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共25页)_第1页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共25页)_第2页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共25页)_第3页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共25页)_第4页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共2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 施;一类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技术,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也是减少或杜绝职业暴露,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的

2、重要保证。实施隔离预防技术的目的在于隔离感染源,阻止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之间播散,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为实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操作技术,统称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节 隔离预防的概述隔离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感染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隔离防护技术应用临床由来已久,1877年美国一些医院把传染与非传染病患者分别安置,采取消毒措施。1910年引入“屏障护理(barrienursing)”概念,即在传染病病房内,医务人员使用隔离衣,接触病人后消毒剂洗手,对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消毒,减少病原体传

3、播给其他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综合性医院采取隔离病房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1970年美国CDC提出按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防护分类,如呼吸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隔离等,并为大多医院所采用。我国也非常重视医院隔离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较快进展,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从医疗建筑分区、布局与流程、传播途径及其防护用品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为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职业暴露,控制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执业提供了强力的法规支撑。(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而正确认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

4、,是实施针对有效隔离预防措施的基本前提。感染性疾病和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感染源,系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宿主通常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带菌(毒)者。传播途径,系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的。飞沫传播是指传染源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移植到宿主上呼吸道而引起的疾病感染。接触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导致易感人群发生疾病或感染的。易感宿主,主要是指对某些疾病

5、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获得感染的个体或群体。(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 施;一类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基于传染源控制的隔离方法,按照病原体的传染性以及传播途径,可以划分为: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抗分枝杆菌隔离、特殊耐药菌隔离等。目的在于阻断疾病的传播。保护性预防隔离,是为了保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白细胞减少、接受化疗患者等,使他们在患严重疾病同时,尽可能减少发生感染机会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比如严格技术操作与消毒措施,调整患者诊疗环境与空间,如安置在层流式无菌室,应用必要

6、的药物治疗等。不论是基于传染源控制,还是保护免疫功能低下者所采取的隔离防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具体的患者有时可能是单一使用的,也可能是多种隔离措施并用,关键是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实际和康复需要,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要求。(三)医疗区域的划分及其定义医疗区域根据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一般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大区域,各区域之间一般应设缓冲区域。清洁区,是指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以及传染姓疾病患者不得进入的区域。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是指介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污染区主要是指传染病患者和疑似

7、患者接受诊疗服务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用具等物品暂存和处理场所。缓冲区域是指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空间,为节省医疗用房,一般设置空间相对较小。(四)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标准预防是实施隔离预防措施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也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时所使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黏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必须进行双向防护,既要

8、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患者。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次进行的操作可能接触污染物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或面罩,适时戴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以及安全注射,规范处理污染的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等。对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之前,应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

9、工作服的污染,以避免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和污染环境。须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穿的容器内运送、处理,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穿、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急救场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正呼吸方法。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及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遇其被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隔离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在处理和运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和污染工作服及环境。可复用的衣服置于专

10、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防止运输过程中次生污染。医疗废物处置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管理。第二节 医院隔离预防技术管理隔离预防技术是医院重要的医疗保护性制度之一,加强和规范隔离预防技术管理,对保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和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与传染病疫情控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做好隔离预防工作对保护医务人员、患者及其他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杜绝疫情扩散极为重要。因此,医院需要结合诊疗工作实际,制定严格完善的隔离预防与管理制度,构建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部门和相关

11、科室加强管理,严密组织,认真落实。(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医疗建筑要布局合理,各种流程符合医院环境卫生学要求,在具有满足医院各专业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具有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规范、界限明确、标识清楚。(三)严格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各科室、各部门配备足够合理的手卫生设备,如流动水、非手触摸式开关、对皮肤无刺激的肥皂或消毒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以方便医务人员做好手部卫生。(四)加强传染性疾病患者管理医院对传染病患者,应集中积极救治,按病种分类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非探视不可者,探视人员应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

12、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传染患者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或接受探访。(五)加强防护技术培训与指导医院医疗、护理或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应经常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隔离预防知识与技术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传染病和特殊病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同时,对医务人员执行隔离预防制度与职业防护技术操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积极、有效地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疫情扩散的发生。第三节 医院建筑布局分区及其隔离预防要求医院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以满足医院诊疗服务功能要求为基础,在既要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又要有利于阻

13、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伤害的建材。由于医院基础设施使用的长期性特点,因此在设计建筑时,要力求达到建筑设计科学、合理、规范,从硬件设施和环境条件上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场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一)医院建筑布局的分区医院建筑布局应合理地进行区域划分,针对不同区域要求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是医院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也是适应和满足控制医院感染规范要求的基本体现。根据医务人员和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一般划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高危险区(污染

14、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如新生儿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各区域相对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二)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要求医院应根据生活和诊疗功能设置,建立明确的服务流程,实施区域隔离,以确保清洁污染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交叉导致污染,有利于从设施阻隔和服务流程上,减少或避免发生医院感染和(或)传染病疫情扩散。1严格服务流程医院服务流程包括患者出入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接受治疗流程;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餐饮服务与清洁物品供应流程;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各科相互联系与支援流程等。各个流程应简捷、便利、顺畅、可

15、调,且科学合理、符合规范。同时,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通风系统应区域化独立设置,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隔离区域应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2严格区域划分 区域隔离是预防传染病疫情传播的基本隔离,即把传染源(如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患者、健康人群分开,并对患者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不同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一般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间”。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

16、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房、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出入院通道等。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两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相对阻隔的通道。3严格区域管理要求 各区域间界线清楚,应有明显标识和实际隔离屏障。在缓冲间,只有当一侧门关闭后方可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可以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Im。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应单独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

17、室外的通道或阳台,并做相应的隔离标志。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运用机械通风。各区域内应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摸式开关洗手池。(三)医院区域隔离的基本方法设立隔离病房,主要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防感染扩散的隔离。在建筑布局上,应放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对易感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对未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实行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隔离者应单人单间隔离,相同疾病或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隔离。隔离病室要设独立的空调设备及通风系统,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一些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放在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第四节 医院相关科室的

18、隔离预防(一)感染性疾病科的隔离预防感染性疾病科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普通病房、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中小型医院可在医疗建筑区的一端开设感染性疾病病区,整体布局上,应设置单独的科室出入口、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患者出入院处理室等。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措施,合理配置防护用品,实施适度的个人防护。感染性疾病科在区域内应以适应和满足隔离预防要求为原则,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设计,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同种类的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患者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一般不应少于1. 1m;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

19、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排风扇,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处置。严格执行陪探视管理制度,原则上不设置陪护、限制探视,确须陪护和探视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二)普通病区的隔离预防普通病区布局应设病房、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严格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病室物品和空气进行消毒。在日常管理中,普通病房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室内安置床位一般为46张,床间距应不少于0. 8m,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张

20、床。单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患者、特殊感染患者、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力低下的易感患者。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和洗浴设施。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洗手。禁止在病房走廊抖动患者使用过的床上物品、污物或暂存污物,严格探视陪护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地进行医疗废物处置。(三)负压病房的隔离预防负压病房是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室内压力低于室外压力的一种特殊病房,一般应设置于污染区,主要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的隔离治疗。为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

21、除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窗必须保持关闭。病室内空气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直接影响空气的流动,因此负压通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可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排风口设在墙下方,但距地面不小于0. Im。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出的空气,应经过消毒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病房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安置压力开关型的风定量阀,使病房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响,使病房负压稳定有可靠保证。输入新鲜的过滤空气,进行适当的空气循环,能稀释和去除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的污染,也能去除异味。负压病房送、排风应经过初、中、

22、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为保持房间的负压,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85rn3111。负压病房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洗浴设施,为便于观察,在走廊一侧墙壁可安装玻璃窗或配备室内对讲设备系统。负压病房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负压病房仅可以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并限制患者到本病室外活动。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做好设备日常保养,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四)门诊的隔离预防一般门诊的布局应从方便患者诊治出发,单独设立出入口,流程清楚,有挂号、候诊、交费、诊断、检查化验、治疗、取药等处,交通便捷,减少患者往返,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门诊出入口或大厅

23、设置挂号、问询、预检分诊、交费、取药等窗口或柜台。门诊量较大的科室原则上应设置在较低楼层或在出人口附近,各科配备适量诊室,并有指定的隔离观察诊室。儿科、妇产科和感染疾病科门诊,应分别自成一区,设在一层出入方便处,单独设置出入口,有预检处、挂号、取药处,另设单间隔离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有对外出口,并严格区域管理。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为避免不同科室患者相互穿行和干扰,应分科挂号、分科候诊。各诊室要采光良好,室内可以自然通风,无窗户的诊室应安装通风设施,保证诊室空气新鲜。诊室内应有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有条件时,

24、外科处置室应分别设置无菌切口处置室和感染切口处置室。若在同一室内进行,应先进行无菌切口的处置,再进行污染切口、最后进行特殊感染切口的处置。(五)急诊科的隔离预防急诊科应与门诊部毗邻,设单独宽敞出入口,有与其他科室或部门相连的通道,各主要通道应考虑检查车或检查床、设备的出入通畅,方便患者就诊。急救大厅宽敞明亮,急诊科应设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或监护室、值班更衣室、医护办公室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也可利用门诊和医技科室的设施,进行急诊急救。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摸式开关流

25、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剂。抢救器械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急诊观察室应按一般病房要求进行管理,急诊观察室病床间距不小于1. 2m。急救或远送患者过程中也应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16等内容。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16-2第五节医院常用的防护技术;所谓的防护技术,就是正确规范地使用防护器材,阻止;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上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与方法,;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即医务人员对手部进行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与过;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与器材;(一)口罩

26、;1定义与作用口罩,是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人群或患;2分类与特点常用口罩可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第五节 医院常用的防护技术所谓的防护技术,就是正确规范地使用防护器材,阻止医务人员与病原体或受到病原体污染物品直接接触,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或疾病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手卫生或手消毒,正确使用口罩、手套、防护服、鞋套等物品器材等。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上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与方法,并根据工作性质与环境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防护,采取相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且适宜可行的防护措施。任何过度防护或消极防护的做法,都应及时纠正。一级防护,基本适用于初筛门诊、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工作时,应

27、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二级防护,主要适用于进入留观室、专门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从患者身上采集各种标本的医务人员,以及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进行上述工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三级防护,重点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基本要求是,医务人员在做好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即医务人员对手部进行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与过程。它是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最重要、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与消

28、毒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应遵照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标准要求严格执行。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与器材(一)口罩1定义与作用 口罩,是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人群或患者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放射性灰尘伤害的保护性用品。其作用与目的在于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疾病。戴口罩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喷于医护人员的面部,尤其是口腔及鼻腔,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将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给患者。2分类与特点 常用口罩可分为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此种口罩其结构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毒效能相对较差。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

29、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间层具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5/im颗粒>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这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认证的口罩。“N”是指非油性的颗粒物,“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率达到95%,且有较好的密合性,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3选择要求 选择口罩应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的规定标准,其中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率应不小于95%。4应用指征 口罩的应用指征,总体上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具体诊疗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一般医疗活动

30、,可佩戴纱布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在手术室工作、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时,须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5佩戴方法 外科口罩佩戴方法。将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上方,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

31、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注意事项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良好密合。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地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项”的方法,重新调整鼻夹位置,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二)防护镜、防护面罩1定义与作用 防护镜是

32、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传染性物质溅入佩戴者眼部的专用防护用品。其作用在于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有效防止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溅入眼睛、面部皮肤及黏膜,提供屏障保护。2分类根据其形状和作用,可分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3选择要求 选择防护镜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护镜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如顶焦度、棱镜度偏差、色泽、可见光透射比、抗冲击性能、耐腐蚀和消毒性能等应符合规定。防护眼镜及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4应用指征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如内镜检查、口腔科治疗等;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

33、时;为呼吸道传染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5注意事项 在佩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前,应检查防护镜是否有破损,佩戴装置是否有松动问题,每次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与消毒。(三)手套1定义与作用 手套是防止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在人群中播散和污染环境的防护用品。根据操作目的不同可将手套分为清洁手套和无菌手套两类。佩戴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或预防患者将自身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以及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2选择要求选择使用的手套,应是符合GB 10213-1995 -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和G

34、B 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的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3应用指征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和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时,或为患者进行侵入性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以及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佩戴无菌手套。4戴脱方法戴手套的方法: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掀起另一只袋口,已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t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脱手套的方法: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用脱下手套的手握住另一只手套清

35、洁面(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5注意事项 在日常诊疗护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在不同的患者之间进行操作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四)隔离防护服1定义与作用 隔离防护服是指为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情况下,提供阻隔保护作用的防护用品。一般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可重复使用的布制隔离衣两类,分体隔离防护服和联体隔离防护服两种。其作用在于: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患者血液、体

36、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和特殊易感患者受到感染。2选择要求选择一次性隔离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的规定标准,防护服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作用,过滤效率高,对皮肤无刺激性,穿脱方便,接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一般棉布隔离防护衣应后开口,身长可超过工作服或长可及膝,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3应用指征 防护服主要用于下列情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以及大创面换药时;对感染性患者如传染病患者、特殊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时。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穿脱方法

37、 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消毒清洗后再用。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与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在穿脱方法方面有所不同。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程序和要求。穿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切勿触及面部。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 再扎好袖口。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可先扎袖口,衣后边缘一边压一边。脱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襻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 消毒双手

38、后,解开颈后带子,双手持带将隔离衣从胸前向下拉。右手捏住左衣领内侧清洁面脱去左袖。左手捏住右侧衣领内侧下拉使右袖脱下,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消毒清洗后备用。穿可重复使用的隔离衣: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切勿触及面部;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 再扎好袖口;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 脱可重复使用的隔

39、离衣: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解开两侧袖带,将袖带塞入袖襻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 解开颈后带子; 右手伸人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 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 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 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里。一次性防护服的穿脱方法。使用一次性防护服,无论是联体的,还是分体防护服,原则上应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脱下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

40、下后放入医疗废物袋。脱联体防护服时:先将拉链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头部脱离帽子,脱袖子;从上向下边脱边卷;脱下衣,将污染面向里脱下后放人医疗废物袋内。5注意事项 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五)鞋套鞋套按形状,可分为靴型鞋套和鞋型鞋套两类。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一次性应用。使用鞋套的目的,在于防止医务人员的工作鞋、袜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污染,同时也可以预防污染清洁环境。鞋套主要用于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和

41、(或)进入重点保护区时,如ICU、血液病房、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鞋套只限于在规定区域内使用,离开该区域时应将鞋套脱掉,鞋套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六)防水围裙防水围裙也称防渗透围裙,根据材质分为可复用的塑胶围裙和一次性防水围裙两类。其作用在于有效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浸湿、污染工作服。防水围裙主要用于清洗内镜、医疗器械时,和(或)可能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时的诊疗护理操作。使用防水围裙时应注意:一次性防水围裙必须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塑胶围裙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围裙如,有破损或渗透应及时更换。(七)帽子医用帽子根据制作材质

42、的不同,分为一次性帽子及布类帽子两类。其作用主要是预防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防止微生物通过头发上的灰尘、头皮屑等途径污染环境和物体表面。医用帽子主要用于下列情形:进入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时和进行诊疗技术操作时。使用时,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应随时更换1,一次性帽子不得重复使用。四、规范清洗消毒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可以重复使用的,用后应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无压力蒸汽灭菌条件或应急使用时,可在病区内用有效氯5001 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防护眼

43、镜、防护面罩可用有效氯5001 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 2%过氧乙酸消毒擦拭。第六节 医院常用的隔离方法隔离就是预防和阻止感染因子从患者或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总称。隔离方法是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而制定的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技术措施。运用正确的隔离方法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和(或)医院感染韵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技术方法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本节简要介绍基于传染源及其主要传播途径的几种常用隔离方法。针对下列不同疾病、不同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方法时,

44、总体上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医院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二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3,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所有的传播途径迸行隔离与预防;隔离要有明显的隔离标志;空气传播的隔离标志为黄色,飞沫传播的隔离标志为粉色,接触隔离的标志为蓝色,并限制人员出入;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个病房。(一)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肺炭疽、霍乱、咽白喉、狂犬病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均须采取严密隔离措施。基本措施要求:单间

45、隔离,病原体相同者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或通向人流通道的门窗应关闭。病室通风换气与地面、物表消毒每天12次。进入病室者应穿隔离衣、鞋,戴口罩、帽子及手套。离开病室时应消毒双手,脱去隔离衣、鞋。患者不能离开隔离室,如必须移出,应妥善覆盖,以防在移动过程中污染环境和他人。有呼吸道感染或手指皮肤破损者,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霍乱例外)。室内物品固定使用,未经消毒或隔离包装不得移出病室。所用物品,须消毒后方可再用。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后废弃。污染用鼎应装污物袋,标记、消毒后送出销毁或洗消处理。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一切用具均须严格执行终末消毒,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再用。(二)呼吸道与飞沫传播的隔

46、离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适用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白喉、百月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支原体肺炎等。基本措施要求:患者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但患者之间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须在Im以上,并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同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传染病患者的活动范围。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帽子,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

47、时,必须戴手套,护理下一名患者前应洗手。患者所用食具每餐消毒,痰杯每天消毒1次,呼吸道分泌物应于消毒后废弃。患者有必要离开病室时,必须戴口罩。室内空气每天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不少于30min。(三)消化道隔离消化道隔离也称肠道隔离,主要适用于由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或水源而引起的传播疾病,如菌痢、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及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等,通过隔离切断粪一口传播途径。基本措施要求:不同病种的患者,原则上应分室收治。病室内应无蝇、无蟑螂,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每天12次。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时须戴手套,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接触患者、污物、护理

48、下一名患者前严格洗手。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等,均须消毒,最好各自专用。指导患者饭前便后洗手。(四)接触隔离接触隔离主要适用于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或肺炎、新生儿淋球菌、眼结膜炎、狂犬病、皮肤炭疽病等。对确诊或可疑感染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预防。基本措施要求: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同室安置,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包括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

49、,应戴手套,手上有破损者,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后,或为下一名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前应洗手。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并严格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患者用品不得转交他人使用,一切污染物品,须严密消毒后方可使用。污染物应装袋、做好标记,送出销毁或洗消处理。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五)血液、体液隔离血液、体液隔离主要适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AIDS等。基本措施要求: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同室安置。个人卫生不能自理或出血不易控制的易污染者单间隔离。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必要时戴

50、口罩和防护眼镜。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工作中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伤,患者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应放人防水、防刺穿并有标记的容器内,送出焚烧或灭菌等无害化处理;(六)结核病隔离;结核病隔离仅适用于痰菌阳性或X线胸片显示活动性阴;(七)昆虫隔离;昆虫隔离主要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所传播的各种疾病;(八)常见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感染暴发时;的隔离;常见耐药菌感染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甚至多;表18-1常见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可将患者分类安置于不同病室;并有标记的容器内,送出焚烧或灭菌等无害化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送出消毒或焚烧。被血液、体液污染处,应立即用5.25%次氯酸钠消毒或有效氯1 0002 000mg/ml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六)结核病隔离结核病隔离仅适用于痰菌阳性或X线胸片显示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