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_第1页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_第2页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免疫系统的组成鑫爲雜 11浆细胞(效应B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严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免疫细胞的起源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产细胞參T细胞總B细胞转移到淋巴器官中<抗原刺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1)防御功能(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2、(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一特异性免疫1. 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 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2) 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细菌、病 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从而被效应 T细胞识别。(3 )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2. 抗体(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 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2)化

3、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抗原 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3. 体液免疫 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阶段1: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 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图中);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图中)。阶段2: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

4、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 分化为浆细胞(效应 B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阶段3: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抑制病 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消化。二次免疫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的特点(1) 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 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 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

5、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 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 将它们消灭。坐标曲线图示二欢免疫反应初次感染再次感染a为抗体浓度变化&为患病程度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4. 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细胞。细胞免疫的过程航加 昭噬细胞 TfW胞J帯(轻血、处阡)J姓次役人一一一 一小哼记拭T緇她 曙執济化效磁细胞-勺靶细胞结命賓制H*tr碱* f石'阶段至慎 要经过査噬Jia胞 的摄取和处理, 再呈递给一细胞"阶段11伽胞受 到抗原剌激后,开 始一系列的

6、增殖Y 分化,缄進I细胞.小部分 影成_£忆细胞.效应T细晦和靶 细胞结合八使靶 细BS裂解死广, 释放内部的抗原。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被病毒感染的宿 主细胞(靶细胞)病毒宿主细胞一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攻击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1)胞内寄生菌的裂解,癌细胞的清除,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是发生细胞免疫。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识别:(1)据“参战”对象由物质(抗体)参战体液免疫由细胞参战一一细胞免疫屮如中作用于“抗原” _体液免疫(2)据作用对象 作用于“细胞”一一细胞免疫【拓展】

7、: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上述物质由T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免疫失调病防卫功能过强(一)过敏反应1、过敏原2、实质:免疫功能过强3、特点:(1)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3) 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实质:【机理】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肌收缩、腺体分泌* 增加。组织胺等再次过敏原管通透增强、平滑过敏反应5、预防: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6、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内涵不同: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

8、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而过敏原则是指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机体只要接触抗原就要发生免疫反应,而过敏反应只有当过敏原再次接触 时才会发生。两者的性质不同1 性质不同: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过敏原也有异物性、特异性、但 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2 抗体分布不同:进入机体后两者都会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3 免疫反应不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 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种物质对这个人是过敏原,但对另一个人则不一定是过 敏原。(二)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实质免

9、疫出错免疫缺失特点自身组织或器官表面的某 物质与某一特定抗原相似免疫器官(如胸腺)先天性 缺失或T细胞被攻击而大量 死亡【方法技巧】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免疫错误一-错将“正常组织”作免疫对象一-免疫失调病、f免疫过强一T将“非病原体”作为“抗原”一过敏反应 失调免疫缺陷一-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一一免疫缺陷病(三)、艾滋病(AIDS)及其预防(1) 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2) 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其遗传物质是 2条单链RNA(3) 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5)预防措施一一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免疫学的应用:a、 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 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c、 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 抑制剂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一一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四)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