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 (一)主观题部分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部、 部、 部、 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 ,已死的父亲为 ,已死的母亲为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 答案:a:户、礼、兵、刑 b:先帝、先考、先妣、先贤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 ;官员到职工作叫 ;授予官职叫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
2、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 ,三十岁叫 ,四十岁叫 ,六十岁叫 。 答案:a: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 b: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 和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 年。 答案:a:榜眼 探花 b:乙亥 丁丑 4.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 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 _
3、_ _ ”表示排行。“_ ”表示最大,“_ ”表示最小。 答案:a: 官职 谥号 号 b: 伯仲叔季 伯 季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答案:a: 北 北 华山 b: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 _ _ _ 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答案:a: 父母 兄长 b: 王公年次记年法
4、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7.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 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是讽刺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会试第一名叫_;殿试第一名称_。 答案:a: 荐举 征辟 荐举 b: 生员(秀才) 解(ji)元 会元 状元(鼎元 8.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考中进士就称_。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 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 答案:a:
5、 黄甲(金榜) 皇榜 金榜题名 同年 b: 太学(国子监) 乡学 9.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国子监的学生称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 答案:a: 书院 监生 b: 学官 祭酒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 _ 元宵_ _ 清明_ _ 端午_ _ 中秋_ _ 重阳_ _ 答案: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
6、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愚见 大人执事 敢烦 拙笔 足下 不佞 老脸 不谷 麾下 鄙意 节下 垂询 不肖 贤家 仁兄 丈人 谦辞有 敬辞有 答案:谦:愚见 鄙意 敢烦 拙笔 不佞 不肖 老脸 不谷; 敬:麾下 节下 垂询 贤家 仁兄丈人 足下 大人执事 1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_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_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7、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_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_ ”。 答案:贫贱之交 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 竹马之交 忘形交 车笠交 13.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_可以和_ 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驸马最早只是一个_,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_的意思,相是_的意思。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_。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_ 诸事。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
8、、地位的_ 。 答案:a:功德 三皇五帝 官职 b:主持 辅助 官名 弹劾、纠察官员过失 知识分子 14.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为上卿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再迁为太史令 滕于京谪守巴陵郡 屈原既黜 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予官职: 表示调动官职: 表示提升官职: 表示降低官职: 表示罢免官职: 表示辞去官职: 答案:除、拜; 出官;徙、迁;左迁、迁谪、谪;黜;乞骸骨。 1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 来定月,用 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
9、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 ,俗称 。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 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 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答案:a:朔望的周期 置闰的办法 中历、夏历 阴历 b:太阳 地面气候 1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 ”,十五叫“_ ”,月末一天叫“_ ” b. 天子死叫_,诸侯死叫_ ,大夫死叫_,士死叫_ ,庶人死叫 _,未成年而死叫_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_ 。 答案:a: 朔 望 晦 b:崩 薨 ; 串;不禄;死;殇;
10、夭;老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汗青”代 “须眉”代 “巾帼”代 “桑梓”代 “轩辕”代 “三尺”代 (二)客观题部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
11、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 3.下列有关文化
12、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
13、、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4、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5、【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
14、机构。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6.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15、。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7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 8、(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b. 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仍置谏议
16、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8 c(唯一错误,可以有多个庙号)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
17、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9.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10.【答案】a。【解析】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明帝太
18、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1、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始”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b.“迁
19、”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授、赏、封”等等。“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a(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
20、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13.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d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库买卖拆除合同范本
- 剪力墙和伸缩缝施工方案
- 亚马逊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分包电气合同范本
-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中英文演出合同范本
- 农作物安全生产合同范本
- 加盟燕窝店合同范例
- 加工面店转让合同范本
- 出口篷布采购合同范本
- 2015-2022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险第三方理赔调查服务方案
- 我爱运动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彩色版)课件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32722-2016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
- 2009数据结构英文试卷A及答案
- FZ/T 51010-2014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切片(PTT)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本表共收词2200个左右含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独特的》教学课件【新部编版】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