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设计_第1页
内能教学设计_第2页
内能教学设计_第3页
内能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课题:热和能【教材分析】在机械能的基础上,本章研究能量的又一形式-内能。第一节先介绍分子运动论,用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解释宏观现象,为学生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打下基础。第二节讲述内能的 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然后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第四节讲内能 的利用,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最后第五节给出能量守恒定律,使全章成为有机整体。【学情分析】学生理解热现象的本质有较大难度,从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就要打好基础。注重从实验现象直观 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内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好理解。在此之前,前一章学过动能、势 能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它们的分析方法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化微

2、观为宏观,降低难度。【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做功 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的过程。8、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 象的意识。9、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课时课题:内能【教学目标

3、】1 .通过类比、分析,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能举出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3 .通过查阅课文,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 .通过查找资料,主动学习,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提高自学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多媒体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火柴、空气压缩引火仪、打气筒、带活塞的玻璃瓶、软管【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课是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二节,涉及微观世界,

4、要联系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知识学习。教 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的基本框架,是先建 立基本概念-内能,通过探究实验和讨论, 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 学生通过对课本图16. 2-1、 16.2-2的分析,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基础上,了解 认识内能,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 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 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再通过演示压缩空气点火实验 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

5、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最后,阅读“地球的温室 效应”,知道温室效应,及温室效应的无控制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火箭发射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考。)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二.新课教学提问:火箭发射,依靠什么能量呢?(引出学习课题)学生思考讨论。关于内能,大家想知道哪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如:什么是内能?内能怎样产生?什么物体有内能?内能大小和什么因素 有关?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为建立内能概念作铺垫)学生回忆、回答。出示图片,展示的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时具

6、有势能。学生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内能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 物体都具有内能。提出问题: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深化对内能概念的理解)讨论、交流。在教师补充下,完善讨论结果:机械能与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 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物体,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 具有动能;物体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还有相互作用,因此物体具有内能。一个物 体没有被举高,也不运动,它不具有机械能,仍具有内能。机械能是

7、宏观角度的能量,内能是从微 观角度谈的。提问: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温度、物体质量。引导:和物质的状态有没有关系呢?讨论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确定了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质量决定,如果物态发 生变化,内能还受体积变化影响。提问:冬天手冷,怎样使手变的暖和?增大它的内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主动学习的意识)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办法:戴手套,相互搓一搓,放到暖气上暖一暖,放到热水里,在火边烤一 烤。以上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几种?(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办法归类,形成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认识)讨论、交流、归纳。相互补充。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一端放在酒精

8、灯的火焰上烧,让学生握铁丝另一端,觉得发烫.此 实验说明:热从铁丝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也发生改 变了。请同学举出在生活中哪些例子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再多举事例丰富“热传递改变内能”这一规律。如:物体放在太阳下晒或放在热水中烫等。(通过探究,学生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 移到低温物体。)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提问: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热量?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讨论,查阅课本。了解什么是热量。分析内能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热传递过程,才能说“吸

9、收”、“放出”多少热量。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确定下一步实验的观察重点。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硝化棉,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提问:空气内能是否增加,怎样看出?研究对象是什么?(空气)为什么放入棉花?(引出实验设计情境:怎样变“不可见”为“可见”?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放入易燃物演示。提问:棉花着火说明它的温度怎样变化?棉花的内能如何变化?是用怎样的方式使其内能变化的?用什么办法使内能增大的?学生交流、概括得出: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演示2: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学生观察到塞子被弹出,在教师引导下同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提问:观

10、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塞子被弹出,说明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瓶内有白雾出现,是因为 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请学生举例。(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深化学生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认识)举例。如:冬天时手冷,通过搓手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会变得很烫;钻木取火等。师生归纳结论: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提问: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相同之处-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同之处- 热传递的本质是内能的转移;做功的本质是能量发生转化。三、达

11、标检测1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 ,温度 ;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 ,温度.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 ,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2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 内能随着 。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 。3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 .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5 .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6 .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梳理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