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王道—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_第1页
实现王道—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_第2页
实现王道—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_第3页
实现王道—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_第4页
实现王道—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整理实现王道一管理目标的价值内涵孟子对王道和霸道进行了多次辨析。从仁义出发,孟子反对霸道,倡导王道。 所谓霸道,就是以力服人;所谓王道,就是以德服人。“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 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一一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 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者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 孙丑上)由此,他对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春秋五霸嗤之以鼻,不愿赞许齐桓公和 晋文公这样的霸主。尽管孟子对孔子十分推崇,但他对孔子曾经高度赞扬的管仲不 以为然,认为像管仲、晏婴那样功业过人的大臣都不值得效仿,因为他们都偏向于11 ! y霸道,背离了王道。那么,在战国纷争中,具有什

2、么样的条件才能实现王道。孟子认为,不需要太 多的条件,只要发挥“不忍人之心”即可。执政者看见用来祭祀即将被杀的牛,只 要不忍心其可怜的样子,就具备了推行王道的前提。君子远庖厨,就是这种不忍人 之心的表现。人们往往把君子远庖厨看作是一种虚伪,是一种误解。同情心的表达 不是虚伪,内心残忍而外表慈祥才是虚伪。孟子夸下海口说:“以不忍人之心,行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Xj n| r-_i孟子为王道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有恒产。从经验出发, 孟子认识到,不可能人人都能坚守道义。道义的自觉性只有君子才能保持和发扬, 普通的凡夫俗子,需要有可以生存的产业,才能接受并坚

3、持道义。“无恒产而有恒 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 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精心整理也轻。”(梁惠王上)具体的目标是:八口之家,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养殖 树桑,温饱无虞,老人能穿帛吃肉,普通民众不饥不寒,花白头发者不再劳役,这 就是王道的社会基础。为此,孟子设计出八家共井的井田制,按井编组,形成乡里 自治组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国家实行“助法”以严格控制 税收劳役。安居乐业之后加以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义,这就是仁政。后人往往因为孟子的井田制无法实行而贬低这一设想的意义,加上孟子不顾可 行

4、性的辩解,而把他的思想归入空谈,就连司马迁也批评孟子不切实际,“迂阔而I 1远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例如,明明孔子与弟子曾经称许过桓文 之事,认为管仲具有仁政的重大功绩,而孟子偏偏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也”。战国各国变法图强,而孟子为了否定霸道,把战国名臣一网打尽,称:“故善战者 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他以五霸为三王之罪人,以诸 侯为五霸之罪人。指责能为国君求富的大臣“是富桀也”,能为国君征战的名将“是辅桀也”。“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所谓民贼也。”(告子下)仅仅从能否实行的角度看,人们很有可能对孟 子的这些言论一笑而过。

5、实际上,孟子的价值在思想上,而不在操作上。正是他对 仁政和王道的论证,界定了国与民、君与臣的逻辑关系。按照孟子的思想,国家之 本在民不在君,国家之强在社会不在府库,王道的实现,是以君主为民众提供生活 保障为基础的。“桀纣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由此,振聋发耳贵的“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成为古代关于人权与主权关系、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道义宣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历代统治合法性的衡量标准尽管孟子的制民之产流于空想,但其体现的管理思想值得重视。孔子强调仁政, 但他主要是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消极

6、自由角度论证社会教化的,所以孔子 比较赞许木讷;孟子也强调仁政,但孟子主要是从“举己心加诸彼”,即“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积极自由角度论证社会改造的,所以孟子勇于 言说。积极自由如果没有强制力量做后盾,就肯定要依赖于他人的接受,所以,孟 子是古代提出类似于“权威接受论”思想的先行者。要想把仁义礼智由个人推向社 会,由君主推向万民,是靠强制力量还是靠道德感召?孟子坚定站在道德感召一边。 这就使得国家的治理方向和政府的管理目标要满足民众的需求,实现王道,是民之 愿望而不是君之功业,衡量这一目标的基准是民众的欢迎程度,“民贵君轻”思想 也由此落实。满足这一点,哪怕“寡人有疾”、好色

7、兼好货,只要与百姓同好,那 就没有任何问题。例如,在齐国要不要占领燕国的问题上,孟子主张:“取之而燕 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 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R. 一一 ,I,1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 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 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止也。”(梁惠王下)但齐宣王受土地财富的诱

8、惑,不是以燕国民心为基准,而是贪图 占领燕国之利益,招致诸国攻击和燕民反抗。齐宣王也为此“深惭于孟子”。不管 孟子的建议可行性大小,建议中隐含的决策目标要考虑利益相关人的愿望,管理要 立足于被管理者的接受,至今是值得记住的基本准则。如果不是立足于权威接受论,那么“举己心加诸彼”肯定走向专制,只有从被 管理者的民意出发,才会避免思想的强暴。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的仁义和王道充 满了道德内涵,即便是感化方式,一旦脱离了 “民贵君轻”的轨道,统治者以道德 优势对被管理者施加无形压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权威接受论,走向反面。孟 子自己并未防范这一漏洞,致使后代的儒者把孟子的学说变成了统治者打道德牌的 工具。从经济的角度,孟子的管理思想延展了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I 1而患不安”准则;从社会的角度,孟子对王道的倡扬和对霸道的排斥深化了儒家仁 政的观念。孟子的王道,包含了制民之产的利益满足,但指导思想上是非功利化的, 一、 «这种非功利化,强调以仁义代替功利,而仁义里面包含了满足民众需求的功利。所 以,孟子的义利之辩,本质上不排斥民众之利,反对的是以君主私利侵害民众公利, 因为民众公利的普遍性,他所实际反对的是功利追逐中的竞争性。在儒家的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