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1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2页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监控量测停测审批表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标段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部位朱家湾主变电所施工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监理单位贵州三维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方监测单位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出线通道施工完成工程安全风险巡视 及监控量测情况巡视周边环境稳定、各项监测数据稳定施工单位意见:第三方监测单位意见:项目经理签字:日期: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监理单位意见:设计单位意见:总监签字:日期: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建设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日期:备注:1本表一式六份,建设单位、监控中心、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一份。贵

2、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朱家湾主变电所工程监测总结报告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二一六年九月八日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述 - 1 -工程概况 - 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 - 4 -第二章 监测实施依据 - 8 -第三章 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 8 -进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 8 -出线隧道明挖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 9 -出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 10 -第四章 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 - 11 -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 - 11 -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 - 12 -进线隧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 - 12 -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 - 13 -

3、第五章 典型监测数据分析 - 13 -进线隧道SGD504拱顶沉降监测变化图表 -13 -第六章 典型预警事务处理分析 - 13 -第七章 监测结论 - 14 -第一章 工程概述工程概况贵阳市轨道交通 1 号线朱家湾变电所,位于朱家湾站东南侧,东距贵遵高速公路约100m,西达G210国道约150m位于中心环北线以北约 80m变电所与1号线区间之间通过电缆通道 相连(出线隧道),通道为暗挖隧道。通道起点位于区间隧道YDK9+080桩号处,位于210国道下方,起点之前预留20m与4号线的接口,通道总长约 280m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 下210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67

4、m通道横断面采用"竖壁+拱顶"钢筋砼结构,洞壁尺寸3m*3m沿线共设置4个竖向风井。电缆通道拟采用暗挖方式施 工,隧道底板埋深1022m朱家湾主变电所进线通道起于赵斯 220kV变电站,终于朱家湾110kV 主变电所,其中K0+407K0+565为暗挖隧道隧道底板埋深11m,隧道总长约158m横断面 和结构形式与出线隧道相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场区地处猫跳河与南明河分水岭以东的金阳台地之上,地貌类型主要为溶丘与洼地相接地 貌。朱家湾主变所出线电缆通道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 210国道匝道后沿中心环北线北 侧敷设,距中心环北线路基67m周边无房屋分布。进线隧道 K

5、0+470565段隧道旁穿民房且 临近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地层岩性测区附近多由第四系地层覆盖, 基岩于周边山丘附近出露, 场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 柳井组地层,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 ) 第四系覆盖层杂填土层( Q ):为砖块、混凝土块、碎块石夹粘土组成。廊道起点处 210国道下方厚度 一般46m结构稍密,廊道终点附近为以回填场,杂填土层厚 810m结构松散,其余部分 回填土层零星分布。残积层( Q ):红黄、黄色粘土夹少量碎块石,多呈硬塑及软塑状,主要分布在洼地、溶 槽及缓坡地带,厚度一般25m出线廊道终点段厚度较大,最大达 13m( 2) 基岩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 T y

6、l ):为灰、灰黄、微红色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 岩,厚度 90 133m。地质构造及地震隧道处发育新桥街逆断层,该断层与长坡岭断层相近,走向为N10 E,倾东,长1215km 从白鹭湖经过,断层倾角由南至北逐渐变陡,长坡岭附近为35°40°,马王庙50°70°, 白鹭湖60°,水平断距小于100mm,东盘出露地层为杨柳井组-安顺组,西盘出露杨柳井组及 松子坎组。朱家湾站至大寨站区间位于断层西盘,与断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 60 200m。受断层影响,场区岩层单斜,倾角较大,产状 N1(15° E,SEZ 30°40

7、6;。根据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 1 8306-2 00 1 )及建设部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 )岩溶场区岩溶发育的岩性、 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完备。 从勘察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 该区岩溶 发育规模有限, 对工程影响不会太大, 局部遇溶洞可采用地基置换方式处理, 边坡遇溶洞时可 采用挂网锚喷进行处理。(2)水文地质条件进线隧道设计在地下水位之上。出线隧道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为46m局部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标高12531257m起点段高

8、于廊道拱顶810m场区附近发育新桥街逆断 层,基岩构造及溶蚀裂隙发育, 地下水富水性较高。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 筋具微腐蚀性。工程地质特征(1)岩、土体质量单元划分拟建场地分布地层为人工填土( Q )、残积粘土( Q ),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 组一段( T yl )灰、灰黄、微红色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岩,现将岩土质量单 元划分如下:1 )土质单元划分根据成因和物质组成的差异,将场地内第四系土层划分为四个土质单元( <1-1-2>单元、 <1-3-1>单元、<1-3-2>及<1-3-3>单元)。<1-1-2

9、> 单元:人工回填土,为新、近堆积的粘土夹碎石、砂、砖、混凝土块等,结构松散 至稍密,物质成分不均一,主要分布于场区道路下方。<1-3-1> 单元:硬塑状红粘土层由三叠系可溶岩风化残积形成,呈褐黄色、砖红色,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力学性能相对较稳定,可作为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1-3-2> :可塑状红粘土层由三叠系可溶岩风化残积形成,呈褐黄色、砖红色,稍湿,多呈可塑状,底部过渡为软塑 状,遇水易软化崩解,钻孔揭露该层厚度,分布不连续,多见于基岩面较低洼地带,可作为 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1-3-3> :软塑状红粘土层残积软塑状红粘土,多分布于低洼溶

10、槽地带及溶洞充填物,分布零星、不连续,力学性质 差,沉降量较大,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轻轨基础地基持力层。2 )岩质单元划分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岩体风化特征、岩芯采取率等资料,将勘探深 度范围内岩体划分为两个岩质单元:<7-17-3>单元:为(T yl )灰、灰黄、微红色强风化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 岩,裂隙极发育,完整性差,钻孔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及砂状。<7-17-2> 单元:为( T yl )灰、灰黄、微红色中风化薄层中厚层中晶白云岩夹泥晶白云 岩,岩石组织结构少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裂隙较发育,裂面主要由方解石及岩屑 充填,少量泥质

11、,完整性较好,钻孔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碎块石,锤击声较脆。3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红粘土层在场区大部连续分布,以可塑状为主,硬塑状零星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总体较 为均一;各类土层设计参数见 "表 1"。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4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场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一段(T yl )灰、灰黄、微红色薄层中厚层中晶白 云岩夹泥晶白云岩,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见 "表 2"。表 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工程主要施工过程概述进线隧道施工过程概述进线隧道施工概述(1) 采用单向掘进:由东向西单向掘进,按超前小导管开挖喷锚复合式衬砌的工序 进行。(2) 按平行、流

12、水作业方法进行施工。将通道超前支护上台阶施工上台阶支护下台 阶开挖一下台阶支护、二次整环浇筑各工序有机地协调配合组织,实行平行、流水作业。(3) K0+425 段:明挖法施工,隧道拱顶埋深 ,拱顶及边墙为可塑状红黏土,隧底为强 风化泥质白云岩, 上部覆盖层小于或等于一倍洞泾, 围岩易坍塌, 岩性较破碎,岩体完整性差, 但岩质总体较坚硬,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均较高,可满足设计要求。(4) K0+425+544段:隧道拱顶埋深,拱顶及边墙主要为强中风化薄层中厚层泥质白云岩, 基础大部分位于中风化泥质白云岩上, 其强度较高, 可作为隧道基础的持力层。 由于临近市政 道路高边坡挡墙所以采取机械破碎的冷

13、挖方式进行。(5) K0+544+565段:隧道拱顶埋深,拱顶主要为强中风化泥质白云岩,靠近隧道出口段 拱顶为人工回填土,隧道埋深范围内岩体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围岩易坍塌,但基岩总体 强度较高;人工回填土较松散,强度较差,需进行适当处理后进行施工。该段旁穿民房且临近 市政道路高边坡挡墙,为了减少对构筑物影响,采取冷挖方式进行作业。进线隧道结构施工明挖基坑施工, 开挖隧道沟槽至隧道基底标高和开挖隧道全断面, 作为开挖隧道明作施工兼作 隧道开挖工作坑。开挖隧道施工前,先行相邻开挖沟槽的开挖。工作坑宽3m长5m深度以足设计隧道底要求。明挖法施工剖面图如图 11 所示。图 11 隧道明挖施工剖面图

14、1-2 ,1-3.本隧道设计为马蹄形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开挖断面衬砌结构形式如图图 1 2 电缆隧道 IV 型结构图图 13 电缆隧道 V 型结构图超前支护,采用直径© 42mn注浆小导管,间距环向、纵向间距 2m长,外插角度57° : 按断面范围设置 17 根,注浆后在进行洞身开挖。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如图 14 所示, 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图如图 15所示。图 14 超前注浆小导管正面施工图图 15 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纵向布置图初期支护,洞身开挖,即进行初期支护,并立即施工直径 22mm砂浆锚杆,间距环向1m 纵向间距,长,按侧墙范围设置;铺设直径

15、© 8钢筋网,间距*,设置于拱墙范围;架设钢拱 架,采用号工字钢、榀间距,在拱、墙及仰拱范围设置;喷射 C25早强砼。二衬施工,在基础面上铺设防水板,在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 利用背贴式止水带表面突起的齿条与模筑防水混凝土之间的密实咬合进行密封止水。 在变形缝 中部设置中埋式注浆止水带。防水结构施工见如图 1 6图1 10。图 1 6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 1 7 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 1 8 底板变形缝防水施工图图 1 9 环向施工缝防水施工图图 1 10 纵向防水施工图出线隧道施工过程概述出线隧道施工概述K0+207K0+255为暗挖明作施工,全长共48米,

16、边坡高度为513米。K 207K+227段采用 二级放坡,放坡坡率均为1:; K+227K+255段采用一级放坡,坡率均为1:。边坡均采取钢 花管加挂网喷砼的支护方式加固边坡。钢花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强度为20MPa采用一次注浆,注浆压力为。边坡设置40mm勺排水孔。现场采用机械成孔方式作业。放坡段开挖 到土钉设计标高下时及时施作土钉,土钉施工完毕(含注浆),浆体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能 继续向下开挖。施工平面图及监测点布置如图 111,施工过程如图 112,明挖段施工如图 1 13。图 1 11 明挖施工平面及监测点布置图图 112 隧道明作施工过程如图图113 明挖段边坡施工图隧道道K0

17、+040附近下穿阳关立交桥中心环北线下 210国道匝道,廊道南北两侧距匝道桥墩最近距离分别为3m及4m由于该处廊道埋深较深,隧道围岩完整性较高,且基岩走向近南北,廊道两侧开挖形成临空面均为横向坡, 廊道开挖破坏桥墩基础整体稳定性可能性不大。 为 避免廊道开挖过程中对桥墩基础产生扰动变形,在K0+20K0+6(段采用冷挖作业,其余段采用矿挖法进行施工。 出线通道含 4 个风井和一个竖井。 本隧道设计为马蹄形断面, 复合式衬砌结 构。通道A型段开挖断面卅、B型段开挖断面卅;通道开挖断面 A、B型段如图1 14、图1 15。竖井施工如图 116图 118。图1 14隧道A型衬砌施工图图1 15隧道B

18、型衬砌施工图图 1 16 竖井井内圈梁施工图图 117 竖井井内圈梁结构施工剖面图图 1 18 竖井井内圈梁结构施工剖面图 2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二衬施工工艺与进线隧道相同第二章监测实施依据1、铁路通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5、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7、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 ;&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

19、B/T12897-2006)9、“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朱家湾主变电所电缆通道”施工图及“设计变更K207K260暗挖改明挖段”图纸。第三章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进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监测根据隧道工程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本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3-1 :表3- 1监控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必1-15 天16 天-1月1-3个月3个月以后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观察、地质罗盘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或爆破后进行测地表沉降观测全站仪或水准仪每20m一个断 面,每断面5个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项

20、水平收敛收敛记每20m一个断 面,每断面2对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拱顶下沉水准仪、水准尺、卷尺每20m一个断 面,每断面一 个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目锚杆内力及抗拔力各类电测锚 杆、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每10m 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根锚杆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选围岩内位移(洞内设 点)洞内钻孔中安 装单点或多点 式位移计每60m一个断面没断面2-11对测点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测项支护、衬砌 内应力、表 面应力及裂 空隙量测混凝土内应变 计、应立计及压力盒代表性地质量 测,每断面

21、宜 为11个测点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目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每10-50榀钢支撑1对测力计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出线隧道明挖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监测边坡变形情况,了解施工期边坡整体稳定性和由于工程扰动因素对边坡的影响,以便及时指导施工、调整工程部署及安排施工进度等。包括地表绝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锚杆监测。监控量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 3-2 :表3 -2监测项目、方法及频率表监测项目类别工具频率基坑及其周围环境描述必测目测为主,可 辅以锤、钎、 量尺、放大镜 等工器具以及 摄像、摄影等 设备进行施工全过程随时监测坡

22、顶水平位移全站仪1) h< 5m,1 次/d;2) 5m<h< 10m,1 次/d;3) h>10m,2 次/d .坡顶竖向位移全站仪或水准仪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土体分层竖向位移选测全站仪出线隧道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监测根据隧道工程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本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3-3 :表3- 3监控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必测1-15 天16 天-1月1-3个月3个月以后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观察、地质罗盘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或爆破后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全站仪或水准仪每20m一个断 面,每断面5 个测点

23、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项水平收敛收敛记每20m一个断 面,每断面2 对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目拱顶下沉水准仪、水准尺、卷尺每20m一个断面,每断面一 个测点1-2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选测围岩内位移(洞内设 点)洞内钻孔中安 装单点或多点 式位移计每60m一个断面没断面2-11对测点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项目支护、衬砌 内应力、表 面应力及裂 空隙量测混凝土内应变计、应立计及压力盒代表性地质量 测,每断面宜 为11个测点1-2次/天1-2次/天1-2次/周1-3次/月第四章测点布置及监测

24、工程量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明挖段出线通道主要监测内容为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监测工作从2015年9月 14日开始,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共计布置 18组监测点。至2016年7月5日施工完成, 监测工作结束时,提供了 9次观测报告。测点布置图如图41、图4 2。图41出线通道明挖测点布置断面图图 42 出线通道明挖监测点布置平面图出线隧道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出线暗挖隧道主要监测内容为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水平净空收敛,监测工作从 2015 年 9 月 14 日开始,共计布置地表沉降 18 组监测点、拱顶沉降 35 组监测点、水平净空收敛 70 组 监测点。至 2016 年 7 月 5 日施工完成,监测工作结束时,提供了 13 次监测报告。测点布 置图如图 43、图 4 4、图 45、图 46。43 出线通道地表沉降测点布置断面图图 44 出线通道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布置断面图图 4 5 出线通道拱顶沉降观测点布置断面图图 4 6 出线隧道地表沉降布置图进线隧道明挖测点布置及监测工程量进线隧道明挖段出线通道主要监测内容为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工作从 2015 年 11 月 3 日开始,地表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共计布置 10 组监测点。至 2016 年 5 月 30 日施 工完成,监测工作结束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