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_第1页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_第2页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_第3页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_第4页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角函数的求导公式是什么?tan a cot a= 1sin a CSC a= 1cos a sec a= 1 sin a/cos a= tan a= sec oc/CSC acos(x/sin a= cot a= csc cd sec a sin2 a+ cos2 a= 11 + tan2 a= sec2 a1 + cot2 a= csc2 a诱导公式sin ( a) = sin acos (a) = cos a tan ( a) = tan acot ( a) = cot asin (兀/2 a) = cos a cos ( M2 a) = sin atan (卅2 a) = cot ac

2、ot(卅2 a) = tan asin(兀/2 + a) = cos acos(卅2 + a) = 一 sin atan(卅2 + a) = 一 cot acot(卅2 + a) = 一 tan asin(兀一 a)sin acos(兀一 a)=一cos atan(兀一 a)=tan acot(兀一 a)=cot asin(兀+ a)=-一sin acos(兀+ a)=cos(%tan(兀+ a)=tan acot(兀+ a)cot asin(3 M2 a)=coscos(3 兀/2 -)=sintan(3 卅2 a)=cot acot(3 卅2 a)=tan asin(3 M2 +a)=co

3、s参考学习cos ( 3 兀/2 + a) = sin atan (3 卅2 + a) = 一 cot acot (3 卅2 + a) = 一 tan asin (2 兀- a) = 一 sin acos ( 2 兀一a) = cos atan (2 兀一a) = tan acot ( 2 兀- a) = 一 cot asin (2k 兀+ a) = sin acos (2k 兀+ a) = cos atan (2k 兀+ a) = tan acot (2k 兀+ a) = cot a(其中kCZ)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sin ( a+ 3) = sin acos 3+ cos as

4、in 3sin ( a- 3) = sin acos 3 cos asin 3 cos ( a+ 3)= cos acos 3 sin asin 3 cos ( a- 3) = cos acos 汁 sin asin 3tan a+ tan 3tan ( a+ 3)1 tan a tan 3tan a tan 3tan ( (% 3)1 + tan a tan 32tan( 42)sin oc1 + tan2( /2)1 tan2( /2)cos1 + tan2( /2)2tan( 42)tan cl-1 tan2( g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哥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

5、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 a= 2sin ocos acos2 a= cos2 a sin2 a= 2cos2 a 1=1 2sin2 a2tan atan2 oc1 tan2 asin3 a= 3sin a 4sin3 acos3 a=4cos3 a 3COS a3tan a tan3 atan3 oc1 3tan2 a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3 a 3sin sin 3= 2sincos 2 23 a 3sin a sin 3= 2cossin 2 23 a 3cos a+ cos 3= 2cos -cos 一 一 一2 23 a 3cos a cos 3=

6、2sinsin 2 2 1sin a cos 3= -sin ( a+ 3) + sin ( a 3)21cos a sin 3= -sin ( a+ 3) sin ( a 3)21cos a cos 3= -cos ( a+ 3) + cos ( a 3)21sin a sin 3= cos ( a+ 3) cos ( a 3)2化asin a ibcos a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这是公式塞!其实其他公式都是前3个公式推的!炎炎 1981 2009-03-30 12:45:57COS求导是-SIN , SIN求导是 COS , ARCSINX 求导是1/根号下

7、1-X平方,ARCCOS 求导是-1/根号下1-X平方。错的话别骂我bozq188 2009-11-10 21:12:37设a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 2k 兀+ a) = sin acos ( 2k 兀+ a) = cos atan (2k 兀+ a) = tan acot (2k 兀+ a) = cot a公式二:设a为任意角,兀+ a的三角函数值与 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兀+ a) = 一 sin acos (兀+ a) = cos atan (兀+ a) = tan aCOt (兀+ a) = COt a公式三:任意角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

8、间的关系:sin ( a) = sin acos ( a) = cos atan ( a) = tan acot ( a) = cot a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兀-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兀一 a) = sin acos (兀- a) = 一 cos atan (兀- a) = 一 tan acot (兀- a) = 一 cot a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兀-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2 兀一a) = sin acos ( 2 兀一a) = cos atan ( 2 兀一a) = tan acot ( 2 Tt a) = 一 cot a公

9、式六:卅2 aM 3兀/2 oW 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71/2+ a) = cos acos ( M2 + a) = sin atan(22+a)= cotacot(M2+a)= tanasin(71/2 a)= cos acos ( M2 a) = sin a tan(句2 a)= cot acot(M2 a)= tan asin ( 3 兀/2 + a) = cos a cos ( 3 /2 + a) = sin a tan(3 兀/2 +a)= 一 cotacot(3 兀/2 +a)= tanasin(3 兀/2 a)= cosacos ( 3 /2 a) = sin

10、a tan(3 兀/2 a)= cot acot(3 兀/2 a)= tan a(以上kCZ)票数:5图题涂题 2009-11-21 22:19:16 三角函数目录隐藏起源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式部分高等内容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初等三角函数导数反三角函数起源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式部分高等内容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初等三角函数导数反三角函数 起源历史表明,重要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 响,可以说是贯穿古今、旷日持久、作用非凡,回顾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

11、,看一看函数概 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的历史过程,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 对函数概念来龙去脉认识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帮助我们领悟数学概念对数学发展,数学学 习的巨大作用.(1)马克思曾经认为,函数概念来源于代数学中不定方程的研究.由于罗马时代的丢 番图对不定方程已有相当研究,所以函数概念至少在那时已经萌芽.自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以后,运动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共同感兴趣的问 题,人们在思索:既然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它本身又有自转和公转,那么下降的物体为什 么不发生偏斜而还要垂直下落到地球上?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原理是什么 ?还有,研究在地球表面上抛射物体的路线、射程和所能达

12、到的高度,以及炮弹速度对于高度和射程的 影响等问题,既是科学家的力图解决的问题,也是军事家要求解决的问题,函数概念就是 从运动的研究中引申出的一个数学概念,这是函数概念的力学来源.(2)早在函数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以前,数学家已经接触并研究了不少具体的函数,比 如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等等.1673年前后笛卡儿在他的解析几何中,已经注意到了 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但由于当时尚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 念,因此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的时候,数学家还没有明确函数的一 般意义.1673年,莱布尼兹首次使用函数一词表示幕,后来他用该词表示曲线上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切

13、线长等曲线上点的有关几何量.由此可以看出,函数一词最初的数学含 义是相当广泛而较为模糊的, 几乎与此同时,牛顿在微积分的讨论中, 使用另一名词 流量 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直到 1689年,瑞士数学家约翰 贝努里才在莱布尼兹函数概念的基 础上,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贝努里把变量x和常量按任何方式构成的量叫X的函数”,表示为yx.当时,由于连接变数与常数的运算主要是算术运算、三角运算、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所以后来欧拉就索性把用这些运算连接变数x和常数c而成的式子,取名为解析函数,还将它分成了 代数函数”与 超越函数18世纪中叶,由于研究弦振动问题,达朗贝尔与欧拉先后引出了任意的函数”的说法.在

14、解释 任意的函数”概念的时候,达朗贝尔说是指任意的解析式”,而欧拉则认为是 任意画出的一条曲线 ;现在看来这都是函数的表达方式,是函数概念的外延. (三)函数概念缺乏科学的定义,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的尖锐矛盾.例如,偏微分方程在 工程技术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没有函数的科学定义,就极大地限制了偏微分方程理论的 建立.1833年至1834年,高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物理学.他在和W威伯尔合作发明电报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关于磁的实验工作,提出了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 ”这个重要的理论,使得函数作为数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而出现了,实际的需要促使人们对函数的定义进一 步研究.后来,人们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量依

15、赖着另一个量,当后一量变化时 前一量也随着变化,那么第一个量称为第二个量的函数.这个定义虽然还没有道出函数的本质,但却把变化、运动注入到函数定义中去,是可喜的进步.”在函数概念发展史上,法国数学家富里埃的工作影响最大,富里埃深刻地揭示了 函数的本质,主张函数不必局限于解析表达式.1822年,他在名著热的解析理论中说,通常,函数表示相接的一组值或纵坐标,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任意的;我们不假定这些纵坐标服从一个共同的规律;他们以任何方式一个挨一个.”在该书中,他用一个三角级数和的形式表达了一个由不连续的线”所给出的函数.更确切地说就是,任意一个以2兀为周期函数,在一兀,兀区间内,可以由表示出,其中富

16、里埃的研究,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关于函数概念的传统思想,在当时的数学界 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原来,在解析式和曲线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级数把解析式 和曲线沟通了,那种视函数为解析式的观点终于成为揭示函数关系的巨大障碍.通过一场争论,产生了罗巴切夫斯基和狄里克莱的函数定义.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函数的定义:X的函数是这样的一个数,它对于每个x都有确定的值,并且随着 x一起变化.函数值可以由解析式给出,也可以由 一个条件给出,这个条件提供了一种寻求全部对应值的方法.函数的这种依赖关系可以存 在,但仍然是未知的.”这个定义建立了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一个重大发展,

17、因为对应”是函数概念的一种本质属性与核心部分.1837年,德国数学家狄里克莱(Dirichlet )认为怎样去建立 x与y之间的关系无 关紧要,所以他的定义是:如果对于x的每一值,y总有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 y是x的函数.”根据这个定义,即使像如下表述的,它仍然被说成是函数(狄里克莱函数):f (x) = 1(x为有理数),0(x为无理数).在这个函数中,如果 x由0逐渐增大地取值,则 f (x)忽0忽1 .在无论怎样小的 区间里,f (x)无限止地忽0忽1.因此,它难用一个或几个式子来加以表示,甚至究竟能 否找出表达式也是一个问题.但是不管其能否用表达式表示,在狄里克莱的定义下,这个 f

18、 (x)仍是一个函数.狄里克莱的函数定义,出色地避免了以往函数定义中所有的关于依赖关系的描 述,以完全清晰的方式为所有数学家无条件地接受.至此,我们已可以说,函数概念、函数的本质定义已经形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函数定义.(四)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进一步发展,又引起函数概念新的尖锐矛盾,本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研究微观物理现象.1930年量子力学问世了,在量子力学中需要用到一种新的函数8-函数, 即 p (x) = 0, x0, ,x=0 . 且2函数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激烈争论.按照函数原来的定义,只允许数与数之 间建立对应关系,而没有把“8作为数.另外,对于自变量只有一个点不为零的函数,其

19、积分值却不等于零,这也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函数确实是实际模型的抽象.例如,当汽车、火车通过桥梁时,自然对桥梁产生压力.从理论上讲,车辆的轮子和桥面的接触点 只有一个,设车辆对轨道、桥面的压力为一单位,这时在接触点 X=0处的压强是P (0)=压力/接触面=1/0=8.其余点X4处,因无压力,故无压强,即P (X)=0.另外,我们知道压强函数的积分等于压力,即函数概念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能动地向前发展,产生了新的现代函数定义:若对 集合M的任意元素x,总有集合N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在集合 M上定义一个函数, 记为y=f (x).元素x称为自变元,元素 y称为因变元. 函数的现代定义与经典

20、定义从形式上看虽然只相差几个字,但却是概念上的重大 发展,是数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转折,近代的泛函分析可以作为这种转折的标志,它研究 的是一一般集合上的函数关系.函数概念的定义经过二百多年来的锤炼、变革,形成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应该说 已经相当完善了.不过数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函数现代定义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函数概念 发展的历史终结,近二十年来,数学家们又把函数归结为一种更广泛的概念一关系”.设集合X、Y,我们定义X与Y的积集Xy为X*= ( x,y) | x 又y Y.积集Xy中的一子集R称为X与Y的一个关系,若(x,y) CR,则称x与y有 关系R,记为xRy.若(x,y) R,则称x与y无关系.

21、现设f是X与Y的关系,即fX ”,如果(x,y) , ( x,z ) Cf,必有y=z ,那么称f 为X到Y的函数.在此定义中,已在形式上回避了对应”的术语,全部使用集合论的语言从以上函数概念发展的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联系实际、联系大量数学素材, 研究、发掘、拓广数学概念的内涵是何等重要.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 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 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 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由于三角函数的周

22、期性,它并不具有单值函数意义上的反函数。三角函数在复数中有较为重要的应用。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常用的工具。基本初等内容它有六种基本函数(初等基本表示):函数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见:函数图形曲线)三角函数图形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 OP,设旋转角为0,设OP=r , P点的坐标为(x, y)有正弦函数sinyy/r余弦函数 cos 0=x/r正切函数tan 0=y/x余切函数cot 9=x/y正割函数sec 0=r/x余割函数 csc 0=r/y(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x。)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正矢函数 versin 0 =1-cos 0

23、余矢函数 covers 0 =1-sin 0正弦(sin ):角a的对边比上斜边余弦(cos):角a的邻边比上斜边正切(tan ):角a的对边比上邻边余切(cot ):角a的邻边比上对边正割(sec):角a的斜边比上邻边余割(csc):角a的斜边比上对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sinA2 a+ cosA2 a= 11 + tanA2 a= secA2 a1 + cotA2 a= cscA2 a积的关系:sin a=tan aXcos acos 0=cot axsin a tan a=sin axsec a cot a=cos aXcsc a sec o=tan aXcsc a c

24、sc o=sec aXcot a 倒数关系:tan a cot a= 1sin a csc a= 1cos a sec a= 1商的关系:sin(x/cos a= tan a= sec /csc a cos a/sin a= cot a=csc o/sec a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 A的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cos( a+ =cos a cos ,sin a sin 3cos( a- 新=cos a cos 3+sin a sin 3sin( a+ 3)=sin a cos 3本os a sin 3

25、tan( a+ 3)=(tan a+tan 份/(1-tan a tan 份tan( a- 3)=(tan a-tan 3)/(1+tan a tan 份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於 3+ 7)=sin a cos 3 cos 7+cos a sin 3 cos y+cos a cos 3 sin 丫sin a sin 3 sin 丫cos( a+ / =cos a cos 3 cos 丫cos a sin 3 sinsin a cos 3 sinsin a sin 3 cos 丫tan( a+ 3+ 力=(tan a+tan 3+tan/tan a tan 3 tan /(1-tan a t

26、an &tan 3 tan 7-tan 丫 tan 0 辅助角公式:Asin a+Bcos a=(A²+B²)A(1/2)sin(a+t),其中sint=B/(A²+B²;F(1/2)cost=A/(A²+B²)A(1/2)tant=B/AAsin a-Bcos a=(A²+B²)A(1/2)cos(a-t), tant=A/B倍角公式:sin(2 a)=2sin a cos a=2/(tan a+cot a)cos(2 a)=cos²( a)-sin²( a)=2cos²( a)-1=

27、1-2sin²( a)tan(2 o)=2tan o/1-tan²( a)三倍角公式:sin(3 a)=3sin a-4sin³( a)=4sin a sin(60+ a)sin(60- a)cos(3 a)=4cos³;( a)-3cos 0=4cos a cos(60+ a)cos(60- a)tan(3 o)=tan a - tan( ”3+a) - tan( M3-a)半角公式:sin( o/2)= 1-cos a)/2)cos( a/2)= 1+cos a)/2)tan(x/2)= 1-cos a)/(1+cos a)=sin o/(1+cos

28、a)=(1-cos a)/sin a降哥公式sin²( a)=(1-cos(2 a)/2=versin(2 a)/2cos²( a)=(1+cos(2 a)/2=covers(2 a)/2tan²( a)=(1-cos(2 a)/(1+cos(2 助万能公式:sin a=2tan( o/2)/1+tan²(o/2)cos c=1-tan²( (x/2)/1+tan²(/2)tan a=2tan(x/2)/1-tan²( o/2)积化和差公式:sin a cos 3=(1/2)sin( a+ 3)+sin( a- 3)cos

29、a sin 3=(1/2)sin( a+ 3)-sin( a-削cos a cos 3=(1/2)cos(於 3)+cos( a-削sin a sin 3=-(1/2)cos( a+ 3)-cos( a-胡和差化积公式:sin a+sin 3=2sin( a+ 3)/2cos( a- 3)/2sin a-sin 3=2cos( a+ 3)/2sin( a- 3)/2cos o+cos 3=2cos( a+ 份/2COS( a- 3)/2cos 促cos p=-2sin( a+ 份/2sin(纺 3)/2 推导公式tan a+cot a=2/sin2 atan a-cot a=-2cot2 a1

30、+cos2 o=2cos² a1-cos2 a=2sin² a1+sin a=(sin 42+cos (x/2)²其他:sin a+sin(c+2Mn)+sin(a+2Tt*2/n)+sin(a+2Tt*3/n)+sina+2.(n-1)/n=0以及cos o+cos(a+2兀/n)+cos(a+2兀*2/n)+cos(a+27t*3/n)+ +cosa+27t*(n-1)/n=0sin²( a)+sin²( a-2 兀/3)+sin²( a+2 卅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

31、0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证明: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积化和差)=sin(n+1)x+sinnx-sinx/2sinx= 右边等式得证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二-2sinxsinx+sin2x+sinnx/(-2sinx)=cos2x-cos0+

32、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cos(n+1)x+cosnx-cosx-1/2sinx= 右边等式得证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一: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 ( 2k 兀+ a) = sin acos ( 2k 兀+ a) = cos atan (2k 兀+ a) = tan acot (2k 兀+ a) = cot a公式二:设a为任意角,兀+ a的三角函数值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兀+ a) = 一 sin a cos (兀+ a) = 一 cos atan (兀+

33、 a) = tan a cot (兀+ a) = cot a 公式三:任意角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 a) = sin aCOS ( a) = COS atan ( a) = tan acot ( a) = cot a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兀-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兀一 a) = sin aCOS (兀- a) = 一 COS atan (兀- a) = 一 tan aCOt (兀- a) = 一 COt a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兀-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2 兀一a) = sin aCOS ( 2 兀一a) =

34、 COS atan ( 2 兀一a) = tan aCOt ( 2 Tt a) = 一 COt a公式六:卅2 a及3兀/2 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71/2+ a) = COS aCOS ( M2 + a) = sin atan (卅2 + a) = COt aCOt (卅2+ a) = tan asin ( 71/2 a) = COS aCOS ( M2 a) = sin atan (句2 a) = COt aCOt ( M2 a) = tan asin ( 3 兀/2 + a) = COS aCOS ( 3 /2 + a) = sin atan( 3 兀/2 +a)=一 COtaCOt(3 兀/2 +a)= tanasin( 3 兀/2 a)= COSaCOS ( 3 /2 a) = sin atan ( 3 兀/2 a) = COt aCOt (3 兀/2 a) = tan a(以上kCZ)正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sinA=b/sinB=C/sinC=2R .(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