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_第1页
2011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_第2页
2011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_第3页
2011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_第4页
2011高考政治考点解析 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考点突破(一)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1家庭消费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层次递进发展的。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比较少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可见,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2家庭消费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也会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地提高。因此,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提高家庭消费水平

2、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3家庭消费受物价水平的影响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成为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消费品价格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物价水平与家庭消费水平成反比关系。4家庭消费受人口数量的影响在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一个家庭中的供养人口越多,平均消费水平越低;供养人口越少,平均消费水平越高。因此,控制人口的增长,对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消费类型说明,消费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分,这里讲生活消费的类型。1按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

3、费。前者消费的是具体产品,后者消费的家教、保姆、维修等专项服务。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1)钱货两清消费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交易方式。买卖之后,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当即发生转移,但责任并未完全转移,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贷款消费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与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贷款消费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是攒钱消费,这也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消费者当前支付能力。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如在通货紧缩之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则是利国利

4、民之举。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是随着偿还贷款逐渐发生转移,直到付清所有贷款时完全转移。(3)租赁消费租比买便宜得多,这是租赁消费发生的原因。租赁消费中,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变更,只是转移了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3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4按照消费的内容可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三)正确理解家庭消费的发展家庭消费的发展既可以表现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讲,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

5、质量;从微观角度讲,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水平可用消费的货币量来表示。消费结构,是指家庭消费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横向来看,消费结构是指吃、穿、住、行、用等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从纵向来看,消费结构可以指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家庭消费的进步,从消费水平上,表现为消费总支出的不断增加,消费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从消费结构上,表现为生存资料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逐渐增加。误区警示消费就是生活消费解析:消费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义的消费指

6、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如厂家购买原材料。生活消费是人们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对各种生活资料的消耗,如孩子上学。生活消费则可细分为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真题再现例题(2009·全国)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BCD点评:本题应选B。首先,国家向农民购买家电提供补贴,并没有增加农民的收入,而是刺激消费支出,因此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故排除。其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农民增

7、加家电消费有利于家电企业的生产,故选。“家电下乡”是产品的下乡,没有直接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排除。考点突破(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必要性: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可以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的地位等几个方面来理解。(1)全面把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见后面第(二)个问题的解释家庭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2)家庭消费的地位家庭消费虽然只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国家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但是家庭生活消费绝非与社会无关,而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大事。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

8、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因此,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由以上可见,消费有如此重大的作用,我们不能人为地抑制消费,不能使消费滞后,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使消费和生产协调发展。2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要求:首先,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就是使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来合理进行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精

9、神消费是通过读书学习、文化娱乐等活动,使人的精神健康得到发展、智力得以增强的消费活动。其重要性就在于既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精神文化消费是人类特有的消费现象,而科学文化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注重精神消费主要是针对家庭消费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消费现象,指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必须协调发展,不可一轻一重。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只注重物质消费,家庭收入多了,餐餐鸡鸭鱼肉,上馆子,吃西餐,但家里没有一个书架,没有一本书、一份报,结果人吃肥了,却变傻了,整体素质反而差了。所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消费。

10、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家庭消费中精神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重要。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科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落后、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习惯仍然大量存在,诸如吸烟、酗酒、赌博、吸毒、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修坟墓、造庙宇、看风水、算命占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偏饮偏食等消费现象,既有害于身体健康,又浪费钱财,还破坏社会风气,有损人的道德修养。为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

11、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正确消费观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困难靠艰苦奋斗去克服,胜利靠艰苦奋斗去争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要靠艰苦奋斗去创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从国情看,我们还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从个人道德修养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奢华的消费习惯,容易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玩物丧志,过分优越的生活会使人缺乏进取心,缺乏克

12、服困难的意志力。相反,艰苦奋斗可以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消耗。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节俭也被视为一种尊重劳动成果、爱惜资源的美德。(二)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和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1)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第一,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家庭消费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第二,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消费水平随生产的发展而提高,消费方式随生产的发展而改变。第三,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赶“时髦”,消费“一步到位”,虽然不为社会所认可,但

13、它反映了消费的动力是由生产带来的,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没有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消费赶着“到位”的情况。(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第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如现在的节日长假旅游、教育消费等热点的出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2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既要看到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反对不顾

14、当前生产的实际能力,搞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又要看到消费对生产的巨大反作用,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3如何刺激和引导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以加速经济增长:(1)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对待消费行为。广大消费者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有效地合理消费,不断地调整消费结构,实现消费需求的扩大。(2)双向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一方面,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所得税,严格界定收入界限,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另一方面,设立低收入者救济金,以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缩小消费差距,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3)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今后应把“住、行”作为城镇居民的消费

15、热点,以汽车、住房、旅游等产业作为培育对象,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人们对新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制度尚存疑虑,有钱不敢花,存入银行以增加自我保险能力,从而增大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预期。(5)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培植农村居民新的消费热点。(6)建立信用消费制度,促进个人信用的发展。开展消费信贷,已成为刺激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正确选择。(7)拓展再就业渠道,增强消费能力。(三)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信用消费就是得到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后,不立即付钱而是承诺将来付钱的做法,也就是“先买货、后付钱”的一种消费方法。信用消费与超前消费在消费支出上都具有

16、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的特点,但二者在消费动机、消费内容、消费原则以及消费后果上又是不同的。 信用消费超前消费消费动机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求。把追求享乐、满足虚荣作为消费的唯一理念。消费内容购买的消费品是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购买的往往是与生存发展需要关系不太紧密的高档品、奢移品。消费原则讲求实际和量入为出,讲消费的可行性,既着眼于当前,又照顾未来,做到了二者和谐统一。违背客观实际,只顾眼前,不管今后,割裂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信用消费超前消费消费后果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与压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可

17、以促进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困难,保证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效促进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追求一步到位,严重脱离实际,必然助长奢侈、浪费、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使人们丢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经济上还会造成虚假社会需求,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消费心理对各种消费心理的分析(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否

18、则过犹不及。(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心理基于夸耀性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误区警示1家庭消费是家庭的事,个人的事,与社会无关,对国家无碍。解析:一方面,家庭消费确实是家庭的事,是个人的行为。在我国,公民的合法收入受国家法律保护,国家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因此,如何进行家庭消费决定权在个人,国家不会干涉。另一方面,家庭消费又不能说它与社会无关,对国家无碍。因为家庭消费是否合理合法,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利益。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合理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

19、有责任对生活消费进行指导和调控。2把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限制消费等同起来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因此,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作只是对那些收入有限、生活困难的人提出来的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适度消费是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反对铺张浪费,但不是限制消费。因此,不能把它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真题再现例题(2009·浙江文综,25,4分)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

20、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ABCD点评: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正在壮大。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消费量增加与产品质量的提高无必然联系,不选。观点错误,不选。考点突破1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一方面销售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法律意识和权力意识淡薄,不知道运用法律武

21、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从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地位看,消费者的重要地位决定其合法权益必须要受到保护。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作为购买一方的消费者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首先,它决定着经营者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经营者的商品能否销售出去,主要看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支付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实际上等于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投票”认可,其商品则有利于实现其价值。其次,它支配着生产、经营者的资源配置。消费者通过购买的方式,将自己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传达给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者要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和利润。因此,消

22、费者的权利行使得越充分,生产经营者对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就越能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人力、物力、财力就越能合理地分配到社会最需要的部门和生产单位,达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商品服务市场的运行就越规范,越有秩序。2消费者的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1)消费者的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规范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利的行为,就是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就是坚持了市场交易原则。(2)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具有一致性。消费者权益主要内容与市场交易原则的联系安全权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权与诚实

23、守信原则相联系知情权获知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与平等原则相联系自主选择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与自愿原则相联系公平交易权有权获得公平交易的条件,拒绝强制交易与公平原则相联系消费者权益主要内容与市场交易原则的联系求偿权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与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受尊重权享有人格尊严、风俗习惯受尊重权与平等原则相联系3.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要由法律确定下来,而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根据人民的意愿和意志制定的。所以,为使保护消费者权益做到有法可依,国家首先要立法。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

24、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政策,从不同的方面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也体现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是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领导和监督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所谓领导,就是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监督则是预防和制止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对工商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它既要管理社会的一般经济活动,如管理市

25、场秩序、经营登记监督、物价监督、商标监督等,也要调查、处理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承担依照法律和法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执法、司法机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为受害消费者讨回公道,关键是加强司法工作。国家的司法机关担负着惩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受理消费者的有关诉讼,要依据法律规定切实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要围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进行侦查、立案、分析、审判以及依法调解、仲裁等。目前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讨公道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同时也说明国家司法机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力度加大了。消费者协会和

26、其他消费者组织社会团体。消费者协会的主要工作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参与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提请鉴定部门鉴定;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即电视、广播、服刊等,由于其受众多,且舆论参与的力量又大,所以,借助于传播媒介来监督、揭露、批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效果很好。(3)生产者和经营者,要严把质量关,实行修理、更换、退货的承诺制度,开展优质服务,搞好售后服务,这样既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4)消费者个人应积极配合有关机构与部门的行动,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善于和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消费者重点是要树立法律意识,懂得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