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_第1页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_第2页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_第3页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_第4页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学院实习报告课程名称: 机电一体化指导老师: 章永年班 级: 机制126姓 名: 姜河川学 号: 33112618学 期: 2014 20 15 学年 第2 学期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务处印工学院实习报告目 录一、实习目的2二、实习内容及步骤2三、实验设备、仪器与工具23.1设备23.2 工具2四、实验电路和原理说明34.1温度控制系统电气图34.2系统传递函数模型44.3温度标定54.4系统参数整定5 五、实习心得10一、实习目的1. 掌握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2. 掌握温度传感器PT100及温度变送器的接线及安装3. 掌握PLC读入温度变送器信号的标定4. 掌握PID温度控制及其调节的工作原

2、理及过程5. 掌握PLC程序的梯形图编制方法6. 掌握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的设置及接线二、实习内容及步骤1. 硬件接线:掌握图2-1所示原理图,并参考S7200手册中的技术规范里的接线图,完成硬件接线。完成时间为1天。2. 温度标定:编制温度标定,转换程序,在编程软件的监控状态下,观察转换的结果。完成时间0.5天。3. 飞升曲线测定:编制温度采集程序和组态软件,采集,分析数据,求得1阶滞后环节的3个参数。完成时间1.5天。4. PID程序编制:按照PID算法,编制PID控制的程序,并编制组态软件采集PID控制下的温度,分析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完成时间1.5天5. 提高:编制开关控制

3、的程序,与PID控制的结果对比,分析系统的性能。三、实验设备、仪器与工具3.1设备S7200PLC一套(CPU及EM231模块)、PT100及温度变送器、电脑一台(含PLC编程软件)、按钮盒1套、固态继电器1个、热水壶一个。3.2 工具扳手、螺丝刀、万用表4、 实验电路和原理说明4.1温度控制系统电气图图4-1-1 电气接线图(有错误)图是开始时老师所给的实验报告所给出的电气接线图,老师在第一天便告诉我们这张图中设置了一些错误,要求我们自己弄清楚原理后改正过来并完成硬件接线。根据S7200手册,参考其中的技术规范里的接线图,我们在第一天很快就把线接好了。图4-1-2 电气接线图(改正)图4-1

4、-2是正确的接线图。7200CPU226通过EM231模拟量采集模块将温度采集下来,并根据反馈控制Q0.0口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脉冲(PWM波形),来控制主电路上固态继电器的通断,从而控制加热功率,实现温度的控制。PWM温度控制的原理如图4-1-3。图中,固态继电器的3、4端口接收控制信号,电压U34如图所示,当其为高电平时,1和2之间导通,所以加热电阻两端的电压U如图。从宏观上而言,加热电阻的加热功率为P=Us*Ton/T,通过程序控制Ton的大小,就可以改变加热电阻的功率,从而实现温度控制。 图 4-1-3 PWM控制原理4.2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系统的组成图如图4-2-1。PLC控制程序中先将设

5、定的温度值减去反馈的温度值得到e(k),再将e(k)经过PID变换求的u(k),然后将u(k)赋值给PWM波形的Ton,T为PWM的周期,再将固态继电器到加热电阻到水温作为是1阶纯滞后环节,如此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如图4-2-2。其中,1阶纯滞后环节的参数K,T1,通过实验测定飞升曲线的方法来确定。图4-2-1 温度控制系统框图 图4-2-2温度控制系统传递函数4.3温度标定 PLC通过EM231模块读取的值为1个数字,地址为AIW6,该数字代表多少温度?需要进行标定才能知道。标定过程如图2-5,先标定2点,本例是测定0度和100度时的AIW6,设为X、Y,即(0,X),(100,Y),设该2点

6、之间为直线,则根据线性关系可以将读取的AIW6转换为温度。公式为:(AIW6-X)/(Y-X)=?/100,则?=(AIW6-X)/(Y-X)*100。?为转换后的温度。图4-3-1 温度标定4.4系统参数整定 4.4.1.飞升曲线的测定为了设计使系统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的数字控制器,首先要了解被控对象的特性,并用以作为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依据。可以利用动特性(飞升曲线)来识别传递函数。具体做法如下:1)编制温度采集PLC程序,下载至PLC中。程序如下,程序中M10.0的值通过组态软件中开始采集按钮设定。2)编制温度采集组态软件对PLC的温度进行采集,存盘。操作过程如下:a)创建设备窗口。打开mc

7、gs组态环境,新建一个工程,进入设备窗口,如图。双击设备窗口,进入设备组态窗口,在空白处单击右键,弹出对话框选设备工具箱,单击设备管理,双击通用串口父设备,然后单击PLC,单击西门子,选S7200-PPI,在设备管理器里就上述2个设备,然后再双击该设备,则设备组态窗口就存在该2个设备,如图。图4-4-1图4-4-2双击串口父设备,将串口端口号设置和S7200的通讯号相同;将数据校验方式设置为偶校验。双击S7200PPI,弹出对话框,在内部属性里增加2个通道,1个通道的寄存器类型选V寄存器,数据类型选32位浮点数,寄存器地址设为0,通道数量设为1,即创建一个通道指向PLC中的VD0;另1个通道的

8、寄存器类型选M寄存器,数据类型选通道的00位,寄存器地址设为10,通道数量设为1,即创建一个通道指向PLC中的M10.0。在选中通道连接,在该地址上输入data01和data02,如图。图4-4-3变量data01就对应M10.0,data02对应VD0,组态软件对该2个变量进行读写就相当于对M10.0和VD0进行读写。至此设备窗口设置完毕。b)创建用户窗口如图,图中实时曲线中的画笔属性中,曲线1对应data02,即可显示PLC中VD0的值,开始采集按钮的操作属性设为数据对象值操作将data02置1即将M10.0置1,结束按钮将M10.0置0。图4-4-4c)设置存盘属性,点击实时数据库,双击

9、data01、data02,将它们的存盘属性设为定时存盘,存盘周期1s。3)进入组态运行环境,点击开始按钮,开始采集存盘。观察温度曲线,直至到达稳态值,结束采集。用excel打开存盘文件,绘制曲线,根据曲线的特点确定和1阶纯滞后环节的参数K,T1,。如图,则K=c()/,本例=0.06,T1和从图中直接读出。4)确定PID参数。PID参数按照如下经验公式选取, Kp/T=1.2T1/K, Ti=2,Td=0.5式中T为PWM的周期。 经过曲线的分析我们知道K,T,最后得到Kp=0.4 ,Ti=6,Td=1.5。实验所得的飞升曲线c()=93.5625 K=c()/=1559.3750.632*

10、c()=59.1315可以根据曲线查出T1=12分20秒,=6秒5)PID算法VD16对应e(k-1),VD20对应e(k-2),VD24对应u(k-1),VD28对应设定的温度,VD32为a0,VD36为a1,VD40为a2。本程序将PID变换后的u(k)赋值给SWM70作为PWM波形Ton的大小。6)结果分析与结论本设计课题是针对基于S7-200PLC温度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PLC+EM231扩展模块,并利用MCGS工控软件对温度控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在组态界面中输入想要达到的目标温度,通过过程监控,用户能够实时掌握实时温度,通过显示加热占空比,用户能更好的了解

11、实时状态的加热情况。并设置了PID三参数的输入及显示功能,可以让用户在控制过程中,改变PID三个参数,完成分阶段PID等过程控制动作。使系统适应性更加提高,更能使用于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本套系统软硬件简单,适用于工业温度控制,其控制精度高,超调小等优点,并设置分段PID可以进行PID分阶段各个参数的更改,使在温度调试的过程能够人为的控制,更具有适应性和良好的应用性。5、 实习心得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时间虽短,收获颇多。从刚开始的分组到最后老师的检查验收,整个过程,自己有所感,有所悟。通过实习,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对于一个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接触了其程序、控制的只是,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无穷,程序中一个小小的变量的变化,将引起实际中事物的改变。回顾整个实习过程,前期查阅有关STM32的资料,大致了解其工作原理,学习其运作方式,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与组员一起连线,编写程序,其过程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我们请教老师,向其他组学习,将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反复烧水,与老师给的数据进行对比,不断调试,在最后的阶段,终于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