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1. 简要说明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一切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 施。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必须全面 .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 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运动训练的内容 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向。儿少的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也应以 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
2、好的基础, 将早期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2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 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2、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第二节 动机激励原则1. 简述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1、成功动机是运动员参训的重要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现代高水平竞技训练要求他的参与者多年坚持系统的刻苦训练,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2. 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正
3、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合理的需要;3、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5、注意教练员自身的榜样作用;6、注意正确地动用动力。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1. 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使预定的训练目标成为可能。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控制的理论基础; 必须对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是以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以实现预定的目标。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运动训练信息既反映着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2. 信息在现代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4、个方面:1运用控制信息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训练;2运用信息反馈对下在进行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3运用运动员训练过程与状态的诊断,了解训练过程的进展状态状况,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4运用对选材对象状态信息的测定,进行科学的选材;5利用比赛前和比赛进行过程中获得的比赛信息,有效地组织比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战术调控;6.运用获取的信息改进训练工作,;7用扩大知识信息获取量,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知识和智能水平;8运用各种不同的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控;9利用舆论信息的扰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术决策。2. 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
5、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修正和调整。第四节 系统训练原则1. 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 运动员应持续的承受负荷,进行系统的训练。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 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2. 贯彻系统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保持训练系统性:(如何保持系统训练原则的诊断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
6、练动机;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4、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二)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必须 遵循其阶段性的特点,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这一步骤则是按固有的程序排列的。练习内容的程序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可逆的,必须按照固有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忽视训练活动的程序性,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1. 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 :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 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3、适宜
7、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2. 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了解各种周期的时间构成及其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时,要考虑到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同时间跨度的周期组成了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第六节 适宜负荷原则1. 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在运动训练中适宜的、过大或过小的训练负
8、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在负荷保持在一定范围的条件下,机体的应激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这时负荷的量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就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也就越快。2、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只发生在适宜负荷的条件下, 而当负荷超过了一定的范围, 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 运 动员的机体便产生了劣变现象。过度负荷有时表现在生理方面,也有时表现在心理方面。这就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中,要采用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
9、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J2. 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1、负荷量的评价指标:次数、时间、距离、重量。2、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随着运动员生物年龄的增长和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通常需要相应的加大负荷的量度(三)科学地探索负荷量度的临界值;要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力求准确的掌握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必须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选取可靠的指标,在恰当的 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客观的
10、进行准确的诊断。(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训练也离不开恢复,没有恢复,负荷只会导致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导致运动员机能的下降。3. 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构成?并说明训练中如何保证负荷的适宜性。(一)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这样两个方面。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第一,负荷量的评价指标。反应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为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次数是指训练中重复练习的次数;时间是指一个统计单位中训练的总时间; 距离是指完成各种周期性练习的距离;重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总负荷量。第二,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大小常常通过练习的
11、速度、远度、高度、单位 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予以衡量。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二)在训练中保证适宜的训练负荷要做到:第一,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第二,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第三,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第四,建立科学的诊断系 统:第五,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第七节 区别对待原则1. 区别对待原则的科学基础 :1、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2、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3、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2.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训练学要点:为什么区别对待?(一)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1、运动专项:包括专项成绩的决定因素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2、训练对象:
12、都来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3、训练条件。首先必须考虑训练所处的时期和阶段。(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同运动专项都有自己的决定因素及其不同的发展规律,但有时通过各个专项的特点反映出所有运动项目共同的规律。(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更要注意通过课上观察、记录与运动员的成绩,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的变化,为科学地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提供必要的依据。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1. 直观教练原则科学基础 :(一)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直观教练原则主要依据人的认识规 律确立的。(二)动作技能形成原理;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全过程中
13、,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会在 很大程度上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2. 贯彻直观教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除运动多种多样的影响手段外,应尽可能地身体力行 2、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多维摄影、 快速摄影及录像等影视手段都会取得很好的直观效果。3、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1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1、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2、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中掌握好关键性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准确予以把握, 才能保证训练的成功。2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如何判定?(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准确判别疲劳程度,是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畜牧养殖基地承包合同书
- 四川成都典型离婚合同范例
- 兼职导师劳动合同
- 6 将相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Module 2 Unit 6 E-friends Period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 英语六年级上册
- 全新融资租赁合同法律文本
- 派遣厨师劳动合同
- Module 10 Unit 2 Go straight o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度礼品销售合同书
- 道路维修工程标准合同范本
- 出租共享菜园合同范例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4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幼儿园绘本故事:《昆虫运动会》 课件
- 数学与生活小报
- 挖掘数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空间解析几何为例
- 儿科学教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四章 专题强化七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 集团权属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