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_第1页
2-03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_第2页
2-03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_第3页
2-03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_第4页
2-03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 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压为24V及以上,容量30Ah及以上的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组和容量为10Ah及以上镉镍蓄电池组安装工程。1 施工准备1.1 施工材料及机具1.1.1 材料 木材,硝基快干腻子,清油,电力复合脂:一级,耐酸漆,纯硫酸,蒸馏水,铅标志牌,碳酸氢钠,自粘性橡胶带:20MM×5M,相色带:20MM×20M,电焊条:结422 3.2,溶剂汽油:200#,膨胀螺栓:M1420×160200,破布,锯条:L=300,肥皂水。1.1.2 机具 载重汽车:5T,叉式起重机:5T,配酸池容器,台钻,砂轮切割机,角向磨光机,交流电焊机,电、气焊

2、工具,木工电锯,木工钻,木工电鉋,绝缘摇表,万能表,比重计,温度计,玻璃棒、非金属漏斗。1.2 作业条件1.2.1 蓄电池室内耐酸地面通风道已施工完毕,门窗已安装完毕,金属构架耐酸漆已刷完,有损安装的装饰工程、高空作业项目已全部结束。1.2.2 模板及施工设施已全部清除,现场及通风道已清理干净,运输通道畅通无阻,周边无影响施工的障碍物。1.2.3 台墩已施工完,木台架已制作完,并已刷耐酸漆。1.2.4 采暖、上下水、通风、照明工程已基本结束达到使用条件。1.2.5 施工用的主、辅料已备足,并有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产品合格证、材质检验合格证书(三证有一证即可)。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

3、要。2 操作工艺2.1 工艺流程 装卸、运输 开箱检查 保管 台架制安 蓄电池组装 配酸 注液 充、放电 试送电 交工验收 2.2 装卸、运输2.2.1 蓄电池装卸、运输不应有冲击和严重震动。2.2.2 装电解液的容器应无渗漏,封口严密。2.2.3 运输时,若相互叠放,受压件必须在承重允许范围内,否则不允许叠放。较大件不应叠放。2.2.4 蓄电池严禁倒置,装卸应轻搬轻放。2.2.5 防酸、隔爆型蓄电池装卸运输时,不应取下防酸、隔爆帽上的塑料袋。2.2.6 对装有温度计和比重计的蓄电池应采取好保护措施。2.2.7 运输时用绳子捆扎牢靠。2.2.8 远距离应使用载重汽车运输,近距离可用手推车运输。

4、2.3 开箱检查2.3.1 蓄电池运到施工现场后应会同建设单位或供货单位共同开箱,按装箱单逐件清点数量,并如实作好记录。2.3.2 根据装箱技术文件核对蓄电池铭牌,其型号、规格等应相符,并满足设计要求。2.3.3 铅酸蓄电池应检查以下内容:1 蓄电池槽应无断裂、损伤,槽盖板应密封良好。2 蓄电池的正、负端柱必须极性正确,并应无变形,无斑痕。防酸栓、催化栓等配件应齐全、无损伤,滤气帽的通气性能良好。3 透明的蓄电池槽,检查极板应无严重受潮和变形,槽内部件应齐全无损伤。2.3.4 镉镍碱性蓄电池应检查以下内容:1 蓄电池壳应无裂纹、损伤、漏液等现象。2 极性正确,正负端柱无变形,无斑痕,壳内部件齐

5、全无损伤,孔眼无堵塞现象。3 连接条、螺栓、螺母齐全,连接紧固无松动、无锈蚀。4 带电解液的蓄电池,其液面高度应在两液面线之间,防漏栓塞应无松动、脱落,电解液无渗漏现象。2.4 保管2.4.1 蓄电池组宜存放在540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室内。2.4.2 固定型开口式铅酸蓄电池的极板不应受潮和受日光暴晒,正、负极板分开存放而不得叠置,木隔板、木隔棒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妥为保存,亦可浸入蒸馏水中或洒以蒸馏水置于阴凉处,使其保持潮湿。酸性和碱性蓄电池组不应存放在同一室内,因受条件限制必须存放在同一室内时,应临时设置隔离墙。并标注“酸性蓄电池室”和“碱性蓄电池室”以示区别避免混放。2.5 台架制安2.5.

6、1 木质台架制安1 所用木材应不腐朽,无虫蛀,无大节,干燥、平直,选材应符合设计要求。2 木材的相对湿度应不大于15%,超过时应进行干燥处理。可采用自然干燥法,加温干燥法。3 制作过程中不得采用金属件。4 台架的所有裂缝、裂纹用腻子填满,台架表面涂以耐酸漆或焦油沥青。5 台架应与地面采用绝缘子或绝缘垫进行绝缘。6 台架安装应平直牢固,不得歪斜。在有排水坡度的地方安装,于最底层以小木墩找平。2.5.2 磁砖台架砌筑1 台架应平整,磁砖铺设牢固,磁砖面清洁,砖缝用沥青填充满并刮平。2 磁砖应无断裂,无彩釉脱落现象。3 磁砖台架砌筑原则上,由土建单位完成,经安装单位检验合格,双方可办中间交接手续。4

7、 办理中间交接时土建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工程档案资料。5 磁砖台架砌筑的质量不合格或相关的工程资料不健全,安装单位有权拒绝接收,所造成的后果由土建单位负责。2.6 蓄电池安装2.6.1 固定型防酸隔爆式铅蓄电池安装1 此种蓄电池在制造厂内已组装成整体,现场无须组装。2 按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铺设相应的绝缘、耐酸垫层或垫块。3 蓄电池用的温度计、比重计置于易检查的一侧。各蓄电池之间的间隔应满足设计或制造厂的规定。当无规定时,以25mm为限。4 连接条与蓄电池正、负极压接时,应压接紧密牢固,但不得产生应力。在压接螺栓上应涂一层中性凡士林。2.6.2 固定型开口式蓄电池安装1 容器与台架之间应以绝缘耐酸

8、垫层或垫块隔开,蓄电池槽与台架之间应使用绝缘子隔开并在槽与绝缘子之间垫有铅质或耐酸材料的软质垫片。2 绝缘子应按台架中心线对称设置,并尽可能地靠近槽的四周。3 每个蓄电池均应有略小于槽顶面的麻面玻璃盖板。4 极板应平整、清洁,框架无裂纹、孔洞,极板不应受潮或氧化。5 对于弯曲变形的极板应进行修复,严重变形的禁止使用。6 极板安装前应清除容器内的积水、灰尘和杂物。7 将极板垂直地装入容器内,并调整其高度,使各容器内极板高度一致。8 极板之间的距离应相等并平行,边缘对齐。9 极板焊接不得出现虚焊、有气孔和焊后变形现象。10 极板焊接组装完毕后,将容器清理干净方可安装木隔板等附件。11 极板组两侧的

9、铅弹簧弹力充足,高度一致。2.7 贮液2.7.1 根据所配电解液的多少准备相应的容器、清洗用品、劳保用品、消防用品以及温度计、比重计、搅棒、漏斗等小型仪表器具。2.7.2 室外配液时,搭设能防雨雪、风沙的帐篷。2.7.3 准备足够的符合标准的硫酸、蒸馏水,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检查。其标准见表2.7.3。项次指标名称浓 硫 酸新配制的硫酸溶液(注用人)蒸馏水(净化水)1外 观透 明透 明无色透明2色度测定需标准醋盐铅溶液2×10-3L溶液着色0.6×10-3L320时的比重1.8301.833根据制造厂规定1.00 (4)4硫酸(H2SO4)含量(%)大于92根据制造厂

10、规定5不挥发物含量(%)小于0.056锰(Mn)含量(%)小于0.00010.00017铁(Fe)含量(%)小于0.0120.0040.00048砷(As)含量(%)小于0.00010.00019氯(Cl)含量(%)小于0.0010.0010.000810氮的氧化物(N2O3),含量(%)小于0.00010.00010.000111有机物含量(%)(以醋酸计)小于0.00312硫化氢组金属(除去铁铅)需 经 试 验13高锰酸钾还原物(KMnO4)0.01N的高锰酸钾溶液8×10-3L3×10-3L 蓄电池电解液标准 表2.7.32.7.4 配制碱性蓄电池电解液时,应准备足够

11、的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及纯水。2.7.5 配液可采用体积比或质量比的方式配制。在室内配制时应通风良好,冬季有采暖设施。2.7.6 配制好5%的苏达水。2.7.7 先将蒸馏水倒入配液容器中,然后将硫酸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同时用玻璃棒均匀搅拌。配液时,蒸馏水与硫酸的比例见表2.7.7。 电解液中蒸馏水与浓硫酸的比例(参考) 表2.7.7电解液比重(20时)体积比质量比电解液比重(20时)体积比质量比(纯硫酸比重为1.835时)水(10-3L)酸(10-3L)水(kg)酸(kg)(纯硫酸比重为1.835时)水(10-3L)酸(10-3L)水(kg)酸(kg)1.109.80:16.82:11.214

12、.07:12.22:11.118.80:15.84:11.223.84:12.09:11.128.00:15.40:11.233.60:11.97:11.137.28:14.40:11.243.40:11.86:11.146.68:13.98:11.253.22:11.76:11.156.15:13.63:11.263.05:11.60:11.165.70:13.35:11.272.80:11.57:11.175.30:13.11:11.282.75:11.54:11.184.95:12.90:11.292.60:11.41:11.194.63:12.52:11.302.47:11.34:11

13、.204.33:12.36:12.7.8 随时用温度计和比重计进行测定,以监视电解液的变化,其温度不得超过70,否则应暂停注酸,当比重接近规定值时,应放慢注酸速度。2.7.9 按比例或体积配完电解液后,静置冷却至30以下,再行测量,如与需用值不符时,可用水或硫酸多次调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2.7.10 碱性镉镍蓄电池电解液配制:将纯化的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轻轻放入纯水中,如为液态的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应将其徐徐注入纯水中,严禁将纯水往装有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的容器中倾注。碱性电解液配制数据见表2.7.10。 镉镍蓄电池电解液配制数据 表2.7.10序号使用环境温度()比重(g/ml)电解液的成份质

14、量比(碱:水)1+10+451.18±0.02氢氧化钠+20g/l氢氧化锂1:52-10+351.20±0.02氢氧化钾+40g/l氢氧化锂 1:33-25+101.25±0.01氢氧化钾 1:24-40-151.28±0.01氢氧化钾 1:22.8 注液2.8.1 注液可采用虹吸法、酸泵法、漏斗法,可视其具体条件、注液量大小选用。2.8.2 电解液注入蓄电池后,其液面高度应在高、低液面线之间,固定型开口式蓄电池的液面应高出极板上部1020mm。2.8.3 防酸隔爆式蓄电池注液后应及时装上防酸隔爆栓,以防充电时酸气大量外泄。2.8.4 注液时间不宜超过4

15、6h。2.8.5 电解液注完后静置34h,如液面下降,应作补充注液到应有高度。2.8.6 注入电解液后,由于极板的吸收,比重会下降,此时可不必调整。2.9 充、放电2.9.1 初充电1 蓄电池组注液后静置35h,当液温低于30时即可开始初充电。2 初充电开始后25h内应保持连续充电,电源不可中断,特殊情况例外。3 充电接近结束时,电解液液面和比重均要发生变化。应根据情况以备用的电解液、硫酸或是蒸馏水进行调整,并再进行0.5h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4 碱性镉镍蓄电池充电期间应监视蓄电池的温度,不加氢氧化钾的电解液,其温度不得超过30,而加入氢氧化钾电解液,其温度不得超过40,当温度过高时,停

16、止充电,待冷却后再充电。镉镍蓄电池充电制见表2.9.1。 镉镍蓄电池充电制(参考) 表2.9.1充 电 制充电电流 (A)充电时间 (h)正常充电25%额定容量数7过充电25%额定容量数9快速充电50%额定容量数4浮充电不 定不 定5 蓄电池不应过充电,初充电达到下列条件时可认为充电结束(充足电)。1)电池的电压及电解液比重连续在3h内稳定不变,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值。 2)当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升至要求值时,经1h后无明显的变化,且充入的电量已达到放出电量的140%时,即认为充电结束。2.9.2 初放电1 初充电完成后即应进行初放电,初放电可采用可变电阻放电法,或电能反馈法。2 初放电时,

17、每隔0.51.0h测量一次每个蓄电池的电解液比重、温度和端电压,如发现个别蓄电池差异较大,应停止放电进行处理,以防止过放电。3 当大部分蓄电池达到最低放电电压和比重时,即达到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值时,放电即结束,并立即测量和记录每个蓄电池的电解液比重、温度和端电压,且与整组蓄电池中单个蓄电池的平均电压值差值不超过1.0%1.5%,电压不符合标准的蓄电池数量不应超过蓄电池组中总数的5%。4 蓄电池最低放电电压和比重见表2.9.2。 蓄电池最低放电电压和比重 表2.9.2放电率 (h)13510最低放电电压(V)1.751.801.801.80最低电解液比重1.1801.1651.1581.1502.

18、9.3 再充电1 首次放电完毕,应立即再充电,其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0h,以防蓄电池硫化。2 再充电的电流和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经常充电数值。3 再充电一般方法是:先用10h放电电流值充电,当电压升至2.25V以上且两极发生明显气泡后逐渐降低充电电流至4060%。2.10 蓄电池的送电及验收2.10.1 蓄电池二次充电后,经过对蓄电池电压、电解液比重、温度检查正常后,即可试送电。2.10.2 试送电合格后,向建设单位进行交验,交验需提供以下资料文件:产品说明书,相关的技术文件,蓄电池安装、充、放电记录,材质化验报告。3 质量标准3.1 主控项目3.1.1 蓄电池电解液的配制,首次充放电的

19、各项指标均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文件及施工规范。检验方法:检查充放电记录。3.1.2 蓄电池组母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110V的蓄电池组不小于0.1。2 220V的蓄电池组不小于0.2。检验方法:实验或检查绝缘电阻测试记录。3.2 一般项目3.2.1 蓄电池台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木台架干燥、光滑、无活节和劈裂,台架尺寸正确,防酸处理完整。2 木台架平直整齐,水泥台架耐酸衬砌平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3.2.2 电池应符合以下规定:1 稳固垫平,排列整齐,标志正确,清晰齐全,绝缘子、绝缘垫板等无碎裂和缺损。2 容器内无严重沉淀或其它杂物,容器本体无渗漏,表面清洁,容器内

20、的有关表计清晰可见,电解液液位正常。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 成品保护4.0.1 蓄电池室的门应加锁。4.0.2 蓄电池组自充电至交工期内应设专人值班看护。4.0.3 凡需在蓄电池室内施工必须采取好保护措施。4.0.4 蓄电池室通风良好,温度应保持在1030。4.0.5 室内严禁烟火。5 注意事项5.1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1.1 同一蓄电池组中的各个蓄电池应具有相同的特性(采用同一型号产品)。5.1.2 蓄电池安装应平稳,且受力均匀,所有蓄电池槽应高低一致,排列整齐。5.1.3 连接条及抽头的接线正确,压接紧密牢固。5.1.4 由合成树脂制作的槽不得粘有芳香烃、煤油等有机溶剂。如需要去除槽壁上的污垢,可用脂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