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重点_第1页
分析化学重点_第2页
分析化学重点_第3页
分析化学重点_第4页
分析化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19、用基准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对HCl的浓度产生何种影响(偏高、偏低或没有影响)?(CHCl=××)a、滴定时速度太快,附在滴定管壁的HCl来不及流下来就读取滴定体积。(测出的VHCl偏大,所以 CHCl偏小)b、称取Na2CO3时,实际质量为0.1834g,记录时误记为0.1824g(M(Na2CO3)的计算值变小,所以CHCl偏小)c、在将HCl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之前,没有用HCl溶液荡洗滴定管。(这会使标定时所用HCl溶液的浓度稀释,消耗VHCl增大,所以CHCl偏小)d、锥瓶中的Na2CO3用蒸馏水溶解时,多加了50mL蒸馏水(标定时只与

2、锥瓶中Na2CO3的总量有关,与其浓度无关,所以无影响)e、滴定开始之前,忘记调节零点,Ha溶液的液面高于零点。(测得的VHCl偏小,所以CHCl偏高)f、滴定管活塞漏出HCl溶液(测得的VHCl偏大,所以CHCl偏低)g、称取Na2CO3时,撒在天平盘上。(需称两次,所以无影响)h、配制HCl溶液时没混匀(标定时所用HCl溶液的浓度高于或低于HCl溶液的平均浓度,所以对CHCl有影响,是高还是低无法确定)16. 含K2Cr2O7 5.442g·L-1的标准溶液。求其浓度以及对于Fe3O4(M=231.54g·mol-1)的滴定度(mg/mL)。解:  

3、          第三章1.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mg,如果称取试样重0.05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样1g,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了什么问题?零点与结果读数都会产生正负0.1mg的绝对误差,累加绝对误差为正负0.2mg.公式请查书,W1=+-0.0002/0.0500*100%=+-0.4%;同理计算得+-0.02%(计算注意有效数字1.0000),说明称量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2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准确度越

4、高,则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越高,则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就越接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准确度高,则精密度就一定高2、精密度高,准确度却不一定高3、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12、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a、砝码腐蚀 (系统误差、校正砝码)b、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系统误差,用递减法称量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偶然误差)c、读取滴定答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值测不准 (偶然误差)e、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系统误差,换成基准试剂)f、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系统误

5、差,做空白试验)g、重量法测定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系统误差,方法校正)h、天平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校正仪器)第五章15. 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HB=HB;PH=6.22时, HB=B。计算:a.H2B的Ka和Ka;b.主要以HB-形式存在时的PH为多少?17. 称取Na2CO3 和NaHCO3 的混合试样0.6850g,溶于适量水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200 mol·L-1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50.0ml。如改用酚酞为指示剂,用上述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消耗多少毫升?25.称取钢样1.000g,溶解后,将其中的磷沉淀为磷钼酸铵。用20.00

6、ml 0.1000mol·L-1NaOH溶解沉淀,过量的NaOH用HNO3返滴定至酚酞刚好褪色,耗去0.2000 mol·L-1 HNO37.50mL。计算钢中P和P2O5的质量分数。解:P过量用于滴定磷钼酸铵的含物质的量为:第六章6在PH=6.0的溶液中,含有0.020 mol·L-1Zn2+和0.020 mol·L-1Cd2+,游离酒石酸根(Tart)浓度为0.20 mol·L-1,加入等体积的0.020 mol·L-1EDTA,计算 lgKCdY和lgKZnY值。已知Cd2+-Tart的 lg1=2.8,Zn2+-Tart的lg

7、1=2.4,lg2=8.32,酒石酸在PH=6.0时的酸效应可忽略不计。解:    10. 用返滴定法测定铝时,首先在pH3.5左右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使Al3+络合,试用计算方法说明选择此pH的理由,假定Al3+的浓度为0.010 mol·L-1。18. 测定铅锡合金中Pb、Sn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g,用盐酸溶解后,准确加入50.00mL 0.03000mol/L的EDTA,50mL水,加热煮沸2min,冷后,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溶液至pH=5.5,使铅锡定量络合.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0.03000mol/L的1Pb(Ac)2标准

8、溶液回滴EDTA,用去3.00mL.然后加入足量NH4F,加热至40左右,再用上述Pb2+标准溶液滴定,用去35.00mL,计算试样中Pb和Sn的质量分数. 由题意可知                 第七章18.计算pH3.0,含有未络合EDTA浓度为0.10 mol·L-1时,Fe3+/Fe2+电对的条件电势。(已知pH3.0时,lgY(H)10.60, 0.77 V) 答:     已知lg

9、KFe(III)Y = 25.10 ; lgKFe(II)Y = 14.32    26空气中CO的浓度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让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一充有I2O5的管子,生成CO2和I2,把I2用蒸馏的方法从试管中取出并收集到一个含有过量KI溶液的锥形瓶中形成I3-,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这些I3-。在一次分析中,4.79 L的空气试样按上述方法处理,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7.17 mL 0.00329 mol/L的Na2S2O3溶液。如果空气的密度是1.23´10-3 g/mL,试计算空气中CO的含量(用mg/L表示)。解:5CO+I

10、2O5= 5CO2+I2 I2+I-= I3-I3-+2S2O32-=S4O62-+3I-5CO1I21 I3-2S2O32-29移取 20.00 mL HCOOH和 HAc的混合溶液,以 0.1000 mol·L-1 NaOH滴定至终点时,共消耗25.00 mL。另取上述溶液20.00mL,准确加入0.02500 mol·L-1 KMnO4溶液50.00 mL。使其反应完全后,调节至酸性,加入0.2000 mol·L-1 Fe2+标准溶液40.00 mL,将剩余的MnO4-及MnO42-歧化生成的MnO4和MnO2全部还原至Mn2+,剩余的Fe2+溶液用上述KM

11、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4.00 mL。计算试液中HCOOH和HAc的浓度各为多少? (提示:在碱性溶液中反应为HCOO2MnO43OH= CO32-2MnO42-2H2O 酸化后 2MnO42-4H+ = 2MnO4MnO22H2O)解: 30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今取废水样100.0 mL用H2SO4酸化后,加入25.00 mL 0.01667 mol×L-1 K2Cr2O7溶液,以Ag2SO4为催化剂,煮沸一定时间,待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较完全地氧化后,以邻二氮菲-亚铁为指示剂,用0.1000 mo l×L-1 FeSO4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72-,用去

12、15.00 mL。计算废水样中化学耗氧量,以mg×L-1表示。解:O2K2Cr2O76Fe2+第九章1、解释下列现象:a. 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答:由于HF的pKa=3.18,所以pH=3时,溶液中的F-的浓度小于pH=5时溶液中F-的浓度,因此pH=3时的溶解度大于pH=5时的溶解度, 即 pH越小越大,pH越大越小。b. 在0.0010mol·L-1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mol·L-1溶液中的溶解度小;答:在0.0010mol·L-1溶液中时,在0.0010mol·L-1溶液中时 mol

13、3;L-1c. 可用水洗涤而AgCl要用稀洗涤。答:因为是晶型沉淀,AgCl是接近胶体的凝乳状沉淀,为了防止洗涤沉淀时发生胶溶现象,所以要使用酸强电解介质的洗液如稀溶液洗涤。d. 沉淀要陈化而AgCl或.nH2O沉淀不要陈化。答:因为为晶形沉淀,陈化时小晶粒逐渐转化为大晶粒,且可使不完整的晶粒转化为完整的晶粒,使沉淀纯净、粒大、好洗。而AgCl和.nH2O为无定形沉淀,陈化之后,将逐渐失去水分而聚集得更为紧密,使已被吸附的杂质更难以洗去。因此对于无定形沉淀不应陈化,而应趁热过滤。e. AgCl和的值差不多,但是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晶体沉淀,而AgCl智能得到无定形沉淀;答:和AgCl的溶度积很接近

14、,但开始发生均相成核作用时所需要的临界不同,前者为1000,后者仅为5.5。因此,在通常情况下,AgCl的均相成核作用比较显著,故生成的是晶核数目多而颗粒小的凝乳状沉淀,则相反,生成的是晶体沉淀。f. ZnS在HgS沉淀表面上而不在沉淀表面上继沉淀。答:由于HgS沉淀表面上吸附了溶液中过量的构晶离子S2-或HS-,使沉淀表面ZnS的相对过饱和度显著增大,大大超过了ZnS的Ksp,因此ZnS就会在HgS沉淀表面上后沉淀。而为晶形沉淀,在沉淀表面上吸附的是或,而不是,因而ZnS不在表面上后沉淀。第十章 1、解释下列名词: a. 光吸收曲线: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

15、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标准曲线:在选定的测定波长下,固定吸收池的厚度不变,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b. 互补色光:如果将两种颜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成为白光,则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单色光:理论上讲,将具有同一波长的一束光称为单色光。 c. 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吸收的程度,数值上等于透射比倒数的对数 射光与入射光的比值,又称为透射率,可表示为T It。 I0 2、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一吸光物质溶液,其最大收吸波长和吸光度随吸光物质浓度的增加其变化情况如何? 答:吸光物质浓度增大,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吸光度增加。 3、吸光物

16、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入射光波长、被测物质的浓度、络合物的离解度、掩蔽剂。 答:摩尔吸光系数只与入射光波长有关。条件摩尔吸光系数还与络合物的离解度,掩蔽剂有关。 4、试说明吸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 答:选择的参比溶液不合适;吸收池厚度不等;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妥;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如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度较大,特别是当溶液中还有其他络合剂存在时,会使被测物质在低浓度时显色不完全。 5、在吸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6_文库下载 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显色剂的用量 溶液的酸度 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 副反应的影响 溶剂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 6、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 影响被测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7、在吸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提高测定灵敏度,应选择波长等于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即“最大吸收原则”,当此时有干扰物质干扰时,则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选择入射波长。 8、略 9、测量吸光度时,应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答: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如果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可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