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新版_第1页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新版_第2页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新版_第3页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新版_第4页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共济运动n机体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与平衡。n动作过程是否准确顺利取决于这些肌肉在速度、幅度和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协调。n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对许多运功动单位的动员数目和冲动频率的控制作用。n肌肉之间这种协调配合称为共济运动。.共济失调:n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此外,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增高和轻度瘫痪都影响动作的正确进行,须先排除。n“ataxia” simply means lack of coordination.病因和机理.n共济失调主要反映小脑半球或与对侧额叶

2、皮质间的联系的损害,但在其他部位的病变中也可能产生。n姿势和动作密切相关。姿势反应的失常使身体各部分在动作开始前即不能维持稳定的关系。.n异常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紊乱,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发眩晕。n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患者不能意识到运动中的异常,也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后索和顶叶皮质的病变。.n脊髓后索的薄束与楔束贯穿脊髓之全长,薄束传导躯干下段与两下肢的深感觉,楔束传导躯干上段与两上肢的深感觉。n从后索发出的纤维在延髓交叉,经对侧的丘脑而到大脑皮质,后束传导肌肉、关节与肌腱的深感觉、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肢体运动的力与范围的冲

3、动、以及部分感觉与两点鉴别感觉。.n前庭系统向心传导平衡信息,引起平衡反应。n小脑是维持躯体平衡、共济运动和肌张力的重要中枢。n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质的统一控制下完成的。.n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的病损均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检查方法.n共济运动的检查可以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来获得。n共济失调患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控制障碍。n主要表现:辨距不良:动作的幅度太大辨距过度 幅度过小辨距不足.n动作分解:各肌群在时间上不能很好地配合,圆滑流利的动作变成许多孤立的动作。肌肉收缩和松弛不及时,在做来回重复性动作时最为明显,临床上称之为轮替动作

4、失常。.n共济失调的障碍在书写和语言中也可发现。n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言语迟缓、含糊,但又常爆发出几个音。n书写常有字体过大、笔画不匀的现象。.指鼻试验n检查要点:1上肢外展,伸直的食指尖端触及自己的鼻尖2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速度进行。3先睁眼做,然后闭眼重复。4两侧分别试验。5观察动作是否平稳、准确、连续,睁闭眼是否一致。.鼻指鼻试验n睁眼,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触及检查者伸出的指尖。n检查者不断改变其手指的位置.过指试验n检查要点:患者上肢向前平伸,食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的手指上,然后患者手指上抬至垂直位置,再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始终维持上肢伸直。先睁眼再闭眼。两侧可以分别或同时试验。.n前庭

5、性共济失调:双侧上肢下降时均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n小脑性共济失调:患侧的上肢向外侧偏斜。n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但没有固定方向的偏斜。.跟膝胫试验n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在举腿和触膝时呈现辨距不良,下移时常摇晃不稳。n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难以找到膝盖。.轮替动作快速重复地动作n前臂的旋前和旋后n手的拍打动作n伸指和握拳动作n足趾叩击地板n注意上述动作速度和节律。.反跳试验n患者闭眼,上肢平伸,检查者同时或分别突然向下推动其臂部。n患者平卧维持屈髋屈膝直角时,检查者推动其小腿。n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主动恢复原来位置的动作过度或者上下摆动时间过长。.无撑坐起试验n患者从仰卧位

6、不用手撑而试行坐起,正常人于躯干屈曲同时下肢下压。n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将髋部和躯干同时屈曲,称为合并屈曲现象。.共济失调步态n小脑中线或弥漫性病变造成步行不稳,两腿分开(阔基步态),步行方向不固定,上下身动作也不协调(酒醉步态)。n小脑半球病变或前庭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在直线行走或绕椅行走时最为明显。n深感觉障碍:跨阈步态,并常以目视地,闭眼时呈现显著的不规则步态。.【临床表现】.1.感觉性共济失调:.1.感觉性共济失调:n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n伴有位置觉,振动觉减低或消失。n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n患者夜间行路困难。.n行走时双目注视地

7、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n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动作不准确。.(一)周围神经病变n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如中毒性、代谢性、遗传性多发神经炎等。n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营养障碍、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肌肉有压痛等。.n其共济失调的主要特点是四肢的共济失调,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闭目时加重。n有深感觉障碍,无Argyll-Robertson氏瞳孔,无括约肌障碍,以上三点可与后束型或脊髓痨鉴别。.(二)后根病变n多发性神经根炎病例可出现共济失调,伴有感觉异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等症状和脑脊液蛋白增高。.n脊髓

8、痨损害后根及后束,出现典型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并可有闪电样疼痛,躯体束带感、括约肌功能障碍、Argyll-Robertson氏瞳孔、膝、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血和脑脊液华康氏反应阳性。.(三)后束病变n各种原因损害脊髓后束者都可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后方肿瘤,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等。n其特点是感觉分离,即触觉、温痛觉无损害,而位置觉、压觉及振动觉减低或消失。.n亚急性合并变性者常合并锥体束损害而有两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也可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和恶性贫血,胃液分析常有游离酸减低。n脊髓后方肿瘤常先有神经根痛,以后逐渐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往往伴有传导束型浅感觉障

9、碍和锥体束征,腰穿有椎管阻塞症状,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四)脑干病变n凡损害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或桥脑和中脑的内侧丘系时均可发生感觉性共济失调。n延髓病变其共济失调在同侧,桥脑、中枢病变共济失调在对侧。n其特点是伴有病变同侧的颅神经损害症状,且大多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五)丘脑病变n丘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可为血管性、肿瘤和外伤等。n除可有对侧半身感觉性共济失调外,尚可有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及浅感觉障碍,其共济失调上肢重于下肢。.n因丘脑与小脑有联系,故丘脑病变时还伴有小脑症状。n丘脑病变引起深感觉障碍。可见到手足徐动样动作,尤其是在手部明显,即所谓丘脑性不安手,在闭眼时手不能保持一定的姿势而出

10、现手指呈指划运动,这是由于手的位置觉障碍所致(假性手足徐动)。.(六)顶叶病变n顶叶病变引起感觉性共济失调可见于对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如手或手指等。其病因可有血管性、肿瘤等。n顶叶病变引起的共济失调与深感觉障碍无平行关系,即共济失调明显而深感觉障碍却极轻微。n顶叶病变的深感觉障碍主要是空间定向感觉障碍。.2.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的解剖和定位诊断. LobsPrimary fissurePosterolateral fissureFlocculonodular lobe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Anterior lobePosterior lobecorpus of cerebellar.Int

11、ernal structures Gray matternCerebellar cortexnCerebellar nucleiDentate nucleus 齿状齿状核核Fastigial nucleus 顶核顶核Interposed nucleus 中间中间核核nEmboliform nucleus 栓状栓状核核nGlobose nucleus球状核球状核White mattermedullary center 髓体髓体 .Internal structuresCerebellar cortexDentate nucleusFastigial nucleus 顶核Globose nucle

12、us球核球核Emboliform nucleus楔核楔核medullary center.Three functional divisionsnVestibulocerebellum 前庭小脑前庭小脑 Archicerebellum 原小脑 Flocculonodular lobe 绒球小结叶nSpinocerebellum 脊髓小脑脊髓小脑Paleocerebellum旧小脑 Vermis and intermediate zonenCerebrocerebellum 大脑小脑大脑小脑 Neocerebellum 新小脑 Lateral zoneFlocculonodular lobeVer

13、misIntermediate zoneLateral zone .外形外形按外形按外形按发生按发生维持平衡维持平衡调节肌张力调节肌张力运动协调运动协调按纤维连系按纤维连系.ReticularFormationCEREBELLUMMotor CortexRed NucleusVestibular Nucleus.n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n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n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n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

14、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n指鼻试验时共济失调极为明显,可见上肢呈弧形摆动与意向性震颤,n伴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肌肉反跳现象。.(一)小脑蚓部病变n小脑蚓部病变主要引起平衡障碍,表现躯干共济失调,站立及行走不稳,而四肢共济运动近于正常或完全正常,称小脑蚓部综合征。.n急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以肿瘤为常见,尤其是儿童,如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成人则以转移性肿瘤多见。.n临床特点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躯干共济失调。n表现为在患者站立与步行时最为明显,通常可见身体向后摇晃和倾跌,特别是在转身时可见明显步态不稳。n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n常伴有眩晕和肌

15、张力减低。.n慢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起于幼儿期的有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其特点是伴有眼球毛细血管扩张;n成人则有进行性小脑变性、癌性小脑萎缩、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躯干共济失调和言语障碍。.(二)小脑半球病变n主要表现为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躯干平衡障碍不明显。n小脑半球病变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转移性肿瘤、脓肿及结核等,n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病侧肢体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为特征。.n表现为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n有病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动作笨拙、不稳、快复轮替动作障碍、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阳性,并有肢体辨距不良、肌肉反跳现象。.n头颈常固定在一个特殊位置,头常向前倾俯,并转向病侧,摇

16、头或转头时可发生恶心与呕吐。n口齿讷吃,构音困难,眼震明显。n行走时步态蹒跚、常向病侧倾跌。n肌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或消失。.n两侧小脑半球病变引起四肢共济失调。n可见于多发性硬化:除有小脑性共济失调、眼震外,常有肢体无力、瘫痪、可伴有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的症状。以病灶多发和病程反复发作及缓解为特点。 .(三)全小脑病变n主要病变躯干的平衡障碍和肢体共济失调。n急性损害以急性小脑炎和中毒多见(如苯妥英纳中毒、巴比妥类中毒、急性汞、铅中毒等)。前者病前有感染史,急性起病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常在28周内痊愈。后者有接触史。.n慢性全小脑病变多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性病变,常见的为遗传性共济失调,其特

17、点是有家族史,起病隐袭而呈进行性,并可有锥体束及脊髓后束损害的症状。n小脑发育不全早期表现是当患儿开始伸手取物时出现共济失调,坐、站、走均迟晚。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及锥体外系症状等其他脑发育不全的表现。 .(四)小脑桥脑角病变n常见病因是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约占8090%。开始有病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或眩晕症状。以后出现同侧局部感觉障碍、面神经轻瘫、小脑共济失调与颅内压增高症状。晚期因脑干与颅神经受累,出现言语与吞咽障碍、对侧锥体束征与感觉障碍。 .(五)脑干病变n其共济失调可为感觉性、小脑性或前庭性,以小脑性者常见。脑干与小脑半球的联系较蚓部多,故脑干损害所致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四肢共济

18、失调为显著,由于代偿不如小脑半球,因此持续时间久。其特点是同时伴有脑干邻近结构如运动、感觉传导束与颅神经损害之各种症状。 .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小脑的基本功能小脑的基本功能n绒球小节叶绒球小节叶 与躯体平衡和肌张力的调节有关.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旧小脑、旧小脑 接受脊髓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调节肢体协调运动和维持肌张力n、新小脑、新小脑 受大脑皮层的影响协调肢体的精细运动.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二、小脑损害的表现二、小脑损害的表现n共济失调共济失调 肢体远端精细运动障碍n平衡障碍平衡障碍 躯体平衡障碍、小脑性步态n辩距不良辩距不良 运动不足或过度.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协同障碍协同障碍 起坐试验

19、n快速轮替异常快速轮替异常(disdiadochokinesia)n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n肌回跳现象肌回跳现象n肌张力降低及钟摆样膝反射肌张力降低及钟摆样膝反射.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小脑性语言小脑性语言n眼球震颤眼球震颤n书写障碍书写障碍n特殊征候特殊征候 肌阵挛:局部性、全身性 病变部位:(橄榄核-齿状核-红核环路病变).Subcortical Motor System:CerebellumDamage causes:Three main systems1.2.3.不能利用前庭信息控制转头时的眼球运动,不能在行走或者站立时控制肢体运动,难以保持平衡肌张力下降共济失调意向性 震颤运动启动困难,

20、动作分解,节段性.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三、小脑综合征三、小脑综合征n中线综合征中线综合征 平衡障碍、头晕眼球震颤、小脑性语言n半球综合征半球综合征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 慢性进行性小脑性损害肌张力异常后期出现腱反射异常和智能障碍nCharcot综合征综合征 .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四、常见的小脑综合征四、常见的小脑综合征n急性全小脑损害急性全小脑损害 小脑炎、中毒性、脱髓鞘、血管性n亚急性小脑损害亚急性小脑损害 副肿瘤综合征.小脑病损的定位诊断n慢性进行性全小脑损害慢性进行性全小脑损害 遗传性、酒精性、慢性药物中毒n局部性损害局部性损害 肿瘤(儿童)

21、、脓肿.abcd.大脑病变导致的共济失调n大脑的额叶、颞叶和顶叶损害临床上都可有共济失调。 .n1.额叶性共济失调: 额叶病变时可发生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主要在站立或步行时出现。特点是伴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并可有精神症状和强握反射。而与小脑病变者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退或钏摆样、无病理反射的临床表现不同。 .n2.颞叶性共济失调: 系颞叶中平衡中枢受损所致,也可由颅内压增高压迫而继发。颞叶性共济失调的特点是共济失调症状轻,早期不易发现,有同向偏盲,失语等症状。.n3.顶叶共济失调: 顶叶病变除有深感觉障碍、皮质感觉障碍外,因顶叶是小脑和前庭的高级中枢,故顶叶旁中央小叶损害时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大小便障碍。 .3.前庭性共济失调:.n因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以平衡障碍为主。特征为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n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