在距地表50cm以下深处土壤中取样;、在我国北方干旱或半干旱风成砂堆积地貌区,应透过风成砂土层, 采集基岩上的残积物质并筛取 +0 . 45-5mm粗粒级局部;、在一些冲积物、风成土、冰积物、融岩堆积物、钙质土、耕植土或 其他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通常应穿

23、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坡 积层中采样.、重复采样:重复样采样要求由不同的人、不同日期或由野外质量检 查人员进行重复取样.不允许用同时在同一点采双样来代替重采样.重复 取样应布设在可能出现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及可疑地段,已发现的矿化及找 矿标志的部位,也可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均匀布设.重复取样数量占总 样品数量的5%样品以密码形式插入每一批样品中.5、米样编录、采样编号必须统一要求,逐点认真做好编录.、编录内容包括:工区名称、编号图幅号、点线号、横、纵坐标、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置、覆盖层、样品颜色、土壤层性质、弃点原 因、采样日期、采样员姓名等.大于1: 10 000以上的比例尺找矿详查工作

24、还应描述矿体、矿化、蚀变、污染等有关地质、地球化学现象等.、使用统一化探采样记录表卡,用中硬强度的铅笔填写;记录表 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楚,可以划去重写,但是 不准重抄和涂改.、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落到测区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上,以直径 2mm的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写上样品号,同时将手图内容转绘 到采样点位实际材料图上,转点误差小于,保持图面清洁完整.最终要编制 一张实际采样点位图,即采样实际材料图.图面根本要素要全图名、图例、比 例尺、技术说明、图签等.6、野外样品加工及治理样品治理是化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从样品采集到送样分析,要经过野外搬 运、凉晒、过筛、缩

25、分、称重、装袋、装箱、填写送样单、运输、实验室样品加 工处理等一系列工序.、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员检查发现错号、漏采和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纠正或重采.、采集的样品要预防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 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日光下晒干, 在枯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 免土质结块,枯燥后的样品要用木槌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样品枯燥后,按设计规定的加工方案用不锈钢筛进行过筛.过筛后的样 品应采用对角线折迭法混匀,然后放入纸袋中,具重量按设计书要求确定.在野 外加工处理样品时应预防样

26、品间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但凡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称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 工处理.、装入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样品号、日期、加工员.填写送样单 及编制样品加工号表后妥善保管.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加工处 理准确无误.、野外样品加工完毕后,按顺序装箱打包,层间用纸隔开,预防磨损.箱 上要粘贴注明工程名称、工作方法、样品起止号、数量及送样单位.同时填写一 式三份的分析样品清单,一份随样品装箱,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一份工程留存.、送样:加工过的样品经检查无误后,填好送样单分析元素依设计而定 直接送入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7、野外工作质量检查为保

27、证化探工作的高质量,必须采取有效举措建立健全野外采样工作质量检 查制度和室内资料验收制度.、自检、互检: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小组间的日常互检应对当天所采的 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留有自 检、互检记录.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全面检查本阶段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日常验收:经自检、互检后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图报室内 治理人员进行日常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填写日常检查验收记录.、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 进行抽查,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样品 加工是否严格按规定及工作设计执行

28、,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阶段性检查: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作 阶段性检查,到各采样组、样品加工组、室内组及野外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 记录卡本、点位图、野外工作方法技术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总结前阶 段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要留有阶段性检查意见.、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两项.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 工作量的10%,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记录卡本和样品成分.野外检查 包括重复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 5%,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 定点误差、采样标记、记录内容及重采样检 查等.、各类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

29、下来,供工作质量评定时参考.、野外质量验收标准可参照下表:矿产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工程检查内容评分得 分1、设计 总体实施状 况351工作部署合理、得当7分不合理不得分,较合理得2-4分,合理5-7 分2技术方法正确、有效8分不正确不得分,较正确得3-5分,正确6-8 分3异常查证举措得力,找矿效 果显著15分不得力不显著不得分,较得力较显著6-9分,得力显著10-15分4实物工作量完成预定方案5 分未完成不得分,根本完成得2-3分,完成4-5分2、野外 工作质量351采样密度符合要求,采样点 布局均匀、合理7分不合理布点6%不得分,4-5对口 5-6分, 2-3%扣 3-4 分

30、2可采样范围不出现采样空格5分小格空格率5%或出现大格空白不验 收, 3-5%扣 3-4 分, 2%口 1-2 分3采样点位准确、到位7分采样点位超差5轿得分, 3-5%扣5-6分, 1-2%扣3-4分4 土壤测量采样点标志确切、 清楚4分不留标志不确切20%F得分, 15-20% 扣3分, 10-14%口 2分,5-6%扣1分5采样物质正确、符合要求8 分采样物质不符合要求5%不得分,4-5% 扣 6-7 分, 3-4%扣 4-5 分, 1-2%口 1-3 分6原始记录齐全、清楚、符合 要求4分不符合要求5%得分, 4-5%口 3分,3-4%扣2分,1-2%扣1分3、野外 原始资料1实物样品

31、齐全、准确、无废 样6分废样数3%不得分, 2-3%口 4-5分, 1%口 2-3 分, 1%口 1 分(20)2样品加工方法正确、符合流程、 无污染6分污染数3%不得分, 2-3对口 4-5分,1%口 2-3 分, 1%口 1 分3样品重量适宜、符合要求4 分不符合要求数5%F得分,4-5%口 3分,2-3%扣2分,1%口 1分4图件资料完整、齐全、准确、符 合要求4分不符合要求5%得分, 4-5%口 3分, 3-4%扣2分,1-2%扣1分4、野外 质量治理制 度101野外质量三级检查制度健 全、完善5分不健全不完善不得分,较健全较完善得 2-3分,健全完善4-5分2野外质量检查制度执行正 规、有效5分不正规无效不得分,较正规较有效得2-3分,正规有效4-5分四、提交成果资料1、各种原始记录采样记录本卡装订成册、分析数据报告、测地工作的各种记录,原始草图及野外实际材料图和质量检查、验收的记录与文据.航迹图及电子版的资料2、报告及附图:实际材料图、原始数据图、单元素异常图、地球化学图、组合异常图、综合异常图、综合剖面图、异常推断解释性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