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剖面实验报告_第1页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_第2页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_第3页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土壤 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得野外观察 专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班 级 202 班 姓 姓 名 陈俊霞 学 学 号 20211 9 10 成 成 绩 绩 日 日 期 014 年 年 6 月 月 19 日 目 录 一、实习目得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器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地点: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实验时间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五、实习内容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土壤剖面得挖掘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土壤

2、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土壤剖面描述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得描述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鉴别土壤颜色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湿度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质地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土壤结构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土壤松紧度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6、孔隙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植物根系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8、土壤新生体误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9、侵入体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

3、、 实习目得 土壤得外部形态就是土壤内在性质得反映。土壤得剖面形态全面得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得总体特征。它就是诊断土壤性状得基础与进行土壤分类得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得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得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为土壤得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得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得观察描述技术。 二、 实 验 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 实验地点: : 我们所选得实验地就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

4、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得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5 米左右 。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得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得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 实验时间 日期:204 年 6 月 19 日 经纬度:北纬 30、23 东经 115、05 气压:96、2 百帕 海拔:48、7m 天气:-33 多云转阵雨 五、 实习内容 ( 一) 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得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得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

5、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得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得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就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 2 米、宽米、深 2 米(或 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得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 1.5 米,宽 0.米,深 1 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得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得表土与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得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瞧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就是农田更要注意。 ()观察面得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得研究。 (4)在垄作

6、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瞧到垄背与垄沟部位表层得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与折断牛脚。 (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得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得排列入其厚度就是鉴别土壤类型得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得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得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c 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

7、进一步细分与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得过渡情况确定与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得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与逐渐过度。 (2)过渡层得命名,层 b 层得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 b 或 层。 ()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瞧不出主次,可用 ab 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 b h ,粘粒淀积 b ,铁质淀积 b r 等。 ( 四) 土壤剖面描述 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得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8、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得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 ph 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4、最后根据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及简单得野外速测,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名称,鉴定土壤肥力,提出利用改良意见。 (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得描述 1 、 鉴别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得矿物组成与有机质得含量。很多主要土类就就是以土壤颜色来命名得。 鉴别土壤颜色可用门塞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色,该比色卡得颜色命名就是根据色调、亮度、彩度三种属性得指标来表示得。色调即土壤呈现得颜色。亮度:指土壤颜色得相对亮度。把绝对黑定为 0,绝对白定为 1

9、0,由 0 到 1逐渐变亮。彩度:指颜色得浓淡程度。例如:5yr4表示: 色调为亮红棕色,亮度为 4,彩度为。 使用比色卡注意点: (1)比色时光线要明亮,在野外不要在阳光直射下比色,室内最好靠近窗口比色。 ()土块应就是新鲜得断面,表面要平。 ()土壤颜色不一致,则几种颜色都描述。 2 、 湿度 通过土壤湿度得观察,能部分瞧出土壤墒情这个主要肥力特征,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润、湿五级。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得湿得感觉。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并能捏成土团,捏不出水,捏泥粘

10、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与,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3 、 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径土粒得组合比例关系叫土壤得机械组成,土壤根据其机械组成得近似性,划分为若干类别,这就叫质地类别,土壤质地对土壤分类与土壤肥力分级有重要意义。 在野外鉴定土壤质地通常采用简单得指感法(见表 1)。 表 表 1 1 土壤质地指感法鉴定标准 号 质地名称 土壤状态 干捻感觉 能否湿搓成球 (直径厘米) 湿搓成条状况 (2 毫米粗) 国际制 苏联制 1 砂土 砂土 松散得单粒状 研之有沙沙声 不能成球 不能成条 2 砂质 壤土 砂壤土 不稳固得土块 轻压即碎 有砂得感觉 可成球、轻压 即碎无可塑性 勉强成断续得短条

11、,一碰即断。 3 壤土 轻壤土 土块轻搓即碎 有砂质感觉, 绝无沙沙声。 可成球,压扁时,边缘有多而大得裂缝 可成条,提起即断。 粉砂 壤土 有较多得云母 有较多得云母片 面粉得感觉 可成球,压扁, 边缘有大裂缝 可成条,变成 2厘米直径园时即断。 粘壤土 中壤土 干时结块, 湿时略粘 干土块较难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小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得园环外缘有细裂缝。 6 壤粘土 重壤土 干时结大块, 湿时粘韧 土块硬,很难捻碎 湿球压扁边缘 有细散裂缝。 细土条弯成得园 环外缘无裂缝压 扁后有裂缝。 粘土 粘土 干土块放在水中 吸水很慢,湿时 有滑腻感。 土块坚硬,捻不碎, 用锤击亦难粉碎。 湿球

12、压扁得 边缘无裂缝。 压扁得细土环边缘无裂缝。 如果土壤中砾质含量较多,则要考虑砾质含量来进行土壤质地分类,砾质含量得分级标准如下,石质大于 2mm 直径砾石得含量(见表): 表 表 2 砾质含量分级标准 砾质定级 砾质程度 面积比例 非砾质性 极少砾质 5% 微砾质性 少量砾质 10% 中砾质性 多量砾质 104% 多砾质性 极多砾质 4% 4 、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就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经外力分开,沿自然裂隙散碎成不同形状与大小得单位个体。 土壤结构大多按几何形状来划分,目前采用得结构分类标准如表 3。 表 表 3 3 土壤结构分类表(按查哈洛夫) ) 类 型 种 大 小 、类: 结构体三轴

13、等长 一、面棱不明显、形体不明显 直径大小 块 状 大块状 小块状 m 1cm 团块状 大团块状 团块状 小团块状 3m 10.5cm 二、面棱显著、结构单位明显 横断面大小 核 状 大核状 核 状 小核状 210mm 107m 75mm 粒 状 大粒状 粒 状 小粒状 3mm 31 10.5m 、类: 结构体沿垂直轴发育 一、圆顶柱状 横断面大小 大柱状 柱 状 小柱状 5m 53cm 3m 二、尖顶柱状、大棱柱状 5cm 棱柱状 小棱柱状 5 31 、类: 结构体沿水平轴发育 一、片 状 厚 度 片 状 板 状 页 状 叶 状 5mm 53mm 3mm m 二、鳞 片 状 泡沸状 粗鳞片状

14、 小鳞片状 3mm 1m 1m 、类(附加) 机耕作用形成,结构面不明显,棱角明显。 一、垡 状 新犁后得犁垡 大垡状 小垡状 坷 状 10cm 105m 1cm 二、碎块、晒垡冻垡后形成 碎 块 小碎块 1c 10.5cm 三、碎屑遇水不易散。 碎 屑 屑 粒 31cm 0.5cm 5 、 土壤松紧度 又名坚实度,土壤紧实度指每单位压力所产生得土壤容积压缩程度,或每单位容积压缩所需要得压力,单位为公斤/(厘米)3 。 测定土壤坚实度可使用土壤坚实度计,其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判断土壤得坚实状况,选用适当粗细得弹簧与探头得类型。 (2)工作前,弹簧未受压前,套筒上游标得指示线,如为 kg(

15、公斤)时应指于零点,如深度为 cm(厘米)时,应指于(厘米)处。 (3)工作时,仪器应垂直于土面(或壁面),将探头掀入土中,至档板接触到土面时即可从游标指示线上获得读数,即探头得入土深度(c)与探头体积所承受得压力(kg)。 (4)根据探头入土深度,深头得类型,弹簧得粗细,再查阅有关壤土坚实度换标表,即得土壤坚实度得数值(k/cm3 )。 (5)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将游标推回原处,以便重复测定,但必须注意防止游标产生微小滑动,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6)工作结束,坚实度计必须擦拭干净,防止仪器生锈,以保证仪器测定得精度。 如果没有土壤坚实度计,可按下列标准加以描述(表 4): 表 表 4 4 松紧

16、度等级划分 等级 刀入土难易程度 土粘入土难易程度 、极松 自行入土 土钻自行入土 2、松 可插入土中较深处 稍加压力能入土 3、散 刀铲掘土,土团即分散 加压力能顺利入土但拔起时不能或很难带取土壤 4、紧 刀钞入土中费力 土钻不易入土 5、极紧 刀铲很难入土 需要用大力才能入土且速度很慢,取出也不易,取出得土带有光滑得外表。 6 、 孔隙 指土壤结构体内部或土壤单粒之间得空隙,可根据土体中孔隙大小及多少表示(表 5): 表 表 5 5 孔隙分级 孔隙分级 细小孔隙 小孔隙 海绵状孔隙 蜂窝状孔隙 网眼状孔隙 孔径大小(m) 1 13 3 0 7 、 植物根系 描述标准可分为四级(表) 表 表

17、 6 土壤剖面内根系分级 描 述 没有根系 少量根系 中量根系 大量根系 标准(根系数厘米)2 0 14 50 1 8 、 土壤新生体 新生体就是成土过程中物质经过移动聚积而产生得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得化合物体,常见得新生体有下列几种: ()石灰质新生体:以碳酸钙为主。形状多种多样,有假菌丝体,石灰结核,眼状石灰斑,砂姜等,用盐酸试之起泡沫反应。 (2)盐结皮、盐霜:由可溶性盐类聚积地表,形成白色盐结皮或盐霜,主要出现在盐渍化土壤上。 ()铁锰淀积物:由铁锰化合物经还原,移动聚积而成不同形态得新生体,例如锈斑、锈纹、铁锰结核、铁管、铁盘、铁锰脐膜。 ()硅酸粉末:在白浆土及黑土下层得核块状结构表面有薄层星散得白色粉末,主要就是无定形硅酸。 9 、 侵入体 例如砖块、石块、骨骼、煤块等,就是土壤得外来物,非成土过程得产物。 六、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调查表 土 壤 颜 色 湿度 质地 植 物根 系 松紧度 侵入体 土 壤 新生体 结构 0-0cm yr 4/4 干 中壤土 6 紧 无 无 大团块 10-20cm 2、5y 4/6 润 中壤土 1 紧 无 无 中团块 -30cm 2、5yr 4/ 润 中壤土 7 散 无 无 中团块 30-4m 、5yr 3/ 润 中壤土 9 紧 无 无 核状 40-0cm 1r /8 润 重壤土 散 无 无 核状 50-70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