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1.gif)
![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2.gif)
![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3.gif)
![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4.gif)
![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5/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02b9ea3-b700-48de-8198-2f2549b8f2d3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雎不辱使命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积累,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2、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3、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体会文章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选材和写作写法。二、教学重点: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三、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3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2、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的榜样,与虎狼之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二、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全书按国别编辑,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3、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共33篇,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正音 唐雎(j) 怫然(fú)
4、 跣(xin) 抢地(qing) 韩傀(gu) 休祲(jìn)
5、 缟素(o) 色挠(náo)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
6、0; (“谕”同“喻”,明白,懂得)3、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4、一词多义(1)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2)虽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B、虽千里不敢易
7、也(即使,假设连词)(3)徒A、免冠徒跣(光着)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4)夫A、此庸夫之怒也(f 成年男子名词)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 发语词无义)(5)以A、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D、以大易小(以介词,用)第二课时一、回忆旧知,复习知识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
8、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2、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思考: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 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开端:秦王不悦,唐雎使秦 发展:质问施压 断然回绝 ( 否 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哉?”)高潮:武力威胁 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结局:秦王色挠不辱使命 唐
9、雎折服了秦王。3、结构内容,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状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
10、,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
11、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跑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三、再度课文,加深理解第三课时一、回忆旧知二、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1、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本文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跃然纸上。2、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
12、人物。文中的秦王和唐雎本身就是两个相对而存在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乃至性格、思想、语言、行为等都截然不同,在尖锐、矛盾冲突及多方面的对比衬托中突显人物,奇妙无比。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人物分析(板书) (傲慢无礼)秦使 安陵君(委婉坚决) (不卑不亢)唐雎 秦王 (骄纵、虚伪、阴险“不说”、“怫然怒” ,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色挠”) 三、
13、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
14、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
15、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8、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四、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思考问题:1、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的话是何居心?语气是怎样的?是以易地为借口设骗局,但秦国势力强大、故语气强硬,是命令式的。2、安陵君是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安陵君因为国势衰微,所以说话语气委婉,以退为进,据理守土3、秦王对唐雎说话时语气有怎样的变化?唐雎的回答与安陵君有怎样的不同?因为唐雎为臣,所以秦王说话盛气凌人,有质问性的。唐雎的回答首先是直接否定,然后是反问,语气比较硬朗。4、遭到回绝后秦王的反应任何?唐雎是怎样回应的?秦王佛然怒、以武力相威胁;唐雎不畏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 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3.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听评课记录
- 2025年便携式X荧光光谱分析仪合作协议书
- 七年级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1《同底数幂的乘法》听评课记录
- 公司职工食堂承包协议书范本
- 装饰装修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电站租赁诚意金合同
- 2025年度装修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设备采购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及实施约定
- 2024-2030年中国互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烟草局合同范例
- 《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4 盾构施工
- AutoCAD2024简明教程资料
- 矿井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股权转让与入股合作协议
- 人工挖孔桩作业指导书
- GB/T 18601-2024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 红色大气财务报销流程培训课件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高清版)DB43∕T 2511-2022 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建设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