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专业 姓名 学号)摘 要: 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 媒介素养概念外乡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开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 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 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忆性综述.关键词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群众传媒 大学生 传媒人 农民 公民引言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 21 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 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
2、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 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 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水平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 人生活、 社会开展所用的水平. 它与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根本人文素质. 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 同的研究主体表达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 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1媒
3、介素养概念与内涵媒介素养( media literacy )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 soshitsu ),而日语的“素质,那么是意译了德语的 Aulage 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 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 调通过学习以后到达的知识积累、熟悉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拟一致.国 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
4、概念的根底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 外概念的介绍开始.1859 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 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水平,用这种水平来接触分析和评价群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Poter )在其 1995 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 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
5、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群众的根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敏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群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论媒介教育的意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 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 3 ;张开等人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 种讯息的选择水平、理解水平、质疑水平,评估水平、思辨性应变水平,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水平: 也再可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媒介讯息的水平 4 ;陈先元认为群众传媒素养是指现代社 会中的一般公众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
6、息的认知、解读、批评和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水平,是群众对 于传播媒体锁从事的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诉求及根本看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个人和社会传播机 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5 .总体来看,各位学者都一致认为没媒介素养是一种水平,即认知、鉴别和使用媒介的水平.关于媒介素养的内涵, 那么有着不同的视角与落点. 陈先元教授认为群众传媒素养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 考察.首先,就个人层面上来说,群众传媒素养是人的根本特征,是人格因素;其次,就群体层面而言, 群众传媒素养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机制.构成传媒素养的根本要素是一定的知识积累,核心要 素是把握传媒的根本特点,关键要素是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
7、 6 ;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不是从内涵的实际 角度去阐述, 而是从不同媒介的角度来总结媒介素养的不同内涵, 他们是指知解所有群众媒介信息的技能, 包括电视、电影、播送、报刊和网络.其中、电视和网络最为重要,也最受关注 7 .张开的?群众媒介素 养概论?一书就是从不同媒介的不同素养内涵去挖掘和分析解读的;其他角度诸如林爱兵对传媒素养的内 涵进行了细分,区分了传者素养、受者素养、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等概念;谢金文那么把媒介素养分为熟悉 群众传媒和参与群众传媒两个局部;张冠文和于健那么认为媒介素养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8归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熟悉群众传媒、 参与群众传媒和
8、使用群众传媒三个 局部.2媒介素养的意义中国学者在研究文章中一致同意,实行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对公众个人而且对全社会均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群众传媒素养论?认为消除信息传播的负效应从社会体制的层面上来说,需要健全法律;从经济动 因来说,应该标准市场;从社会道德水准的层面来说,应该提升群众传媒的素养水平.群众传媒素养,不 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指标,而是群众整个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局部 9 .张开在?群众媒介素养概论?中提出对于呈几何级数暴涨的信息,受众必须进行选择地识读、理解、 记忆和传输.受众对媒介的熟悉,对媒介的选择与接触,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媒介的运作和 使用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
9、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媒介素养引领受 众穿越“信息迷雾并朝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开展. 10郑保卫那么从民众的需求、形势的需要和媒介批评的诉求三方面强调实施媒介教育群众化具有特殊的意 义.“它能使普通民众掌握媒介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知道怎样运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劳动、学 习、生活以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效劳,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 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11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吴廷俊和舒咏平认为实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满足信息社会人们对传播沟 通空前巨大的需求.适应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的巨大变化;在现代中国社会,由于经济开展与时代
10、变迁带 来巨大的社会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结构与生活形态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各种变化均指向了对传播 素质教育的需求. 12总之,专家学者们都从系统论的角度以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去考察了不同主体媒介素养的习得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不同作用,但这种作用与影响始终是正向的开展性的.3 媒介素养主体的研究主体媒介素养,简单地说就是这些个体或群体使用、分析、评估、驾驭媒体信息的水平.对这种群体水平的研究就是主体媒介素养研究.在当今中国媒介素养研究领域,主体媒介素养研究仍然占到了很大的 比重,并且愈发显示岀实证的倾向.胡连利,王佳琦的?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与进展?一文中给出了2004-2006年媒介
11、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格:13图1.2004-2006年媒介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主体分类大学生1欝民转媒人农 民其他合计131 1634125125. 521. 6U.S9. 87.S23. 5100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主体媒介素养研究主要可以区分为五类主体,即:大学生、公民、青少年、传媒人和农民.其中以大学生和公民媒介素养研究为甚.综合来看,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学者们的共识是应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培育媒介素养.由于当代大学生虽然已初步具有应对传媒时代的根本素养,但是这种 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研究公民媒介素养的学者认为公民不能仅仅局限于自然人;传媒人媒介素养那么重点 要认清自己具
12、有重要的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责任;农民媒介素养的问题长期受到无视,所以极大的 影响了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提升的进程.另外,一些新的媒介素养视野也开始遁入研究领域,诸如少数民族 媒介素养和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等更为窄化细化的研究境地.3. 1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论文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这些研究中又以现状研究为主.总结得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些偏差:1媒介熟悉上的偏差.陈一祥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对于媒介的理性熟悉还很缺乏,尤其是媒介的社会限制和媒介道德方面,普遍地来说大学 生对于媒介的拟态特征不能很好的把握与认同.14 ; 2媒介使用上的偏差.陈
13、梅芬、范颖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大学生的媒介信息创作水平还不高.他们和网络接触比拟频繁 但是对电视节目报刊杂志、播送节目等相比照拟陌生,所以很难谈得上创作15;陈万怀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开展途径的思考?中引用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个案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 建构水平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 例较低等方面存在着媒介素养的缺陷等问题16.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问题上,学者们也都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试验平 台,并且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综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4、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1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确实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确实立,必须有一套成熟的 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概论?、?媒介文化?等必修课程,同时辅以?媒介伦 理学?、?媒介认知与文化?、?群众传媒与社会?、?理解媒介?等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给大学 生提供全面的媒介教育,丰富和开展他们对传媒的认知与了解 17 ;高校应以中文系的新闻传播专业以及教 育系的教育技术专业为依托 , 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根底课.内容包括电视媒介素养、网 络媒介素养、电台、报刊杂志媒介素养等. 18 2 群众媒体的宏观整合与治理.建议相关的媒体机构和高 校
15、合作,采用专题培训和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召开全国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会议. 研讨理论及实践问题,以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在实践中的全面推. 19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还是传媒工作者 , 都要切实转变观念 , 努力将现代传媒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20 . 3大学生自身参与媒介实践.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积累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利用各种见习、实习、社会实 践等时机在实践中加深对不同媒介特点的熟悉,培养自身的媒介区分水平和媒介批判水平、以及利用媒介 资源完善自我的水平,还要特别注意自身媒介道德的修养 21 .还有许多学者提到了具有创新意义和理论突 破意义的途径,
16、比方高校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央,媒介素养评估标准体系确实立等等.32 公民媒介素养研究公民媒介素养研究领域,国内学者以思辨型研究为主,一般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媒介的关 系以及媒介生态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建设这样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的.关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卜卫早在1997年就系统阐释过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 22 ;此后,学者们根本上在这一框架下详细阐述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有的那么通过译和 引用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资料,希望以此来借鉴和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吴廷俊和舒咏平认为媒介素 养教育应分为成人传播素质教育、中小学沟通素质教育、大学生传播素质教
17、育和传播门类专业人才的传播 素质教育 23 ;林爱兵那么认为应以“大学教育先入为主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传媒教育和社会教 育为辅 24 ;衷菱那么认为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外,还需要法律保证和公民自律;郑保卫建议采取的做 法包括:建立相应的督导与协调机构,形成媒介教育的社会化系统和编写媒介教育群众化普及教材25 ;张明炯总结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 最终依赖一个相对宽松、兴旺的社会传播环境.媒介的高度兴旺极大地丰富公众了解世界和社会的渠道,这一过程将极大地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26 .同时更有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进行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我们知道公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民 主与自由,而媒介的
18、信息传达又在其间担当着不可无视的重要作用.张宏树 , 刘毅认为基于群众传媒在公 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媒体的运作特性需要公众加以熟悉这两重原因以及我国公民媒介素养的实际 决定了必须增强媒介素养以加快公民社会建设.他特别指出要引进、借鉴、消化、吸收国外媒介素养教育 的先进经验.同时他也总结道公民社会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 媒介素养只是从其 中的一个视角对其进行照顾 , 难免会有一些盲点和片面. 2733 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学者们对他们媒这里的青少年主要是指中小学生. 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媒介信息的兴旺, 介素养的研究以问题意识为主,即主要考虑如何让最大程度提升
19、他们的媒介素养. 在各种案例中,青少年的盲目追星现象表达得最为突出,这也是他们容易受群众媒介影响和缺失媒介 素养的表征.他们对于“明星取代了模范 , 美女挤走了学者 , 绯闻顶替了事实 , 娱乐覆盖了文化 , 低俗代 替了端庄的现象难以甄别 28 ,只以自己前卫潮流的审美取向为评判标准.针对青少年的这种特点,学者 们给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卜卫提出了“家长与子女共同提升网络素养的观点.“如果父母没有相 应的网络素养教育,他们就没有水平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是自己孩子的最正确保护者,由于家长最了 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关注、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络,是保证孩子平安的最有效的方法.在通常情况下, 这种
20、教育是最根本的方法 29 ;张波提出在教学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的相关局部适当 介绍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 , 最好是组织传媒学界、传媒业界以及教育界的优秀者编制专门教材,指导学生 正确熟悉媒介的性质,学会利用和使用媒介获取信息 30 ;杜永利提出了增强媒介自律、媒介把握新闻报道 的接入方式和预防媒体预防人为“越位行为等媒介基点的方法 31 .34 传媒人媒介素养研究一般来说,媒介素养针对的是受者.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开始认为传媒人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教 育的根本.由于传媒人处于信息传播的始端,因而学者们针对传媒人本身媒介素养的意义也提出了许多真 知灼见.万舒等认为作为直接引导媒介
21、潮流的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直接左右着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成 败,在媒介素养教育群众化的进程中起着先驱的作用 32 ;陈力丹说 : “理想的群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 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 , 来完善自身 , 造福社会 33 ;胡莹、项国雄那么提出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媒介素养 的核心,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片面地要求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34关于传媒人媒介素养的问题或现状,研究者主要从媒体自身的缺乏和责任功能角度阐述.胡莹、项国雄指出目前传者素养的实际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或是熟悉误区,他们是媒介的责任、定位和筹划问题 或者在强大的信息世界里不知所措 , 所有这些必将导致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障碍 , 从
22、而影响传媒的健康发 展36 ;王超群更从记者滥用专家言论专家权威做文章等现实现象来阐述了传媒人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355万舒等认为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开展从业人员的媒介知识结构发生断裂 , 产生了新的知识盲点在如何促进传媒人媒介素养的举措上,研究者分别从观念、制度和行业自律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观念层面,袁晓斌等提出要培养传者平等的传播观念,即要求媒介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谨慎地 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 本着为公众说话的责任意识 , 抛弃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偏见 , 建立与公众间 和谐、平等的传授关系 38 ;胡莹、项国雄也提出了要求传媒人自身提升为公众说话的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权 威观和
23、权力观,严格遵循事实为依据的新闻报道原那么 39 在制度层面,张晨等人设想了媒介保证制度,即包 括了教育保证制度和法律保证制度.教育保证制度包含了研究受众心理与受众互动,提升二次传播水平和增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的学习等,而法律保证制度又包含了习得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各种制 度条文 40 ;还有学者提出要增强传媒人内群体的行业自律,通过记者协会、播送电视协会等组织特性增强 传者的自律性.35 农民媒介素养研究中国社会转型和媒介生态的变化,使得公民的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人根本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农民,作为媒介受众中人数最庞大,却又经常遭遇“失语和媒介歧视的一个社会阶层,其媒介素养的状况照顾着中
24、国国民媒介素养的整体状况.而对于农民媒介素养的关注和研究却是当今中国传播实务界和学术界的 两根软肋,农民媒介素养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十分低端的阶段.胡连利,王佳琦指出由于农民媒介素养的问题长期受到无视,所以极大的影响了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提高的进程.在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9 亿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那么是重中之重.关于农民媒介素养应包括的内容,有以下理解.罗阳富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正确熟悉媒介,了解群众 传播资源;掌握利用群众传媒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对媒介负面信息应有一定程度的区分过滤水平 42 牛新权又扩展到了四点,增加了知晓通过群众传媒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和途径 43 ;李伶、李红涛将农
25、民媒介素养的内容又总结为熟悉、理解与参与三重角度44.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尤其缺乏农民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谭英所着的?中国乡村传播实证研究?和中国 农业大学的乡村传播学书系均从乡村传播角度考察了农民的媒介使用和传播状况,涉及或包含了媒介素养 研究的一局部,期刊学报中的农民媒介素养研究非常稀少,主要以彭月萍的?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对农传播 以江西农村实证调查为例?等中西部农村媒介素养研究为例.在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中,都涉及到了农民媒介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出的举措从教育和媒介角度来解 决.罗阳富提出了开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师资和培养农村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 45 ;彭月萍更提出了政府 要增强支农力度,大力增强
26、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对农传媒或节目等 46 .36 其他媒介素养主体研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研究角度外,还有学者关注到了诸如行政和企业领导者的媒介素养,少数民族的 媒介素养等等., 包括媒体的运作、廖剑总结领导媒介素养具体是指正确全面地熟悉群众媒介,了解各种传媒的特点 特性、正负功能 , 媒体限制、传播规律等;知道评判传媒的标准.在此根底上 , 形成对传媒的积极态度和主 动水平 ,能够科学、有效的利用传媒 , 包括明智地辨析、选择传媒及其内容 ,合理、合法、高效地通过传媒 进行传播 , 正确利用传媒宣传政策、塑造形象、吸引群众、树立权威;积极主动地参与群众媒介等;主动 地支持和监督传媒.
27、47, 学者们也主要提出了通过增强自身学习素质、增强新闻筹划水平和协调公关水平 等提升领导媒介素养的举措.林晓华?少数民族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指出在占全国约一半面积的民族地区农村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 是从根本上提升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 也是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可能途径.她认为应在意识与制度、资金与组织和师资与教材三个角度入手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媒 介素养,遵循因地制宜的方法开展媒介素养推广,选用整合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信息效劳体系,多语传播、 多媒介、多途径传播和组织教育的手段来切入 48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事件分析入手,以具体的栏目或者事件来阐述和分析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
28、比方 杜永利的?从杨丽娟事件看介入式报道的不当对大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的影响?,姜斐、李盈盈的 ?博客对在杭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调查报告?等.4 媒介素养研究论文的总体状况由于中国传入媒介素养研究的时间较短,媒介素养研究不是很充分与深入.胡连利、王佳琦在?我国 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中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总结为:主体媒介素养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宽;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性日益凸显;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方兴未艾;媒介素养研究译介成果丰富;媒介素养 研究开始应对全球化的开展趋势.媒介素养研究的缺 失表现在:研究视野中存在着盲点;根底理论研究中概念混乱;研究中存在着失衡现象;研究方法相对匮 乏和单
29、一.深化媒介素养研究应明确研究范畴,厘清根本概念;提升研究层次,深化研究理念;关注失衡 领域,增强实证研究.笔者通过研读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项论文,将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1. 研究时间短、 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 广泛的重视. 从 1997年卜卫发表第一篇关于 ?媒介素养教育? 的学术论文以来,媒介素养的研究在中国大陆尚没有质的飞跃,依然停留在对国外文献的追溯和引用上, 对我国大陆目前的现状也仅限于浮光掠影的描述.虽然不少学者尝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 总体看来,依然缺乏真正有建树、有创新的观点.2. 定性分析多、定量调查少,媒介素养状况的实证研究值得探讨.目前一
30、些机构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 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但整体说来,这方面的调查仍然非常缺乏.学者们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研 究,根本上停留于定性分析和主观评述.3. 仅限于理论研究和介绍,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有效实践.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少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仅局限于在学术期刊或学术论坛中发表文章,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研究非常匮乏,缺乏真正 意义的媒介知识普及读物参考文献1 陈先元 . 群众传媒素养论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81.2 陈先元 . 群众传媒素养论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01.3 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忆和简评 J. 新
31、闻记者 ,2004,(5):45.4 张开. 媒介素养概论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045 陈先元 . 群众传媒素养论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46.6 陈先元 . 群众传媒素养论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53.7 张开. 媒介素养概论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238 张冠文,于键 . 谈媒介素养教育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29.9 陈先元 . 群众传媒素养论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71.10 张开. 媒介素养概论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47.11 郑保卫
32、. 浅谈当前我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展 J. 国际新闻界 .2007,06.12 吴廷俊,舒咏平 . 转型期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J. 新闻前哨 .2006,01.131415胡连利, 陈一祥.陈梅芬、16陈万怀 .17陈一祥.陈梅芬、19陈万怀 .20陈一祥.21陈万怀 .王佳琦 . 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与进展 J. 河北大学学报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J. 东南传播 .2021,01.范颖 .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开展途径的思考 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J. 东南传播 .2021
33、,01.范颖 .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开展途径的思考 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J. 东南传播 .2021,01.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开展途径的思考 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教育技术导刊.2021,01.J. 教育技术导刊.2021,01.2021,01.2007,01.2007,12.2007,12.22 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忆和简评 J. 新闻记者 ,2004,(5):45.23 吴廷俊,舒咏平 . 转型期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J. 新闻前哨 .2006,01.24 林爱兵 . 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 J. 中国出版 .2004,01.25 衷菱. 论媒介信息教育 J. 声屏世界 .2004,0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工作计划 个人
- 2025股权转让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合同范本
- 2025二手商品交易合同书模板
- 混凝土强度验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宝马三系改色施工方案
- 冻品采购合同样本
- 行业发展计划推动技术创新
- 低价沙发转让合同样本
- Matlab在信息光学中的应用课件
- 全国网信系统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指南
-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目录-按年级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人》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WORD文档标题格式模板(五级标题)
- 液压系统符号
- 中考化学专题考点训练提升19 气体的制备(解析版)
- 高金英讲座完整版
-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水运结构与地基基桩高应变和低应变反射波
- 高考历史考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很实用)
- 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