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1.gif)
![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2.gif)
![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3.gif)
![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4.gif)
![第4章-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08089e3a-bd91-45b4-a17c-cc8235cecf2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8/141第四章 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概述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工程设计2021/8/1421 生物修复概述o1.1 生物修复定义o1.1.1 定义 狭义定义: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面修复被污染环境或削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另一表述为,生物修复是利用土著微生物或引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或其产物,消除或富集污染物的生物学过程。2021/8/143o广义定义:利用细菌、真菌、水生藻类、陆生植物或其它生物的生理代谢、行为活动或其代谢与行为的产物,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特性而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速率,进而降低污染物浓度、降解其毒性。2021/8/1441.1
2、.2 名词比较o相同的概念:生物恢复、生物清除、生物再生、生物补救与生物整治o近似的概念:生物净化 自然环境系统利用本身固有的生物体自发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过程;o区别:生物净化是自发的过程 生物修复是人为控制或人为引发的过程,更强调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体进行污染物的无害化,即人为条件下生物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 2021/8/1451.2 生物修复的特点2021/8/1461.3 生物修复技术类型o1.3.1 按修复主体分类o微生物修复:生物修复狭义定义包含的范围,即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一株可同时有效降解有机氮和有机硫的微生物2021/8/
3、147o植物修复:利用植物萃取、稳定、根际修复与过滤、转化与挥发等能力,降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去除o动物修复:利用动物的行为或其行为的产物,直接或间接地降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去除2021/8/1481.3.2按修复场所分类o原位生物修复:在基本不破坏土壤和地下水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对受污染的对象不做搬运或输送而在原场直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特点:成本低廉,适合于大面积、低污染负荷的污染环境o异位生物修复:指将受污染的环境介质搬运或输送到其他场所,借助于生物反应器进行集中修复特点:修复效果好,适合小范围内、污染程度高的环境,成本高 2021/8/1491.3.3 生物修复的工作程序2021/8/141
4、0修复效果评价o技术效果评价:o经济效果评价: 修复的一次性基建投资与服役期的运行成本100%100%100%现存浓度原有浓度次生污染物增加率原有浓度原有浓度现存浓度原生污染物去除率原有浓度原有毒性水平现有毒性水平污染物毒性增加率原有毒性水平2021/8/14111.4 生物修复的产生与发展o1.4.1 生物修复的发展史o首次:1972年美国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清除宾夕法尼亚州的汽油管线泄漏污染的环境;o兴起:欧洲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普遍研究生物修复;o大规模应用:1989年,美国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阿拉斯加受石油污染的大面积海域;o我国的生物修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21/8/14121
5、.4.2 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o强化和改进传统废物的处理系统,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o加强针对性,不同污染底的封和水体,及有机污染物o全球性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2021/8/14131.5 生物与生态系统概述o1.5.1 定义生物体生物体:可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应激性和适应性的事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021/8/14141.5.2 生物的特征o新陈代谢同化: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异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物质交换能量转换生物环境2021/8/1415o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生长:
6、生物体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的重量 单细胞的生长: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多细胞的生长:除体积和重量外,数量增加发育发育:生物体构造和机能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即由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并经过衰老到死亡的总过程生殖生殖:生物体产生类似自身个体的过程2021/8/1416o应激性和适应性应激性应激性:生物体对刺激物,或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作出应答。比如:植物根的向水性、叶的向光性、昆虫的趋光性适应性适应性:生物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特性或生活方式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经,长时间形成。如仙人掌的针状叶2021/8/1417o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生物体繁殖时,产生与其自身基本相似
7、的后代的现象变异:后代与亲代之间以有后代各个体之间所显示出的差异进化: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由于遗传种族才能稳定由于变异和变异的遗传才有物种的进化2021/8/14181.5.3 生命的物质基础o组成生物的元素30多种元素,不以单质存在,而以化合物存在o组成生物的无机物水占生物体重的65%95%,溶剂(运输作用)、参与代谢反应、调节体温的作用无机盐占身体干重的2%5%,参与生物大分子的形成(PO43)、构成生物体结构(Ca2+)、参与调节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度、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2021/8/1419o组成生物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蛋白质:蛋白质分
8、子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聚合形成,包含着上百个乃到上千个氨基酸肽:一个氨基酸的羟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肽键,构成二肽三肽;三个氨基酸脱去两个水分子多肽:依次类推催化(生物酶)、激素、运输储藏、免疫、生物膜、表达遗传信息2021/8/1420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携带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体的生长、遗传、变异2021/8/14211.5.4 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o细胞: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021/8/1422o细胞器线粒体:异化物质释放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
9、和分泌,形成纤维素液泡: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储存器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心体(动物):与遗传有关2021/8/14231.5.5 生物的分类o五大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2021/8/14242021/8/14251.5.5 生态系统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o特征: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o生物与环境的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载体2021/8/142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o生态系统能量存在的形式辐射能:日光能是地球上一节生物的最终能源化学能:化合物中储存的能量,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形式机械能:动物运动赖于肌肉收缩产生机械能电能:电子转移对生物体的
10、能量转化非常重要生物能:参与生命活动的任何形式的能量,均称生物能2021/8/1427能流o绿色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每年生产约1700亿吨有机物,各类生物以初级生产量为起点,能量按食物链顺序的流动2021/8/14282021/8/14292021/8/14302021/8/14312021/8/143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o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o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生态系统及至生物圈内,各种化学元素沿特定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这种不断流动和循环过程:包括水循环、气体循环(碳、氧、氮的循环)、沉淀循环(钙、钾、纳、磷等盐类的循环)2021/8/14332021/8/143
11、42021/8/1435o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众多种群或个体,从环境中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于分解的化合物,致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如DDT的富集2021/8/14362021/8/14372021/8/143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o信息流(传递、接受和感应)存在于不同组织水平,是长期进化的结果。o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各类 物理信息:声、光、电、热等 化学信息:代谢分泌物、植物次生代谢物等 营养信息:影响生物的迁徙等 行为信息o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征 具有可传扩性、永续性; 具有时效性、分享性与转化性2021/8/14392021/8/14402021/8/14
12、412021/8/14422 微生物修复o微生物修复定义:生物修复的狭义定义 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面修复被污染环境或削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即利用土著微生物或引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或其产物,消除或富集污染物的生物学过程。2021/8/1443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非生物学上的名词2021/8/14442021/8/1445微生物的特点o形态微小、结构简单o代谢旺盛、繁殖快速o适应性强、易变异o种类繁多、分布广泛2021/8/14462.1微生物基础代谢过程微生物基础代谢过程2.2微生物生态学概要微生物生态学概要2.3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原理微生物修复
13、污染环境的原理 2.3.1微生物参与的物质循环 2.3.2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性 2.3.3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转化途径2.4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 2.4.1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 2.4.2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2.4.3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2.5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2.5.1微生物的种类 2.5.2环境因素 2.5.3污染物特性2021/8/14472.1 微生物代谢过程o新陈代谢: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经过生物体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转化合成生命体所需物质并储存能量的同化过程;或者将体内物质分解并释放能量的异化过程2021
14、/8/14482.1.1 微生物的营养o微生物的组成 大量元素:C、H、O、N、P、S、K、Ca、Mg、Na等微量元素:Zn、Cu、Mn、Mo、Co等2021/8/1449微生物的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o碳源自养型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源CO2、CO或CO32的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只能利用环境所提供的有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并通过代谢有机碳化合物而获得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量。兼性型微生物:反硝化硫杆菌,或称为混合型2021/8/1450o氮源合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原料:N2、NO3、NH4+、尿素和腐烂的蛋白质o无机盐无机离子,主要为磷元素等;构成细胞的组成部分、维持微生物酶系统
15、活性、调节渗透压营养元素之间的基本比例C:N:P25:5:1;比例不当会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种群的增长2021/8/14512.1.2 酶及其作用o酶的定义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的生物催化剂o酶的作用机理酶在代谢过程中,首先与代谢底物结合,底物经过酶的结合,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某个基团被酶激活,从而加速了底物的代谢反应;酶在代谢反应中并不参与反应,但控制反应的速度o酶的分类单成分酶:酶蛋白;双成分酶:酶蛋白+辅基(辅酶)o酶的性质专一性、高效性与一定程度的必须性2021/8/1452酶活性的影响因素o酶的反应速率受抑制剂、激活剂、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o抑制
16、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抑制剂:一切有毒物质多为酶的抑制剂,重金属离子、杀菌剂;激活剂: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如Mg2+2021/8/1453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2021/8/1454pH对酶作用的影响2021/8/1455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2021/8/1456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2021/8/14572.1.3 微生物的分解(呼吸)代谢o类型: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o好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2021/8/1458三羧酸循环2021/8/1459无氧呼吸o不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过程2021/8/1460发酵o以中间代谢产物为电子受体
17、的不彻底的氧化反应2021/8/1461oEMP途径1.已糖激酶2.磷酸已糖异构酶3.磷酸果糖激酶4.醛缩酶5.磷酸丙糖异构酶6.磷酸甘油酸脱氢酶7.磷酸甘油酸激酶8.磷酸甘油酸变位酶9.稀醇化酶10、丙酮酸激酶2021/8/1462微生物基础代谢过程小结2021/8/14632.1.4微生物的合成代谢o类型:包括光合作用、化能自养、产甲烷代谢光合作用22222222HCH OOH SCH OSH O 光能2叶绿素2藻类的光合作用:CO光细菌的光合作用:CO222HCH OH O2CO2021/8/1464化能自养合成代谢o化能自养型微生物通过氧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获得化学能,并同化CO2202
18、1/8/1465产甲烷合成代谢o产甲烷菌在利用有机物产生CO2和CH4时,会产生能量,并以ATP的形式贮存;该能量和产甲烷代谢的中间产物用于产甲烷菌合成蛋白质、脂肪或者其他细菌生长所需的物质。2021/8/14662.2 微生物生态学概要o生态学:研究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2.2.1 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2.2.2 微生物种群生物学特征2.2.3 微生物群落特征2.2.4 微生物的种间关系2021/8/14672.2.1 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o温度、渗透压、酸碱性、抗生素、辐射和化学物质、氧o温度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速率2021/8/1468酸碱性微生物细胞表面特性的变化 细胞
19、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 微生物代谢与生长的变化2021/8/1469渗透压的影响o环境中的某种离子的浓度与微生物细胞体内该离子的浓度差导致微生物的生理变化;等渗环境为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而低渗环境或高渗环境均可导致微生物代谢紊乱2021/8/1470氧的影响o好氧微生物:缺氧将导致死亡;o厌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不需要氧,或者是不直接需要氧;o专性厌氧菌:遇氧死亡;o兼性厌氧微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代谢途径随环境中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2021/8/1471抗生素的影响o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可干扰其他生命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
20、向环境释放抗生素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代谢,包括破坏其它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的渗透性改变,进而使细胞内环境改变,最终使得其它微生物生理紊乱而死亡;或者直接干扰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代谢2021/8/1472辐射和化学物质的影响o太阳辐射:一些光谱则对微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如紫外线o化学物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包括重金属离子和一些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化合物。2021/8/14732.2.2 微生物种群生物学特征o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这些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021/8/1474o生长:微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营
21、养物质和能量,通过代谢过程,获得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使微生物个体不断增大o繁殖:在一定空间上,微生物个体数量从少到多,不断增长至环境容纳量o种群大小:种群中个体的数量o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o环境容纳量:对某种生物而言,某一特定环境范围内可最多承载的数量,即这一环境对这一生物的容纳量2021/8/1475种群增长o初期 指数增长o中后期 逻辑斯蒂方程增长2021/8/1476o曲线I:在理想环境中个体数量呈指数增长模型,曲线呈“J”型o曲线II:个体数量增长受到资源限制,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蒂方程增长,“S”曲线;曲线平滑上升并渐近环境容纳量值(K)2021/8/14
22、77逻辑斯蒂方程td/(1/)/(1)a rtN dtrNN KKe 积分 Nr: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而出生率与死亡率是某一段时间内出生与死亡个体与种群中个体总数量的比例);N:种群个体数量;a:参数,取决于种群起始个体数量;K:环境容纳量2021/8/1478o环境容纳量(K)确定时,每增加一个个体,产生1/K的抑制影响,即某一空间仅能容纳K个个体,每一个体利用了1/K的资源,N个体利用了N/K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资源”,就只有(1N/K)了。容纳量的制约导致种群增长率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导致种群增长呈逻辑斯蒂方程增长2021/8/14792021/8/1480202
23、1/8/1481逻辑斯蒂曲线可分为5个时期o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o加速期:随个体数量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o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K/2时,密度增长最快;o减速期: 个体数超过K/2以后 ,密度增长逐渐变慢;o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而饱和在理想状态下,饱和期最大种群可以长期维持;但随营养逐渐缺乏,密度开始下降导致种群衰老。2021/8/14822.2.3 微生物群落特征o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焦在同一环境中(地理范围)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2021/8/1483土壤环境2021/8/1484水环境2021/8/148
24、5大气环境2021/8/14862.2.4 微生物的种间关系o种间关系:构成群落的物种的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与程度;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或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o八种类型:中性共栖、偏利共栖、偏害共栖、协同共栖、共生、竞争、寄生、捕食2021/8/1487o中性共栖:两个微生物种群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现象o偏利共栖:两个微生物种群共同生长,一方的存在有利于另一方的生长、繁殖而受益,而受益方并没有使它方相应的受益偏利共生实例2021/8/1488o偏害共栖:两微生物种群的,一方抑制另一方的生长,通常是一方产生抑制物质抑制另一方的生长o协同共栖:两
25、个微生物种群在一起时可以相互受益,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专性固定的关系,双方可以在自然办单独存在,又称互养共栖,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协同共栖进行某一代谢过程,彼此相互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2021/8/1489o共生:两个种群相互作用相互受益而形成的专性关系,它们是协同共栖作用的延伸共生实例2021/8/1490o互利:两个微生物种群共同生长,双方的存在均有利于另一方的生长、繁殖而受益o竞争:两个种群共同生存时,为获得营养、能源、空间而相互抑制对方生长与繁殖,竞争双方均受到不利影响2021/8/1491o寄生:寄生微生物从寄主微生物体内获得营养,而对寄主产生不得影响o捕食:一微生物可以吞食另一
26、种微生物,捕食者从被捕食者得到营养,而对被捕食者产生不得影响2021/8/1492微生物种群关系总结2021/8/14932.3 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原理o2.3.1 微生物参与的物质循环主要类型: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2021/8/1494碳循环2021/8/1495碳循环2021/8/1496氮循环2021/8/1497硫循环2021/8/14982021/8/14992.3.2 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转化o污染物进入微生物体内的过程 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生物的主动过程,生物体在与污染物质接触的过程中,主动以某种方式获取该物质包括:主动运输、被动扩散、促进扩散、基团转位,胞饮作用2021/
27、8/14100主动运输、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与基团转位的特征比较2021/8/14101o胞饮作用:细胞外的液体微滴或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而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包括:通过疏水表面突出物的作用把烷烃吸附到细胞表面、烷烃通过孔和沟穿透坚硬的酵母细胞壁,而聚焦在细胞质表面、通过末修饰烷烃的胞饮作用把烷烃转移到细胞内的烷烃氧化部位,如内质网、微体2021/8/1410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o微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通过污染物发生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的污染物结构的变化o包括:水解、基团转移、氧化、还原、共代谢、酯化、甲基化、缩合、氨化、乙酰化、双键断反应、卤原子移动、微生物吸
28、附、微生物累积、共代谢2021/8/14103氧化作用:转化具还原性的污染物o醇的氧化、醛的氧化、甲基的氧化、氨的氧化、亚硝酸氧化、硫的氧化、铁的氧化、 氧化、氧化去烷基化、硫醚氧化、过氧化、苯环羟基化、芳环裂解、杂环裂解、环氧化还原作用:转化具氧化性的污染物o乙烯基的还原、醇的还原、醌类的还原、芳环羟基化、双键还原作用、三键还原作用2021/8/14104基团转移作用o脱羧作用、脱氨基作用、脱卤作用、脱烃反应、脱氢卤脱水反应水解作用o酯类水解、氨类水解、磷酸酯水解、腈水解、卤代烃水解2021/8/14105甲基化作用2021/8/14106共代谢o又称协同代谢。微生物不能利用基质作为能源和组
29、分元素的有机物转化方式。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改变结构,但微生物不能将这些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而必须从其他底物获取大部分或全部的碳源和能源o共代谢微生物不能从辅助底物的氧化过程中获得有用的能量,降解污染的速度也低于降解生长底物的速度2021/8/14107共代谢的形式:o靠降解其他有机物提供能源或碳源、通过与其它微生物协同作用,发生共代谢,降解污染物、由其它物质的诱导产生相应的相应的酶系,发生共代谢作用2021/8/14108微生物吸附o吸附:在两相介质的界面上发生沉淀,包括吸持和吸收。吸持指污染物从一种介质向固体介质表面的迁移运动;吸收是指污染物质到达固相表面后,由于静电、
30、络合、化学键或沉淀作用等与表面的粘着作用o吸附平衡:当解吸附速率与吸附速率相等时,吸附达到了动态平衡,该平衡就称为吸附平衡2021/8/14109o微生物吸附:微生物细胞壁表面的一些具有金属络合、配位能力的基团与污染物离子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固定污染物离子o微生物可吸附污染物的原因:细胞壁的结构特性 微生物细胞壁的多孔结构使活性化学配位体在细胞表面合理排列,使细胞易于与污染物离子结合;细胞外多糖(EPS),该物质在微生物吸附污染物离子的过程具有固定等作用o微生物吸附的机理:静电吸附,共价吸附,络合鳌合,离子交换和无机微沉淀2021/8/14110o静电吸附:指污染物离子可代替质子,以及结合到分子
31、上的其它离子;o离子交换:细胞质结合的离子,被另一些结合能力更强的污染物离子代替;o络合作用:在微生物体内或表面,金属离子与配基以配位键结合形成复杂离子或分子的过程;o鳌合作用:在微生物体内或表面,一个配基上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金属结合而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的过程;o无机微沉淀:污染物离子在微生物体内或表面形成无机沉淀物的过程2021/8/14111o微生物累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能量,通过单价或二价离子的转移系统把污染物输送到体内,并在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o细菌、真菌和藻类都有从周围环境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然而至今仍没有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从污染环境中回收写信了污染物的微生物20
32、21/8/141122021/8/141132.4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技术o环境生物修复三类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活化微生物分解能力;添加具有高速分解能力的特定微生物2021/8/141142.4.1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o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其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o土著微生物: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即在其自然占领的或无需人类直接或间接引种也能占领的分布区)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的分类单元o外来微生物:从原产地因偶然传入或人为有意引入到新地区并定殖的微生物种2021/8/14115o基因工程微生物: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特定目的,在微生物体外构建新的DNA分子后
33、导入微生物体内,以改变其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的微生物种o基因工程微生物优点: 适应能力强、对自然界的微生物和高等生物不构成威胁、适应期比土著种的驯化期要短得多,可以反复接种2021/8/14116o其他微生物:包括藻类和微型动物等;在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中,通过藻类的放氧,使严重污染后缺氧的水体恢复至溶解氧含量较高的状态,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了良好的电子受体,使好氧性异养细菌对污染物的降解能顺利进行;微型动物则通过吞噬过多的藻类和一些病原微生物,间接的对水体起净化作用。2021/8/141172.4.2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o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方式:o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降
34、解; 改变有机物的化学结构,提高降解性o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到微生物细胞内后,在胞内降解 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污染物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微生物体内后发生不同的降解反应2021/8/14118o在好氧条件下,它能将有机污染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H2O、SO42、PO43、NO2、NO3等无机物;o在厌氧条件下,能将有机物降解,转化成小分子有机酸、CO2、H2、CH4等2021/8/14119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类型2021/8/141202.4.3 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修复o微生物转化金属离子的方式: 氧化、还原、甲基化、吸附与累积2021/8/14121微生物氧化、还原与甲基化金属
35、离子特征比较2021/8/14122微生物吸附与累积重金属离子的特征比较o微生物的状态:微生物吸附可由死亡微生物进行;生物累积必需由生活的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o影响因素:微生物吸附与其细胞壁结构、成份相关;生物积累则与生物的新陈代谢及影响其新陈代谢的温度、pH值有关2021/8/14123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的细胞壁成分与结构比较2021/8/141242.4.4 常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充气式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2021/8/14125污染地下水循环微生物修复技术2021/8/14126地下水曝气抽提组合微生物修复技术2021/8/14127微生物活性拦截修复技术2021/8/14128厌氧好氧共代谢微生物组合修复技术2021/8/141292.5 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o主要影响因素:污染物性质、微生物的种类以及环境因素2021/8/141302.5.1 优先污染物与目标污染物的确定o生物修复工作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合伙人合同:创始股东权利与义务
- 双方戒烟合同责任书
- 船舶所有权变更合同
- 合同离婚改革:军人家庭权益保障
- 5电磁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项目融资及还款合同书范例
- 住宅租赁安全责任合同条款
- 知识产权保护及商业秘密合同范本
- 租赁合同模板范本:货物运输设备
- 渠道运营商战略联盟合同书2025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二)
- 2025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馆场地租赁与文物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4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骆驼祥子-(一)-剧本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
- 渔业行业智能化海洋牧场养殖方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汶川地震波时程记录(卧龙3向)
- 入职申请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