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1.gif)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2.gif)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3.gif)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4.gif)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0b90a1fc-054d-4122-ab83-14593f67667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学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 “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
2、“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
3、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
4、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B. 如果过于
5、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的商业资本价值。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
6、为什么”。D. “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C. 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致得
7、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D. 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月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注】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8结合全诗,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答: 9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从抒情方式角度加以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秋兴
8、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_。 (2)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_。(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9、60;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
10、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
11、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
12、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
13、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
14、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
15、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 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答: 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补叙,小说加上这个补叙有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高二语文第九周周末练习题(教师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
16、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 “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
17、书证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
18、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做“大数据时代”
19、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B. 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作基础,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都是真实的。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是从“大数据能够使抽样更精确,更有预见性”来表述的,而不是“危险大数
20、据”的概念。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的商业资本价值。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D. “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2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数据本
21、身有问题,更可能是提供者先造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C. 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致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D. 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
22、,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3B本题考查把握文意,运用文中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B项,从原文表述看,主要需要“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并没有叙述“毅力”。(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月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注】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注释】尘匣:灰尘积匣。兔:传说中的月宫玉兔。蟾:传说月宫中有蟾蜍(蛤蟆)。姮娥:即嫦娥。九秋:指秋季三个月共九十天而言的。【译文】四更天的时候,月亮从山间出来了,明月照
23、水,水光反映出了楼台。月亮出来,照亮了山头,如同开匣见镜,弯月又如风帘上的画钩。月光照在兔子头上,怀疑毛发已白,月光照在蟾身上,蟾也觉得寒冷而留恋貂裘的温暖。猜想居留在月宫的嫦娥也感到非常寂寞,嫦娥寡居,十分冷寂,又值九秋天寒,更是无可奈何。【赏析】有时候读懂一首古诗,就一定要知道作者的一些情况,古人把这叫做“知人论世”。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儿写的。那时他不仅远离亲人,孤独,寂寞,而且穷困多病,前途渺茫。在这种情况下来写诗,那肯定与抒写这些情况有关。全诗四联八句,是一首借月自怜之作。一、二两句写残月出山,映入水中,反射而出,照明水楼的景色
24、,同时点明看月的地点。三、四两句分别承接一、二两句,月光如匣镜,承接山吐月;月形如帘钩,承接水明楼。五、六两句贴身用意,月色临头,兔疑发白;月光随身,蟾寒恋裘。对镜(月光)见发,临风(风帘)则寒,又分别承接三、四两句。最后两句点明题旨。诗人揣度嫦娥独处,又正值九秋,无可奈何之情绪,一如诗人之孤独寂寞。可以说全诗看似句句在写月,可实际上却是句句在自怜。他完全是借写月亮来抒写自身的情状。诗人这种伤痛,无人能解,更无人能知,他只好向月亮倾诉,借月写之。写月就是写他自身,这也就是古诗词里头的借景抒情,借物咏怀的一种惯常用的手法。总之,全诗写景精切,布局缜密。除首句点明“月”之外,其余各句用“镜”、“钩
25、”、“兔”、“蟾”、“姮娥”以指代残月,或比或兴,反复吟咏,而丝毫不令人感到重复累赘。难怪会被苏轼称赞为绝唱。8结合全诗,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8首联写秋天将至,月影清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的氛围(3分),引出月光,呼应标题,同时为下文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铺垫(3分)。9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从抒情方式角度加以分析。(6分)9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2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2分)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
26、而思家念亲。(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_。 (2)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_。(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27、#160; ”。 10.(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张大厨祝晓林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
28、。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一连几天
29、,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
30、子喂养几天。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天很快暗下来。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
31、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很快,风卷残云。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一夜无事。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
32、。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选自小小说选刊)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C“不准任何中
33、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不引人怀疑。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11. CD(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小说的前两段并没有设置悬念。B.“表现张大厨犹豫选择的高尚”错误,他之前已做出了选择。E.“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共5分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胆小谨慎。日本人占领了他的饭庄,他不敢主动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维语教育培训机构加盟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单位职工劳动合同解除及患者隐私保护协议
- 职业素养与技能并重打造高效实施工程师团队
- 裁判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
- 小学朗读教学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 教育行业定做电力产品的市场分析与品牌塑造
- 职教实训室学生实践能力的摇篮
- 简约设计下的办公楼室内装修新方向
- 跨界创新与合作的机会探索
- 科技驱动媒体融合时代的传媒产业变革
-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汇编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
- 时间的重要性英文版
- 2024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
- 灰坝施工组织设计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矿山电工知识点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