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2年6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2年6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2年6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2年6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序号使用者课题散 步课型导读课课时1课时学 习 目 标知识目标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力目标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构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继承和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方法自由讨论,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导学流程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释疑拓展-内化迁移)个案补充 (包括目标达成策略、教学思路、作业布置等内容)【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给

2、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nèn)芽 霎(shà)时 桑(sng)树 水波粼粼(lín) 强(qiáng)壮 背(bi)起了母亲 散步(sàn)强 背 散 勉强(qing) 我背(bèi)上的 散(sn)文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霎时:极短的时间两全:顾全两个方面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本文作者不属于重要作家,故此环节也可以省略)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

3、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散步的人有: ; 散步的地点是: ;散步的季节是: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结果: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一起散步 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

4、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情况。预习1、预习3:(1)(2)(二)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三、仔细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1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敬老爱幼。“我劝母亲散步”,“解决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5、”)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3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四、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写作特点。 (一)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

6、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而死去的怅恨之情。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2但是春天终于来了。 (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身体和精神所经受的折磨之巨) (二)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总结: 1“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形象地说明了中年人身上责任的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三)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显示了春天不可遏制的生机,同时暗示了熬过严冬的

8、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老人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 (四)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五)练习,抒写对亲情的感悟。 例句:亲情是一杯清冽的酒,因岁月的历练而醇香。仿照这样一个句式:亲情像( ),因( )而( )。 如:亲情像一只美

9、丽的蝴蝶,因困难的磨练而飞翔。 亲情是一颗幼小的树苗,因细心的浇灌而高大。 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赞歌,因时间的消逝而充满韵味。 亲情像一杯氤氲的茶,因心的呵护而唇齿留香。 亲情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雨露的滋润,而叶茂枝繁。 亲情更像无际的大海,因宽阔的胸怀,而博大精深。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感悟亲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谈谈你对亲情和母爱的理解、感受。游 子 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无穷的,像春天温暖的阳光,子女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我们要终生铭记父母的恩情,用我们的孝心,给他们以幸福。】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10、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完成了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无私的付出,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体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七、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骚扰电话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地呆在旧房里。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

11、歌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wú liáo ,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它。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装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

12、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于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pán shn ,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母亲一见是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此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我,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我一下子什

13、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地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空缺的两个词。(1)wú liáo:无聊 (2)pán shn:蹒跚2第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欢天喜地、孤苦伶仃。3第段中与第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 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4母亲常打“骚扰电话”的原因是:关心(思念)儿子5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我”和母亲各自怎样的心理活动? 手法:细节描写。 “我”:母亲,儿子对不起你,你抚育儿子这么多年,这么关心儿子,儿子却把你抛弃了。 母亲:儿啊,你终于明白了,妈想你们啊!妈这辈子不想别的,只要你们过得幸福快乐,妈就知足了。6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