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试论转化型抢劫罪内容摘要:转化型抢劫罪在司法实践确属难点,山于涉及到转化询犯罪行为和转化后犯罪行为以及转化条 件,因而增加实践把握这种类型犯罪的难度。木文在对人量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屮 经常出现的难点问题提;11解决的基本对策,以供参考。一、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理解。1二、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21、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前提条件2、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客观条件3、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主观条件三、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标准。5四、具体适用刑法第269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1、转化型抢劫的共犯问题。2、转化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问题。3、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竞合问题。4、实施其他类型的盗
2、窃、诈骗、抢夺行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参考资料:1 刘明祥著事后抢劫问题比较研究载于中国刑事朵志第2001-3期2 龚培华著侵犯财产罪及其认定(下)载于犯罪研究第2002-4期3 刘元见刘明祥著事后抢劫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z我见载于检察实践与理论。4 王小青箸转化抢劫罪的若干疑难问题探析载于政法学刊第2003-2期5 2004年5月26 i i检察i i报登载的盗窃示对跟踪抓捕保安施暴是否成立抢劫。试论转化型抢劫罪04春法律专科转化型抢劫罪,又称准抢劫罪,主耍表现为刑法第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 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
3、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之规定和刑法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笫二百六 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的规定。由于转化型犯罪涉及转化前犯罪行为、转化后犯罪行 为以及转化条件,所以在认定转化型抢劫罪时比较复杂,存在一系列难点问题需要探讨。一、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理解我国刑法笫269条规定的是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行为,因情况发生变化1佃转化为抢劫罪的情 况。这种抢劫与典型的抢劫冇所不同,典型的抢劫是先实施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尔后劫取财物, 而转化的抢劫罪则是先以盗窃、诈骗、抢夺的手段取财,后因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 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o 1979年刑法第153条
4、规定了转化型抢劫,即“犯盗窃、诈骗、抢夺 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川暴力或者以眾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 十条抢劫罪处罚”。新刑法对原条款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处一是将“抗拒逮捕”改为“抗拒抓捕”, 因为本条的立法意图并非指行为人抗拒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所执行的逮捕,而是指行为人抗拒人民 群众或公安机关发现其犯罪而将具抓住或捕获;二是将“处罚”改为“定罪处罚”,因为刑法文小的 “处罚”,一般理解仅指量刑,容易使人产生还是依照盗窃罪、诈嵋罪、抢夺罪定罪,只是依照抢劫 罪的法定刑量刑的误解。修订后就使刑法条文意思明确,表述科学、严谨。本条的其他用语仍沿用 原來的表述。木条规定也是
5、认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直接法律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理论,构成刑法笫269 条转化型抢劫罪,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转化的前提条件,即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 罪行为;二是转化的客观条件,即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三是转化的主观条件,即冃 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从刑法笫269条看,该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而当场使川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的上述规定符合“法 定化、实定化、明确化”的要求的,因而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二、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1、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前提条件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
6、为抢劫罪的盗窃、诈骗、抢夺先前行为应否构成犯罪,学界存在 理论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转化抢劫罪的成立应当以先前的盗窃、诈骗、抢夺构成犯罪为条件,即这三 种犯罪数额应当达到“数额较人”的程度。如果数额未达到较人的法定条件,盗窃、诈骗、抢夺就 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能成为转化抢劫罪的前提条件。行为人实施暴力致人伤害的,可以依伤害罪、 杀人罪处理。否则,就只能作为一般的违反治安的行为处理山。第二种观点是多数学者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先前的盗窃、诈骗、抢夺,一般没有数额上的 要求,即盗窃、诈骗、抢夺并不以构成犯罪作为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前提。但是,如果综合整个案 件情况,盗窃、诈骗、抢夺以及其后的眾力或暴
7、力威胁行为属于情节显著轻微的,则应当根据刑法 第13条的规定不作为犯罪论处。第三种观点认为,1979年刑法笫153条(现行刑法第269条)中的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并非限定财物的数额要达到数额较人。财物数额虽未达到定罪要求的数额较大,但如果行为人使用 暴力行为严重具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转化型抢劫罪。但是如果数额太小,也不构成转化型抢 劫罪。如先前实施的是小偷小摸行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1佃使用暴力的,不构 成转化型抢劫罪,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伤害罪、杀人罪论处。第四种观点只为极少数学者所提倡。这种观点认为,刑法笫153条(现行刑法笫269条)实际 上是由盗窃罪、诈骗罪
8、、抢夺罪与抢劫罪、伤害罪、杀人罪、妨害公务罪组合|佃成的数罪,而不是 单纯一罪,因此不存在犯罪转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川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4号)第1条笫 (2)项的规定:“盗窃耒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冃标的, 应当定罪处罚。”表明除此之外的盗窃未遂行为不作处罚。笔者认为,在解释上既不与立法规定明显 违苗,同时也不致于放纵某些行为。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为抢劫罪的盗窃、诈骗等先前行为 构成盗窃、诈骗等犯罪,转化为抢劫罪;先前行为不构成盗窃、诈骗等犯罪,即犯罪数额耒达到数 额较大也口 j转化为抢劫罪。2、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客观
9、条件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为人在先行实就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后,述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 暴力相威胁”,这是适用刑法典第269条的客观条件,也是决定先行的盗窃、诈骗、抢夺发展为转化 的抢劫罪的关键所在。这一客观条件可以再具体区分为行为条件和时空条件,行为条件即实施暴力 或者暴力威胁行为,其涵义应与刑法典笫263条典型的抢劫罪中的暴力与胁迫行为作同样的理解; 其时空条件即这种暴力或者暴力威胁行为是“当场”实施的。“当场”是本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司 法实践表明,如何理解“当场”,是正确把握本罪的客观条件乃至正确定罪的关键所在。有的认为是 指窝藏赃物、抗抓捕、毁灭罪证有关的地方;有的认为除行为现场外还
10、包括以犯罪现场为中心 与犯罪分子活动有关的一定空间范围,其至包括犯罪分子尚未摆脱监视者力所能力的范冇的 认为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人追捕的整个过程和现场。最后一种观点 比较符合立法原意和司法实践。因为转化型抢劫罪是由盗窃等行为向抢劫的转化,其暴力或暴力威 胁行为的实施就要与前行为的时空紧密相联,完全脱离盗窃等行为时空的时间和地点并非本罪所谓 的当场;同时也要允许有其先行的侵犯财产行为向后行的侵犯人身行为转化的时空限度,完全不允 许有时空的延展,就往往不可能有后行的暴力或暴力威胁行为实施的余地。即本罪的暴力或威胁行 为,与先行的盗窃等行为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3、转化
11、型抢劫罪适用的主观条件行为人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冃的,是为了 “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这是适川法典第269条的主观条件。这一条件使第269条的犯罪具有主客观相统一的特定内容,并 使转化的抢劫罪与典型的抢劫罪在犯罪性质相当和危害程度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得以区别。在 典型的抢劫罪里,行为人实施暴力或暴力胁迫等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的冃的,不是为了竟赃、拒 捕或者毁证,而是要直接夺取即强行非法山冇公私财物,即侵犯人身行为是取财行为的手段;而转 化的抢劫罪里的眾力或威胁行为并不具有这种功能,行为实施者也并不具有这种目的,而只是凭此 来窝赃、拒捕、毁证。这种特定的主观条件,是与第
12、269条的客观条件相辅相成的,因而止确理解 与把握这一主观条件,乃是正确适用刑法典笫269条的又一关键所在。转化型抢劫罪适川的主观条件是行为人实施眾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 捕或者毁灭罪证。“窝藏赃物”,实际上是指行为人把已经非法盗得、骗得、夺得的财物即赃物护住,不让被害人 或其他制止、追捕者夺回去。而不是指作案得逞以后把赃物放在自己或他人家里隐藏起來。“抗拒抓捕”,是对1979年刑法典第153条“抗拒逮捕”作修改而成。1979年刑法典笫153条 规定的是“抗拒逮捕”,结果造成理论上和实践屮对此理解不一。为了避免1979年刑法典第153条 规定的“抗拒逮捕”之不足,现行刑法典
13、将“抗拒逮捕”改为“抗拒抓捕”,这是立法趋于完善的表 现,必然为止确适用刑法典第269条奠定基础。“毁灭罪证”,是指销毁和消灭具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等犯罪行为的痕迹或者其他物证书证,以掩盖其罪行。如果在盗窃、抢劫、抢夺过程并非出于上述冃的,而是出于强行非法占有h的,则 符合一般抢劫罪的构成耍件,直接以抢劫罪论处,不应按转化型抢劫罪论处。三、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标准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标准问题,有的观点认为转化型抢劫罪是按刑法第263条所规定的一 般抢劫罪处罚,其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也应该与一般抢劫罪相同;有的观点认为只耍行为人实丿施了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行为,转化型抢劫犯罪就是既遂,换言之,
14、转化型抢劫罪没有未遂役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较为合理。转化型抢劫罪与一般抢劫罪是罪质相同的犯罪,一般抢劫罪把 财物取得与否作为既遂未遂的标准,作为与其罪质相同、危险性和危害性一致的转化型抢劫罪就没 有理由采取与此不同的标准。具体说來,就是在盗窃、诈骗、抢夺取得财物后,为窝藏赃物、抗拒 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实施眾力、胁迫行为时,以行为人是否最终获得了财物为标准区分既遂和未遂。 如果行为人最终取得了财物,就是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反z就是耒遂。因为行为人出于拒绝交还 财物的目的而实施暴力、胁迫行为,那么行为人最终是否取得了财物就能反映出犯罪得逞与否。但 行为人如果是基于避免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的冃的而实施暴力
15、、胁迫行为如何认定呢?行为人在取得 财物后,出于上述二种特定冃的而实就暴力、胁迫行为客观上也起着保护、控制赃物的作用。因此, 即使行为人是出于避免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的冃的而实池暴力、胁迫行为,也以行为人授终是否取得 t赃物作为既遂未遂的标准。区分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耒遂是以行为人最终是否取得财物为标准,因此在盗窃、诈骗、抢 夺没冇取得赃物,出于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这二种特定冃的而实施暴力、胁迫行为的成立转化型抢 劫罪的未遂。它抓住了此类犯罪属于贪利型犯罪这一本质特征,把着重点放在了是否夺取财物上, 而不在于是否实施了暴力、胁迫行为,阳不是以是否实施了暴力、胁迫行为决定既遂与耒遂的区别。 如果对这种
16、情况认定为既遂,出现的后果是:在普通抢劫的场合,采用暴力手段而未得到财物,或 者当场被物主夺回了财物,一般只能是抢劫罪的未遂。事后抢劫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不至丁超过普通抢劫罪,把普通抢劫当未遂处罚的情形,在转化型抢劫罪中按既遂处理,显然有失公允。四、具体适用刑法第269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转化型抢劫的共犯问题。按照刑法一般理论,凡涉及认定共犯的,必然要考察行为人z间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 这是共同犯罪最为本质的特征。但是并不要求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与行为内容完全相同时,才能成 立共同犯罪,而只耍行为人就其中部分重合的犯罪具有共同故意与共同行为,就成立共同犯罪。 转化型抢劫罪共犯的认定,应当仅仅围绕
17、行为人对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主观意志和 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zfi的进行运川证据,才能准确定性。2、转化型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笫1条笫2款规定:“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 基于这种法律解释的精神,笔者认为,行为人转化前的犯罪情形或者行为人转化后的犯罪情形, 只要其中有一项符合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的,就应当认定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因为z所以行为 人前后两行为能够转化,立法者正是考虑到转化前后两个行为之间具有衔接性、连贯性和不间断 性,如果两行为之间不具有连续
18、性,则无需转化而是分别认定为数罪,所以具转化前的加重情节 与转化后加重情节z间具有延续性,也即转化前的加重情节为转化后加重情节的延伸。3、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竞合问题。如果行为既符合刑法笫267条笫2款的规定也符合刑法笫269条的规定,形成两种 转化条件的竞合。但是,由于一方面刑法第267条第2款与刑法第269条不具有包容或 交叉关系,故不属于法条竞合,另一方面行为人一个行为并没冇触犯数个罪名,故也不属于想彖 竟合。既然不屈于法条竞合也不屈于想象竞合,那么不可以完全套川法条竟合与想象竟合情形f 法条适用规则。转化犯竞合参照想彖竞合犯“从一重处断”的处罚原则,以重转化条件吸收轻转 化条件,采用两个
19、转化条件屮相对情节较重的条件进行转化,将另一转化条件作为量刑情节,在 将较重转化条件与基础行为结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具应处的量刑幅度,并在此量刑幅度内予以 从重处罚。4、实施其他类型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能否转化为抢劫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几个问题的解答第6条规 定,“问:在盗伐林木案件中,有些盗伐者对护林人员施加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危害护林人 员的人身安全,虽然其盗伐林木的数量或者伤害的程度还构不成犯罪,但是悄节恶劣,影响很坏。 对此,是否可以按盗伐林木罪惩处?答:盗伐林木者对护林人员施加暴力或者以眾力相威胁,危 害护林人员人身安全,虽然其盗伐林木尚耒达
20、到数量较大的起点或者伤害的程度尚耒达到轻伤的 标准,但是情节恶劣,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视为盗伐林木“悄节严重”,依照刑法第 一百二十八条盗伐林木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使川眾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l,0j刑法第269条规定的“犯盗窃、诈嵋、抢夺罪”,仅限于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所规定的普通盗窃、诈骗、抢夺罪,因为具他特殊类型的盗窃、诈骗、抢夺的 犯罪,在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条件下,认为实施这类行为也可转化为抢劫罪,这是违反罪刑法定 主义原则的。当然,法律司法解释对此规定明显存在漏洞。一是盗窃广播设施、盗窃电力设施、盗伐林木、 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行为,比普通盗窃、诈骗、抢夺有更多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没有明确 规定此类行为后采用暴力、胁迫手段不能转化为抢劫罪,明显不合理。二是1979年刑法未单独 规定金融诈骗、合同诈骗时,这类诈骗犯罪都是包含在一个统一的诈骗罪中的,根据相关司法解 释规定,具实施这类诈骗行为后,为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对2025年市场拓展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分析报告
-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长治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GIS工程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药用植物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东华大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武汉市高新区2024年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体育舞蹈华尔兹》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中学2024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农商行借款合同模板
- 工商业光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福建福州地铁春季校园招聘10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美食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3篇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装修工程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2025年)
- 2025年中医师承合同范本文字
- 0-3岁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师范大学
- 抑酸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