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第五章+自然人)(1)_第1页
民法学(第五章+自然人)(1)_第2页
民法学(第五章+自然人)(1)_第3页
民法学(第五章+自然人)(1)_第4页
民法学(第五章+自然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自然人第一节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o一、自然人的概念o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o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o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o(一)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o(二)特征 (1)平等性;(2)不可转让性。自然人的权利能力o(三)权利能力与权利的区别:o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于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资格,一种可能性。是取得具体民事权利的前提条件;而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是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结果。o2、民事

2、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而且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权利,它与民事义务是不可互相代替的。o3、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它的内容和范围是直接由立法者确定的;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o4、民事权利能力与主体不能分离,故不能转让或放弃。而民事权利可以转让,可以放弃等。(四)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开始1.阵痛说阵痛说2.露出说露出说3.断脐说断脐说4.初声说初声说5.独立呼吸说独立呼吸说自然人的权利能力o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o “公民的民

3、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为准;没的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五)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生理死亡的主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生理死亡的主要学说要学说Title脉搏停止脉搏停止说说心跳停止心跳停止说说呼吸停止呼吸停止说说脑死亡说脑死亡说自然人的权利能力o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o1、死亡的标准:o 如果公民是在医院死亡的,应以死亡证上记载的死亡时间为准;如果案件的当事人对公民死亡的时间有争议,应以人民法院调查后确定的死亡时间为

4、准。o2、死亡时间的推定:o 如果有相互继承权的几个人在同事件中死亡,又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应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三、与民事权利能力相关的两个问题1.总括保护主义总括保护主义2.个别保护主义个别保护主义 3.绝对主义绝对主义 未出生的胎儿不是民法上的主体,对胎儿法律地位的确认,立法例(一)胎儿的法律地位o我国现行法律对胎儿利益的保护o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o民法典.民法总则草案

5、第15条规定:涉及胎儿利益保护,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其出生前即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o试思考胎儿是否需要保护,如何保护?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o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o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o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实施合法行为的能力,也包括民事主体因实施违法行为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狭义的民事行为能力仅指民事主体实施合法行为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个自然人都具备的,行为能力则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具备区别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

6、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为前提,有意思能力则有行为能力,否则,则无。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3.四级制四级制2.三级制三级制1.两级制两级制 自然人行为能力划分的立法例自然人行为能力划分的立法例行为能力分为成年行为能力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级人和未成年人两级,成年人为完全行,成年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为能力人,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法国、日本人。以法国、日本为代表为代表 行为能力分为无行行为能力分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以及完全行为能力,力以及完全行为能力,如德国如德国行为能力分为四级,行为能力分为四级,如罗马法规定如罗马法规定7岁以岁

7、以下为一级,下为一级,7岁到成岁到成熟期为一级,成熟期熟期为一级,成熟期到成年期为一级,成到成年期为一级,成年以上为一级。年以上为一级。自然人行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为基础的。意思能力,是指权利主自然人行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为基础的。意思能力,是指权利主体对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认识能力,包括合理的认识能力和预测体对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认识能力,包括合理的认识能力和预测能力。一般以年龄大小为标准,以精神状态为例外。能力。一般以年龄大小为标准,以精神状态为例外。o二、我国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o 依照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进行划分o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o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o3、无民事行为能力o (一)完全民

8、事行为能力o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精神正常的自然人以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o 1、一般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年满18周岁即成年且无精神性疾病的人o 2、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自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谓“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指以自己的劳动所得足以维持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o(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o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

9、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资格。包括:o 1、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人。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o 是否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o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可以进行与其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o 是否与其精神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

10、额等方面认定。o试思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o(三)无民事行为能力o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o 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o 2、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o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o试思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纯获益的行为是否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o试思考结婚为权利能力还是行为能力?无民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1、的宣告o 根据民法通则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宣告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o 1、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仍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o 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o 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o三、禁治产制度o禁治产制度,是指自然人因被宣告而成为无行为能力人的制度。o两种立法例:一是设立准禁治产制度和禁治产制度,法国模式,即区分心神丧失和精神耗弱;二是仅设立禁治产制度,称为德国模式。o禁治产人主要

12、包括以下三类人:1.心神丧失的人;2.精神耗弱的人;3.浪费的人o四、责任能力o禁治产人某甲于精神清醒期间,从事下列行为时,其法律效果如何?o某甲以其个人电脑与17岁已参加工作之乙所有的摩托车互易,同时履行之。o甲驾车撞伤2岁的孩童丙o甲与丁结婚o概念:责任能力是指以自身违法行为负损害赔偿义务的能力。是自然人据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具体包括侵权能力、违约责任能力和其它责任能力。o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o1、识别能力标准。大多数国家根据识别能力的有无作为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其暗含的前提就是,责任作为对当事人行为的一种制裁,只有行为人能够意识到其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时,才能达到制裁的目的,国家才有必

13、要利用公权力对之加以干涉。o(1)绝对抽象标准,或者说单一客观标准。有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一个固定的年龄,凡在此年龄之下的,不具备责任能力。o(2)完全具体标准或者说是绝对主观标准。法律对责任能力有无的判断,采纳完全的识别能力的判断标准,需要在具体案件中,根据行为人在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其有无识别能力,从而判断其是否具备责任能力。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权利者,以行为时有识别能力者为限。o(3)相对抽象标准或主客观标准相结合。完全的抽象标准过于僵化,无法照顾到复杂的现实情况,完全的具体标准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所以一些国家就采取了折衷的办法。一方面规

14、定一个抽象的年龄限,在这个年龄限下,由于行为人的年龄极小,一般性的认定其没有责任能力;另一方面,又规定超越这个年龄,则根据具体的情形判断是否具备识别能力,从而确定其责任能力的有无。采此立法例的主要是德国。o2、财产能力标准。o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o试评析上述条文。第三节 监护o一、监护的概念和特征o (一)概念:监护,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

15、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o (二)特征:o1、被监护人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监护人必须具有监护能力,即监护人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又应有管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能力。o 3、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必须具有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或者行政上的隶属关系。o 4、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得自行改变。监护(2)o二、监护与亲权o 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人子女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o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监护制度是亲权制度的延长或补充。在没有行使亲权人或虽有行使亲权人但无管理财产能力时,则设立监护。故亲权制度与监护制度颇为类似。都包

16、括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人身和财产两方面的保护和管理,但两者是有区别的。o o 监护与亲权的区别o 1、亲权立法采限放任主义,而监护立法则采取限制主义。o 2、亲权的成立是以亲子关系 为基础,亲权人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而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则无此种特定的身份关系,因而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一般不负抚养义务。o 3、亲权人对其子女的财产进行处分的限制比较宽松,并享有该项财产的用益权,而监护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的权利则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并且监护人不享有被监护人财产的用益权。o 4、亲权因亲权人与其子女的血亲关系自然取得,无须经过特别批准,只有在某些法定条件下才受到限制,而监护权则必须经过法

17、定程序才能取得。o 5、监护人因监护活动有请求相当报酬的权利,而亲权人则不得因行使亲权而索酬。o 6、监护人行使监护权须受家庭法院或监护当局或其他监护监督人的监督,而对亲权的行使,一般不设专门的监督机构。o 7、监护开始时,应开具被监护人的财产清册,监护人对该项财产的情况负有报告的义务,而对亲权的行使而无此限制。返回:监护(2)监护(3)o三、监护的种类:o (一)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与约定监护o 这是根据监护设立的方式不同,而作的划分。o (二)单独监护与共同监护o 这是根据监护人的人数的不同,而作的划分。o (三)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o 这是根据监护的对象不同,而作的

18、划分的。o o 法定监护等的含义o 法定监护,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的监护。o 指定监护,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法定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有关单位或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监护人的监护。o 遗嘱监护,指被监护人的父母以遗嘱方式选定监护人的监护。o 约定监护,指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由其中一人或数人行使监护职责的监护。o 单独监护,指一个人充当监护人的监护。o 共同监护,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充当监护人的监护。o 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指对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人的监护。o 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指对因心神丧失或精神耗弱,经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o 返回:监护(3)监护(4)四

19、、监护的设立 (一)法定监护: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1)未成年人的父母;(2)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3)没有(1)、(2)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1)民法通则第17条规定,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2)没有(1)规

20、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5)o 3、设立法定监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o 监护人是否有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的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o 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o 夫妻一方死亡的,另一方将子女送给他收养,如收养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并无不利,又办了合法收养手续的,认定收养关系成立;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不得以收养未经其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

21、o 有监护资格的人为两人以上,并且均有监护能力的,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原则,可由他们协商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o 法定监护人因援外或者出国学习等,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监护(6)o (二)指定监护o1、有关组织的指定监护o 民法通则第16条、第17条规定,对担任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o 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

22、面或者口头通知被指定人的,即应认定指定成立。监护人被指定,不得自变更,否则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共同承担责任。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的,应当在接到指定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监护(7)o2、人民法院的指定监护o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的案件或者被指定的指护人不服有关组织的指定而提起诉讼的案件时,根据具体情况,均可指定监护人。o 人民法院在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中的(一)至(三)项或第17条第1款中的(一)至(五)项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

23、,可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其意见。人民法院指定的监护人或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监护(8)o3、设立指定监护应注意的问题o (1)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首先应由有关组织依照民法能则的规定予以指定。未经这一程度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不予受理。o (2)人民法院对不服指定监护的起诉,在诉讼程序上,应比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判决撤销原指定的,可以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作判决前的监护责任,一般应按指定监护人的顺序由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监护(9)o五、监护人的职责o

24、(一)担任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实施法律行为;o(二)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o(三)承担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赔偿金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出,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作适当赔偿。但由单位充当监护人的,由其赔偿全部差额;o(四)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负赔偿责任。监护(10)o六、监护的终止o (一)绝对终止:即出于被监护人方面原因而终止,包括:被监护人已成年,具有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监护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监

25、护人被生父母认领或被他人所收养;被监护人的父母不能行使亲权的原因已消灭。o (二)相对终止:即出于监护人方面的原因而终止,包括:监护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监护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因正当理由退出监护;监护人被依法撤销监护人的资格。第四节 住所(1)o一、住所o (一)住所的概念o 住所,是指一人以久住的意思经常居住的某一处所。其构成有二个条件:一是久住的意思,二是经常居住的事实。o (二)住所与居所o 居所是自然人无久住的意思,但经常居住的处所。o 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为视为住所。

26、”o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o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o 住所(2)o (三)住所的法律意义o 1、是确定准据法的根据;o 2、是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根据;o 3、是确定失踪的根据;o 4、是确定债务履地地的根据;o 5、是继承活动进行的地点;o 6、是民事诉讼文书的送达地点。住所(3)o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户籍o (一)身份证o 身份证是记载自然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和住址等情报资料的法定证件,用以证明自然人的个人身份。o (二)户籍o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

27、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亲属、结婚、收养、死亡等。它主要有下列法律意义:o 1、确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o 2、确定自然人的住所地;o 3、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o4、确定夫妻关系从而确定他们对子女的抚养义务;o 5、确定监护职责的承担者;o 6、确定收养关系。第五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1)o一、宣告失踪o(一)宣告失踪的概念o 宣告失踪,是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o(二)宣告失踪的条件o 1、须有公民下落不明的事实;o 2、下落不明的时间需满2年。o(三)宣告失踪的程序o

28、 1、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o 2、公告;o 3、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2)o(四)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o 1、失踪人的财产由代管人管理;o 2、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o3、失踪人所享有的债权,代管人有权向失踪人的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o(五)宣告失踪的撤销o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o 下落不明o 所谓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或者在战争期间失踪,没有音讯的状况。对于在台湾或者在国外,无法正常通讯联系的,不得以下落不明宣告死亡。o 下落不明的

29、起算时间,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返回:宣告失踪(1)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公告及宣告o 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o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失踪的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应及时了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3个月。o 公告期间届满,应根据被宣告失踪人失踪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判决宣告公民失踪的,应当同时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o 返回:宣告失踪(1)其他费用o o 其他费用,

30、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和因代管财产所需的管理费等必要的费用。返回:宣告失踪(2)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3)o二、宣告死亡o(一)宣告死亡的概念o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一定的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以判决方式推定该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o(二)宣告死亡的条件o 1、公民须有下落不明的事实;o 2、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已满法定期间。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或经常居住地后下落不明的,从音讯消失之日起算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满2年。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满4年。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4) (三)宣告死亡的程序o 1、由利害

31、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o 2、公告;o 3、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o(四)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o 1、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包括婚姻关系的消灭和继承关系的开始;o 2、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了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然有效;o 3、被宣告死亡的人,宣告判决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5)o(五)宣告死亡撤销的法律后果o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他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宣告死亡被撤销后:o 1、关于财产问题: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

32、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原物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退还。但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o 2、关于婚姻问题: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已与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如果其配偶尚未再的,原婚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其婚姻关系自行恢复。o3、关于子女收养问题: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时期,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收养关系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

33、的除外。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公告及宣告o 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与宣告失踪的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相同,但有一个顺序问题,即(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有前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存在的,后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不得先提同宣告死亡的申请。o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后,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首先是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o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作出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返回:宣告失踪(4)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6)o三、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区别o1、设置的目的不同;o2、下落不明的期限不同;o3、申请人不尽相同;o4、公告期不同;o5、法律后果不同。第六节 自然人人格利益的保护o一、自然人人格利益保护的历史发展o自然人的人格利益是指自然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