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快速公交运营模式分析及适应性研究 龙小强1,2 ,闫攀宇1(1.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0; 2.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1)摘要:快速公交运营模式的选择是各大城市建设BRT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成功运营。分析快速公交各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和适应性,在研究影响运营模式选择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运营模式的原则,并以广州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关键词:快速公交 运营模式 线网结构 适应性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B
2、60; 文章编号: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Operation Mode aboutBus Rapid TransitLONG Xiao-qiang1,2,YAN Pan-yu1(1.Guangzhou Transpor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510030,China;2.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 The choice of operation mode about bus rapid transit
3、is the main problem when the big cities construct BRT system, it determines the operation stand or fall. It takes Guangzhou for an example b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dapt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hoice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mode about bus rapid transit.Key words: bus rapid trans
4、it;operation mode;network structure;adaptability0 引言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 号)提出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近年来,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受到国内许多大城市的重视,北京、杭州、昆明、济南、重庆、常州、大连、合肥、厦门等9个城市先后建成BRT系统,另有16个城市正在规划和设计快速公交系统。在国外,已有53个城市建成BRT系统,另有102个城市正在规划和设计快
5、速公交系统。由于快速公交具有常规公交灵活性的特点,国内外各大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模式有一定的差异。波哥大、布里斯班、北京采用路中封闭式的BRT通道、大容量左开门车辆、路中岛式车站、车外售检票、单一线路只在BRT通道内运行;首尔、圣保罗、昆明采用路侧或路中开放式BRT通道、右开门或双侧开门车辆、快速公交线路和常规线路都在BRT通道内运行;杭州最初采用封闭式的BRT通道,运营一段时间后改为开放式运营。BRT系统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取决于运营模式是否与城市居民出行、所选线位公交需求特征相符。目前,国内部分BRT系统重建设轻运营的设计理念,导致投入运营后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对BRT系统两种运营模式
6、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使快速公交更加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同时便于各城市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运营模式。1 快速公交运营模式定义及特点1.1 封闭式模式 根据对国内外各大城市BRT系统的比较研究,将快速公交运营模式分为两类: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系统采用单一的BRT线路、大容量车辆,仅在BRT通道内往返运行。常规公交线路不能进入BRT通道行驶,与BRT线路实现站外衔接换乘。封闭式系统采用轴幅中转的运输组织形式,线网结构为干支线网,结合出行强度提供差异服务,在高密度的BRT通道由BRT线路使用大型
7、车辆提供干线运输服务,在低密度区域由常规线路使用普通车辆提供支线运输服务。常规线路向开行BRT线路的BRT通道喂给客流,大部分使用封闭式BRT系统的乘客都需要在枢纽站进行换乘。图1 封闭式BRT系统干支线网示意图 常规线路采用普通车辆服务于居住区和换乘站之间,运行在混合交通车道; BRT线路采用大型车辆服务于BRT通道,乘客在通道两端的车站进行换乘。根据目前各城市BRT运营情况,高质量的BRT系统都采用了封闭式系统。1.2 开放式模式 采用开放式模式的BRT系统中,BRT线路
8、和常规线路的部分路段均在BRT通道内运行,线路在通道内衔接换乘。开放式系统采用点点直达的运输组织形式,线网结构为直达线网。开放式系统的直达服务通常直接将乘客由起点运送到目的地,对换乘的需求较小。图2 开放式BRT系统直达线网示意图 开放式系统的直达服务将乘客从居住区通过部分通道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常规线路车辆只在需求较高的中心区进入专用通道,其他部分路段车辆运行在混合交通车道上。开放式系统中要求车辆既能在BRT通道内运行,也能在其他道路运行,如果使用单侧开门的车辆,且通道设置在路中时,需要设置路中侧式站台。2 快
9、速公交运营模式比较研究2.1 封闭式模式优缺点分析2.1.1 封闭式模式优点 封闭式系统的BRT线路使用大容量车型在通道内运行,通道外常规线路使用普通车辆,公交车型与交通需求能够合理匹配。封闭式系统类似于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无线路区分、车辆单一、列车化开行,运输能力大、可控性高、站台付费、上下车时间短、系统形象好。具体而言封闭式系统有以下优点:(1)系统运输效率高、效益好。封闭式系统提供的干支服务可以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将需求和供给有效的匹配,提高每辆车的载客量,而满载率决定了系统的效率和效益。此外,满载率的提高也可以减少车辆流
10、量,当既有公交系统车流量大而满载率低的情况下,采用封闭式系统通过车型与乘客需求的匹配对满载率的提高非常有效。(2)优化运输资源合理配置。封闭式系统在专用通道的BRT线路采用大型车辆,以较少的车辆提供较大的运输能力,减少车辆流量,从而提高了通道的通行能力、减少通道的拥堵和车辆的废气排放。常规线路采用普通车辆服务于低需求的居住区,普通车辆购买和运营成本较低,低频繁服务时其成本效益较好。(3)系统可控性与可靠性较高。BRT线路的车辆全程在BRT专用通道内运行,通过配置GPS调度设备和先进的车站设施,指挥中心对通道中车辆的运行控制力较强。此外,通道内完全列车化开行,没有其他车辆干扰,系统的运行的可靠性
11、较高。2.1.2 封闭式模式缺点 封闭式系统类似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将BRT线路与常规线路完全分割,在站外换乘,增加了换乘次数,对距离通道较远的出行还会增加绕行距离,需要建设大量换乘站,还需要对既有公交线路进行大规模调整。(1)增加了换乘次数和时间。封闭式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需要乘客在出行中一次或多次换乘车辆,造成了乘客的时间损失且带来不便。如果换乘时间延误过多,乘客可能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换乘的时间损失可能等于或大于现在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相比换乘时间,封闭式系统的换乘候车时间同样让乘客觉得较难适应。(2)离通道远的客流
12、需要绕行。封闭式系统从换乘站到居住区的出行意味着在起讫点之间产生了绕行。这个绕行不但影响乘客的出行时间,而且影响运营效率,还会造成额外的燃油消耗。起讫点离通道越远,则绕行距离越长,下图终点2的绕行距离长于终点1。图3 绕行距离对运营模式的影响(3)换乘站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封闭式系统需要建设首末换乘站和中途换乘站,建设成本比标准车站成本要高,还会产生维护和运营成本。换乘时间和方便程度取决于换乘区域的设计。此外换乘站占地面积较大,而快速公交系统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如须拆迁将使换乘站建设成本更高。(4)须大规模调整公交线路。封闭式系统采用干支线网提供公交服务,而既有公交系统线网并非这种
13、结构,公交线网结构的转换需要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因此,采用封闭式系统会导致公交企业运营、线路重组等重要变化。2.2 开放式模式优缺点分析2.2.1 开放式模式优点 开放式系统提供的专用通道既供BRT线路行驶,也允许经过的常规线路进入行驶,两种线路在车站实现换乘。不需要对线网进行大规模调整,不增加换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小。(1)避免过多换乘节省时间。开放式系统只有较少的乘客需要在线路间进行换乘,常规线路将乘客由居住区通过专用通道送达目的地。开放式系统提供的直达服务可以通过两个方法节约时间:1)减少换乘
14、站的候车时间;2)较多的直达线路到达目的地。如果直达服务提供了更短更直接的线路,还可以通过燃料消耗的降低来节省运营成本。(2)延续了市民的出行习惯。开放式系统基本沿用原有的公交线网,不进行大的调整,较好的保持了出行者的出行惯性。在建设和投入运营期间,对市民的出行影响最小,系统转换也较顺畅,易被市民接受。(3)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小。开放式系统不需要建设首末、中间换乘站,仅需要建设一些常规线路之间的换乘的车站。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区域,节约成本的优势更能得到体现。2.2.2 开放式模式缺点 开放式系统相当于提供了一条高等级的公交专
15、用道和先进的车站设施,更像一个常规公交系统,系统服务水平相对较低。(1)运营效率与可控性不高。开放式系统的常规线路在通道内外使用同一车型,但线路在通道内外的出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大量的普通车辆在BRT通道上运营造成运输能力比理想情况要小,车均乘客数的降低会导致每个乘客服务成本的提高。BRT通道内车流量过高,有可能导致车辆拥挤、速度降低、运输能力变小。当车辆驶离BRT通道时,由于转弯使平均速度降低。常规线路部分路段经行非专用通道,车辆运行全程的监控难度较大,在通道外道路交通条件较差时可能导致脱班现象,从而使线路可靠性大大降低。(2)总出行时间较难控制。由于拥挤造成运营速度降低,开放式系统换乘的减
16、少带来的时间节省可能会被抵消。减少换乘所节省的时间也可能被售检票模式抵消,开放式系统通道外都采用车上售检票,上落客时间延误较大,在站停车时间过长,增加乘客总出行时间。(3)车辆与车站匹配要求较高。开放式系统如果采用中央岛式站台,则常规线路车辆要能够两侧开门,一侧的车门按通道内车站要求设计,另一侧的车门按通道外车站要求设计。如果采用中央侧式站台,则车辆可以单侧开门设计,但乘客换乘不方便,且车站建设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开放式系统虽然省去换乘站等基础设施成本,但双开门车辆或中央侧式站台的成本同样很高。开放式系统的车站需要解决由于运营模式决定的车辆排队问题。为了适应大量的车辆到达,需要建设加长车站
17、或多个站台。加长的车站或站台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占用了更多道路资源。(4)系统形象及方便性不好。开放式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使乘客对系统的理解比较困难,通道内的线路数较多,线网结构不能象地铁系统那样清晰的定义。开放式系统更类似于一个复杂的网络,车站或车辆内难以提供系统地图,系统内线路情况只能被经常使用的乘客理解。开放式系统的复杂性使临时乘客的使用造成困难,可能成为不愿意花时间了解的乘客选择该方式的潜在障碍。2.3 两种运营模式的对比 根据以上分析,封闭式系统与开放式系统在运营和功能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各
18、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两个系统特点的比较如下表。表1 封闭式系统与开放式系统特点比较要素封闭式系统(干支运输服务)开放式系统(直达运输服务)运输组织轴幅中转点点直达线网结构干支线网直达线网出行时间提高了运营速度和运输能力,但增加换乘时间和中转候车时间。避免换乘节约一定的时间,但非专用通道交通拥堵会增加出行时间。运营效率通过差异化服务使需求与供给较好的匹配,运营效率较高。高需求与低需求区域同一种线路可能会降低整体的效率。运输能力封闭运营,单一线路、车辆,线路可控性高,运输能力较大。通道内线路多,车辆杂、系统的通行能力较小。运行速度封闭运营可通过增加立交通过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较高。沿线
19、平面交叉较多,运行速度提高程度受到制约。运营管理BRT线路自成系统,运营可控性高。线路离开专用通道后,可控性较差。线路调整需要对线路进行大的调整和截短,对乘客出行模式的影响较大。线路经营权基本不变或少量调整,乘客出行模式基本不变。出行需求改变原有出行模式,对乘客的吸引依靠服务的便捷程度和出行费用变化。在线路形态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有助于分担率提高。交通影响需要接驳线路较多,对换乘站周边路网交通影响较大。基本不需要接驳线路,对进出专用通道交叉口附近交通有一定影响。基础设施必须建设大型换乘枢纽站,以及部分中途换乘站。不需要考虑大型换乘站,中途站建设成本略高。工程扩展采用封闭式后难以转成开放式
20、,与新增走廊连接也只能采用封闭式运营。随着走廊的扩展,开放式系统可以转变为具有封闭式特征的系统。车辆类型通道内线路可选用大容量BRT专用车型,接驳线路采用常规车型。车型的选择需考虑通道外路网的通行条件。采用中央岛式站台需要两侧开门车辆。售检票需要物理上封闭的换乘区域实现与接驳线路的免费换乘。直接付费,不需要单独建设换乘区。系统形象类似轨道交通的线路结构可形成乘客友好型系统。线路的混杂、缺少清晰的线路图可能增加乘客的不便。3 运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封闭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都不是绝对好或者不好的方案,都需要在合适环境
21、下才能发挥其最佳功效。在进行决策时需要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对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比较。3.1 乘客出行需求 各大城市建设BRT系统都是为了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吸引并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因此,BRT系统的设计应该首先达到乘客期望的运营特性,而不是去从基础设施和车辆设计入手。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出行方式选择主要考虑它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和需要多长时间到达。运营模式的选择应当有利于乘客更加快捷、便捷的到达目的地。3.2 客流OD分布
22、60; BRT线位周边客流OD分布决定了客流出行特征,如果OD分布距离通道较远、OD点间距离较短,则对直达服务的需求较为强烈;OD分布距离通道较近、OD点间距离较长则倾向选择干支服务。运营模式与客流OD分布的匹配直接决定系统运营的成败,一个成功的BRT系统其运营模式应该可以很好的满足客流出行特征。波哥大的封闭式BRT系统中,通道延线土地开发强度较大,大约有一半乘客由专用通道直接进入BRT系统,另一半通过支线换乘进入。3.3 系统成本效益 BRT之所以受到各大城市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轨道交通快速高效和常规公交低成本的综合
23、优势。因此,在运营模式的选择上同样应考虑系统的成本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封闭式系统需要建设大型换乘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但提供了差异化服务,运营的效率和效益较好。开放式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稍低,但是运营成本较高。3.4 系统运营效率 BRT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由BRT线路的运营、车辆形式、站台设计、车道设计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决定,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载客量、线路数、发车间隔、站台面积等因素相互制约影响。运营模式的选择需要BRT各组成要素能实现系统的运营效率最高。图4 BRT运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3.5
24、; 小结 运营模式的选择要平衡多样的需求和偏好,综合乘客服务、费用效益、企业经营等诸多因素全面分析。通过以上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的对比,各有其适应情况。由于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很难通过成本效益进行定量分析。为了使运营模式能够较好的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总结出运营模式选择框架性原则。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封闭式系统,提供高效经济的干支服务,封闭式系统适应的情况为:Ø BRT通道内出行需求相对较高Ø 城市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较大Ø 市中心与BRT通道延线距离远
25、Ø 具有建设大型换乘枢纽的条件Ø既有常规公交线网调整较容易 开放式BRT系统一般作为封闭式系统的过渡形式,开放式系统适应的情况为:ØBRT通道内出行需求相对不高Ø城市各区域人口密度差异不大Ø市中心与BRT通道延线距离近Ø没有建设大型换乘枢纽的条件Ø既有常规公交线网调整较困难4 快速公交运营模式选择案例4.1 各大城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选择 各大城市快速公
26、交系统对运营模式的选择不但各有差异,而且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之间可能相互转换,通常开放式系统是封闭式系统的过渡形式。波哥大和库里提巴都是经开放式系统发展为封闭式系统。库里提巴1960年将公交线路转换成开放式BRT系统,1970年建设了封闭式系统。在圣保罗,也制定了方案将开放式的运营转换为封闭式运营,但由于公交公司的抵制没能得到实施。杭州BRT在运营初期采用封闭式系统,仅有一条BRT线路在通道内运行,后来根据客流情况将5条常规线路纳入通道运行。各大城市BRT系统运营模式的比较如下表。表2 两种线路形态应用情况比较 波哥大库里提巴首尔圣保罗北京杭
27、州运营模式封闭式封闭式开放式开放式封闭式开放式单向运输能力大于3万人/小时×××××实际高峰客流(万人/单向h)3.51.31.21.50.60.65系统盈利×××水平登车××市中心速度262218162625收费与地铁整合×与地铁物理整合××特色系统标识×4.2 广州快速公交运营模式 广州快速公交试验线选址于广州市区东部的中山大道,全长22.9公里,呈东西走向,断面双向8车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元主题十二“生生不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七章第四节创新实验: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设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 +2.4 可以复用的代码-函数 教学设计
- 江苏库存水箱清洗施工方案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2 皇帝的新装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设备技术合同的范本8篇
- 巩义防腐木花架施工方案
-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
- 杨浦区二手家具施工方案
- 液碱生产工序及生产流程叙述
- 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课件教案
- 心理抗压能力测试例题
- 三年级学生《成长记录》模板
- 好书推荐——《三毛流浪记》
- 方菱F2100B中文系统说明书
-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下
- 九宫格数独题目(打印版)
- 内燃机基本知识
- 抹灰工程施工合同-
- 2019.2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