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_第1页
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_第2页
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井防治水方案设计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 的生命安全,保证井下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疑 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 的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建“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科学、管理 到位”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发生透水事故或 出现透水征兆后进行探放水作业以及探放已知的积水时, 有科学的理 论指导而不造成损失,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本矿井防治水设计。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成立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组 长:晓林副组长 : 吴相勇成 员:唐国铭 梁世军 周宗盛 幸煜高 魏俊良 罗长健 彪 闫尚德 祝相才 娄

2、恒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调度室,由唐国铭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彪 罗长健 闫尚德 领导小组职责:矿井防治水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部 门的综合性系统工作。 矿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总工程 师负责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布置和督促矿防治水工 作、组织编制防治水年度计划、 技术方案及措施等, 平衡解决所需人、 财、物,定期研究解决矿井重大水害隐患问题。办公室职责: 负责矿井防治水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防治水工作计 划和防治水方案,进行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搞好水情预测预 报,编制防治水措施并组织贯彻和实施。安全科职责: 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安全监督检查、 参与矿井防 治水设

3、计、方案及措施的审查,督促措施现场落实和实施,参与矿井 防治水工作检查机电科职责:负责机运系统防治水工作的安排、检查,保证供电 系统、排水系统的完好、稳定可靠,负责排水设备备用数量的核查, 负责疏、排水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检修等工作,参与矿井防治 水工作检查; 组织“雨季三防” 工作安排、 检查、监督、整改等工作。通防科职责:负责安排对突(涌)水点及排水点的瓦斯,防探水 地点的安装调试工作,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查 , 负责施工地点监测探头 等安全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组织探放水按钻孔设计要求施工, 参与矿井防治水工作检查。二、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 区域上属中高山侵蚀、剥蚀高原中高山

4、山地地貌。煤层的出露标高为+700+1500m狮溪河流经矿区东边,切割煤系地层底部的茅口 组、栖霞组和韩家店组,河谷海拔高度最高 +665m最低为+641.6m。 矿区地形陡峻和较陡斜坡, 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矿区含煤地层之上 有长兴组含水层, 底部有茅口组含水层。 井田围老窑有一定量的积水, 开采中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 含水层水文地质分布规律和特征(1) 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的各斜坡、 山间洼地及各沟的沟底地段, 岩性主要为 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混灰岩的风化碎块, 陡崖脚见大量崩积块体。 出露厚度极不均一。11个钻孔揭露了该层。厚度为 o50m分布差 异性

5、大。该层地形条件有利于排泄,具弱透水性,季节性含水,且富 水性弱。(2) 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im)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西部,北部见部分出露。主要为浅灰色灰色 中厚层状细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大于350m。见泉水点 3个。其中 38号泉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下沟冲沟的中下部, 为代表性排泄点,出露标高 739.93m,调查时流量为102.321/s。其 余泉水流量为0.1020.61I/S ,出露标高15461555m前者赋存于 饱水带中,后者于浅表岩溶带中,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地下水化 学类型HCO Ca矿化度为0.1371g/I , PH值6.9。调查地表岩溶现 象点

6、,共计 26个,这一区域为补给区,出露标高 14511729m。总体上讲,地表岩溶发育,补给面积大,大气降水以集中注入或 灌入方式补给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由北向南运 移,最后于南部冲沟排泄, 38 号泉即为代表性排泄点,富水性强。(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 T1y3)该段岩性为碎屑岩夹碳酸盐盐岩。该段主要含水层为第二亚段(T1y3-2)岩溶裂隙含水层。大面积出露于矿区, 但不完整。 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微细晶灰岩 及泥质灰岩。厚145158m调查泉水点12个,流量为0.018 102.32I/S ,出露标高739.931758m其38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 与茅草铺组相同

7、,主要成因为受 F1 断裂将两含水层贯通所致。调查 时流量为102.321/s,出露标高 739.93m。其余泉流量为 0.062 1.001/s,出露标高13741758m调查岩溶现象点18个,岩溶形态 为落水洞、漏斗及溶洞等。标高为 14751689m揭露钻孔有10个, 其中有 9 个见溶蚀,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3%。总体上讲,矿区及其附近区域地面岩溶发育,处于补给区。大气 降水主要以集中补给为主, 补给方式为注入或灌入。 地下水存在两种 类型,一为上层滞水,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泉流量小,富水性弱至 中等;另一类为潜水,主要以集中排泄为其特点,如 38 号泉为其代 表性排泄点。泉流量大,

8、富水性强。(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 1119m 厚的沙堡湾段(T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T1y1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并失去隔水性。 故将玉龙山段和长 兴组视为同一含水层来进行研究, 统称“T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Xy2):在矿区出露完全,呈长条形展布。地表地形为 斜坡,其间发育东西向的一些小规模冲沟。 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灰 岩,中部偶夹薄层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为132154m见泉水点4个,涌水量为 0.03920.01/s,出露标高1041

9、.291587m 其中 出露于矿区外围以南桃子坡 46 号泉为其代表性排泄点,流量 20.01/s,出露标高1041.29m。地表岩溶点7个,出露标高1341 1419m地表未见岩溶现象发育,补给条件较差。钻孔中 11个均遇溶 蚀现象,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1.7%。其中 1 孔中遇溶洞 ,洞高 1.15m, 有全层有效岩溶率为0.7%。地下水位标高为1552.381565.06m。据 ZK705 ZK2102中玉龙山段(Tiy2)和长兴组(P3C)混合抽水试验,单 位涌水量为0.00270.0092 l/s m抽水资料无代表性。地下水化 学类型为HCO Ca HCQSQ Ca矿化度为0.07

10、80.181g/l , PH 值 6.57.6。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地表调查及钻孔简易水文地 质观测资料可知,地面岩溶发育较差,地下岩溶较发育,代表性排泄 点流量中等,总体上富水性弱至中等。长兴组(P3C):在地表形成陡坡、陡崖,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 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7888m调查泉水点2个,流量1. 50.601/s,出露标高为930.671175m其中37号泉为其集中排泄 点,流量50.60 l/s ,标高930.67m。地面岩溶发育较差;钻孔中有 5 个遇溶蚀现象,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6%。地下水位标高为1424.551514.31m。据ZK705 ZK2102中玉龙山段

11、(y2)和长兴组 (P3C)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 0.00270.0092 l/s m未揭露 该层富水地段。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 Ca,矿化度为0.187g/l ,PH值 6.7。综合上述资料分析认为,“y2+Rc ”层地下岩溶较发育,地表发 育较差,地形条件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补给条件总体差。矿 区围为地下水补给区,富水性弱至中等。( 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裂隙含水层 于矿区完整出露。主要为浅灰色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深灰、灰黑色泥岩、灰岩、泥灰岩、煤层及煤线等,底为粘土质硫铁 矿层,厚度7888m含稳定可采煤层C1,厚度为1.39m。调查泉水 点2个,流

12、量0.0140.400l/s,标高为965.971170m 地下水化学类型SO-Ca矿化度为2.981g/l , PH值3.5。矿区所有钻孔均有 揭露,其中有 5 孔中冲洗液消耗量较大,回次水位发生了异常。其余 钻孔中冲洗液均正常,回次水位同样无变化。地下水位标高1370.70 1606.16m。据ZK2102 ZK705中与上覆地层的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 水量为0.00170.0032 l/s 抽水孔所反映出弱富水性,与该层富水性相吻合,分析认为抽水所取得参数可作为代表必性资料。根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地表测绘及钻孔抽水试验资料, 该层露 头区为斜坡,具自然排水条件,补给条件差,含水空隙不发

13、育,含裂 隙水,富水性弱。 由于可采煤层赋存于其中,故构成了矿床顶板直接 充水含水层。(6)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R)岩溶裂隙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以东, 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 沥青质细晶灰岩,中上部间夹燧石团块,厚度 250m调查泉水点1 个,流量为80 l/s,标高500.02m,为代表性排泄点,出露于矿区外 围以南下沟底部与羊磴河相交叉的地带。于 2006 年 2 月6 月长期 观测,平均流量为16.68 l/s。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 SO-Ca,矿 化度为0.168g/l , PH值7.4。地面岩溶发育较差。据ZK2102孔抽水 单位涌水量 0.01l/s.m ,抽

14、水资料不具代表性。钻孔中有 5 个见溶蚀 现象,占揭露该层钻孔的比率为 36%。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 0.6%。矿区有 5 孔遇溶蚀,揭露厚度 5.1950.04m。2隔水层水文地质分布规律和特征矿区赋存于龙潭组底部的深灰色泥岩、瓦灰色硫铁矿粘土岩厚 35m比较稳定,连续性好,对下部茅口组灰岩含水层和其上覆含 水层有良好的阻隔作用, 除此之外, 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 九级滩段( T1y3-3 、T1y3-1 )为相对隔水层,它们对各含水层也有一定的 阻隔作用,在无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各含水层不会发生水力联系。(1) 第段(Tiy3-3)隔水层 矿区北部见部分出露。紫红、灰绿色泥岩、泥质粉

15、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厚大于 28m。该层地形为斜坡,具自然排水条件,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相 较而言,可视为隔水层。(2) 第段(Tiy3-1)隔水层 矿区出露完全。紫红、紫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及少量泥灰岩、泥质灰岩。厚 96132m钻孔中冲洗液消耗量弱,回次 水位不显异常。总体上讲,补给条件差,地形有利于排泄,富水性弱,可视为一 相对隔水层。由于厚度较大,隔水性能良好。三、矿井充水因素根据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含(隔)水层空间分布、矿床赋存状态 及构造特征等条件综合分析, 认为本矿区可能的矿床充水因素有五个 方面:1、地下水; 2 、地表水、 3、老窑积水; 4、构造

16、导水或富水; 5、大气降水。1 、地下水( 1)、龙潭组( P3l ):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主要可采煤层以 上层段虽然富水性弱, 但其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 而成为矿床充 水的直接因素;(2)、“Tiy2+P3c”:以上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 C1煤层以 上隔水厚度,采空塌陷影围未触及“ Tiy2+P3c ”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 故其地下水对矿床的充水的影响可能性小;(3)、茅口组(P2m):根据资源量估算图可知,矿床均未于当地 最低侵蚀基面及本层代表性排泄点之上, 未来开采中出现底板突水的 可能性小。2、地表水区地表水体分布E2E4线之间一些季节性冲沟。补给源主要为 泉水,每一条溪沟

17、上部均出露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由上层滞水形成的泉 点,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 其次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面径流量随降 雨量的多寡而骤增骤减。 沿北东向南西径流, 流经地层主要为三叠系 九组滩段, 受未来采空塌陷影响的可能性小, 故对矿床充水的可能性 亦小。3、老窑积水矿区煤层浅部老硐分较多,本次调查了 6个,除LD5(原家乡煤 矿 1 号主井)形成较大面积采空区外,其余老硐采空区规模均较小。 由于浅部区存在老采空区和积水,未来矿山建设中,遇老窑和采空 区,将可能产生突水,从而对开采造成影响。4、构造富水或导水 狮溪矿区位于菁坝向斜北段,总体为一向斜构造,沿向斜轴发育一条走向逆断层(F1),该断层破坏了

18、菁坝向斜轴并将向斜两翼分割 为东、西两个单斜。凤华煤矿位于向斜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 倾角一般10- 15度。但矿权北段距F1断层相对较近,受其影响,致 使矿权北端深部地层倾角较陡,达 45度。菁坝向斜为一富水构造,各含水层地下水由两翼接受补给后,向 轴向汇流,然后转向近于平于轴向方向运移,最后于矿区处围以南冲 沟或河床之中排泄而出露于地表。矿区位于箐坝向斜的东翼,处于补 给区,过水而不富水。F1 断层:位于菁坝向斜轴部,断层走向近南北向,平行向斜发 育并破坏了向斜轴,长约 7 公里。断层面倾向西,为一逆断层,倾角 5585度,断距80200m该断裂发育于矿区外围,未来采矿中不 会触及断裂

19、破碎带,故与矿床充水无关。5、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各含水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故为矿床充水的 间接充水因素。 与矿床充水有关各含水岩组地下水接受补给后, 可通 过采空塌陷带、导水裂隙带及突水带进入矿坑,对矿床进行充水。矿 床充水量会随着大气降雨的变化而变化,丰水季节时,水量增大,枯 季则减少,呈正相关关系。四、主要含水层和煤层之间的关系1. 矿井主要水害分析(1) 矿井开拓巷道多布置于茅口组灰岩中,受裂隙水和岩溶水影 响。目前矿井主要采掘活动位于+1150m水平以上对本矿影响较小。(2) 老空水、岩溶裂隙水、断层水等受导水差异因素影响,对本 矿影响较小。(3) 原家乡煤矿、凤华煤矿根据水文

20、地质调查报告,其巷道斜井深度为400m左右,根据未来采区设计,老窑积水对矿井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矿井采掘工程主要受岩溶、裂隙、断层、老窑等水害威胁较小,但岩溶裂隙含水层在勘察和实际生产中已查明其补给条件 较差,补给水源主要是大气降雨, 因此以上充水因素虽然影响采掘工 程,但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本矿 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生产期间正常涌水量为 146.25m3 /h ,雨季涌水量为 424.13m3/h 。2. 含水层对煤层资源开采的影响计算 根据矿区煤层赋存情况、地层产状、开采中顶板管理等情况,开 采中产生的冒落带高度和导水裂隙高度可依据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

21、地 质勘探规(GB12719-91)中附录F中相应公式进行计算,具体计算 过程如下:( 1 ). 计算公式冒落带最大高度计算公式:H=(3 4)M计算时,系数采用大值 4。导水裂隙带 (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 )计算公式:H二100m/(3.3n+3.8) +5.1其中:M-累计采厚n- 可采煤层分层数。( 2). 满足使用公式的条件岩石抗压强度 2040MPa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部陷落法。 岩性主要为砂、泥岩等。将矿区可采煤层 C1 的最大厚度代入上述公式中, 计算出导水裂隙 带高度为33.55m,冒落带最大高度为8.08m。将来矿山开采过程中, 显然开采冒落首先破坏 P3l ,其地下水将直 接进

22、入矿坑,而成为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导水断裂隙带最大高度(33.55m)与P3c至C1煤层之间的垂距(73.2m)相比较,不难看出, 采空区塌陷影响围向上还不能触及 Tiy2、P3C。但断层F1距矿区一盘 区开采距离较远,对矿井开采无较大影响。五、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1 探放水原则采掘工作必须执行“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原则,根据本矿井的具体设计, 设计先采用物探的方法进行探测预 报,发现有疑时再进行钻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1) 接近水淹区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时;( 2)接近或穿过含水层、构造带时;( 3)接近或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

23、水前;(4) 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5) 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6) 采掘破坏影响围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 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7) 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8)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地段时。 总之,本矿井必须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 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在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 水设计。2探放水方法的确定 严格按照防治水规定中的“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执 行。(1)探水起点的确定为保证采掘工作和人员的安全, 防止误穿积水区, 将水淹区的积 水围、水位标高、 积水量等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图上,经过分析划出 三条界线:即积

24、水线、探水线、警戒线。若是采用放水还有放水线, 在距积水实际边界(探水证实)30m处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积水线:预定积水区(小窑、老窑采空区、溶洞、导水断层、裂 隙陷落柱、含水层)的边界线。探水线:根据积水区的位置、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 可靠程度、 采空区和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具体规定如下:A、对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区,如边界准确, 水压不超过 981kPa 时,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得小 于30m岩层中不得小于20mB、对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的积水区,探 水线至推断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60m。C、对有图纸资料

25、的小窑,探水线至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 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小窑,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 后掘”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D掘进巷道附近有断层或陷落柱时,探水线至最大摆动围预计 煤柱线时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60m。E、石门揭开含水层前,探水线至含水层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30m 警戒线:沿探水线外推 50 150m当巷道进入此线时,就要提高警惕,发现有透水征兆时,应提前探水。(2) 探放水钻孔布置探水钻的超前距、帮距孔间距、允许掘进距离等见图1。 超前距为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的一段距离,一般采用30m在厚度v 2m的薄煤层中。本设计取30m 允许掘进距离每次探放水钻

26、孔施工完毕之后,以最短钻孔长度减去超前距之后的距离,最短钻孔长度为50m超前距取30m则允许掘进距离为20m允许捋I进屋焉!題前距0图1探水钻的超前距、帮距孔间距、允许掘进距离示意图 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即呈 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围与巷道帮的距离, 其值一般与超 前距相同。 钻孔密度(孔间距)指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一般不超 过3m,以免漏掉积水区,本矿取3m 钻孔孔径本设计配备ZY-750D ZY-1250型全液压探水钻机3台,钻孔直 径开65mm 钻孔数目及布置主要是探巷道上帮小窑老空水, 钻孔呈半扇形布置在巷道迎头断

27、 面。薄煤层一般布置 1组,每组 7个孔具体施工个数依照现场情况而 定。3 探放水设备的选择( 1)探放水设备选择依据我国井下探水设备已较成熟, 本矿井配备目前国较先进的钻探及 配套设备。所配备的探放水设备必须能用于井下探水、放水、煤层注 水、断层及巷道地底板注浆、灭火、瓦斯抽采等钻孔及勘探地质构造 的施工,必须有防爆及获得煤安标志。(2)井下探放水设备型号及数量井下物探设备选用Y TD400( A)矿井矿井全方位探测仪1台。设计选用ZY-1250型液压钻机,最大钻进深度 200m全矿井配备1台,Z-750D液压钻机,最在钻进深度150m配备2台。六、探放水设备的使用措施1. 探放水设备的运输

28、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避免因受力碰撞而损坏。2. YTD400 (A)矿井全方位探测仪使用前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试, 并测试其灵敏度。3. Y TD400( A)矿井全方位探测仪使用时,仪器监测半径围的采掘活动必须停止并撤离附近对仪器有干扰的设备。4. 探水钻机使用前必须检测附属设备及其连接件之间的牢固情况。 确保钻机安全作业。5. 钻机每次开钻之前必须检测钻杆接头的牢固情况, 严防脱钻事故 的发生,钻杆要达到不弯曲、丝口不磨损、不堵塞。七、探放水时的安全措施1. 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应当采用钻探、 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地测机构应当提出水文地质情 况分析报告,

29、并提出水害防措施,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 、技术、 安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2. 矿井工作面采煤前,应当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 查清工作面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情况。地测机构应 当提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报告,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安 监和地测等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回采。发现断层、裂隙和 陷落柱等构造充水的,应当采取注浆加固或者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等安全措施。否则,不得回采。3. 施工探放水钻孔应当使用专用钻机、 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 行施工。 严禁使用煤电钻等非专用探放水设备进行探放水。 探放水工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

30、上岗。4. 安装钻机进行探水前,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 和拦板。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配备 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3)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人员撤离通道畅通。4)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 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 深度和钻孔数量。”5. 在预计水压大于O.IMPa的地点探水时,应当预先固结套管, 在套管口安装闸阀, 进行耐压试验。 套管长度应当在探放水设计中规 定。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 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并 使每个作业人员

31、了解和掌握。6. 钻孔水压大于1.5MPa时,应当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 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7. 在探放水钻进时, 发现煤岩松软、 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 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 应当立即停止钻进, 但不得拔出 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立即撤出所有受水 威胁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 然后采取安全措施, 派专业技术人员监 测水情并进行分析,妥善处理。8. 探放老空水前, 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 积水量和水压等。 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 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 施工,钻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最底部,并监视放水全过程

32、,核对放水 量和水压等,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应当撤出探放水点以 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 钻探接近老空水时, 应当安排专 职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 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 钻孔放水前, 应当估计积水量, 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 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应当设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 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如果水量突然变化,应当立即报 告矿调度室,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八、充水因素防治措施( 一 ) 地表水1. 地表水防治设

33、计依据(1)防洪标准及防洪坝墙设计要求本矿的防洪标准采用国家标准 GB 5020194防洪标准执行。A、井口和工业场地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保证任何情况下不致于被洪水淹没;B、在井口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防洪堤和防洪沟,防止洪水灌入井下;C、防洪堤坝应选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力求 长度最短,阻水作用最大;D 般在工业场地四周修筑沟渠,截洪泄洪,沟渠应避开煤层 露头、裂缝、透水层和建筑群。(2)最高洪水位标高、地形、水系、汇水面积 主平硐井口场地位于松坎河畔, 按照 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确定井口及场地标高。井田围总体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属侵蚀、溶融山地地貌和 岩溶地貌。区地表无大型水体。发源于井田中部的家沟小溪,由东向 西径流,从矿井工业场地北侧流入松坎河。 该溪沟多由泉水或大气降 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