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使用新教材,建构“动态课堂”_第1页
有效使用新教材,建构“动态课堂”_第2页
有效使用新教材,建构“动态课堂”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效使用新教材,建构“动态课堂”首先感谢市教研员赵老师给我这个与各位同仁们交流的机会,让我有幸来到这里,将我 在新教材的处理与使用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行梳理,并和大家交流。不过在这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鱼牛的童话,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池塘里, 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青蛙除了坐着观天,还经常跳到池塘的外面,去看看外面的精 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说:“外面有很多有趣的动物,比如说牛吧,”小青蛙一边比划一边说,“牛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跟我们长得不一 样,喜欢吃青草,身体很大,嗯,比我们两个加起来还要大得多,头上长着两个尖尖的犄角, 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

2、四条粗壮的腿,坚硬的蹄子,长长的尾巴,大大的肚子,还 能产奶呢”小鱼惊叫道:“哇!虽然我没有见过牛,但是听完你的描述我就像真的看见 了牛”。于是他把牛画出来了,进而又画出了“鸟和人”这就是所谓的“鱼牛”、“鱼鸟”和“鱼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经典的例子,“鱼牛现象”在我们人类的认知行为中是普遍存在,像人们心中的鬼神和科幻影视中塑 造的形象无论怎样怪异,总还可以看到人和动物的影子,像孙悟空、猪八戒等;在鱼牛的 童话故事中,鱼根据青蛙的描述,在自己已有知识地基础上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去掉一 点自己的“不理解”,结果竟变得面目全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明明这样说的,学生却 偏偏那样理解,结果

3、可想而知。 因此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动态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寻 找、思考,而不是转述教材内容。2012年秋季开始我们使用改版后的教材,称之为新教材,并在9月份的时候参加了赵老师组织的新教材培训,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新教材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上,以倡导 探究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变学生 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新教材反映了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 应用。同时,追求人文教育与生物学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通过两个 学期的教学经历

4、,我感到新教材确实在向着: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创新精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个目的而奋进。由于六下的材料我还没来得及整理,下面我主要针对六上这本书谈几点对新教材的认识,有不当之 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首先是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上未作变化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仍保留着旧教材完整的知识体系,编写理念也和旧教材一 样,还是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构建和 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5、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 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 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是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新教材将局部内容进行了调整 (有的整合、有的简化、有的增加、有的移位、有的删除), 更注重细节上的变化。如:第一单元,第二章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原题“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 的家” 改为“了解生物圈”,还将旧教材中五节的内容整合为三节,使知识有层次、有次序 的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第二单元把第一章“细胞的观察和细胞的生活”整合为”细胞是生命活

6、动的基本单位”,还把“基因、DNA “的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第三单元调整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顺序。二、呈现方式的变化1. 重视重要概念的呈现每单元的引言都直接指向本单元的重要概念。 如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图片和文字都指 向了“生物圈“这一重要概念。每节开头部分都增设了“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直接说明本节课主题,我们知道在生 物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 , 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也失 去了我们学科的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 ”想一想议一议” 栏目,适当创设 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小现象,去反映和 了解

7、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现象和原理。新教材中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每个章节都围绕着这一重要概念展 开,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次序地呈现知识内容,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所以 不管在教学中我们怎样弹性灵活处理教材,最后都要回到这个主线上来。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都是旧教材 中没有的,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以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概念也都用黑体 字重点标注了,还配上插图帮助理解。2. 重视学习目标的呈现每节开头部分都增设了“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这部分文字,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课要掌握的重要知识或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

8、确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呈 现的问题都是侧重引导性,指向性和开放性的。3. 重视事实性材料的呈现精选事实性材料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如4页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 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6页的“狗的一家”和“同一株碧桃上的花”就用事实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特征,28-29页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实事求是的呈现出来了,让生活在城市的学生眼前一 亮,虽然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这些地方也都去过,但却从来没考虑过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 联系,这个事实把学生要掌握的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了,并在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将概念 掌握了。

9、精选事实性材料以放大细节的方式呈现 ,大家有过显微镜使用的教学经历吧,好上吗? 我觉得不好上,特别是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就更难上了,我们学校显微镜是有,但是四 处办学使得我们的实验课也很难上,一般一个班级只有一、两台显微镜,所以目镜和物镜上 的数字标记只有几个近处学生能看到, 在放大倍数的计算问题上,大多数学生完成的都不好, 而新教材中37页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目镜和物镜上的数字,学生能看清了 ,学习也就不只局限在放大倍数这一个数值了,物镜上的每一个数字他都好奇,如0.25代表什么?(数值孔径)160是什么?(机械筒长)0.17表示什么?(盖玻片的厚度)我记 得我的课后反

10、思是这样写的,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面对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时,可是一幅清晰准确的插图竟让这节课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变 得生动有趣了。后面的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也非常的清晰,因此我就引导学生阅读37-39的图文资料,独自完成显微镜的使用,为了杜绝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要先讲好要求,如每人 一次机会,能独自完成显微镜操作的学生会获得学习能手的称号,学习能手最多的小组将获 得学习优秀小组的称号,用以调动那些学习中聪明却懒惰的学生,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4. 重视探究活动的呈现新教材删除了几个可行性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如旧教材中探究“植物

11、对空气温度 的影响”,此实验范围大,时间长,学生安全无法保证,所以可操作性不高,新教材改成了 “课外探究”;除此之外,新教材还删除了“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几个探究实验。同时新教材还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部分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进 行了补充。 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中 ,除鼠妇以外还提供了黄粉虫和金 鱼两种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灵活性,也提高实验的可行性。5. 重视辨析练习题的呈现我认为新教材的练习题设计的都很好 ,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材课后配备的练习题都完 成了, 有的是作为随

12、堂小测完成的, 有的没时间做,就在下节课开始时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完成。 这里我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好的练习题, 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第 5 题检验生态 系统的组成总结性练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的第 1 题生物圈概念和组成的辨析题; “单细胞生物”的第 3 题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实验探究题,还有第4 题,眼虫分类的开放性试题;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制造者的第4 题光合作用条件的延伸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第 4 题光合作用的综合分析题。这些试题在教学过程中起到 了总结知识,辨析难点,激发兴趣,引人深思的作用,是对所学知识最好的训练。6. 重视版式设计和图片

13、的呈现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在版式设计上还重点突出不同功能板 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 相对次要的内容则以“小资料”、“试 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在插图的变化上,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例如, “生物的特征 ”这一知识点,课文中有插图、图上有文字说明,通过看图学生就 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学完了“生物的特征”这一知识点后,做课本第 8 页的练习时, 学生就会很容易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生物的特征,来说明珊瑚不是生 物的理由了。又如,课本第 66 页的眼虫的结构示意图和第 68页的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

14、通过看 图和文字注解,既掌握了各部分的名称又知道了它们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了单细胞的生物, 照样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13 页的小麦田示意图 ,把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形象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而且比文字形象生动多了,以前讲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不理解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非 生物因素的区别。改用了新教材后,先和学生一起读书明白了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 因素的概念及相互的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第 13 页的小麦田示意图,建构概念,学生都能 很快找到,即使有找错的也马上会有其他学生给指出并改正,说明学生真的明白理解了。7. 重视生物知识和技术延伸的呈现新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在先进的

15、技术手段下不断成长的生物学,是将科学技术不断地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物学 ,如课后介绍的“林业工人的新任务”“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还有“科学 . 技术.社会 ”中介绍的“脱缰之马 -癌细胞”“无 土栽培”“现代化温室”“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等内容让我也有一种获得新知的感觉, 这些内容我们老师由于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好把握在 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告诉学生,而新教材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介绍 给学生,使学生既体会了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体会了生物学与人们生 产和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生物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

16、具大作用,通过阐述生物技术,科 学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科学的价值,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理智运用科学成果的 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上是我对新教材的简单分析,我觉得新教材在知识内容的安排和表述、探究活动的安 排和设计、呈现方式等方面都了有一定改进,符合教学实际。虽然新教材在编排和设计上,都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但终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也是有 限的,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所以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 材”。所以我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下面

17、我谈谈我在授课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做法和看法,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同仁们 批评、指正!一、生动的情景导入,构建趣味课堂先谈下自己的感受 (听专家讲座)例子 1:有个老师引入一个情景,让小朋友回答为什 么长春下雪了,兔子和狐狸出来在地上画画,而青蛙和蛇没出来画画呢?有个朋友回答:兔 子和狐狸家里有钱,它们穿的暖和,身上毛绒绒的,可以出来玩,而青蛙和蛇家里没钱,连 件马甲都买不起,它们怕冻坏了,所以不出来玩,讲完后老师就很不高兴,说你说什么呢? 什么有钱没钱,有毛没毛的,连这个都不懂,这就是讲的冬眠。小朋友听到训斥,耷拉着头 就坐下了。小孩子想像力很丰富,他其实就是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如果教师加以正

18、确的引导,会是 一个很精彩的引入。回想我们的课堂,当我们的学生兴高采烈的举手回答一个问题时,结果 就因为他的答案不是我们预期的那个,这时有的老师不予任何评价的就让他坐下了,搞得学 生莫名其妙;有的老师则讽刺挖苦一番之后,搞得学生再提不起精神头来上课;而有的老师 则积极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大家兴趣盎然。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很好的把握 好自己的教育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巧用“想一想,议一议” 例如:教材12页的“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 , 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 你知道野外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 ?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 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

19、个”想一想 , 议一议”直接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表达出来了 ,将知识 化难为简,且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如果再加一句“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轻松自 然的过渡到了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 :88 页 <<种子的萌发 >>中的“想一想 ,议一议” :清明时节 ,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 ,正如 谚语所说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 ?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 理。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导入,即引出了主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巧用“身边事” 如,教材 59 页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想一想,议一议:下图展示了

20、鱼的发育过程。你看,一个鱼的受精卵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就能发育成游来游去的小鱼, 这是多么神奇!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图中省略号代表的过程大致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 中,除了细胞的数量增加以外,还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情景导入已经是非常精彩的了, 可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面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都不举手,我被晾在讲台上了,下课 后和学生交流才知道,学生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没有生活经历,也没接触过这样的问 题,所以课堂上师生交流中断了,我正想怎么解决这个导入的问题时,两个学生的对话提醒 了我,一个学生拿着生物书问另一个学生:你说心脏为什么会跳动?另一个学生说 : 不知道。 两个人的对话反映了

21、学生对人体奥秘好奇,于是我将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情景导入设计 改为:在“想一想,议一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对自己生命的疑惑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最疑惑的是心脏为什么能跳动?”有的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血 液会流动?”有的说“人们都说心事,可是为什么思考问题的是大脑呢?”有的说“我想知 道基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等等还有的说“我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活跃的课堂中总有调 皮的学生,所以马上就有人说“我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接着说:我 们都是由一颗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不过我也很好奇,一颗小小的受精卵怎么就能长成我这样 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大方的人呢?你们想知道吗?这

22、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 说,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以我自己为例展开教学,展开探索,课堂上趣味无穷,笑声不 断。还有学习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情景导入我的原设计是和教材一样的, 因为我认为这样设计已经很精彩了,可是我在班级候课的时候,听到一个学生在很骄傲的讲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可是没人听,可能是因为这个学生平时表现得就不好的原因吧,所以大 家都不听他说,我就突然想他要是能在课堂上讲讲多好,所以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 神话故事吗?学生一口同声:喜欢,那谁知道神话故事中火神是谁?学生有说:宙斯的,丘比特的,也有说到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神是普罗米修斯,谁能给大家讲讲普罗米修斯的故

23、事 啊?大家马上就都安静了,(其实我认为我们的学生阅读量还是很大的,不管你学习好坏,都读过很多的书),结果没一个人举手的,其实我已经想好让谁讲了,我就点名,让我和同学们 都大吃一惊,这个学生讲的非常精彩,从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开始,讲到普罗米修斯请求宙斯把火种给人类,被宙斯拒绝了,后来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造福,就冒着生命危险,从 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走了火种。结果被主神宙斯发现,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把普 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又派了一 只凶恶的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后来,一个名叫赫拉克勒斯的人来到这里。他 看到恶鹰在啄食可怜的普

24、罗米修斯的肝脏时,便取出弓箭,把那只残忍的恶鹰一箭射落。然 后他松开锁链,放了普罗米修斯,带他离开了山崖。 我说的只是一个大概,学生比我讲的好, 讲完后学生是又佩服又疑惑啊,佩服的是没想到平时都不愿搭理的同学故事讲的这么好,疑 惑的是,生物课怎么讲起了故事呢,于是我接着说,普罗米修斯是人们虚构的火神,但是在 自然界中真有能盗取天火的英雄,这时学生们的眼睛都直直的看着我,眼神中流露的都是求 知的欲望,当我说这个英雄就是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时,学生眼中的欲望马上就变成了疑惑, 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个情景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灵活的改进实验,构建灵动课堂1、选择合适材料,清

25、晰呈现探究结果实验探究是探索生物奥秘,获得生物学知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这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能帮助学生理 解实验的目的和作用,理解实验和理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思维,弓I导学生 真正的走进生物学的大门。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必须做,可是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我发觉鼠 妇这种小动物不太好控制,似乎对光、振动、声响都有反应,而且不是固定的呆在阴暗环境 中,经常是沿着解剖盘四周爬,有时还有假死现象,使实验计数不准,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市区里短时间内很难采集到足够多的鼠妇(例如我们一个班一次实验至少需要280只),我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材

26、料,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黄粉虫和蚯蚓的实验效果都很明显,最后我 在实际教学中改用了黄粉虫和蚯蚓。与鼠妇相比,它们最大的优点是经济易得,在花鸟鱼虫 市场能买到,全年级实验大约花费10元钱就够了;再有,就是它们可控性强,对光反应非常 敏感,健康的黄粉虫和蚯蚓不到1分钟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爬到阴暗处再不出来)。每组 10条黄粉虫重复做3次,然后统计全班28个组的平均值,以克服偶然性问题。这与同时取 放10只活跃的鼠妇相比,操作难度大大降低,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实验原理、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与教材高度一致,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结论,而且有时间充分地了解探究 的方法步骤,理解“变量” “对照实验”

27、等术语,为今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探究不仅有效而且优效。而我在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记住蒸腾作用的概念, 我展示了蒸腾作用的结果,塑料袋壁上有很多水珠。通过观察,请同学们分析这些水珠可能 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分析可能来自袋内的植物,也可能是土壤中的水蒸发的。我接着请同学 们思考植物体内的水是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学生分组讨论,有的 说是从根吸收的,在上部散失的;有的说是植物体内的一些化学反应生成后再散失的;有的 说是从根部吸收再从叶散失的。然后老师引导道:能不能从结构上再想一想呢?孩子们有的 说:是根吸收的应该和根毛

28、区的结构有关;有的说是茎运输的,应该和茎的结构有关,比方 说导管或者是筛管;有的说是运到叶子从叶片散失的,可能是从气孔散失的。接着我大大的 鼓励了学生,继续引导道:能不能根据你们所分析的画出整个过程的图解,并用简练的语言 概括这个过程。学生在进一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终于概括出了水分散失的过程,这个时候 我再恰到好处的指出:这个过程就是蒸腾作用。通过这个课例,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个概念的 学习,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获得的,记忆特别深刻。这期间,学生通过分工合作, 既完成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又在不断的比较和修正中建构了新知。结果使学生对这个生物学 现象的认识一点点走向正确、全面。再如探究“种子萌

29、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必须使用四个大小一样的罐头瓶,一时之间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瓶子,我们可以改用自封袋,实验效果也非常的好。而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改用煮熟的玉米种子,更容易剥离开种皮和果皮以及胚, 帮助学生理解胚乳不属于胚的结构。再比如在做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在使用经典的天竺葵实验的同时,我还给学生每组 一片银边吊兰的叶片,这种吊兰的边缘和中间部分叶脉没有叶绿素而成白色。在给天竺葵叶 片脱色的同时,把银边吊兰的叶片也一起煮沸、脱色、一起滴加碘液检验,结果(照片)发 现原来银边没有叶绿体的部分也没有淀粉的生成,因此,同时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 条件一一叶绿体。这样,在同

30、样的实验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像这样,受地区差异、季节差异等因素影响,获取教材中推荐的实验材料有困难时,积 极主动地寻找替代材料,是探究性学习有实效的一种重要保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一个经验:其实一种实验材料可以完成许多实验,这样做既可以体现出实验的系统性, 对教师的教授而言,又可以起到比较短时高效的作用。 如: 小麦、水稻、玉米的种子容易得到,也比较经济便宜,在实验室中种植,不需要占用许多的 空间,但是却能让学生观察到一种植物整个生活史的完整过程,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回家种植。 玉米这样一种实验材料可以完成如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的萌发、以及发芽率的测 定、观察玉米的根

31、尖、因为玉米叶比较薄,还可以观察玉米叶的气孔,等实验。一种实验材料可以完成许多实验的方法,非常适用初中生物实验,简单、经济,不失为 实验的好思路。2、转变组织方式,正确判断探究结果材料的改变,往往带来的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 在实际探究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假设往往是发散的、多元的,对于这些发散思 维、创新思维,我们应该小心地保护和引导。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材主要对水分、温度、空气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际教 学中学生们还想到了土壤、阳光、营养物质甚至空间是不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针对这种情 况,我将这个探究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课时,明确目的,提出问题:种子的

32、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对于学生做出的种种 假设,教师不解释不判断,只是让学生任选一个条件作为研究内容,然后发放基础实验材料 (每人两个自封袋若干种子) 、讨论实验计划。第二课时,学生拿着自己的实验装置,交流实验方法,汇集个人结论,得出最终结论。 经过这样的组织,在以下两个方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首先,对于探究的问题,有了正确的结论:通过宽泛的操作和现象,最后,学生们不仅 掌握了教材例举的“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而且 知道了“土壤、光、营养物质”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纠正了以往的认知偏差。其次,对于探究的过程, 有了多样的做法: 学生们在保证了对照实验的前提

33、下, 控制“阳 光”这个变量时有的用盒子罩、有的用黑布蒙、有的用锡纸包;控制“空气”这个变量时: 有的是直接挤出空气,有的是用针头抽出空气,有的是把塑料袋灌满水后在袋角扎一小洞通 过流出水排出空气,留下少量水供种子萌发。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 一位同学对“空间” 这个 条件的探究:把吃口香糖剩下的塑料板凹槽中放入种子,再塞上纸巾填满空间,纸巾洒水供 种子需要,上下两块塑料板对齐后以透明胶封口以此来限制空间,在第二课时交流时已 经有 4 粒种子发芽,由此这位同学得出自己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因为种 子萌发的力量很大。 学生的这些做法可能不太严密,但将这些做法展示与交流,有助于培养 学生

34、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3、做好数据统计,科学认识探究结果 探究实验中,记录和整理数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分组探究分组记录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偶然性,因此对全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 有多项探究需要进行数据处理。通常,这是个繁琐的过程,而利用 Excel 的图表处理功能则 可以实现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由于 Excel 软件在数据统计中的超强实用性,目前我校生物实 验已将其作为实验数据处理的主要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教学过程,真实可靠的实 验数据就是一种科学的实验结果,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做好实验

35、总结,理性分析探究结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实验课,时间总是比较紧张,很难 有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我凡是在进行了一项大型的、经典的实验之后,都有专门的一节 实验分析课,对实验过程中一些共性的、个别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中涉及的知识、方法 进行梳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如“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材上切开玉米种子是采用纵切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发 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横切法或者是矢状切法,通过总结我们得出:纵切法可以很清楚的 观察到种子中的胚,而横切法则很容易看清胚乳;还有教材中只提示向玉米种子的纵剖面滴 加碘液,观察胚乳的颜色,而实验过程中有些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

36、生也会往菜豆的纵剖面上 滴加碘液, 结果过了 15分钟左右它会发现菜豆子叶也微微变蓝了, 原来菜豆种子中也含有少 量的淀粉。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遮盖时间过长的天竺葵叶片变白说明光是形成叶绿体的重要 因素;装有煮熟黄豆种子的暖水瓶温度几天后远远高于装萌发种子的暖水瓶说明死种子 发酵,微生物繁殖,说明微生物也能进行呼吸,说明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呼吸。探究实验是学生最喜欢的生物学习方式,同时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也非常符合初中孩子 的学习心理 。三、有效地分解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新教材虽然是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而编写的,但是对我们初一的孩子来说有些问题 还是不能理解的,也就很难给出一个自信而准确的答案了,

37、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打 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我将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分解为学生能够理解,且在教材上能够找到答 案的问题。如, 50页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细胞怎样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在这个过程 中,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用这个问题上了两节课后我发现效果不 好,问题抛出后,无人应答,我只能自问自答,下课后一问学生,才知道原来他们压根就不 知道问的是什么意思,更谈不上去回答了。课下我就反复琢磨,最后把问题改成:“细胞的 生活需要那些物质?细胞怎样从外界获得这些物质?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吗?细胞怎样从外 界获得能量?”等一系列的小问题,这样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简单了,学

38、生能很快的找到 答案组织语言回答,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还有 67页的“观察草履虫”的一道讨论题,草履 虫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观察,谈谈你看法。这个问题的难度也很大,学生不是找不到答案, 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生活的范围太广了,初一的学生不知道生活包括什么?于是我把这 个这问题做了一个处理,把它分解成了若干个小问题:1、草履虫的生活需要营养吗?它们是怎样获得营养的?2、草履虫能呼吸吗?你认为它是怎样呼吸的?3、草履虫会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吗?它是怎样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4、草履虫能生长和繁殖吗?它是怎样繁殖的?5、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几个小问题的答案,学生很快就在教

39、材中找到了,且与生物的基本特征相对应,进而理 解了草履虫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分解处理让课堂上充满了自信的声音。四、适当调整教材,构建丰富课堂1、把握知识层次的完整性,对教材进行有机处理有人说过:教学是活的,语言是活的,课堂也是活的,活生生的教学情境是我们实际教 学生发、展开和结果的场所。而教师是这一场所的指导者和导演者,对课程的把握、预设以 及课堂情境的变化,关键在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 况的需要,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 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季节问

40、题,因为,新学年开学基本上在每年的 9月,如果我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上 课,上到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已经是 12月份。这时,哈尔滨的天气已经很冷,光照少,且 日照时间短。这时光合作用产生氧、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探究 实验就很难完成;所以第六章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调到第二单元第二章的后面来讲,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叶 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另外,在上到“开花和结果”时,也已进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没了,学生很难观察到花的结构,而购买鲜花的成本又比较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 尝试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适合的

41、季节天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学校周课时是三 节,在讲完绿色植物的类群后,正值十月初学生们刚好已经学习了有关种子植物的知识,接 下来我们就可以学习“开花和结果”的知识,这样调整既不影响教材的知识体系,又可以在 秋季寻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实,以便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以及果实的结构等,果实里有种 子,接着再讲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到根的生长等内容也很顺理成章。这样大胆的调整虽 然能使学生对每一节的内容都能印象深刻,但我们一定要做好知识的衔接和总结。2、为学生把脉,重组教材内容“把脉”是中医师了解病人疾病内在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着眼于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经常为学生把脉。我们的学生虽

42、然刚上初中,但他在生物学方面并不是 一张白纸,可以让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因此,我 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进而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 化抽象为直观。往往这些时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对教材进行重组。教科书是书面的资料,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建构灵活生动有趣的课堂,我也会适 当的添加一些内容。如 66 页几种单细胞生物的介绍,教材只介绍了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名称, 信息有限,内容单一,为了有效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扩充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我在这里填 充了每种生物的详细介绍,如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 生物

43、。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 1000 多种酵母,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 境中,在酿酒和面包、馒头的制作中,十分重要;除此之外还有衣藻,眼虫,大变形虫等。 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为后面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降 低了难度。比方说:“种子植物”一课, 教材的编排顺序 是先通过种子结构这一实验,了解单子叶植 物和双子叶植物,进而再揭示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同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 物和被子植物。 我本人就尝试对这节课做了下重组 ,首先我给学生分发了不同的水果,让他 们尝试找到种子藏在哪里?从而引出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且带领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 见的这

44、两种植物,尤其是一些珍贵的裸子植物,并从中渗透情感教育。然后我诱导学生思考: 一枚小小的种子,怎么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的秘密在哪?从而导入到种子结构这一实验, 通过动手观察,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种皮和胚的存在,并理解了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等植 物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因。这么调整使学生通过自己去尝试、发现来不断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 变了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反复练习、 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引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索解决问 题的过程。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运用和处理的一些做法,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45、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在上述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我还加入了活动 教学。五、组织活动教学,构建快乐课堂 新课标中指出:应当将学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知识、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如何组织活动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懂理又动情呢?我是这样做的。1、整合学科知识,揭示生活现象: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材内容讲完了,但学生意犹未尽,纷纷提出相关的各 种问题。那么,针对某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完成课标规定程度的基础上开设相应活动课, 有利于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例如,在讲完眼和视觉之后,针对学生的兴奋点, 组织

46、一节活动课“视”界真奇妙。在活动的海报中,我写道:“在我们的司空见惯中, 在我们的习以为常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一次视觉之旅,你会发现:“视”界真奇妙!”。 通过“眼见一定为实吗?”、“美景能尽收眼底吗”、“人为什么长两只眼睛”、“站立不 动也用眼睛吗”四个问题,进行趣味十足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明白:视觉停 留、盲点、双眼立体视觉以及视觉在平衡中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延伸,使学生对一 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加以注意和科学理解。2、关注学生心理,和谐家庭生活:初中阶段正值人生的逆反期, 孩子们不仅不体会父母的伟大和辛苦, 还与父母矛盾重重, 这时单纯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 而一节生物

47、活动课有时能为一个家庭的和谐作出贡献。 在人 的生殖一课后,我精心设计了一次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亲情回访”,在 问卷中,首先是学生调查自己出生前后的事项;第二项是请家人讲述母亲生育你的过程中一 段故事,课上交流;第三项有这样的提示:“如果你的妈妈是剖宫产,请你摸一摸妈妈的伤 疤;如果是正常产请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如果妈妈不在身边,请你用她能感受到的方式告诉 妈妈“我爱你!”(其实,最后这一句话是给那些父母离异、母亲不在身边的孩子设计的); 第四项有这样的提示: “在生你的过程中,爸爸是最紧张的人, 请你也给爸爸一个爱的表示” 。 最后请家长根据学生的采访表现打分;第二阶段是课上交流

48、、负重体验:老师事先准备 10 多 斤书塞进一个大靠垫,课上请志愿者绑在腰间,做一些日常行动如:走路、扫地、系鞋带等, 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感受。看到体验者大腹便便的样子,同学们最初都笑翻了天,一个个都 跃跃欲试,在谈感受时纷纷表示:我妈当初真不容易。 一位女同学 她妈妈是我们学校的教师, 她体验后我没有让她说而是让她把感想写在黑板上。她很凝重地在黑板上写下“沉重、负担、 麻烦、小心”回到座位上就哭了;还有一位男同学体验过后嘻笑着说:“以后我可得对我媳 妇好点啊”。这话看似玩笑,但足以值得我们欣慰啊。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与 理解,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融入生活。3、改变原有习惯,

49、提倡科学生活: 针对学生们偏爱洋快餐这一现象,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之后,我们开设了专门的 一节讲座 直面洋快餐:从洋快餐的历史、洋快餐火爆的原因 、洋快餐的危害及如何理性 食用洋快餐几个方面对洋快餐进行剖析,从而使学生改变饮食习惯,推广健康、科学的饮食。 一次,在一个班级讲完这个讲座后,一位胖乎乎的男同学当堂拿出一份汉堡说:“老师,我 以前每天早晨一个汉堡。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吃了!”还有一个班在听完讲座后,全班掀起 了“告别碳酸饮料”的活动。科学的生活方式,学生将受益终生 。4、运用游戏教学,学得轻松愉快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采用小组讨

50、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我想构建一个快乐的课堂,可是生活中快乐的事儿很多,但是能拿到课堂教学中应 用的却没有,后来在我女儿上英语课时我受到了启发:我女儿开学三年级,在“佳音英语” 学习已经一年半了,那里每一小节课是 1 小时,有时我透过窗户在外面观察她,发现她节节 课都学得兴趣盎然,注意力非常集中,每次升级试也都是班级第一名。有次我问孩子,为什 么英语课这么长时间你还能学得这么明白,学校的数学和语文课才 40 分钟,你却还不够优 秀?孩子是这么告诉我的:英语课虽然上课时间长,但是老师经常领着我们做游戏,我可以 怎么舒服怎么上,所以我愿意听;可是学校虽

51、然一节课只有 40 分钟,但是老师很少领我们做 游戏,我还必须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姿势听课,太累了! 是呀!如果我们每节课的学习就像玩 游戏一样那么轻松自在,还能有那么多的学困生吗?可惜这还只是个希望!于是我开始注意 积累有关生物课堂活动的材料。我想虽然我不能让每个教学过程都像游戏一样,但我可以在 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构建快乐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率。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 我发现生物学课堂教学游戏种类也有很多。下面向大家介 绍一下我常用到的一些游戏。A、观察类游戏:如找茬(学生生物课上的第一个游戏)做法:两人一组,先互相观察, 然后背对背改变自己身上的一些装束 (约定好改变几处) 再互相观察,找到对方的变化分析:这是学生在生物课上玩的第一个游戏,游戏的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 验认真观察的乐趣。后来我发现玩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很善于观察,特别是我的表情变化 他们也能马上发现,并读懂老师的意思,我们在课堂上的配合也越来越有默契了。游戏的作用:寓教于乐,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B、参与类游戏:如抛球做法:两人分别用创可贴挡住一只眼睛, 然后对抛球,每接一次计数 1 次,以1 分钟为限 分析:抛球(体验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单眼的接球次数明显少于双眼。是因为两个眼睛 在同一平面,立体视觉,能够进行精准的定位;而单眼视觉是平面的,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