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更新中地方文化资本的空间性扩存以深圳上合“孝德园”概念性设计为例梁文馨,马俊杰,孙延松摘要: 在以往长期的城市更新中, 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使得城市空间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引入城市文化资本概念, 以深圳市上合孝德园概念性设计为案例研究基础, 探讨以城市管理者的需求为强大驱动力, 以地方文化为主要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如何激活现存的少量文化资源, 引导城市地方文化资本生产与扩展, 为城市文化资本的非物质形态向物质形态的转换提供支撑路径,从而塑造具有鲜明特色风貌的高品质城市 空间。关键词 : 城市更新,城市文化资本,空间扩展在深圳以往三十多年的城市建设中,由于多数情况下大规模的物质更新能让政
2、府、开 发商和业主三方都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 拆除重建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并得以快速 推进。 在此过程中, 城市物质市空间形态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牵引发生急剧变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下一栋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与之相对的是承载地方文化的原有城市肌理迅速改 变,地方文化在物质空间中的体现不断收缩, 一部分随着更新的推进而消失, 一部分被保护 于法律条文划定的界线当中。 深圳宝安上合旧村由于生活设施老旧, 成为宝安区第一个旧改 项目 1 ,经过全面改造,原来布满街区的密集的房屋被新建的商业建筑和高层住宅取代,仅 仅保留了以风水塘和五座历史文物建筑为核心的小块公共开敞空间作为曾经旧村落的延续。随
3、着深圳城市更新的深化, 城市更新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单纯追求土地经济利益的全面最 大化向结合社会、文化、历史、美学、功能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发展方向转变,更加重视各类 城市要素内涵的挖掘。 在经济和技术水平趋同的条件下, 具有相对独特性和稀缺性的地方文 化成为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和高品质量的城市空间的主要因素, 使城市在同质化的物质 空间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不仅如此, 这种优势地位将随着地方文化的扩展和强化越来越明 显。1 城市文化资本概念的引入“文化资本”是由法国社会家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他扩展了马克思经济资本的概念, 认为资本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基本形态 1 。布尔迪厄将
4、文化资本 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身体化,人获取知识、技术,培养兴趣爱好,并把它们转化成 个人精神的一部分。第二种形态是客观形态,如书籍、艺术品、古董、道具等具有物化形态 的文化品。 第三种是制度形态, 人将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社会公认的考核制度, 获取 被广泛承认的资格证明或文凭,使文化本身制度化。“城市文化资本”概念是对“文化资本”的扩展,对于城市而言,文化资本也同样具有 三种基本形态: 身体化形态是文化资本的内核, 在城市中表现为文化价值与文化功能, 是一 种非物质形态; 客观形态是文化资本的物化及外在表现, 集中表现为城市文化空间, 是一种 物质形态; 制度形态则是对城市文化空间
5、的制度性确认, 是一种非物质形态。例如:各级旅 游风景区、文物保护点以及城市规划编制中确定的历史文物保护片区或单位 2 。2 城市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资本城市文化资源泛指城市中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与文化生产等相关要素的总和,大致可分 为非物质形态和物质形态两种类型。 非物质形态的城市文化资源有着多种形式, 包括我们通 常所说的城市精神、城市形象,流传下来的历史典故、民族风俗,也包括微观的城市符号, 如音乐舞蹈、传统节日、 传统手工艺技艺、特色饮食方式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等。物质形 态的城市文化资源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城市街区、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雕塑等。城市文化资本是对城市文化资源概念内涵的深入
6、和外延的扩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中,资本定义为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也就是说资本产生的过程重点在于积累、 转化和利用, 城市文化资源只有带来新增价值才能被称作城市文化资本。 城市规划是城市文 化资源成为城市文化资本的主要桥梁, 通过对现有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填充, 促使新的城市 文化资本产生, 凭借其生产、 再生产的固有属性配合城市的不断更新。 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 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持久的空间特征, 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 历史建 筑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 最大化现有资源生产效益, 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成为城市规划 在运营城市文化资本的主要议题。3 城市更新
7、中城市文化资本的转换与传递城市文化资本的转换方式包括城市文化资本由非物质的身体形态向具有物质实体的客观形态和强化合法保障权力的制度形态转变。 以公众普遍认同接受的文化价值为源头, 通过 临近主体的模仿和继承不断传递,在此过程中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空间获得更新。在城市文化资本的转换当中,首先通过由非物质的身体形态向具有物质的客观形态完 成内部转换, 此时产生可以量化的经济效益。 转化形成的客观形态拥有两种基本属性沿 承的文化性和生成的物质性, 其中文化性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身体形态将更具条件进行下一 次转换,在这种连续的转换中城市文化资本完成了实体性的扩展。城市文化资本的生成还强调生产关系也是必要前
8、提之一,生产关系表现为城市文化资 本需要在参与主体的支配下运行。 推动城市文化资本运行的根本动力在于参与主体获得利润 的回报, 一般来说, 城市管理者和资本持有者是城市文化资本运行的主要参与主体。 在参与 主体的关系当中, 城市管理者作为主导方和城市公共性的运营主体, 把握着城市文化资本的 运行方向,对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持有者进行约束和引导, 满足公众集体利益的诉求。 这种强势的话语权,使得城市文化资本在城市更新中能够得到极大的实现。4. 新安上合地区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资本产生的基础,规划开始前首先整理项目现状和发展情况, 挖掘当地文化主脉, 找到地方文化的现代发展
9、方向并发现目前城市文化资本面临的问题。 城 市文化资源具有两种形态, 在非物质形态情况下, 我们可以梳理其形成的历史过程, 并根据 现状城市发展情况, 适当增加融合新的元素, 重新诠释传统文化。 物质形态下的城市文化资 源是规划的重要对象, 是规划重点保护和修复的地区, 它们往往是城市文化资本进行空间性 扩存的起点。4.1 新安上合地区城市更新历程及现状上合孝德园位于宝安老城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内, 根据上合孝德园的建设影响范围, 街 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用地需求,确定以广深高速、西乡大道、锦花路、新安四路、建安二路、 创业二路围合形成的范围为规划红线范围,面积为405公顷(图 1)。图1上合孝德园
10、规划范围2006年新安街道实施连片拆除重建战略,通过高标准规划、 高标准建设,推进老城区二次开发,实现“二次升值”。上合旧村改造被列为宝安区第一个旧改项目,也是深圳第一个 由股份合作公司自筹资金、自建自用的旧改项目。上合旧村有600多年历史,多为黄氏子孙祖屋,改造后的上合新村形成了以风水塘和文物建筑保护区为核心的绿化休闲中心,设有商业区、村民住宅区和新建住宅区。2009年,规划范围内完成多处城中村综合整治。之后,以上合孝德园为中心,周边地区开始连片的更新改造。2010年完成27区、31区等出租屋集中片区整治。2013年,26区中州中央公园项目 A地块建成销售,27区华联项目已清拆平整,3区恒明
11、珠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完成旧改拆迁,34区华盛旧改项目动工。目前规划范围内保留有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历史建筑群,是深圳最早的黄氏广府,也是著名的“南粤孝子”黄舒的后人居住地之一(图 2)。黄氏宗祠周边商业氛围浓厚, 形成了集中的商贸场所一一上合市场,其他的商业分布较为零散, 多以沿街底商的形式呈现。宝安公园位于项目范围北部,是深圳西部最大的市政公园。图2上合孝德园现状4.2上合孝德文化起源与解构谈到上合地区,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著名的孝德文化,上合孝德文化起源于深圳古代最早成名的一个西晋历史人物一一黄舒。黄舒以孝行著称,晋朝皇帝曾赐“孝子”称号,把他的居住地赐名“参里”,家宅后山亦由此称“参里山
12、”。元朝,黄舒被称为二十四孝子之一。明代,参里山被列为新安县“新安八景”之一,名为“参山乔木”。黄舒的孝行历代得到推崇,明代建有黄孝子祠和“孝行流芳”石牌坊,存留在上合村黄氏宗祠内。在上合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取了三个重要元素,一是黄舒坚持的“孝德精神”,二是由黄舒生活的西晋, 衍生为魏晋时期盛行的自然山水古风,三是根据项目所在的地域特征,凸显岭南风情。于是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上合地区重新塑造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结合魏晋山水园林文化和岭南景观特色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语境。4.3黄氏宗祠与地方文化价值的延续历史建筑作为文字无法描述的部分真实地记录着当地居民传统精神和集体记忆,它的生命力一直被不断使
13、用其空间的居民所延续,于是建筑本身的存在也成为历史与现代最紧密的交汇点,集中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价值。 在目前规划范围内, 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黄氏宗祠 建筑群及宗祠前的风水塘。 黄氏宗祠是一个四进三开间三天井的建筑群体,包括黄氏大宗祠、云野书塾、西庄书室、大王古庙、悦明宗祠、悦升宗祠、玉成书室等。宗祠内设有纪念黄舒 的“孝行流芳”石牌坊,牌坊上刻有对联,是深圳市目前保存最好的一个牌坊。黄氏宗祠是深圳最著名的祠堂之一,也是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次整修保存完好,至今维持着原有形态和公共活动空间功能。但是城市更新浪潮的洗礼,黄氏宗祠周边 的上合古村被连片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中高层商品房小区。 于
14、是出现了在城市中心地区, 低 矮的历史古建被周边高大的现代住宅商品楼所围困的场景。这种“盆栽式”的保护下,城市 文化资源凝固于历史建筑当中, 难以扩散地方文化内在价值, 实现城市文化资本的转变和在 更大的地区范围内有序扩展。5 城市规划引导下的上合孝德地区文化资本扩展在确定主要的地方文化意象和文化资源集中的地区后, 需要为城市文化资本的扩张提供 更大范围的支撑平台。 在此过程中城市文化资本由非物质形态转换成物质形态, 资本不断增 值,城市管理者利用城市规划为逐步物质空间更新提供合理的指引, 对空间物质做出最优解 答。在上合孝德园街区改造中,城市管理者用强大的促力把城市文化资本融入城市更新当 中
15、,重塑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发展导向和内涵的街区空间形态。 规划主要分为 “晋园晋街 晋城”三个阶段,“晋园”即“上合孝德园”是整个规划的燃点,“晋街”则作为特色主体 街区为纽带促进城市文化资本传递, “晋城” 主要由两条城市活力发展路径和整合活化周边 小微弹性公共空间形成旅游休闲文化环, 形成空间支撑体系, 从而通过圈层空间扩散的方式, 使上合孝德园地区得到全面拓展和整体空间品质的提升。5.1 城市文化资本燃点的打造与延伸规划范围内,上合孝德园无疑是地方文化精神的核心,地方文化价值回归的源头,也 是激发整个街区活力的燃点。 所以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文化资本价值最高的上合孝德园进行 完善提升, 促使其
16、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最大化。 规划地块北部的宝安公园则作为文化燃点功能 的补充, 为地方文化资本延伸提供一种新方式, 发挥公共自然生态环境优势, 为街区注入绿 色活力。5.1.1 上合孝德园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完善,能增强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打造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的 山水园林晋园(上合孝德园),是文化资本的第一次扩张。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 “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修缮原则,对于原有的上合黄氏宗祠古建筑群进行 修缮, 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构件。扩展原有古建筑群范围,以风水塘为中心,设置多条轴线 分别控制建筑组团与两条城市道路、现存文保建筑以及周边小区建筑间的关系(图3)。通过建筑、廊道
17、、 山石和水体等不同类型的隔断,将全园分隔形成多样的院落空间。以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二十四孝故事和晋文化中的竹林七贤、王谢世家等为根源, 在孝德园的主要空间流线上营造八处主题空间,提升空间体验的丰富感和文化氛围(图4)。图3上合孝德园的改造重建图4上合孝德园八景5.1.2宝安公园宝安公园方面,首先对公园景观进行提升,增强娱乐休憩功能,加建了观赏性景观小品以及观赏性植物。 然后提取晋文化中的田园文化,以桃花源为设计蓝本,意图创造都市中 亲近自然、追求和谐、怡然自乐的生态场所。在空间上,考虑到与晋园与之间的联系,新增 加南入口区作为主街的端点,同时用岭南建筑风格沿山布置茶室、书苑、凉亭、景墙、高塔
18、以及养生馆等建筑, 进行进一步的文化展示, 呼应晋文化。同时结合山居文化,开辟人工环 境,包括曲水流觞广场,荷塘月色池、百色花海等休闲场所。宝安公园所处的位置具有联系整个绿色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作用,成为连接大井山铁岗山郊野公园、流塘公园、灵芝公园等市政绿地的踏脚石。设计中不但通过景观桥等进行物理连接,还尽量种植相同的本土树种来加强公园之间的视觉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绿色生态系统。5.2城市文化资本扩展方式与平台宝安虽然是深圳历史底蕴最深厚的老城,但一直缺乏一条具有历史文化代表性的商业街区。自然生态方面,除宝安公园及周边地区具有集中自然资源外,其他的绿地较为分散,不能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通
19、过上合孝德园和宝安公园的相互作用,城市文化资本进一步拓展,从而调整完善了原有城市空间格局,提高了现有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和利用率。把上合孝德园地区改造成为最具宝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实现文化资本对商圈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空间上的联通。5.2.1以特色主题街区作为强化底图为了加强上合孝德园和宝安公园之间的联系,城市文化资本开始了第二次扩张,以宝安地方特色为主题的晋街即是其具体形态。晋街是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风俗等功能于一体一条街道,占地约20公顷,长1000米,宽度80-150米。晋街街道的庭院布局关系对应孔庙,中轴线设置,分会客序列、日常生活序列和休闲文化序列,三个序
20、列展开。最内部晋巷 采用3-4层的商业建筑,形成丰富的空间院落,建筑采用岭南风格,结合魏晋文化,形成一个低密度的舒适的特色商业风情街(图5)。沿着商业街周边,布置 60-80米的办公建筑,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与商业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外围设计100米的住宅建筑,平衡地块容积图5晋街图6晋街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关系5.2.2新安“上合图”与“山居图”城市文化资本在扩展中, 以上合孝德文化价值为源头,通过对其不断地重复和强调,承上合孝德文化价值得到载文化意象的物质空间由两个的核心点变成了一条更为有力的轴线,加强。在城市文化资本实现的同时, 一种新的地方文化价值特征由此产生。以晋街和宝安公园为原型,植入延
21、续文化基因的街区经过大面积改造之后,产生了全新的地方文化意象一一新安“上合图”和“山居图”。从城区到晋街到宝安公园,“上合图”作为一个开放空间纽带, 支撑着一个由城市生活过渡到生态自然的综合商业文化平台。运用具有宝安地域特色的岭南建筑为基底,借鉴孔府的布局,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空间形态,激活地域的历史文化。“山居图”以宝安公园为基底,共享生态文化资源,利用宝安公园成为整个区域的绿色动力,连接“上合图”主街硬质开放的休闲广场,形成带形的公共空间,成为供本地市民和 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的区域。“山居图”景色秀丽,树木葱郁,云山烟树,有 着高度的空间共享性, 并延续了主街的地域文化
22、至生态空间中,使得整个的空间环境更加系统连续。5.3城市文化资本的实现随着城市文化资本的不断转换和扩展,以上合孝德园为中心,文化资本影响力逐渐减小,主要体现在对建筑主体风格的把控。周边地区承接中心外溢功能, 最后形成以城市文化核心区、休闲活动区、花园住宅区、 综合住宅区、商业综合区和创意产业区六大功能片区组合而 成的晋城(图7)。晋城内部空间支撑体系由两条“城市活力发展轴”和“城市活力环”组 成,“城市活力发展轴”是“晋城”内两条最主要的交通路径并交汇于“上合孝德园”,“城市活力环”整合了周边弹性公共活动空间,形成贯通整个周边地区的连续的步行系统。图7晋城空间结构531城市活力放射路径文化商业
23、发展轴上合孝德园是连接地铁规划十号线的上川路和连接地铁五号线公园路的交汇点,这两条街区最重要的道路进一步加强了上合孝德园与宝安公园的联系。上川路和公园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承担了街道内主要的交通功能的同时,也是城市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于孝德园的城市文化资本,通过两轴把地方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元素推向整个街区,并重新塑造街道风貌, 辐射周边区域(图8)。重新命名街道名称, 上川路更名为木棉路, 借助宝安公园的生态资源,将橙红色的木棉树,延续整条公园路,给人以奔放、热烈的感受,塑造具有木棉符号的特色街区,增加不同 的旅游体验。街道整体为现代民俗风格,建筑主要是坡屋顶,墙体和窗户使用青石砖和灰白 色涂料,挂
24、现代中式招牌。公园路更名为石板路,打造岭南建筑风格,用石材铺装商业街的人行道路面,营造充满怀旧氛围慢调生活,精心打造慢生活的街巷。通过对辐射通道的重塑, 加强地区文化的独特意象,促进文化资本的传播与扩散。图8两条城市活力发展轴5.3.2周边地区联动响应一一城市活力环除了城区中心两个核心,“活化”现状中最具有特色的弹性空间一一街区公园,废弃厂房,公共活动场地等,通过植入小商品、古玩字画、花鸟鱼虫,特色小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市场群,营造个性鲜明的商业业态,加入民俗文化和市民活动营造丰富的空间形态。依托宝安公园及城市地铁站点,集聚商业、餐饮、休闲、健康、运动、养生等内容,形成一个连续的,具有孝德文化特征的旅游休闲文化环。结合小型的旅游巴士,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激活周边休闲服务,进而带动整个片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一个融合创意、运动、生态、养生等元素为一体的体验环。围绕孝德园核心,周边控制机动车交通流量,形成核心商业步行街,使游客有舒适的步行体验。形成一个吃、喝、游、购相互融合的一站式服务环(图9)。图9孝德园“城市活力环”6.结语大规模同质化的空间生产在以往快速的城市发展的引导下,改变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图景,延绵悠长的地方传统蜷缩于特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影视工业化制作流程2025年质量控制与影视行业产业链整合研究报告
- 数字艺术展览数字化展览空间布局与观众游览体验深度解析研究报告
- 建立健全管理办法
- 投诉管理办法证券
- 强制休息管理办法
- 政府社区管理办法
- 林业事件管理办法
- 村级费用管理办法
- 生物识别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牛奶产品的营销方案
- 深圳学位房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光镊(机械生物学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对公客户经理核心技能提升培训
- 2025年上半年财务工作总结模版
- NB/T 11629-2024煤炭行业物资分类与编码规范
-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2024年版)解读
- 2025-2030中国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临床肥大性骨关节病影像表现
-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 第11、12章 社区;社会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