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论文_第1页
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论文_第2页
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论文_第3页
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论文_第4页
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固封极柱制造工艺分析一、 引言在中压领域,特别在12 kV 级,真空断路器已成为主流产品,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绝缘经历了空气绝缘-复合绝缘-固封绝缘。第三代绝缘也就固封极柱,它通过 APG 工艺将真空灭弧室及导电端子等零件用环氧树脂固化连结成一体的集成式极柱,由于真空灭弧室被包封在环氧树脂之中,几乎不受外界污秽、潮气等的不良影响,另外环氧树脂不仅作为灭弧室的主绝缘,而且又是灭弧室的机械支撑,电场分布优于传统装配式的极柱,同时,结构零件数量减少,导电回路可靠性增高,其应用日趋广泛。二、 固封极柱介绍2.1固封极柱基本结构1. 固封极柱主要由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散热片、绝缘拉杆、固定嵌件、

2、环氧树脂层组成,见下图1。1. 散热片2. 真空灭弧室3. 环氧树脂层4. 绝缘拉杆5. 固定嵌件6. 下出线座7. 上出线座 图1 固封极柱基本结构示意图 2.2生产工艺目前固封极柱依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又进一步细分为以ABB为代表的固封极柱和以SIEMENS为代表的灌封极柱,两种极柱生产工艺简介如下:固封极柱:先在真空灭弧室表面硫化一层硅橡胶,再将灭弧室与导电件装配后放入模具浇注环氧树脂材料固化成型。灌封极柱:将真空灭弧室与导电件装配后放入预制的环氧树脂绝缘筒内固定锁紧,然后在真空灭弧室与绝缘筒的间隙内灌入硅橡胶固化成型。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是固封极柱制造工艺,详细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打标检验装

3、拉杆混合料、固化设备、嵌件、工具的准备及模具检查后固化注射成型脱模、修补装模检测模温模具清理模具安装包装、入库 外观检查、打磨注料口、后处理三、 模具要求3.1模具对于采用APG工艺生产的固封极柱质量十分重要,尤其是外观质量。适合环氧树脂APG工艺的模具,要求模具腔体密封性好,模腔的光洁度高,脱模方便,进料口在模具的侧下部,模具上部留有排气槽。 3.2模具的安装顺序一般为下抽芯、静模、动模、上抽芯,模具安装检查:注意观察动静模定位销和下抽芯定位销,确保位于定位孔的中心。闭合动静模及上、下抽芯并加压至模具保压状态,用塞尺检查模具的合模缝,确保合模缝间隙0.05mm。四、环氧树脂混合料配制4.1原

4、材料要求APG工艺对环氧树脂混合料提出了比真空浇注材料更高的技术要求,即室温下稳定,高温下反应活性高,能迅速凝胶化,固化周期短,抗开裂性能和冲击性能好,对机械和电气应力具有很高的抵抗强度。固封极柱内部机构较为复杂,嵌件较大,使该产品对材料的抗开裂性能要求高,由于产品成型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要求材料的工艺性能良好,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以降低温度、湿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适用于固封极柱的APG浇注环氧树脂材料体系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性能指标范围检验标准拉伸强度,N/mm27585GB/T 2567-2008弯曲强度,MPa110130冲击强度,kJ/m2911凝胶时间(1

5、30)/min1030GB/T 12007.7-1989玻璃化转变温度,110120GB/T 11998-1989吸水性,重量变化60min/1000.10.2GB/T 1034-20084.2混合料配制工艺参数在进行APG浇注前需进行环氧树脂混合料的配制,环氧树脂混合料的配制是指将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色粉混合均匀、彻底脱气的过程,采用搅拌混料装置进行混合料配制工艺参数见下表2 表2工艺参数单位要求真空度Pa100混料罐温度30-40转速r/min35脱气时间min90120四、 零部件准备5.1清洗 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座、下出线座、嵌件等需嵌入环氧树脂的部件在浇注前要用酒精进行

6、一次清洗,除掉油污及灰尘。5.2单极装配 单极装配是真空灭弧室与上、下出线座等零部件的装配体,装配是需确保装配后的单极装配上、下出线座端面平行,上、下出线座中心距达到310mm。5.3预热在预热模具的同时,将嵌件及经过清理过的真空灭弧室放在烤箱内预热,预热时间不少于30min,最后将真空灭弧室及嵌件整体预热温度达到160。5.4 涂偶联剂 五、 APG浇注5.1 APG技术简介APG技术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技术(The Automatic Pressure Gelation), 主要应用于生产中高压环氧树脂绝缘制品。其特点为可将环氧树脂绝缘制品的生产周期从传统真空浇注所需的十几个小时缩短

7、到十几分钟,并较好地控制放热效应,有利于补偿因固化反应而引起的收缩,且具有极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固封极柱具有形状复杂、壁薄、多方位抽芯的结构特点,更适合采用APG技术生产。5.2工艺参数单位要求注射压力MPa0.14-0.18注满时间min8-10保压压力MPa0.3-0.4保压时间(含注满时间)min30-32六、 后固化隧道式固化炉参数设置:第一温区130,第二温区是135,第三温区是140,第四温区是130,第五温区是80,转动速度为22r/min。固化时间的范围是10-12小时。普通固化炉的参数设置:加热温度设置为130±5,超温温度设置为150,定时设置为

8、10小时,当班次生产的最后一模产品放入固化炉后,按下“定时”按钮,完成固化后,设备停止加热。七、 二次装配8.1拉杆装配8.2散热片装配九、成品件的检查及试验及入库 检查项目如下: 外观检查:有无缺陷,色泽是否均匀,嵌件内的环氧树脂用工具能够清除,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无明显变形。 用探伤仪器探测内部有无气孔、杂质、裂痕。 绝缘试验:工频耐压试验应合格。 局部放电试验:不大于5Pc。 1热固化双组份环氧树脂APG料的配比 环氧树脂、固化剂、硅微粉及色素按质量计算配比为1:1:3.5:0.02。三种材料按固化剂、环氧树脂、活性APG专用硅微粉及色素的次序先后放入真空压力搅拌罐。用搅拌棒进行人工搅拌

9、混合后,盖上封盖,抽真空10min后,开动搅拌机,一边抽真空,一边进行搅拌,搅拌时搅拌罐的温度调制到50°C- 60°C。搅拌好的混合料一般都应该当天使用完,实在使用不完,在真空搅拌罐内存放时间也不能够超过48H。如果不是连续使用,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搅拌罐内的残留环氧树脂混合料,如不及时清理,会使环氧树脂混合料固化,造成设备损坏。 2环氧树脂APG材料的准备 在20-35环境温度下(夏季无需加热,冬季需加热到40),边抽真空,边进行搅拌,注意真空度需要达到8mP以下,大约需要40-60 min后停机。停机后,静置一段时间后(约20min)开启进气阀门,关闭真空泵阀门,打开压缩

10、空气阀门就可以进行环氧树脂的注射了。混合后的环氧树脂通常可以使用72h,但是24h后,粘度增大,不易于注射。最有效使用时间,在低于25环境条件下,48h内为最佳。 3模具的准备 3适合环氧树脂APG的模具,模具腔体要求密封,进料口在模具的侧下部,模具顶端留一排气小孔,可随时进行封闭。 4真空灭弧室和嵌件的准备 真空灭弧室的准备经过硅橡胶APG的真空灭弧室后封闭保存 嵌件的准备嵌入环氧树脂部件的嵌件零件表面要镀彩锌,零件嵌入前要用酒精进行一次清洗,除掉油污及灰尘。 5注射环氧树脂的步骤 装卡模具 系统的主动模块放置在打开位置,将模具吊装在设备的下模块上,轻轻的移动主动模块,将模具合龙,上下两个方

11、向反复作开合模具的动作,连续几次应没有明显变化。检查所有的禁锢件,应牢固无松动现象。 以上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给模具加热了。最初模具的加热温度应调整的稍高一些,调整到180,以后在注入环氧树脂后可逐步降低到160。 安装真空灭弧室及嵌件 在预热模具的同时,将嵌件及经过清理过的真空灭弧室放在烤箱内预热,预热时间不少于30min,最后将真空灭弧室及嵌件整体预热温度达到160。 合模 确认真空灭弧室及嵌件装配完好,就可以合模了,加热温度需要高于180,把模具的初始温度适当提高,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流动性,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 向模具内注入环氧树脂 当模具温度达到180时,可以开始向模具内注入环氧树脂,将树脂打入模具,打入压力为0.3MPA-0.4MPA, 5min内完成,当环氧树脂充满模具后,从模具顶端的小螺孔流出,此时应将小螺孔用封堵封闭。环氧树脂注满以后,要保持压力20-30分钟,使零件具有充足的密度,同时进行出模之前的固化,一般温度保持在14010-40min可脱模,大型零件升温较慢,脱模时间较长,每一个零件固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工件脱模后,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