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8.1 生态因素巩固提能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8.1 生态因素巩固提能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8.1 生态因素巩固提能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8.1 生态因素巩固提能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8.1 生态因素巩固提能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巩固提能训练必修部分 第八章 第一节 生态因素一、选择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风吹,雁南飞”,决定这两种生命现象发生的外界因素分别是 ()A.阳光、温度 B.温度、光强C.日照长度、光质 D.温度、日照长度答案:D2.(2010·揭阳模拟)下列关于光对生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D.光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解析:动物的繁殖活动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答案:C3.日常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

2、物生活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依次是 ()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解析:造成“春兰秋菊”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周期,兰花在春季开花,为长日照植物,菊花在秋季开花,为短日照植物;造成“南橘北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温度。答案:A4.我国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呈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变化。决定上述规律性变化最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水分、温度 B.气候、海拔C.温度、人为因素 D.温度、水分解析:我国从南北,气温变化由高低;从东西,降水变化由多少。这些生态因素决定了森林类型和植被类型的规律性变化。答案:D5.(2008·广东高考)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

3、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 C. D.解析:菟丝子属寄生生活,吸收果树的水分和营养,常生于寄主的树冠层,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对寄主造成不利影响。答案:D6.一块疏于管理的玉米田,由于没有间苗和锄草,其产量极低。仅从这一角度分析,造成该农田减产的生物因素是 ()A.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少 B.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C.种内斗争和竞争 D.竞争和种间斗争解析:间苗是指去除多余幼苗,使留下的植株占有适当空间的田间管理技术。如果玉米田没有间苗和锄草,就使玉米植株过密,杂

4、草增多。玉米植株过密,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杂草增多,导致竞争加剧。种内斗争和竞争使该农田减产。答案:7.如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解析:由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曲线判断A项为错误的;提高光照强度时,水中无机养分磷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减少;由图中无法得出光照强度的提高对分解者的代谢有影响。答案:B8.(2009·天河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

5、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使原产本地的蜗牛也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巴西蜗牛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蜗牛与蔬菜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巴西蜗牛的逃逸,使原产本地的蜗牛几乎绝迹,说明巴西蜗牛与原产本地的蜗牛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C9. (2010·江苏名校联考)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在t1t2范围内时,物种2竞争力小于物种1B.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大于物种2C.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小于物种2D.温度在t1t2或t3以

6、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2能更好地生活,物种1生活不好解析:图中显示在t2t3温度范围内物种2竞争力更强,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内物种1的竞争力较强,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1能更好地生活。答案:A10.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7、答案:B11.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拟谷盗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B.在本实验中,引起甲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湿度C.两种拟谷盗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不能共存D.在本实验中,引起乙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解析:甲、乙拟谷盗是两个物种,都以粮食为食,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引起甲、乙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湿度和温度;两种拟谷盗在干热、湿温、干温、湿冷等条件下可以共存。答案:

8、A1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实验组对照组黑暗中培养在光下培养生长良好生长不良A. B. C. D.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为此对实验组的处理应是除去光即放在黑暗中培养,对照组应不做处理,即放在光下培养,对于结果的预测实验组是生长不良,对照组则是生长良好,故本题的正确组合应是实验组为,对照组为。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中,表示a、b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动情

9、况,请根据3个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你认为用哪个图的曲线表示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最合适。(2)你认为图曲线表示的种间关系是,其中a表示,b表示。(3)你认为哪个图能反映出竞争排斥原理的内容。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是。解析:图曲线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因为从曲线分析,两曲线之间存在着“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动关系,其中b曲线的数量变动是随a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图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生态位完全重叠会出现竞争排斥现象,图曲线反映的是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竞争结果;图曲线表示的是共生关系

10、,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白蚁和其肠道中的鞭毛虫等的关系。答案:(1)(2)捕食被捕食者捕食者(3)b1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增长,在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

11、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沙棘叶片光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释放O2mg·m2·h1)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cm(%) 山坡地 0.595 0.0157.02.44960河滩地0.2020.00315.02.821280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和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

12、群密度。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应采用样方法。(2)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从曲线中看出,在20022004年(区段),曲线斜率最大,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从表中数据看出,山坡地土壤肥力比河滩地大,含水量小,而光合作用总量小,说明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设计实验时,B组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结果A组由于含水量大而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4)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为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

13、、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答案:(1)样方(2)“S”型20022004(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4)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15.(2010·海淀质检)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

14、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2)图乙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性。(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5)某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前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并可能危害到生物。(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下图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

15、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草食鱼类可以,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解析:(1)由图示可知,春季湖泊中无机盐的浓度高,引起浮游藻类数量增加,夏、秋季节随水体中无机盐的浓度降低,浮游藻类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无机盐浓度是影响藻类大量繁殖最主要的因素。(2)由图示可知,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从上游流到下游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3)绿潮后期蓝藻大量死亡后,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该分解过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中氧气明显降低。(4)水华严重时,藻类大量繁殖覆盖在湖泊表面,挺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和氧气,常会导致死亡。(5)使用化学杀藻剂虽然在短时间内有较好的净水效果,但会引起水体污染,同时对水中的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危害。(6)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是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引入挺水植物来制约藻类的数量。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