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5雨水系统5雨水系统5. 1排水分区与系统布局5. 1. 1雨水的排水分区应根据城市水脉格局、地势、用地布局,结合道路交通、竖向规 划及城市雨水受纳水体位置,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确定,宜与河流、湖泊、沟塘、 洼地等夭然流域分区相一致。5. 1. 2立体交叉下穿道路的低洼段和路堑式路段应设独立的雨水排水分区,严禁分区之 外的雨水汇入,并应保证出水口安全可靠。5. 1. 3城市新建区排入已建雨水系统的设计雨水量,不应超出下游己建雨水系统的排水 能力。5. 1. 4源头减排系统应遵循源头、分散的原则构建,措施宜按口然、近口然和模拟口然 的优先序进行选择。5. 1. 5雨水排放
2、系统应按照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则,结合地形地势、道路与场地竖向等 进行布局。5. 1. 6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防涝系统蓄排能力的平衡关系,统筹规划,防涝系 统应以河、湖、沟、栾、洼地、集雨型绿地和生态用地等地表空间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用 地布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系统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应落实具有防涝功能的防 涝系统用地需求。5. 2雨水量5. 2. 1城市总体规划应按气候分区、水文特征、地质条件等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专项规划应将城市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5. 2. 2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时,宜采用当地设计暴雨雨型。设计降雨历时 应根据本地降雨特征、雨水系统的汇
3、水面积、汇流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雨水排放系统 宜采用短历时降雨,防涝系统宜采用不同历时的降雨。5. 2. 3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当地设计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计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室 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的规定执行。暴雨强度公式应适时进行修订。5. 2. 4综合径流系数可按表5. 2. 4的规定取值。城市开发建设应采用低影响开发建设 模式,降低综合径流系数。表5. 2. 4综合径流系数区域情况综合径流系数(型)雨水排放系统防涝系统城市建筑密集区0. 60-0. 700. 801. 00城市建筑较密集区0.45仇600. 600. 80城市建筑稀疏区0. 20f 450. 400. 6
4、05. 2. 5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地形特点、气候条件、汇水面积、汇水分区的用地性质(重要交 通干道及立交桥区、广场、居住区)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不同设计重现 期,重现期的选择应考虑雨水管渠的系统性;主干系统的设计垂现期应按总汇水面积进行复 核。设计重现期取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关于雨水管渠、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相关规定执行。5. 2. 6雨水设计流量应釆用数学模型法进行校核,并同步确定相应的径流量、不同设计 重现期的淹没范围、水流深度及持续时间等。当汇水面积不超过2knv时,雨水设计流量可 采用推理公式法按下式计算。(5. 2. 6)Q = qX
5、XF式中:Q雨水设计流(L/s):q设计暴雨强度L / (s hm);屮一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nv)。5. 3城市防涝空间5. 3. 1城市新建区域,防涝调蓄设施宜采用地面形式布置。建成区的防涝调蓄设施宜采 用地而和地下相结合的形式布置。5. 3. 2具有防涝功能的用地宜进行多用途综合利用,但不得影响防涝功能。5. 3. 3城市防涝空间规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涝调蓄设施(用地)的规模,应按照建设用地外排雨水设计流量不大丁开发建设前 或规定值的要求,根据设计降雨过程变化曲线和设计出水流量变化曲线经模拟计算确定。2城市防涝空间应按路面允许水深限定值进行推算。道路路面横向最低点允许水 深
6、不超过30cm, 11其中一条机动车道的路面水深不超过15crru5. 4雨水泵站5. 4. 1当雨水无法通过重力流方式排除时,应设置雨水泵站。5. 4. 2雨水泵站宜独立设置,规模应按进水总管设计流量和泵站调蓄能力综合确定,规 划用地指标宜按表5. 4. 2的规定取值。表5. 4. 2雨水泵站规划用地指标建设规模(L/s)>20000100002000050001000010005000用地指标m2-sT)0.28 0.3 5Q35 6420.42 0.560.56 0.77注:有调蓄功能的泵站,用地宜适当扩大。5. 5雨水径流污染控制5. 5.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提出雨水径流污染控
7、制目标与原则,并应确定初期雨水 污染控制措施,达到受纳水体的环境保护要求。5. 5. 2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应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处 理处置设施的占地规模,应按规划收集的雨水量和水质确定。6合流制排水系统6. 1排水分区与系统布局6. 1. 1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分区与布局应综合考虑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再生回用,以及雨 水的排除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6. 1. 2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分区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用地布局,结合地形地势、道路交通、 竖向规划、风向、受纳水体位置与环境容量、再生利用需求、污泥处理处置出路及经济因素 等综合确定,并宜与河流、湖泊、沟塘、洼地等的夭然流域分区相一致。
8、6. 1. 3合流制收集系统应根据地形地势进行布置,降低管道埋深。6. 2合流水量6. 2. 1进入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的合流水量应包括城市污水量和截流的雨水量。6. 2. 2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宜采用25,具体数值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保护 要求确定: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不同的截流倍数。6. 3合流泵站6. 3. 1合流泵站的规模应按规划远期的合流水量确定。6. 3. 2 合流泵站的规划用地指标可按表5. 4. 2的规定取值。6. 4合流制污水处理厂6. 4. 1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应按规划远期的合流水量确定。6. 4. 2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用地,宜参照表4. 4. 3的指标值计算,并考虑
9、截 流雨水量的调蓄空间用地需求综合确定。6. 5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6. 5. 1合流制区域应优先通过源头减排系统的构建,减少进入合流制管道的径流量, 降低合流制溢流总量和溢流频次。6. 5. 2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水,可采用调蓄后就地处理或送至污水厂处理等方式, 处理达标后利用或排放。就地处理应结合空间条件选择旋流分离、人工湿地等处理措施。6. 5. 3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宜结合泵站设置,在系统中段或末端布置,应根据用地 条件、管网布局、污水处理厂位置和环境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6. 5. 4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的规模,应根据当地降雨特征、合流水量和水质、 管道截流能力、汇水面积、场地空间条件和排放水体的水质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计算方法 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中的规定执行,占地面积应根据调蓄池的 调蓄容量和有效水深确定。7监控与预警7. 0. 1城市雨水、污水系统应设置监控系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口查询委托书填写样本3篇
- 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文件设计指南解析3篇
- 供应链改进承诺提高供应链透明度3篇
- 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支付与拖欠问题3篇
- 工作地点变更与安排规定协议3篇
- 房地产财务工作个人总结(15篇)
- 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9篇)
- 培训学校合伙协议书3篇
- 型单项劳务分包协议案例3篇
- 保育员第一学期工作计划(3篇)
- 2025年导游从业资格通关秘籍
- 啤酒采购合同协议书模板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高血糖症的急救与护理
- 成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202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防溺水家长测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