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十一五”规划根据国家和黑龙江省战略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特色、分层次建设”的方针,重点建设一流学科,注重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建设结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位点体系;建设一流的导师队伍,注重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本着“制度规范、管理创新、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研究生教育和促进学科建设为工作重点,特制订本规划。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
2、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积极推进“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建设,构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十五”是东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5年,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位点的申报成功,标志着我校向综合性农业大学又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十五”制定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一流的农业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取得的成绩1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校学科规模稳步扩大,多学科学位点体系基本形成,学科建设成绩突出,确定了我校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中的地位。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2个部级重点学科,18
3、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41个校级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层次。“十五”期间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点。目前,我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点。学科建设覆盖了农、工、理、经、管、文、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位点体系。在2003年国家一级学科点评估中兽医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均排名全
4、国同学科前列。2005年在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对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的评估中,我校参评的四个博士后流动站分别取得了“三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其中作物学、畜牧学和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全国同学科第一,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排名全国同学科第二,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全省“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2学术队伍实力日益增强、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现有专任教师1 006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2人,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413人。教师中有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
5、,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2人。“十五”期间,有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受聘担任省级和学校的特聘教授;袁隆平院士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的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更加壮大了我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随着导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各学科梯队的学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日趋合理,学术队伍整体实力日益增强,为我校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证。学校多层次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 246人,博士研究生478人,在职人员攻读学位研究生665人。“十五”期间,共招收研究生3 01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 469名,博士研究生550名,在职人员攻读学位研究生678名,研究
6、生招生规模是19902000年的2.6倍。仅2005年招收各类研究生1 286名,是1996年“211工程”立项之初的13倍。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我校研究生“十五”期间共发表科研论文4 200余篇,80%的科研项目由研究生参与完成,每年大批次的研究生、博士后深入基层,面向“三农”服务,连续十几年受到中央、省有关部门的表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也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保证。3条件支撑与保障更加完善,优势与特色日益明显“十五”期间,学校重点建设了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
7、究)中心,4个农业科技园区,并设立了10个研究生创新基地,建立2万多平方米的研究生教育中心,并配备研究生专用的了公共实验室、语音室合多媒体教室。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与保障。学校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和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中试到成果转化的研发体系,使学校具备了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条件,为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基地建设遵循“集中、公共、开放”的原则,实行科研项目对校内外公开招标,积极鼓励客座人员、访问学者投标并承担有关项目,争取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经过全校共同努力,
8、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寒地现代农业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学科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为地方建设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十五”期间,学校提出了“建立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目标。在各学科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科群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东北亚和我国寒地区域现代农业特色的“种、养、加、管”4个学科群。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优势与特色日益明显,打造了我校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品牌。目前,农学类学科、食品学科、生物学科拥有多个国家级
9、重点学科、科技园区、研究中心以及多个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研究中心,同时也拥有许多在国际和国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学校坚持对这些优势与特色学科进行提升和整和,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从“九五”开始,学校将学科建设整体纳入“211工程”建设,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建设。“十五”期间,学校投入学科建设共计1.199亿元,其中投入重点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经费9 578万元;用于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引进)经费2 409万元。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等为依托,“十五”以来,我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919项,国家级项目132项,省部级项目2
10、85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973项目2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4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总计获得科技经费约1.29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3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项,获得授权专利32项,推广各类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100多项。2006年1月在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暨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李景富教授主持的番茄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丰产系列专用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在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动物养殖、动物
11、疫病防治、乳制品加工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5积极探索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初见成效研究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的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认真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积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为研究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提供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保证。研究生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也是研究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研究生科技服务小分队10多次受到省委宣传部、团省委表彰,5次受到团中央表彰,2004年8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博士生搞了村规划”为题报导了我校“三
12、下乡”活动,研究生已成为我校“科技之冬”活动的主力军。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不仅要搭好学科建设这个平台,还要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不仅要树立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能力,而且更要激发其创业精神,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也是我们长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二)面临的形势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教育部积极推进“援疆学科建设”,为我校学科建设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我校更好地“立足龙江、面向三农、发挥优势、积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十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
13、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满足不了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2个别学科学术梯队存在断档问题,急需高层次人才的补充;3学科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4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部分新兴学科发展条件不足;5四大学科群需要进一步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整体实力;6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的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现象;7研究生生源结构与质量亟需改善;8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9学位论文质量有待加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需要突破;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到2010年的5年时间里是我校全面建设、全面提升的重
14、要时期。能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否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坚持“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发挥我校的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优势,为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校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加紧迫感。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以
15、“十一五”“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强化优势学科,支持重点学科,积极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培植新兴特色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学科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增强学科整体的创新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群的建设。坚持“促进交叉,发展新兴、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原则,整体审视学科的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实验室条件、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从国家和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依据当今国内外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加大对学科布局、学科结构和学科研究方向的调整力度。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构成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相适
16、应的学科体系。“十一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重点将从规模建设和扩招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坚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的发展思路,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提高了我们的学科水平,提高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了办学水平,我们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主要目标通过“十一五”的建设,实现我校“建立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标。稳定、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4大学科群和若干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使东北农业大学真正成为我国区
17、域现代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基地,成为东北亚地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孵化以及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基地,成为我国与东北亚地区和国际寒地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基地。确保全面实现把我校建成“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具体讲,到2010年,学校具备4 0005 000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其中在校硕士生3 5004 300人、博士生500700人、专业研究生600800人、专业博士305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8010
18、0人左右。实现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13;争取申办研究生院成功。力争使我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7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7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40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2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708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达到4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数)达到2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国际知名学者5名,国内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2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导师20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导师队伍总数70%以上。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素质精良、国际交流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三)主要任务1
19、.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以学科群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我校在“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对学科群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围绕“寒地作物遗传育种与生产”、“北方优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制(治)”、“奶业与大豆加工工程”和“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4个学科群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构建了具有东北亚地区和我国寒地区域现代农业特色的“种、养、加、管”4个学科群。学科群建设的实施加强了学科布局的结构调整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效的带动了学校整体实力的提高。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学科群建设之路,继续以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中心和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创新、特色、集成、开放”的建设思想
20、,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群基地。调整后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布局将打破过去学科独自运行,实验室各自使用的格局,形成物资和人才资源共享,实验室“集中、公共、开放”的局面。2. 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十五期间,随着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的增加,学校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还相对落后,基础研究条件薄弱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十一五”期间将通过整合现有基础条件的资源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几个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创新研究平台。依靠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学位点,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凝炼研究方向,经过长期选择形成相对稳定并具有自己的优
21、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在重要科研领域取得新突破。每个学科形成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着研究方向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整合队伍,组成创新团队,争取重大课题,取得重大成果。在完成大项目的过程中锻炼队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结合学位点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研究平台,大力吸引和培养优秀杰出人才,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织研究队伍,鼓励团队创新。3.深化培养体系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丰富研究生教育内涵,是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
22、关键。着力构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论证,并从政策、制度上配套,狠抓落实。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弹性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空间;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学分制和导师制。改变现有的手工录入式教学管理方法,运行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研发或购进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加大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力度,实施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设立各类奖学金,加强研究生
23、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和创业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同时,加强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考评制度。 4.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功能的发挥、任务的实现,以及大学办学理念的实践、办学特色的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具有创新能力的、治学严谨的教师。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建立研究生导师考评制度,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导师要及时把握学科的研究前
24、沿,了解有关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前提,严格规范导师招生数量,数量服从质量。利用人才的“蓄水池”,充分发挥博士后对我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适应我校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5.加强研究生培养建设,创造良好研究生教育条件 加强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是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抓好研究生多媒体教室和英语听力室的建设,保证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效果。增加研究生教室数量,让研究生的课程能集中授课,以保证授课质量。抓好研究生实验与研究平台的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公共
25、实验室的投入,增加仪器设备,保障实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学二级管理模式,各学院在一级学科内,以学院为主体,加强研究平台建设,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验和研究条件。学院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促进学科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研究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6.大力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 切实实施教育部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抓住难得的机遇,通过支援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好对口塔里木大学的支援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影响力,扩大社会知名度。通过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努力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规模和领域。三、基
26、本政策和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展现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科的发展在于创新,学科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强学科创新是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加强学科创新是不断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要大力加强文理基础学科,不断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充分发挥学科包容和学科联合的优势,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学院学科建设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科建设的学术责任和行
27、政责任。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与预警机制,形成与目标和效益相衔接的学科建设投入制度。建立学科首席专家岗位责任制,强化重要岗位专家的学科建设责任。总之,学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建立良好的政策与体制保障以及条件与经费支持。 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物质手段和精神激励相匹配,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识,突出学术地位,努力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现代化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2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术梯队经过我校“十五”期间的建设,我校已经拥有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和学科梯队,但是距离我校学科建设“十一五”建设目标和2020年远景规
28、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校要继续制订、实施和加大有关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培养一大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通过设置“特聘教授”等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著名(或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设立各种专项基金,重点扶持青年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支持和激励他们尽快在国内外学术界脱颖而出;重点培养和引进博士和博士后,特别是重点支持学科急需的具有国际合作经验和背景的学术带头人;适应学科发展要求,要加大人文社科拔尖人才引进力度;要鼓励和支持以上人员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和高水平专著和教材、申报国家级奖项、参与国际合作,扩大我校影响。总之,要不断克服部分学科严重
29、缺乏后备人才的现象,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具有科学道德、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和学术梯队。3大力加强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多年的学科建设充分证明,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技园区等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因此要继续加强现有这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以各级重点学科和我校四大学科群为依托,着力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分步实施,增加资金投入,争取组建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四级学科创新支撑体系。同时大力发挥现有国家科技园区、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以及学校基地的作用,构建多学科互容、重点人才与创新团队共荣
30、、装备精良、功能强劲、运行高效的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和提升学科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水平。通过这些工作为学科建设创建充分的平台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将有力地保证我校的学科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4努力构建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加大学科群建设,推进重点学科改造和升级以“十一五”“211工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重点建设、积极发展、扶持促进”三个层次进行学科建设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以项目形式,加强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以奖励性资助方式加强对新增学科点学科条件建设,尤其是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人才培养与
31、引进、学科基础条件建设;继续加大以高新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学科的力度,使得优势学科更加明显,特色学科更具特色。尤其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学科群的建设,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以充分资金和政策做保障。形成学科建设的联动效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对学校科技发展的贡献力研究生教育是我校的强校之路,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的必然要求。要保持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年均值,逐步缩小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特别是要加快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要改善研究生招生生缘结构,提高招生质量;要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泉度假村装修监理合同
- 水性聚氨酯保温施工方案
- 专利技术居间合作协议
- 牡丹江2025年黑龙江牡丹江医学院科大学招聘9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深圳广东深圳市眼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浙江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惠州2025年广东惠州龙门县总医院第一批招聘编外人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张掖2025年甘肃张掖市高台县招聘辅警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餐饮服务合同:高端餐厅经营权转让3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停车位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试卷(完整版)python考试复习题库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4版)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抖音直播带货协议书模板
- 202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必考题库及答案
-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FANUC R-30iB:机器人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技术教程
- 墓地销售计划及方案设计书
- 新加坡留学完整版本
- 劳务服务合作协议书范本
- 优佳学案七年级上册历史
- 中医五脏心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