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词_第1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_第2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_第3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_第4页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本组共10首“古诗词背诵”,让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这10首古诗词,教师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诗句的意思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根据注释,运用想象,理解诗歌内容。3.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4. 能对诗歌进行归类整理,了解不同类型诗词的写法特点,熟练背诵。三、 教学整体构思与教

2、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的古诗词,将这10首诗词按照“查阅资料,学生自学(大概了解诗意、句意,作者、写写作背景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古诗展示,比赛积累”共三板块,用时4课时。第一板块(1课时)提出单元学习的要求,学生充分自学:(可放在课外预习) 1.读熟这10首古诗词。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字意、句意、整首诗的含义或蕴含的思想,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写在诗句旁边,以备小组交流时使用。3. 背诵古诗词。附:每一首诗词的大概内涵:2 / 361 七步诗学习目标: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

3、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学习过程:一、 了解作者以及诗句背景。 了解诗人及创作经过。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二、深入理解诗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2、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 3、自学: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

4、印象?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咱们本来是同一个跟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4、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5、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三、拓展运用。1、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

5、新演绎这个故事吧!2 鸟鸣涧学习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学习过程一、了解诗句的背景。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二 、批文入情。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总结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鸟鸣涧。2、说说带点词语意思;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读古

6、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三、巩固梳理 拓展运用。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3 芙蓉楼送辛渐学习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7、并尝试背诵古诗;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学习重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学习过程一、解诗题,知作者以及背景。1、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 (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

8、(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2、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二、批文入情。   1.古诗的大意。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体会情感。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字、句体会出来的?、2、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感受

9、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拓展运用。  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       4江畔独步寻花学习目的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首诗。学习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过程一、学习作者简介,背景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杜甫的其他情况: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

10、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二、学习古诗1.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2.批文入情:理解诗句(不用按照顺序)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

11、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3、具体诗句

12、理解: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三、拓展运用。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

13、这一美景,可以画一画。5、石灰吟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学习古诗。 石灰吟:吟咏石灰。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啄。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

14、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二、学习诗意。自学理解。抓字眼,明诗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

15、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三、批文入情。1、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

16、。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四、拓展运用。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6、 竹石学习目标1 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理解作者所要赞颂的精神。3 朗读、背诵、默写竹石学习重点理解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学习过程一 、学习作者背景。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2、作者简介: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浙江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3、

17、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竹石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格二 、批文入情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画节奏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2、对照注释,理解句意: 咬定了青山就决不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练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3、欣赏诗歌:(1)这竹长在哪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这根有什么特点?牢、硬、实、刚、坚(3)这竹还有什么特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这体现了竹石

18、的什么性格?坚韧、刚强(5)诗的3、4句表面写竹实则写人,诗人借竹赞美人的一种精神:即不怕磨练,不畏艰险,不怕粉身碎骨,只要长留正气于人世即可的精神。4、背诵诗歌三、积累相关诗句。1.背诵有关竹的诗歌。2.在诗人的笔下,竹子有了坚强的个性,我们读了诗歌就要学习竹子的品格,做一经的起磨练的人。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习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诗意。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学习过程一紧扣“快”字,揭题。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

19、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话说完整。(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二、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

20、识。 “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地图,分别标出河南河北,剑外(四川) 蓟北(河北)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生生,师生互动理解:涕泪:激动的流下泪水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儿女 白日:晴朗的日子。 青春:美好春光。结合黑板上这句话说说整首诗的主要内容。(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终于可以和家人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三、深入学习。1、此刻诗中的杜甫是开心的 ,那他在流浪

21、他乡,流离失所的这八年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让他如此期盼战争的平息呢?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於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诗是描述百姓的苦难.用心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选自杜甫彭衙行三男夜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选自杜甫石壕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选自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选自杜甫春望2、想象感悟“欣喜若狂”。哭

22、过之后,诗人看到了什么?三四句。妻子儿女的心情怎样?诗人看到这些,又是怎样的心情?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喜气洋洋的情绪让诗人更加高兴万分,总算可以给他们一份幸福安详的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此时是怎样的漫卷诗书呢?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隧道,把看到的诗人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3、对话感悟“放歌纵酒”。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板书:放歌纵酒)白发苍苍的诗人在大白天里又是放歌,又是纵酒,是因

23、为他听到了看到了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他的心情怎样?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4、体验感悟“归心似箭”。在歌声与美酒中,诗人想到了什么?指名读七、八句诗。让我们看看从剑外到洛阳是怎样的千里迢迢?(地图),“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出示小黑板:即从巴峡下巫峡,便穿襄阳下洛阳)比较,合适吗?让学生明白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

24、”;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说说诗人回乡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此时的诗人思绪飞扬,他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洛阳。阳春三月的洛阳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关键的词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吗?(归心似箭;轻快愉悦,爽朗奔放板书:归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故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爽朗、愉悦的心情。四、拓展学习。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找几首

25、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8、已亥杂诗学习目标1、读、背、诵本诗。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学习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学习过程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二、理解诗意。(一)读诗,通诗句。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2、相机解决以下内

26、容:A. 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不拘一格”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3、初步理解诗意。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三、具体学习。(一)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第二行诗)“万马齐喑”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B、一提到“万马”

27、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

28、民安、生机勃勃)2、“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读这两行诗。龚自珍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二)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劝”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2、距

29、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a)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带着这样的期盼诵读。b)“风雷”指的是什么?“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

30、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9 浣溪沙学习目标1、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学习过程 一、苏轼及背景介绍:1、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2、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二、理解诗句含义:1、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31、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三、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1、 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2、 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体会这幅画面的意境,体会出词人的心情。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四、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1、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静、宁静。 2、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旷达乐观。3、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五、理解诗句含义和思想。这是作者不服老的宣言,是对

32、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10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学习目标1、理解词义,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与朋友分别时候的心情。2、通过归纳总结,体会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并从中汲取习作营养。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重难点: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写诗背景。作者简介:王观(生卒年不详),北宋高邮(属江苏)人

33、。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词。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二、自学诗句含义。1、读诗题,自学理解词意,探讨交流所发现的问题。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 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评解: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

34、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三、同类诗句结合以往所学送别诗词: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分析送别诗的写作特点,并为己所用,提高写作水平。四、励志感悟,品味人生本诗句是引导积极面对生活的不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