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弹性碰撞_第1页
完全弹性碰撞_第2页
完全弹性碰撞_第3页
完全弹性碰撞_第4页
完全弹性碰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7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一、碰撞(Collision )1 .基本概念:碰撞,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在运动中相互靠近,或发生接触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相互作用的过程。,碰撞会使两个物体或其中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匚 廿 发生明显的变化。碰撞过程一般都非常复杂,难于对过程进行仔细分析。但由于我们通常只需要了解物体在碰撞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对发生 碰撞的物体系来说,外力的作用又往往可以忽略,因而可以利用动量、角动量 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对有关问题求解。2 .特点:1)碰撞时间极短2)碰撞力很大,外力可以忽略不计,系统动量守恒3)速度要发生有限的改变,位移在碰撞前后可以

2、忽略不计3 .碰撞过程的分析:讨论两个球的碰撞过程。碰撞过程可分为两个过程。开始碰撞时,两球相 互挤压,发生形变,由形变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使两球的速度发生变化,直到两 球的速度变得相等为止。这时形变得到最大。这是碰撞的第一阶段,称为 压缩 阶段。此后,由于形变仍然存在,弹性恢复力继续作用,使两球速度改变而有 相互脱离接触的趋势,两球压缩逐渐减小,直到两球脱离接触时为止。这是碰 撞的第二阶段,称为 恢复阶段。整个碰撞过程到此结束。4 .分类:根据碰撞过程能量是否守恒1)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统动能守恒(能完全恢复原状);2)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不守恒(部分恢复原状);3)完全非弹性碰撞:

3、碰撞后系统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完全不能恢复原状)。*14工0 ©0 o1fBi 01.M| 事1跑1F、完全弹性碰撞(Perfect Elastic Collision )速度分别为V10 ,V20,碰撞后速度变为V1,V2动量守恒mwm2V2mV10m2 V20(1)动能守恒12一 m1Vl21-m2221212V2二 mV101 m2 V2022(2)由(1)m1 v1V10m2 V20V2(3)由(2)2m1 v12V102 m2 V202V2(4)由(4)/(3)V1V10V2V20在碰撞后,两物体的动能之和 (即 总动能)完全没有损失,这种碰撞叫做 完全弹性碰撞。解题要点:动

4、量、动能守恒。问题:两球 mi, m2对心碰撞,碰撞前或V10 V 20 V 2 V1(5)即碰撞前两球相互趋近的相对速度V10- V20等于碰撞后两球相互分开的相对速度V2-V1。由(3)、(5)式可以解出:mm2 V10 2m2V20Vi mi m2m2 mi V20 2miVi0V2mi m2讨论:mim2,则v2 Vi0, vi v20 ,两球碰撞时交换速度v200 , mim2则v1 vi0, v20 , m1反弹,即质量很大且原来静止的物体,在碰撞后仍保持不动,质量小的物体碰撞后速度等值反向。若m2<<mi,且V20=0,则V产V10, V2=2viO,即一个质量很大的

5、球体,当它的与质量很小的球体相碰时,它的速度不发生显著的改变,但是质量很小的球却以近似于两倍于大球体的速度运动。三、完全非弹性碰撞(Perfect Inelastic Collision )如两物体在碰撞后以同一速度运动(即它们相碰后不再分开),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解题要点:动量守恒。v2Vm2 v碰撞后系统以相同的速度运动v1动量守恒m1Vl0 m2 V20m1所以vmiV10 m2V20m1 m22mimi2m2 V Vi0V202 m1m2动能损失为1 2121E= -miVi0 1 m2V20二 m12 22四、非完全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时,由于非保守力作用,致使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6、、声能、化学 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这种碰撞就叫做非 弹性碰撞。解题要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由于压缩后的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而有部分形变被保留下来,因此系统 的动量守恒而动能不守恒。实验表明,压缩后的恢复程度取决于碰撞物体的材料。牛顿总结实验结果,提出碰撞定律:碰撞后两球的分离速度V 2-V1与碰撞前两球的接近速度V10-V20之比为以定值,比值由两球材料的性质决定。该比值称为恢复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用 e 表示,即V2 Vi e V10 V20 由上式可见:e=0, V2=vi,为完全非弹性碰撞; e=1, V2=v

7、i= V10-V20,为完全弹性碰撞; 0<e<1 ,为非完全弹性碰撞。m1 em2 v10 (1 e)m2V20Vi m1 m2m2 emi v20 (1 e)m1Vl0V2m1 m2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 1kg的钢球,系在长为l=0.8m的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固定。把绳子拉至水平位置后将球由静止释放,球在最低点与质量为 5kg的钢块作完全弹性碰Q撞。求碰撞后钢球升高的高度。,解:本题分三个过程:vi第一过程:钢球下落到最低点。 以钢球和地球为系飞统,机械能守恒。以钢球在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1 2.mv0 mgl(1)2第二过程:钢球与钢块作完全弹性碰撞,以钢球和钢块为

8、系统,动能和动量守 恒。1 2mv02mv0121mv - MV22mv MV(2)第三过程:钢球上升。以钢球和地球为系统,机械能守恒。以钢球在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1 2mv 2mgh(4)由(2)、(3)可得m V:v2=MV 2m v0vMV(6)(6)/(5),得V。 vV代入(2)mv0 mvM v0V因而vm MV0m M(4)/(1),得2 Vh(8)2V0l代入(8) hmM 21mM 1代入数据,得h 1250.80.356 m§ 3-8能量守恒定律一、内容:如果系统内除了万有引力、弹性力等保守力作功以外,还有摩擦力或其他 非保守内力作功,那么这系统的机械能就要发生

9、变化,但它总是转换为其他形 式的能量,这是由大量的实验所证明的。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来说,系统内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 不论如何转换,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能量的总和是不变的。这就是 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是物理学中最具普遍性的定律之一,可 适用于任何变化过程,不论是机械的、热的、电磁的、原子和原子核内的,以 及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范围,后者只不 过是前者的一个特例。二、说明:1 .能量守恒定律是 19世纪,经过J.M.Meyer, D.Joule和H.Von Helmholtz等人 的努力建立起来的。Engels把能量守恒

10、定律同生物进化论、细胞的发现相提并论,誉为19世纪的三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2 .因为能量是各种运动的一般量度,所以能量守恒定律所阐明的实质就是各种物质的运动可以相互转换。三、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自然界一切已经实现的过程无一例外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凡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永动机”只能以 失败而告终。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研究物体系统,可以不管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如何 复杂,也可以不问过程的细节如何,而直截了当地对系统的始末状态的某 些特征下结论,为解决问题另辟新路子。这也是守恒定律的特点和优点。四、守恒定律的意义自然界中许多物理量,如动量、角动量、机械能、电荷、质量、宇称、

11、粒子反应中的重子数、轻子数等等,都具有相应的守恒定律。物理学特别注意守恒量和守恒定律的研究,这是因为:第一,从方法论上看:利用守恒定律可避开过程细节而对系统始、末态下结论(特点、优点)(第二,从适用性来看: 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广,宏观、微观、高速、低速均适用(牛顿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但由它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远它广泛,迄今为止没发现它不 对过)。第三,从认识世界来看: 守恒定律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在新现象研究中,当发现某个守恒定律不成立时,往往作以下考虑:(1)寻找被忽略的因素,从而恢复守恒定律的应用。(2)引入新概念,使守恒定律更普遍化。(3)无法“补救”时,宣布该守恒定律失效。

12、例:中微子的发现问题的提出:B衰变:核A - 核B + e如果核A静止,则由动量守恒应有Pb +Pe = 0 ;但0衰变云室照片表明,B、e的径迹并不在一条直线上。问题何在?是动量守恒有问题?还是有其它未知粒子参与 ?物理学家坚信动量守恒。1930年泡利(W.Pauli)提出中微子假说,以解释 0衰变各种现象。1956年(26年后)终于在实验上直接找到中微子。1962实验上正式确定有两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ve、p,子中微子v *第四,从本质上看:守恒定律揭示了自然界普遍的属性一对称性。每一个守恒定律都相应于一种对称性(变换不变性):动量守恒相应于空间平移的对称性能量守恒相应于时间平移的对称性角

13、动量守恒相应于空间转动的对称性*功与能量的联系和区别能量守恒定律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功的意义。按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能量变化时,必然有另一个物体或系 统的能量同时发生变化。所以当我们用作功的方法(以及用传递热量等其他方 法)使一个系统的能量变化时,在本质上是这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之间发生了 能量的交换。而这个能量的交换在量值上就用功来描述。所以说,(1)功总是和能量的变化与转换过程相联系。(2)功是能量交换或变化的一种量度。(3)能量是代表物体系统在一定状态下所具有的作功本领,它和物体系统的状态有关,是系统状态的函数。* § 3-9质心 质心运动定律内容:1 .质心的概念;2

14、.质心运动定律。一、质心(Center of Mass )的概念1 .例子:水平上抛三角板;运动员跳水2 .质心一一代表质点系质量分布的平均位 置,质心可以代表质点系的平动。3 .推导: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第i个质 点的质量为 mi ,位置矢量为ri ,所受的合力为Fi fi 外,其中fi为系统内各质 点对它作用的内力, 力外为系统外质点对它 作用的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d2rimi 2- Fififi外dt对整个质点系中的所有质点求和d2riFi=mi 2-dt由于质点系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些相互作用力的和为零(fi0),所以 Fi等于质点系所受的合外力Fc,即 E

15、=Fc,而mi2.2d r-d di dt2.2一d2mmmE =mi -dtmi因而可引入质心nmmi 1rc -mii 1在直角坐标系中,质心位置矢量各分量的表达式为:nmiXi i 1Xc-, ycmii 1nmi yii 1nmii 1Zcnmyi 1nmii 1对于连续分布的物体,质心的计算公式为:r. 工 rdmM分量形式为1xc xdm , ycM工 ydm, MZc-1 zdmM例题:试计算如图所示的面密度为恒量的直角三角形的质心的位置。解: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于质量面密度量为 dm ds dxdy所以质心的x坐标为x dxdyXcdxdy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角形斜边的方程为为

16、恒量,取微元ds dxdy的质积分得xc同样可以求得质心的积分yc因而质心的坐标为a _x bx dxdy0a a -xbdxdyy坐标yca_x by dxdy0aa _xbdxdy0b a,3 3ab26aby dxdydxdya2b6 aab 321)2)3)4)说明: 坐标系的选择不同,质心的坐标也不同;对于密度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其质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质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圆环的质心在圆环的轴心上;质心和重心(Center of Gravity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心是有由质量分布决定的特殊的点;重心是地球对物体各部分引力的合 力的作用点。当物体远离地球时,重力不存在,重心的

17、概念失去意义,但是质 心还是存在的。二、质心运动定律(Theorem of Motion of Center-of-Mass )1 .系统的动量drc M dtmido dt强为质心的速度dtMvccmMVc,也为第i个质点的速度为Vj ,因而上式为 dtPi把质心公式对时间求导即,系统内各质点的动量的矢量和等于系统质心的速度与系统质量的乘积。2 .质心运动定理引入系统动量以后,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可以写成dvcFc M 一一 Mac dt即,作用在系统上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系统质心加速度的乘积。它与牛顿第二定律在形式上完全相同,相对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于系统 的质心,在合外力的作用下,质心以加速度ac运动。说明:无论系统内各质点的运动任何复杂,但是质心的运动可能相当简单,只 由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决定;内力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状态。大力士不能自举 其身就是一例。质心是质点系平动的代表点,各质点追随质心的运动,表现出 系统的整体运动。3 .克尼希(Konig Theorem )定理质点系的总动能,等于相对于质点系的动能,加上随质点系整体平动的动 能,即12Ek Ek -mvc 2 例题:设有一个质量为 2m的弹丸,从地面一部9_斜抛出去,它飞行到最高点处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两个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