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_第1页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_第2页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_第3页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_第4页
谈朱熹蒙学教育对现代儿童品德教育的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谈朱熹蒙学教育与现代儿童品德教育摘要:朱熹既是我国的大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之一。在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教育活动中,朱子非常重视蒙学教育。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蒙学教育至宋代已趋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学教育也几乎都是围绕朱熹的思想展开的。蒙学是儿童品德教育的典范。它将儿童品德教育的至上性落实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贯彻了“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蒙学中的品德教育模式对于当代儿童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批判地继承朱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儿童品德教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朱熹” “蒙学” “品德教育” “借鉴”所谓蒙学,就是启蒙的学问。在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来

2、敦使社会成员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的传统中国,蒙学教育不但有着非常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社会伦理思想的特点,而且教化方式和教化内容也都相当切中实际,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他不仅和其他思想家一样,始终积极坚持以“明人伦”、“知孝悌”为教化目标,将中国传统的美德规范贯穿于蒙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而且还在蒙学教育中运用了一些独特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做好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参考。一、朱熹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朱熹编著的著作首先是童蒙须知。它的篇幅甚短一共分为五节,衣服冠履第一、言语步趋第二、洒扫涓洁第三、读书写字第四和杂细事宜第五所讲都是日常起居的小事,目的在于教会

3、孩童行规蹈矩、尊重父母长辈师友、注意观瞻、爱惜器物、认真做事等等,不涉及什么大道理。其次是小学全书侧重于行为实践而非空谈。小学的目的虽然主要在于给孩童提供行为上的准则,但是,小学的精神却在于从小就培育孩童的道德心,从而让他们的性命得以渐渐滋长。因此,小学所教的种种待人接物的事情,除了要训示规矩以外,最重要还是要培养孩童对人对己的一种敬意。对于它在童蒙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朱熹本人的评说是:“后之学者,且看小学之书;那是做人底样子。” 再次是朱子家训。它主要论述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和处世原则,但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家的范畴,成为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是一部寻求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所必不可少的伦理

4、参照书。最后是 训子从学帖和训蒙绝旬。二者在笔调上显得语重心长,叮嘱再三,充满了对蒙童游子见贤思齐、奋发图强和读书明理的期盼与厚望。这些家教著作从总体上看,基本属于一种规范式、条例式的教育细则描述,重在对蒙童进行外在的行为约束和人格约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谈及最多的是子女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处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 ,几乎不见父母长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用朱熹自己的话说就是:“某此间讲话时少,践履时多,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二)、朱熹主要蒙育思想(1)重视蒙养教育 

5、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小学三年级, 初中二年级是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发展, 特别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人在幼年时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染於黑则黑,染於白则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时若施以正确的知识和道理,那麽这些知识和道理对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在心灵深处具有导向功能。初中以后, 青少年到了个性发展的成熟期, 此时他们的品德结构和个

6、性特征就基本定型了。成熟期前的人的可塑性大, 应抓紧训练、培养;成熟后并非不能再发展, 但可塑性较小, 较难训练、培养。因此, 抓紧成熟期前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2)要求慎择师友    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因此朱熹也与古代许多教育家一样,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  朱熹认为,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因为乳母与婴幼儿接触的时间较长,对婴幼儿的影响也较大。儿童稍长,除须慎择教师外,还应开始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  普通人家的子弟要善择师

7、友,对太子、皇孙来说,师友的选择就更为重要。作为晚年曾做过焕章阁等制并兼皇帝的老师的朱熹,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他说:“夫太子,天下之本,其辅翼之不可不谨。”至于皇孙,由于其“德性未定”、“闻见未广”,则“保养之具,尤不可不严。”(3)强调学“眼前事”朱熹认为:“圣贤之学,虽不可以浅意量,然学之者,必自其近而易者始。”同时他还说:“据某看,学问之道只在眼前日用底便是,初无深远幽妙。”因此他规定小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他指出:“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具体言之,它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样一些内容。朱熹认为儿童学习

8、这类“眼前事”不仅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为大学“学其理”打下基础,因为“理在其中”,事事物物之中都存有一个理,“学之大小,固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 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自幼儿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至今这仍是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朱熹蒙学教育特点对当代儿童德育启发。(一)重视儿童德育教材建设 教育目的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来实现,而教育内容则依靠教材来体现。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表明,在

9、朱熹以前,小学没有书籍。朱熹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人们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为儿童编写了童蒙须知和小学等教材。童蒙须知就儿童日常生活中择其可知而易行的,作为训练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的教材。小学是把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值得学习之处分内外篇编制。内篇四卷为立教明伦(说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敬身稽古外篇两卷为嘉言和善行,共385章。 除童蒙须知和小学两本蒙学教材之外,朱熹还把他与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小学教材。小学儿童只要求读正书,不读注释。朱熹认为,熟读正文以后,随着年龄慢慢增加,做人做事的经验多了,碰到某一件事,就会突然触发某一句书,启发你的灵感,给你智慧,

10、往往就因此知道如何去处理事情。(二)要先入为主。重视对儿童品德的教育朱熹在长时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少年儿童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先入为主”。朱熹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思想单纯,最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影响,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在以后的道德选择中容易接受与它一致的观念,拒斥和它不同的思想。由此看,一个人在幼年阶段所获得的早期认识,对人的一生具有强烈的铭印作用,因而在其後来的道德形成过程中,先接受的观念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对後来思想和行为的选择。当然,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後来的教育影响也可能压倒原来占优

11、势的思想意识,但是,这种变化需要更多的努力,并且奏效甚慢。品德孕育于儿童时期,萌芽于少年期,构成于青年期。儿童的品德意识比拟模糊,但儿童懵懂的道德感可为他们今后品德理想、成才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构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代社会,由于受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误导和影响,不少儿童从小就注重物质享用的品牌化、高档化,却缺乏高尚的品德。所以,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外在规范的养成教育,必须先入为主,使儿童从小就接受到正确的道德训练。贯串立志成才教育,积极引导儿童树立和培育正确的品德观念。(三)从儿童的日常行为出发,在日常小事中养成良好品德习惯。朱熹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

12、施。,使它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极易操作,便于被蒙童所接受,也便于监督。他说:“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目的就是要让儿童从小养成符合封建主义的日用人生习惯,为实现封建道德准则的“真知笃行”奠定基础。但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孩子可以做到自己的垃圾自己清理好呢。面对儿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大部分家长又是怎么引导孩子的呢。要么是无视要么就是自己帮孩子清理好。又有几人可以做到正式地教导孩子应该自己把垃圾捡起来。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一位中国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把喝完的牛奶盒扔到了电线杆上。竟然还夸奖孩子说他扔得

13、准。若所有品德教育都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话,又怎么做到从小事出发培养孩子的品德呢?(四)重视榜样的作用。朱熹认为,当孩童还没能够了解事情全幅道理的时候,父母只能够做到“使由之”,让他们“学其事”而已。因此蒙学教导待人接物,除了训示规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起孩童对于尊长、亲友和他人的一种敬意,让孩童能够依照榜样的垂范作用,完成个人道德价值。当今社会儿童出现的许多品德失范的效果,从基本上是由于社会成年人行为的失范惹起的。无论是教员还是家长,以身作则一直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在儿童时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对于儿童道德的培养付出,其实并不在绞尽脑汁、不切实际地去为孩子设计什么,而是在于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让子女能够在温暖、和睦、健康、友善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天生适应性,从父母身上学会第一手的道德知识。让“学会做人”和“学会知识”变得一样重要,一样有效。就学校的教员而言,良好的教员风范会影响孩子的终身,教员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典范,因此,教育者必需以身作则停止典范示范,树立良好的教员笼统,经过自身的品德行为来感染、熏陶和启迪儿童。重视公众人物、领导干部、师长尊者的垂范作用,既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引导,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