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一:划痕性荨麻疹(风疹块)(3册 P123)董XX 女 32岁 平顶山初诊:2007年6月21日皮肤瘙痒10天,呈风团样或长条形状,奇痒,遇风加重。舌苔薄白,脉浮缓。面部黄褐斑2年。辩证:外感风邪、湿热入于肌表治法:疏风清热、和湿活血方药:蝉 蜕 6 g 蚕砂15g 白鲜皮15g 白僵蚕10g生薏仁30g 丹参15g 生 地13g 丹 皮10g当 归10g 赤芍10g 白 术10g 茯 苓12g香 附10g 川芎10g 女贞子12g 玫瑰花10g 上方连服十五剂,荨麻疹、皮肤瘙痒止,荨麻疹未再发作,面部黄褐斑消褪。按语 本则病历属症状性划痕性荨麻疹,其发生原因多由于皮肤受外界物理性刺激后发
2、生变态反应,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类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使血浆、组织液渗透到真皮层而致。本病相当于中医“癗”或“瘾疹”,又称为“风疹块”。本病总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故治以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蚕砂燥湿祛风;生薏仁健脾渗湿;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以丹参、生地、丹皮、当归、赤芍凉血活血、消风止痒,同时兼以和营祛斑;加香
3、附、川芎、玫瑰花、白术、茯苓、女贞子疏肝养血、补益肝肾而化斑养颜。案例二:日光性皮炎(3册 P123)高XX 女 39岁 初诊:2004年7月7日面部皮肤红肿痒痛1个月,每年夏季发作,遇阳光则发作,连续3年,外院皮肤科诊断为“日光性皮炎”。舌苔薄白,脉浮滑。辩证:湿热毒邪入于肌肤血分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金银花20g 连 翘12g 生 地15g 丹 皮10g赤 芍10g 白茅根30g 紫 草10g 白 芷10g桑白皮12g 生槐花15g 土茯苓15g 玳 瑁6 g大青叶12g 白花蛇舌草15g黄 芩10g 白鲜皮15g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五剂,面部红肿痒痛减轻,继服五剂面部皮肤红肿痒痛完全
4、消失。按语 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暴露部位因日光过度照射后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中医学根据日晒后皮肤成疱的特点,称之为“日晒疮”,认为本病多由皮肤“腠理不密”、“外受暑毒”所致。外科启玄指出此病:“非血气所生也”。洞天奥旨认为此病:“乃外热所伤,非内热所损也”。其治疗原则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全方以金银花、连翘、玳瑁、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黄芩、生甘草清热解毒;以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紫草、生槐花凉血解毒;“肺主皮毛”,故以桑白皮甘寒入肺,清泻肺热;暑季多湿,故以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以土茯苓解毒除湿。大剂清热解毒药物与凉血解毒药物相伍,效宏而力专,直达病所,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案例三:
5、痤疮(3册 P124)孟XX 女 38岁 初诊:2007年11月13日面部痤疮10个月,疲乏,出汗,心烦。舌苔白,脉浮滑。辩证:风湿毒热郁于肌腠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方药:麻 黄 3 g 连 翘12g 赤小豆30g 金银花15g桑白皮12g 枇杷叶12g 黄 芩10g 川黄连6 g生地黄12g 生薏仁30g 草河车12g 丹 皮10g蒲公英15g 夜交藤30g 生甘草 6 g 太子参15g 生栀子10g 上方连服五剂,面部痤疮完全消失。按语 中医认为发生痤疮,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后复感外邪,肺经郁热,使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所致。故
6、治疗多以清肺热、祛风热、凉血活血为基础。患者汗出、苔白、脉浮,提示风邪外阻经络肌肤;面部痤疮、心烦、脉滑提示内有湿热毒邪。故治疗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去杏仁、生姜、大枣,加枇杷叶、生薏仁外散表邪、内清湿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草河车、川黄连、生栀子清热解毒、清心除烦;加生地黄、丹皮凉血活血。患者心烦、疲乏,加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加太子参益气养心,兼能托脓外出。案例四:发际疮(3册 P124)杨X 女 35岁 初诊:2004年12月7日发际疮2年,发际毛囊处多发性疖肿,疼痛瘙痒,肉底处长一硬疖,疼痛难忍,约1.5*1.5cm。舌苔白,脉滑数。辩证:热毒壅盛、气血凝结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药:
7、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防 风10g 当 归10g浙贝母10g 白 芷10g 陈 皮10g 皂角刺10g天花粉12g 穿山甲10g 生牡蛎30g 紫花地丁30g生甘草 6 g 上方连服五剂,发际多发疖肿、肉底处硬疖消失,疼痛瘙痒止,肌肤五剂而愈。按语发际疮见于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鬼遗云左右发际起如粟米,头白肉赤,热痛如锥刺,此疾妇人患多,丈夫患少,始因风湿上攻发际,亦宜出脓无伤。或问发际生疮何如?曰此名发际疮也。状如芡实,漫肿寒热,或痛或痒者,发际疽也,此由风热上壅所致。” 阳证痈疡多为热毒壅盛、气血凝结而成。灵枢·痈疡篇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
8、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阳证痈疮初起,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配合理气活血、消肿散结为法。方选仙方活命饮方加减。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全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适用于阳证而体实的各类疮疡肿毒,用之得当,可使“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案例五:荨麻疹(3册 P125)杨X 男 10岁 初诊:2008年7月28日荨麻疹2个月,周身骤起风团样皮疹,瘙痒颇甚,躯干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红色风团皮疹,大便秘结,3天一次。苔白厚腻,脉浮滑。辩证
9、: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治法:清热祛风燥湿、活血止痒方药:荆 芥10g 防 风10g 当 归10g 生 地10g 川 芎10g 赤 芍10g 红 花10g 桃 仁10g首 乌10g 白蒺藜10g 白鲜皮10g 丹 皮10g生薏仁30g 生大黄 6 g 地骨皮10g 生甘草 6 g 上方连服十五剂,荨麻疹一直未发作,大便通畅。按语荨麻疹的发病多在先天不足、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而诱发。诸病源候论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其书风瘙隐胗候言:“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胗。”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
10、·瘾疹中指出:“热博于血分,其邪因并发于表则赤,若风湿博于气分,则气液不行,因邪并发于表则白”。可见风、热、湿邪是荨麻疹发病的主要病因,而血分则是其病位之所在。故治以当归饮子(当归、何首乌、生地黄、刺蒺藜、黄芪、白芍、川芎、甘草、荆芥、防风)去黄芪,加桃仁、红花、丹皮、地骨皮养血活血、清热祛风;加白鲜皮祛风止痒,加生薏仁、生大黄健脾通腑祛湿。全方达到“血行风自灭”、热清痒自消的功效。案例六:环形红斑(3册 P125)张XX 女 35岁 大同初诊:2005年6月7日全身皮肤环形红斑7个月,瘙痒甚,大小不等。舌苔薄白,脉浮缓。辩证:风邪热毒入于血分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方药:乌梢蛇12
11、g 蝉 蜕 6 g 千里光15g 兔耳草15g 当 归10g 赤 芍10g 苦 参10g 白僵蚕10g生地黄15g 土茯苓15g 丹 皮10g 紫 草10g白鲜皮15g 地肤子15g 白茅根30g 上方服五剂,环形红斑消失大半,原方继服五剂诸症获愈。按语 环状红斑是一组以环状或回状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即血管扩张充血或细胞浸润在皮肤上的表现。通常包括单纯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慢性迁移性红斑和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等疾病。临床以前两者较常见。因其红斑游移、反复发作,符合中医风邪致病特点,肌肤红斑则属热入营血之征,故治疗以“风、
12、热、血(分)”为切入点,全方以乌梢蛇、蝉蜕、兔耳草、白僵蚕、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以千里光、苦参、土茯苓清热解毒;以当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白茅根凉血活血、消风止痒。案例七:荨麻疹(3册 P126)王XX 女 29岁 初诊:2008年7月28日荨麻疹2年,全身起风团样皮疹,瘙痒颇甚。舌苔薄白,脉浮缓。辩证:风湿热邪郁于肌腠治法:清热祛风、凉血解毒止痒方药:当 归10g 川 芎10g 赤芍10g 生 地12g首 乌12g 白蒺藜12g 丹皮10g 荆 芥10g 防 风10g 金银花15g 连翘10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5g 紫 草10g 蝉蜕10g 赤小豆30g冬瓜皮 30g 上方连
13、服十剂,皮疹完全消失,瘙痒止。按语 当归饮子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方由四物汤合荆芥、防风、黄芪、白蒺藜、何首乌、生甘草组成。适合于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瘩瘤。其中四物、首乌养血熄风,黄芪固表防风,荆芥、防风、白蒺藜外散风邪,故凡各类皮肤疾患日久,伤及阴血,或肿或痒,均可加减运用。唯其清热祛湿力量不足,故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加赤小豆、冬瓜皮清热利湿。血分有热,改白芍为赤芍,加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瘙痒明显,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祛风止痒。全方清热祛风、凉血解毒,切中病机,故服之即效。案例八:痤疮(3册 P126)周X 女 31岁 初诊:2008年7月31日面
14、部痤疮3天。舌苔白厚,脉滑数。辩证:热毒入于血分,外走肌腠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金银花30g 连 翘10g 生地黄12g 丹 皮10g赤 芍10g 川黄连6 g 生栀子10g 黄 芩10g生大黄 6 g 蒲公英30g 紫花地丁30g 生甘草 6 g生薏仁30g 桑白皮12g 野菊花10g 白花蛇舌草30g 上方连服十剂,面部痤疮完全消失。按语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认为 “肺热、风热、血热” 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本例治疗同样抓住“清肺热、祛风热、凉血解毒”这一治疗关键,以金银花、连翘、桑白皮
15、清宣肺经郁热;川黄连、生栀子、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生甘草清热解毒;生地黄、丹皮、赤芍凉血解毒。痤疮的发生,同时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密切相关,患者舌苔白厚,故加生薏仁、生大黄清热利湿、通腑泄热。案例九:痤疮(3册 P127)南宫X 男 25岁 黑龙江初诊:2005年10月12日痤疮8年,以面部及胸部、背部为重,痒痛,舌尖红,苔黄,脉滑数。辩证:热毒入于营血,外走肌腠治法:清热凉营解毒方药:金银花30g 连 翘12g 生地黄15g 丹 皮12g赤 芍10g 桑白皮12g 白花蛇舌草30g生栀子10g 川黄连6 g 黄 芩10g 枇杷叶15g 苦 参10g
16、 生大黄 6 g 蒲公英30g 玳 瑁6 g 紫 草6 g 生甘草 6 g上方连服十剂,面部痤疮消失,继服上方十剂而愈。按语 黄帝内经云:“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痤疮虽表现为皮肤的病损,实则反应了脏腑气血的内在病理变化。素问·五藏生成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指出了肺与皮毛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本例治疗紧抓“肺热、风热、血热”这一主要病因病机,以“清肺热、祛风热、凉血解毒”为法,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全方以金银花、连翘、桑白皮、枇杷叶清宣肺经郁热;白花蛇舌草、生栀子、川黄连、黄芩、苦参、蒲公英、玳瑁、生甘草清热解毒;生地黄、丹皮、赤芍
17、、紫草解毒凉营;生大黄通腑泄热。患者虽患痤疮八载,因治疗切中病机,疗效亦十分显著。案例十:湿疹(3册 P127)刘XX 男 50岁 初诊:2008年12月1日患湿疹2个月,皮肤瘙痒,抓破流水,遇热加重,以下肢为甚。舌苔白厚腻,脉滑数。辩证:风湿热毒,侵入肌腠治法: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方药:金银花30g 连 翘12g 生地黄15g 丹 皮10g赤 芍10g 黄 柏10g 苍 术10g 白鲜皮30g地肤子15g 草河车12g 生薏仁30g 蒲公英30g 马齿苋30g 紫 草10g 生甘草 6 g 黄 芩10g 上方服十剂,湿疹瘙痒止,继服五剂诸症痊愈。按语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
18、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饮食不节或脾虚湿困,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湿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基本方法,故以金银花、连翘、白鲜皮、地肤子清热解毒、疏风止痒;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生薏仁淡渗利湿;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加草河车、蒲公英、生甘草、黄芩清热解毒;生地黄、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活血,亦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案例十一:湿疹(3册 P128)李X 女 28岁 电视台初
19、诊:2008年12月3日湿疹5年,周身湿疹,瘙痒颇甚,抓破流水,多药无效。舌苔白厚腻,脉沉滑。辩证:风湿热毒,蕴于肌肤治法:祛风除湿,解毒清热方药:金银花15g 连 翘12g 当 归10g 川芎10g生地黄12g 赤 芍10g 白鲜皮30g 苦参12g蛇床子15g 生薏仁30g 马齿苋30g 荆芥10g防 风10g 乌梢蛇12g 蝉 衣6 g 上方服十剂,皮肤瘙痒止,继服原方二十剂诸症消除。按语 慢性湿疹多因病久耗伤阴血,肌肤失于濡养,血虚生风生燥,而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皲裂,伴明显瘙痒,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此时治疗若单纯滋阴,不顾湿邪,则阴液未复,湿邪更甚,必致糜烂渗出,瘙痒加剧;若单
20、纯祛湿,不虑阴血,则湿邪未除,阴血更伤,必致肌肤失荣,干燥加剧。因此治疗既要祛风除湿、解毒清热,同时又要兼顾“久病致虚、久病致瘀、久病入络”的特点。方中当归、生地、川芎、赤芍、荆芥、防风、蝉衣的运用,可以见到四物汤及消风散的影子,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观;乌梢蛇的应用则兼顾“久病致瘀、久病入络”的治疗观,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物,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用之既能搜风止痒,又可托毒攻伐,善破顽疾痼疾;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沉疴自除。案例十二:阴囊潮湿(3册 P128)张XX 男 39岁 初诊:2009年
21、1月7日阴囊潮湿10天,阴囊出汗发热,不得安眠,心烦,口干口渴,眼干,小便短赤。舌边红,舌苔黄,脉弦数。辩证: 肝经湿热,秽浊迫汗治法: 清泻肝胆,利湿止汗方药:龙胆草10g 栀 子10g 柴 胡12g 黄芩10g生地黄12g 车前子10g 泽 泻10g 木通10g生甘草6 g 黄 柏10g 生石膏30g 苍术10g生薏仁30g 土茯苓30g 瞿 麦15g 上方服五剂,诸症减轻,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阴囊潮湿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男性阴囊及其周围皮肤糜烂、潮湿、骚痒等症状,是男科常见病之一,成人多见。古人谓之“阴汗”。中医认为多由肝经湿热、秽浊迫汗或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本例当属前者。张氏医通
22、云:“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也”。故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石膏直折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薏苡仁、土茯苓、瞿麦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黄柏、苍术燥湿止痒;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肝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兼引药入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亦相应而愈。案例十三:丹毒(3册 P129)杨XX 男 65岁 初诊:2009年2月25日患丹毒24天,右下肢红肿疼痛,边界
23、清楚,发热恶寒,体温38。舌淡红,舌苔白,脉滑数。血常规:WBC:12.0×109/L,NE%:83%,LY14%,MO1%。辩证: 湿热毒邪,入于血分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药:金银花30g 连 翘12g 生地黄15g 丹 皮10g赤 芍10g 大青叶15g 生薏仁30g 蒲公英30g白茅根30g 白花蛇舌草30g重 楼12g 赤小豆30g 苍 术10g 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十剂,下肢皮肤红肿消失,疼痛止,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
24、“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丹毒多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本例证属湿热毒邪入于血分,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重楼清热解毒;生薏仁淡渗利湿,赤小豆利水除湿,苍术辛温燥湿;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清热凉血解毒。案例十四:丹毒(3册 P
25、129)李XX 女 72岁 初诊:2011年8月9日患丹毒10天,发热3天,体温39。右下肢红肿疼痛,口渴有汗。舌苔薄白,脉浮滑数。血常规:WBC:15.0×109/L。辩证:热毒入血,郁久化热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方药:生石膏30g 知 母12g 生地黄15g 丹 皮10g赤 芍10g 金银花30g 连 翘12g 玄 参12g 蒲公英30g 大青叶15g 马齿苋30g 白茅根30g 生薏仁30g 紫雪丹2瓶(每次1瓶冲服)上方服五剂,热退,体温37,下肢红肿消去大半,继服五剂,下肢红肿消失。按语本例同属丹毒之流火,然患者高热,无恶寒,提示病在气分;年过七旬,口渴,提示津液受损。古人云
2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提示治疗温热病应该时刻顾护其津液,故治疗不能一味苦寒清热、淡渗利湿,而以甘寒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方以生石膏、知母为君泻火退热、生津止渴,加紫雪丹以增强其清热解毒之功;生地、玄参、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生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马齿苋清热解毒;生薏仁淡渗利湿。全方综合考虑患者高龄、津液受损的特点,处方用药因人而异,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的治疗观。案例十五:皮肤瘙痒(3册 P130)杜XX 男 43岁 初诊:2006年3月1日皮肤瘙痒2周。舌苔薄白,脉浮滑。辩证:风热郁于肌腠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痒方药:荆芥10g 防 风10g 桑白皮
27、12g 地骨皮10g丹皮10g 白鲜皮20g 地肤子15g 蛇床子15g生地12g 赤 芍10g 苦 参10g 白蒺藜10g当归10g 乌梢蛇12g 蝉 衣6 g上方服五剂,皮肤瘙痒止。按语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之风瘙痒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本病以自觉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损为临床特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瘙痒最多;泛发性者,则多泛发全身。诸病源候论云:“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
28、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治以清热祛风、凉血止痒、养血熄风为主。常用方如四物消风散、当归饮子。本例以荆芥、防风、白蒺藜外散风邪;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乌梢蛇、蝉蜕祛风止痒;地骨皮、丹皮、生地、赤芍、当归清热凉血、养血熄风;苦参燥湿止痒。全方合用,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故疗效亦佳。案例十六:脚气感染(3册 P130)张XX 女 55岁 初诊:2007年1月8日脚气感染5年,溃烂流水,瘙痒颇甚。舌苔白厚腻,脉滑数。辩证: 湿热毒邪下注肌肤治法: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方药:苍 术15g 黄 柏15g 白 矾15g 金银花30g连 翘15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苦 参15g马齿苋60
29、g 生薏仁30g 蒲公英30g 白花蛇舌草30g滑 石30g 川黄连15g 生甘草15g水煎外洗患处,每日洗3次,上方洗三剂而愈。按语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是由真菌(又称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又称湿脚气、脚气疮,俗称烂脚丫。其病因有久居湿地,或水湿浸淫,或素体有湿,郁而化热,湿热下注;或过食辛辣生热,热蕴而生湿,湿热胶结而下注;或寒湿浸淫,或瘀血阻脉等。根据本例症状舌脉,属湿热毒邪下注肌肤之证,治当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二妙散方名出自丹溪心法,但本方药物组成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卷9的“脚气”门中,名苍术散。原文为:“苍术散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
30、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頢,一切脚气,百用百效。”本方以二妙散清热燥湿止痒,以为君药。医学金针云:“矾石酸涩燥烈,最收湿气,土燥气达,则病愈矣,此方百试百验。”故以白矾、地肤子、苦参燥湿杀虫止痒。加金银花、连翘、马齿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连清热解毒。加生薏仁、滑石淡渗利湿。生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案例十七:皮疹(3册 P131)丁XX 女 38岁 初诊:2006年6月2日皮疹5年,近一年加重,遇寒热则发作,每次洗澡时发作。舌苔薄白,脉沉细。辩证:风湿热邪郁于肌腠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痒方药:紫 草10g 生槐花30g 生 地15g 赤 芍10g丹 皮10g 白茅根
31、30g 金银花15g 连 翘12g地肤子12g 白鲜皮15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冬瓜皮15g 生甘草6 g上方服五剂,皮疹消失,继服五剂而愈。按语患者皮疹反复发作5年,遇寒热则发作,每次洗澡时发作,发病后无遗留皮疹,其发病特点与荨麻疹相符,故治疗亦按荨麻疹之病因病机,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痒为法。方以紫草、生槐花、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地骨皮清热凉血、消风止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地肤子、白鲜皮、桑白皮祛风止痒;冬瓜皮清热利湿;生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治疗切中病机,故服之即效。案例十八:带状疱疹神经痛(3册 P131)孟XX 女 65岁 初诊:2006年7月24日带状疱疹24天
32、,神经痛甚,夜不得眠,近日胃脘满痛,食欲不振。苔白,脉沉弦。辩证: 气滞血瘀治法: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10g 当 归10g 赤 芍10g 生 地12g 川芎10g 红 花10g 桃 仁10g 枳 壳10g桔梗10g 厚 朴10g 元 胡10g 砂 仁6 g佛手10g 鸡内金10g 焦三仙30g 生甘草6 g上方服十剂,神经痛止,疱疹消失。按语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龙、蛇串疮。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
33、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病程缠绵。治疗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法。方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加桔梗、厚朴一升一降、舒畅气机;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元胡一味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肝气郁滞、肝脾不调,故加砂仁、佛手理气健脾和胃,加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导滞。案例十九:皮疹(3册 P132)张XX 女 52岁 初诊:2006年12月4日患皮疹8年,皮肤瘙痒,久治未效。苔黄厚腻,脉滑数。辩证: 血虚生风,内郁肌腠治法
34、: 养血祛风止痒方药:荆 芥10g 防 风10g 当 归12g 生 地15g 川 芎10g 赤 芍10g 白鲜皮30g 蛇床子15g白僵蚕10g 蝉 衣10g 生薏仁30g 丹 皮10g紫 草10g 白茅根30g 白蒺藜10g 何首乌12g 生甘草6 g上方服五剂,皮疹消失,又服五剂瘙痒止,又服五剂痊愈。按语患者皮疹8载,且久治未效,每用祛风渗利之药,耗伤阴血,故治以当归饮子去黄芪养血熄风、祛风止痒。血分有热,改白芍为赤芍,加丹皮、紫草、白茅根清热凉血解毒;瘙痒明显,加白鲜皮、蛇床子、白僵蚕、蝉衣祛风止痒;苔黄厚腻、脉滑数,提示湿热毒邪未尽,加薏苡仁清热利湿。全方内则养血熄风、凉血活血,外则祛
35、风止痒、清热利湿,内外兼顾,标本兼治, 疗效显著。案例二十:荨麻疹(3册 P132)闫XX 男 52岁 初诊:2006年12月18日患荨麻疹2个月,风团样皮疹,瘙痒甚,入夜尤重。舌苔白厚腻,脉浮缓。辩证: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法:祛风散寒止痒方药:麻 黄 6 g 连 翘12g 赤小豆30g 荆 芥10g防 风10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丹 皮10g 冬瓜皮15g 生地黄15g 赤 芍10g 何首乌12g 白蒺藜10g 白鲜皮15g 蛇床子15g 上方服五剂,诸症好转,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荨麻疹的发病多在先天不足、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而诱发。本
36、例以麻黄、连翘、荆芥、防风、赤小豆、冬瓜皮外散风寒、内清湿热;肺合皮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患者瘙痒夜甚,提示热入营血,以丹皮、赤芍、生地黄、何首乌滋阴清热凉血兼补营血之虚;白蒺藜、白鲜皮、蛇床子疏风止痒。案例二十一:划痕性荨麻疹(3册 P133)李XX 女 26岁 初诊:2008年7月28日荨麻疹2年,全身起风团样皮疹,瘙痒颇甚。舌苔薄白,脉浮缓。辩证:风湿热邪郁于肌腠治法:清热祛风、凉血解毒止痒方药:当 归10g 川 芎10g 赤芍10g 生 地12g首 乌12g 白蒺藜12g 丹皮10g 荆 芥10g 防 风10g 金银花15g 连翘10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5g 紫 草10
37、g 蝉蜕10g 赤小豆30g冬瓜皮 30g 上方连服十剂,皮疹完全消失,瘙痒止。按语 患者荨麻疹日久,易耗伤阴血,兼有风湿热邪郁于肌腠,故治疗以当归饮子为主方加减养血熄风、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方中四物、首乌养血熄风;荆芥、防风、白蒺藜外散风邪;血分有热,改白芍为赤芍,加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加赤小豆、冬瓜皮清热利湿;瘙痒明显,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祛风止痒。案例二十二:带状疱疹(3册 P133)?XX 男 53岁 初诊:2007年4月5日带状疱疹5天,左侧胸部起水泡一簇,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心烦,便秘,小便黄。舌苔薄黄,舌边红,脉滑数。辩证:肝胆湿热、气滞血瘀治法:清利肝
38、胆湿热、理气活血方药:龙胆草10g 栀 子10g 柴 胡10g 白花蛇舌草30g 黄 芩10g 生 地12g 泽 泻10g 当 归10g赤 芍10g 蒲公英30g 元 胡10g 川楝子10g生大黄6 g 蜈 蚣2条 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五剂,胸部泡疹干燥结痂,疼痛止,继服五剂,诸症消除,未在复发。按语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龙、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本病常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肝经湿热火毒,外溢肌肤而发。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穿膈、布于胸胁,肝经湿热、气滞血瘀,故胸胁
39、部起水泡、疼痛剧烈。治以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活血,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黄芩、栀子、柴胡、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苦寒泻火;泽泻清热而利小便,生大黄通腑而泄大肠,使湿热邪气从二便而解;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加生地、当归养血益阴,赤芍清热凉血;疼痛剧烈,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案例二十三:痤疮(3册 P134)崔XX 男 15岁 初诊:2008年2月14日面部痤疮半年,近1周口腔溃疡。舌红苔黄,脉滑数。辩证:热毒入于血分,外走肌腠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生 地15g 丹 皮10g 赤 芍10g 桑白皮12g黄 芩10g 栀
40、 子10g 生薏仁30g 川黄连6 g枇杷叶10g 生甘草6 g 白鲜皮12g 当 归10g 胡黄连6 g 蒲公英15g 金银花15g 连 翘10g 上方连服十剂,面部痤疮消失,口腔溃疡愈合。按语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故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法。全方以金银花、连翘、枇杷叶、桑白皮清宣肺经郁热;加川黄连、生栀子、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胡黄连、生甘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生地黄、丹皮、赤芍、当归凉血解毒、活血养血;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薏苡仁清热利湿、健
41、脾益胃。案例二十四:痤疮(3册 P134)郭X 女 23岁 初诊:2008年4月30日面部痤疮月余,心烦便秘,闭经三个月。舌苔白厚腻,脉滑数。辩证: 热毒入于血分治法: 清热凉血解毒方药:金银花30g 连 翘10g 生 地2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桑白皮15g 黄 芩10g 栀 子10g 生大黄6 g 川黄连6 g 枇杷叶12g 生薏仁30g紫花地丁30g草河车12g 蒲公英30g 生甘草6 g 上方共服三十剂,面部痤疮完全消失,月经按月来潮。按语 本例治疗以全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法,以自拟皮炎汤(金银花、连翘、生地、丹皮、赤芍)、五黄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外科大成枇杷清
42、肺饮(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三方合方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枇杷叶、桑白皮清宣肺经郁热;加黄芩、栀子、生大黄、川黄连、紫花地丁、草河车、蒲公英、生甘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生地黄、丹皮、赤芍凉血解毒;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益胃。案例二十五:带状疱疹(3册 P135)?XX 男 27岁 初诊:2008年7月2日带状疱疹1周,胸背部泡疹颇重,疼痛。苔白黄相兼,脉弦滑数。辩证:肝经湿热、火毒蕴于肌肤治法:清肝利湿解毒方药:龙胆草10g 栀 子10g 黄 芩10g 柴 胡10g 车前子10g 泽 泻10g 蒲公英30g 川黄连6 g 草河车12g 生薏仁30g 白鲜皮15g 滑 石15g金
43、银花20g 连 翘10g 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五剂,胸背部泡疹全部消失结痂,疼痛止。按语 本例治疗以清肝利湿解毒为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黄芩、栀子、柴胡、蒲公英、黄连、草河车、金银花、连翘清热泻火解毒;车前子、泽泻、薏苡仁、滑石清利肝胆湿热;白鲜皮清热祛风止痒;生甘草清热解毒兼调和诸药。案例二十六:银屑病(3册 P135)刘X 女 9岁 初诊:2008年4月4日银屑病月余,全身起红色皮疹,表面有白屑,瘙痒甚,某医院诊断为银屑病,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辩证:血热受风、风血相搏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风、利湿解毒方药:紫 草10g 生槐花30g 生 地
44、15g 赤 芍10g白茅根30g 鸡血藤15g 丹 皮10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0g 生薏仁30g 川黄连6 g 黄 芩10g 金银花15g 生甘草6 g 土茯苓12g 徐长卿10g 白头翁10g 羚羊丝1 g上方连服数十剂,头面部及全身皮损消退。按语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学称之为“白疕”,又有“松皮癣”、“干癣”等病名。清·祁坤所著的外科大成首次提出“白疕”的病名:“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呼蛇虱。”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沈(疹)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认为外来风
45、、湿、寒邪,侵袭机体,与气血相搏,发而为病,是其病因病机。医宗金鉴外科卷下云:“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指出其病因为“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本例发病月余,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风、利湿解毒为主,方中紫草、生槐花、生地、赤芍、白茅根、丹皮、羚羊丝清热凉血,鸡血藤养血活血,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祛风止痒,生薏仁、土茯苓清热利湿,黄连、黄芩、金银花、生甘草、白头翁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奇效。案例二十七:湿疹(3册 P136)许XX 女 52岁 初诊:2009年4月23日全身湿疹2周,皮肤瘙痒。苔白,脉浮滑。辩证: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治法:祛风清热利
46、湿止痒方药:土茯苓30g 马齿苋30g 白鲜皮20g 地肤子15g 苦 参12g 苍 术10g 生薏仁30g 金银花20g 连 翘12g 丹 参15g 生 地12g 丹 皮10g赤 芍10g 生甘草6 g上方连服十剂,湿疹全消,皮肤瘙痒止。按语 湿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基本方法。方中土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马齿苋甘寒利水,苦参苦寒除湿,苍术辛温燥湿;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丹参、生地、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养血熄风,暗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案例二十八:荨麻疹(3册 P136)澹XX 女 27岁 初诊:2009年5月9日患荨麻
47、疹1年,全身风团样皮疹,瘙痒颇甚。舌质淡红,苔白,脉浮缓。辩证:风邪外袭腠理,风血相搏治法:祛风清热、活血止痒方药:荆 芥10g 防 风10g 当归10g 川 芎10g 生 地10g 赤 芍10g 黄芪15g 何首乌15g白蒺藜10g 生甘草6 g 蚕砂15g 蝉 衣6 g白鲜皮15g 地肤子15g上方服五剂,荨麻疹消失,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本例治疗以祛风清热、活血止痒为法,方以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白蒺藜外散风邪;四物、首乌凉血活血、养血熄风;黄芪固表防风;加蚕砂、蝉蜕、白鲜皮、地肤子加强祛风止痒效果;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外则祛风清热止痒,内则养血熄风、凉血活
48、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凡各类皮肤疾患日久,伤及阴血,或肿或痒,均可加减运用。案例二十九:荨麻疹(3册 P137)艾XX 男 74岁 初诊:2009年7月27日划痕性荨麻疹三个月,以上身为重,皮肤瘙痒。苔白,脉浮缓。辩证:风湿热邪外侵肌腠,风血相搏治法:疏风清热除湿、养血止痒方药:蚕 砂15g 蝉 衣6 g 白鲜皮20g 地肤子15g荆 芥10g 防 风10g 黄 芪15g 何首乌12g白蒺藜10g 当 归10g 生 地12g 川 芎10g赤 芍10g 生甘草6 g 上方服五剂,病愈大半,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本例治疗以疏风清热除湿、养血止痒为法,方以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加减。方中蚕砂、蝉蜕、
49、白鲜皮、地肤子、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胜湿、清热止痒;当归、生地、川芎、赤芍、首乌凉血活血、养血熄风;黄芪固表防风;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外则祛风清热止痒,内则养血熄风、凉血活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凡各类皮肤疾患日久,伤及阴血,或肿或痒,均可加减运用。案例三十:荨麻疹(3册 P137)王XX 男 35岁 初诊:2009年9月1日荨麻疹四个月,全身起风团样皮疹,瘙痒。苔白,脉浮缓。辩证:风湿热毒蕴于肌肤,风血相搏治法:疏风利湿、清热解毒方药:金银花15g 连翘10g 荆 芥10g 防 风10g当 归10g 川芎10g 生 地15g 赤 芍10g何首乌12g 黄芪15g 白蒺藜12g 白
50、鲜皮15g蚕 砂15g 蝉衣6 g 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十剂,全身风团样皮疹消退,瘙痒止。按语 本例治疗以疏风除湿、清热解毒为法,方以自拟皮炎汤合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蚕砂、蝉蜕、白鲜皮、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胜湿、清热止痒;当归、川芎、生地、赤芍、首乌凉血活血、养血熄风;黄芪固表防风;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案例三十一:皮肤瘙痒症(3册 P138)宫XX 女 50岁 初诊:2009年12月15日皮肤瘙痒3年,近日皮肤瘙痒颇甚。舌苔薄白,脉浮滑。乳腺癌术后一年半,血常规:白细胞4.0X109/L。BP:110/80mmHg。辩证:血热风燥、肌肤失润治法:养血
51、凉血润燥、祛风止痒方药:当 归10g 赤 芍10g 生 地12g 川 芎10g丹 皮10g 何首乌12g 金银花15g 连 翘10g 荆 芥10g 防 风10g 白蒺藜12g 白鲜皮15g地肤子15g 蚕 砂15g 黄 芪15g 蒲公英30g生甘草6 g 上方连服十剂,皮疹消失,瘙痒止,继服五剂而愈。按语 诸病源候论云:“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故治以养血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法,方以重订严氏济生方当归饮子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蚕砂祛风清热止痒;当归、川芎、生地、赤芍、丹皮、首乌凉血活血、养血熄风、润燥止痒;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透营血分热毒;黄芪固表防风;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案例三十二:痤疮(3册 P138)李X 男 21岁 初诊:2009年8月26日面部痤疮七年。苔白,脉浮滑数。辩证:热毒入于血分、外侵肌腠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金银花2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转让协议(海景酒店)
- 2025广东职工劳务合同
- 商品房认购合同
- 2025年门面租赁合同模板
- 护士辞职申请协议书
- 个人提成协议书范本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导学(物流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结构力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理学院《生物制药工程原理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妇女营养保健培训
-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陕西秦农银行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2025年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妊娠剧吐诊断以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 [PPT]桥梁工程桩基施工超全解析(41页 配图丰富)_ppt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分析报告
- 光缆和管道的施工规范标准
- MDK5软件入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