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六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六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六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六课《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孙桃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词。2理解诗词意境,领悟诗词主旨。(重点)3了解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诗词的“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PPT,再别康桥音频与视频。【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PPT展示,学生齐读,教师讲解重点和难点。二、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用徐志摩与剑桥大学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导语: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诗碑,诗碑镌刻着再别康桥的前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后两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近年,剑桥大学的校友期

2、刊上,又在封二刊登一篇题为“剑桥史上最著名的中国校友”的文章。可见,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再别康桥。三、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等。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词的风格。(PPT展示,学生自主介绍,教师点评、补充。)2.创作背景:1928年,徐志摩终于再次踏上康桥,康桥端秀依旧的景物触及了诗人的性情。身与灵同返旧地,心与物的相撞转化为美的遇合,诗感降灵了,久久的思恋和泉泉的灵气,终于在康桥梦一般中发出轻轻的叹息,一曲再别康桥如行云流水,应运而生。四、字词积

3、累1.字音河 畔( pàn ) 荡 漾( yàng ) 青 荇( xìng ) 榆 阴( yú ) 揉 碎( róu ) 浮 藻( zo ) 长 篙( go ) 漫 溯( sù ) 斑 斓( lán ) 笙 箫( shng xio )2.词义青荇:即荇菜。浮藻:浮在水面上的藻类植物。漫:悠闲,不受约束。溯:逆水而上。五、课文朗读1.播放再别康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2初读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1)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朗读节奏和语气,反复朗读。明确:句式:四行一节(整齐)。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语气:舒缓、

4、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第一节诗句,体会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体现出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感。本诗的感情基调:轻柔缠绵而略带淡淡哀愁。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3朗读诗词,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梳理诗词结构。明确:第一节: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第四节:写榆阴下的清潭。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第七节:呼应开头。六、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境,把握主旨情感。1诗词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明确: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

5、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2这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 、青荇、柔波、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物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就是诗词的意象。)3小组讨论,诗中选择这些物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个体,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

6、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4诗词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通过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康河的依恋、沉醉和喜悦之情,体现了对母校的深情厚爱和离别时的愁肠百结。(二)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小组讨论并找出两种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明确:比喻:把河

7、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赋予寻常事物以炫目的美丽,更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叠词:诗首写久违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像是怕惊醒了一个美好的梦。连用三个“轻轻”作叠词,突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惜别深情。反复: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诗人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顶针:第六节两处“沉默”,形成首尾连珠的效果。这种串联,让人有无边的遐思。想象:面对康河,在诗人驰骋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甚至要泛舟寻梦去满载一船星辉,也是诗人自在生命的热烈追求。七、细节探究1、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明确:表露出诗人

8、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2、诗开头一节与结尾一节能否互换?明确:不可以。“轻轻”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作铺垫。而“悄悄”放在最后,与上一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重在表达来时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重在表达去时的黯然神伤。3、本诗体现了新月派诗歌风格,具体表现在哪里?讨论,赏析“三美”。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意象)、建筑美(结构)、音乐美(韵律)。1)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

9、用有色彩的词语。请大家从诗中找出这类词语并赏析。明确: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明确:本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字(夹杂八字),于参差变

10、化中见整齐,有种建筑美。3)音乐美,是对诗词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明确:全诗七节,从整体上看,用韵一致,但每节用韵基本相同。通篇章节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会有一种旋律感、音乐美。八、课堂寄语少年是诗,青春如歌.让我们来读诗吧!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让思绪飞扬在缪斯的殿堂.含英咀华,化育灵魂,提高你的文学素养,绽开你生命的纯美之花!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 1、抄写字词积累(教材P35)。 2、完成第六课学法大视野(17-20)【教学反思】再别康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离别诗。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从了解作者和背景开始导入课文,注重利用意象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那种淡淡的离别之情。2.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把握诗词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感知诗人的情感,通过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