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_第1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_第2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_第3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_第4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打印版初中-数学-打印版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1. 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 ABC中,AB=ACt则ZVlBC 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BC叫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顶角,如ZBAC, 底边和腰的夹角ZABC和ZACB叫底角.如图 14-3-2 中,ZC= 90o, AC=BCt 那么,AC. BQ 为腰,AB 边为底,ZA. ZB 为 底角,ZC为顶角.【说明】要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泄义,需注意以下几点:(1)等腰三角形的底不一泄在下方,而顶角不一定在上方,如图14-3-2中,AB为底, ZC为顶

2、角.它是根据两腰的位置来确左的.(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仍要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a于第三边).若图14-3-1中,AB=AC=m, BC=a,则2m>a,即加> 亍时,才能构成三角 形,否则不成立.如边长分别为2, 2.5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例如:(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时,能否组成三角形? =2, b=3, c=5:=4,方=3, c=2;“=1, b=2, <?=2:=2 005, b=2 004, c=2 008.(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 cm, 7 cm,求苴周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

3、7 cm,求苴周长.解:(1)(0由于2+3=5,即"+b=c,而不满足"+b>c,不能组成三角形. 由于2÷3=5>4,即b+c>a,所以"、b、C可以组成三角形. 由于1 +2>2,即“+b>c,所以"、b、C可以组成三角形. 由于"+b>c,因此"、b、C可以组成三角形.(2)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7cm当腰长为6 cm时,周长为6÷6÷7=19 (Cm)当腰长为7 cm时,周长为6÷7÷7=20 (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

4、 Cm或20 cm.(3)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 7 cm,所以腰长为7 cm,而不能是2 cm.若 为2cm,则2÷2=4<7,不能组成三角形.因此周长为7+7+2=16 (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m.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如图 14-3-3, AABC , AB=AC.则ZB=ZC证法一:(利用轴对称)过点A作AABC的对称轴AD. 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 AD为ZXABC的对称轴, ABDACD (轴对称性质) ZB=ZC证法二:(作顶角平分线)过点人作AD平分ZBAC交BC于

5、D,如图14-3-3,图 14-3-3AB=AC< ZBAD=ZCAD n = A)在 AABD 和ZXACD 中 IZIU ABDACD (SAS). ZB=ZC【说明】还可以作底边BC的中线和髙来证明.证法三:如图1434 过B. C分别作AC、AB边上的高BD、CE,图 14-3-4AB=AC.< ZA = ZA (公共角),在BD 和ACE 中,IZyWB = ZAEC=90°' AABDAACE (AAS). BD=CEBC=CB<在 RtABCD 和 RtCBE 中,IBD=CE :. RtBCDRtCBE, (HL). ZB=ZC 证法四:如图

6、14-3-5,分别取A乩AQ的中点E、D,连接B0 CET AB=AC, AD=DC= 2 AG AE=BE= 2 AB,:.AD=BE=AE=DCAB=AC9< Z = ZA,在ZXABD 和/MCE 中,IAD=AE, AABD ACE (SAS) BD=CE.BC=CB,< CE=BD,在ZkBCE 和 ACBD 中E=CD9:.HBCE竺厶CBD (SSS). ZABC=ZACB 【说明】从以上的证法二、三、四中可以看出,要证两角相等,都是想方设法把它们放 在两个三角形中,证两个三角形全等.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7、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如图14-3-6,在AABC中,AB=AC9 AD为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既是中线,又是髙 线,这三条线重合.在使用时,在这三条线段中,只要作出其中一条,另外两条也就可以认 为作岀来了團 14-3-6即ZkABC 中,AB=AC,若 AD 平分ZBAC,则 AD丄BC, BD=CD;若 BD=CD,则 AD丄BG 上BAD=ZCAD;若 AD丄BG 则 BD=DC, ZBAD=ZCAD.因此,等腰三角形中的这条线非常重要,一旦作岀,边、角的等量关系就都有了.【说明】(I) “三线合一"仅限于等腰三角形中才有,其他三角形中没有.(2)在一般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是不会

8、重合的.图 14-3-7如图14-3-7,在ZvlBC中,AD为高,AE为中线,AF平分ZBAC,因此,这三条线不 重合.只有等腰时,三条线才会重合;反过来,若某一三角形中三线重合,则该三角形为等 腰三角形.(3)在今后的证明题中,经常会使用''三线合一“进行证明.例如:AABC中,AB=AC9 BD丄AC交AC于D,如图1牛3-8求证:ZBAC=2ZDBCM 图 14-3-8证法一:在 ZBCD 中,V BD 丄AC, :. ZBDC=90°. ZDBC=90c-ZC.在BC 中,V AB=AC, :. ZABC=ZACB ZBC=180o- (ZABC-I-ZAC

9、B) = 180o-2ZACB=2 (90。一ZC) ZBAC=2ZDBC证法二:借助于三线合一的性质,过A作/1M丄BC于M,则AM平分ZBAC9 ZBAC=2ZBAM=2ZCAM 又 BD丄AC交AC于D, AM丄BC交BC于 ZDBC=90o-ZC又 AMlBC, :. ZC4f=90o-ZC, /. ZDBC=ZCAM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 (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髙)所在的直线就是 它的对称轴.图 14-3-9如图14-3-9, ZkABC中,AB=AC. AD平分ZBAG 则AABC的对称轴为AD所在的直 线,ZBDOZCD过D作DE

10、丄AB,交AB于E,作DF丄AC,交AC于F.由ADACD 可知 DE=DF同理,过D分别作AB、AC边上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它们都相等.因此,得到等腰三 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重要结论:过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向两腰所作的髙线、中线以及角平分线,苴与两腰 所截得的线段都分别对应相等.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 (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髙线和两底角平分线对应相等.例如:如图14-3-10,则 BD=CE.证明: AB=AC9 :. ZABC=ZACB (等边对等角)又BD丄AC9 CE丄AB, ZBDC=ZCEB=狩ZBCD=ZCBE,< ZBDC=ZCEB,在ABCD

11、和ZkCBE 中,IBC=C从 BCDCBE (AAS). BD=CE.丄 丄或 SMBC= 2 AB CE= 2 AC BDT AB=AC. :. BD = CE.此法较为简便.同样道理,可分別作岀两腰上的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它们也分别对应相等.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 14-3-11, AABC 中,若ZB=ZC,贝J 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ZBAC,交BC于点D,则 ZBAD=ZCA D.在 ZkABD 和 ZXACD 中, ABDACD (AAS). :.AB=AC因此

12、,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I)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 ABC中,AB=C, 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 A证明: AB=AC9:.ZABC= ZACB (等边对等角)BE=CD,< ZEBc=ZDCB,在ZBCE 和 ACBD 中BC=C9:.HBCEm厶CBD (SAS) ZBCE= ZCBD,即 ZOBC= ZBCo:.OB=OC (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

13、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泄 定理来证明.7. 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b,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u,高为b.作法:(1)作线段BC=“:(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AD=b;(4)连接AB、AC, 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说明】(1)由作法知MN为BC的垂直平分线,. 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3(2)以前所作的三角形分别为:已知三边,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已知斜边、直角边 求作三角形,今天又学习了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共有五种情况,今后还 将

14、学习一些更为复杂的作法,都是以这五种为基础进行作图的.8等边三角形(equikiteral triangle)(1)泄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 ZMBC中,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ZA = ZB=ZC=60°. 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而证明以上两条判左.判崔:如图14-3-15,已知ZXA

15、BC中,ZA=ZB=ZC求证:AABC是等边三角形.图 14-3-15证明: ZB=ZC, :. AB=AC又 T ZA = ZB AC=BC:.AB=AC=BG AABC是等边三角形判泄:如图143J5,已知AABC中,AB=AG ZB=60。求证:AABC是等边三 角形.证明: AB=ACf ZB=ZC又 Zfi=60o, ZB=ZC=60°.又 T ZA +ZB+ZC= 180°, ZA = I80o- (ZB÷ZC) =60°. ZA = ZB= ZC, AB=BC=AC.AABC为等边三角形.(4) 应用:例如:如图14-3-16, AABC为

16、等边三角形,D、E为直线BC上的两点,且BD=BC=CE.求ZDAE的度数图 14-3-16分析:要求ZDAE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ZBAC,再求ZDAB和ZCAE.由AABC 为等边三角形知ZBAC=60°,又T BD=BC,而BC=BA,则BD=BA9 . ZVlBD为等腰三角形, ZD=ZDAB= 2 ZABC=30°.同理可知,ZCAE=30°. 解: A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C. ZBAC= ZABC= ZACB=60°.又 T BD=BC, :. BD=BC=AB ZDAB= ZD,又T ZABC= ZD÷ ZDAB,

17、 ZABC=2ZDAB=6Qq. :. ZDAB=30Q.同理,ZCAE=30°.:.ZDAE= ZDAB+ ZBAC+ ZeAE= 30。+60。+30。= 120。【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ZVl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为AABC三边上的点, 且BD=CE=AF,直线AD. BE、CF两两相交于点/?、Q、P.求证:ZkP0R是等边三角形图 14-3-17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左.要证APQR为等边三角形, 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苴三角相等.也可先证ZPQR=60°,而ZPQR=ZACQ+

18、 ZQAC.又因为ZACQ+ZBCF= 60S只需证ZBCF=ZDAC,由此可联想证ZXBCF与 CAD全等.证明: ABC为等边三角形, ZBAC= ZABC= ZBC=60o, AB=BC= CA 又 T BD=CE=AF,:.BF=DC=AEAB=BC=CA,ZBAE= ZFBC= ZDCA,在ZXABE 和ABCF 和ZkCAD 中,IaE=BF=CD, AABE竺ABCF竺 CAD (SAS). ZABE= ZBCF= ZCAD V ZACQ+ ZBCF=60。, A ZACQ+ ZCAQ=60Q.:.ZAQF= ZACQ+ ZCAQ=60S 即ZPQR=60°.同理,ZR

19、PQ=ZPRQ=60。:仏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I)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淸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 使用.9.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團 14-3<如图 14-3-18,在 RtAABC 中,ZC=90o, ZA=30% IjIIJ BC= 2 AB.这一性质反过来 J_也成立即在 RtBC 中,ZC=90o, BC= 2 AB.则ZA = 30°.因此 RtABC 中,ZC 丄=90o, ZA =

20、30。OBC=亍 AB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如图14-3-19在RtABC中,ZBAC为直角,髙AD交BC于D ZB=30% BC= 12 米,求CD BD的长.解:在 RtzMBC 中,ZBAC=90o, ZB=30% ZC=60o. BC=IACJ_ AC= 2 BC=6 (米)在 RtZVICD 中,Y AD±BC, ZC=60o, ZCAD=30°.丄 £ DC= 2 AC= 2 ×6=3 (米) BD=BC-DC=9-6= 12-3=9 (米)【说明】在本题中两次用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并且用的方式都一样.10.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21、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2)等角对等边(在一个三角形中).(3)轴对称的性质(在某条直线的两侧).(4)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两条线段).(5)中点的概念(在一条直线上).(6)利用第三条等疑线段.(7)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如图 14-3-20,点 Zx E 在 BC 上,AB=AC. AD=AE求证:BD=CE.图 14-3-20分析:因BD与CE在一条直线上,且又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或 用中点的概念进行证明,也可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V AB=AC9 :. Z

22、B=ZC又 AD=AE9 :. ZADF= ZAEF又 ZADF= ZB+ ZBAD. ZAEF= ZC÷ ZCAE.:.ZBAD=ZCAE在 ABD 和 ZA CE 中,AB=AC, ZBAD=ZCAE. AD=AE,:.ABDACE (SAS). BD=CE.证法二:用中线如图14-3-20,过A点作AF丄BC于F.Y AB=AC9 AF丄Ba BF=CF (三线合一)又 AD=AE. AF丄DE, DF=EF (三线合一) BF DF=CF-EF, :. BD=CE证法三:用轴对称过A作BC边上的垂线,垂足为F.V AB=AC. AF丄BC,:.AABC关于直线AF对称. BF

23、=CF同理,DF=EF BF-DF=CF-EF即 BD=CE.【说明】从以上的证明可以看出,一个结论有多种证明途径和证明方法.11.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角平分线的沱义及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3)等边对等角(在一个三角形中).(4)轴对称的性质.(5)找第三等量角(如ZA = ZC. ZB=ZC,则ZA = ZB).(6)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 如图 14-3-2b ABC 中,AB=AC, Z1 = Z2.求证:ZBAD=ZCAD图 14-3-21分析:要ZBAD= ZCAD.因两角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选

24、用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 线,以及轴对称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V Z1 = Z2, DB=DC在/MBD 和 ZkACD 中,AB=AC, DB=DG AD=AD9:.ZABD9ACD (SSS). : ZBD=ZCAD证法二:用轴对称 Z1 = Z2, DB=DC.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 AB=AC, A点也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AABD与ZXACD关于直线AD对称. ZBAD=ZCAD (轴对称的性质)证法三:用角平分线V Z1 = Z2, DB=DC又 AB=AC,.点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AD也为ZBAC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ZBAD=ZCA D.例如:如图1

25、4-3-22, ZXABC中,AD平分ZBAC, 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交BC 的延长线于F.求证:ZB=ZCAF.图 14-3-22分析:要证ZB=ZCAF,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已不可能,角平分线也用不上, 可考虑用第三等呈角.证明:V EF垂直平分AD, :. FA=FD Z1 = Z3÷Z4.又 ZADC为ZVlBD的外角, Zl = ZB+ Z2. ZB+ Z2= Z3+ Z4.又Z2=Z3, ZB=Z4.即 ZB=ZCAF.12. 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1)大边对大角: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等,并且较大的边所对 的角也较大,简称&

26、#39;'大边对大角”.如图 14-3-23,在ABC 中,若 AB>AG 则ZOZB(2)大角对大边: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等,并且较大的角所对 的边较大,简称“大角对大边如图 14-3-23,在ABC 中,若ZOZB9 贝IJ AB>AC【说明】(I)上述两个泄理的使用条件是在一个三角形中,否则不成立;(2)上述不等关系具有传递性,即AABC中的三边分别为心b、c,若Qb, b>c则 a>ci同样所对的角也如此.若ZVlBC中,ZA>ZB, ZB>ZC,则ZA>ZC例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

27、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最长边所对的角为锐角,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3)钝角三角形中,钝角所对的边不一定是最长边.分析:此题目的在于考查三角形中边、角不等关系的灵活应用情况.解:(1)正确.因最长边对的角是最大角,而最大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泄是锐 角三角形.(2)正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最大,那么斜边应是最长的.(3)不正确因为钝角三角形中,钝角最大,它所对的边应该最大,所以,上述说法 不正确.再如:已知ABC中,AB>AC, AD为BC边上的中线.求证:ZBADVZCADE图 14-3-24分析: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需将苴放入同一个三角形中.如何放入一个三角形中,通 常采用平移法,延长AD至& DE=AD,连接BE,则公BDE竺MDA,有ZE=ZCAD9 BE=AC,在ZVlBE 中,AB>BE则 ZE>ZBAD.即 ZBAD< ZCAD 成立证明:延长AD至E, DE=AD,连接BE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