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最后一课》教案长春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最后一课》教案长春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3.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4.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3.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诗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最后一课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都德(18401

2、897),法国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 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 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 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背景介绍: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 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 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

3、映这一事件。三、小说的文学常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短篇小说、小小说、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描写。四、朗读课文1.听范读,理顺字音。2.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新词的障碍。2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五、整体感知1.小说的主要人物有谁? 明确:小弗郎士和韩麦尔。2.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3.本文采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明确:按照课前、上课、下课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

4、构。4.理清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10):发生写上课前, 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所思和不同寻常的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发展写最后一课的经过。第三部分(2429):高潮和结局写了下课时的情景。六、作业整理字词。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顺序:时间:课前上课下课 主要情节: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第二课时一、导入 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回顾课文。二、课文研读,分析形象1.默读课文,勾画出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语句。2.合作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从分析来看,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明确:一是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女口:“我想就别上学

5、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 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 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二是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如:“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 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三是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如: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 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 了”后,心里万分难过!4.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

6、:生性顽皮,对自己要求不严,但热爱祖国5.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明确:亡国的惨痛震撼了他。韩麦尔先生的言行教育了他。 普鲁士侵略者的无情伤害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怀。6.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有哪些? 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7.文中的外貌描写一一“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3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感情?明确:表现他“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8.从神态描写的语句来看,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 明确: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使得他的内心极为痛苦。9.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

7、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 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掌 握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法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抗争,求得民族解放。10.“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韩麦尔先生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明确:动作描写。这两个字饱含着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集中体 现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必胜所抱有的坚定信念。11.纵观全文,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教学水平较高,有

8、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语句赏析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 正在操练。明确:这句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反衬 了故事的悲剧气氛。2.又出了什么事啦? 明确:一个“又”字,写出了当时战乱的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状况。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伏笔。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一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4.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用了很长一段文字写小 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明确: 一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表现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埋下伏笔。 二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烘托下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通过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5.关于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韩麦尔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之情。6.“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言外之意是小弗士这一节课听讲非常认真,表现了他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珍视, 也说明他由以前的调皮、贪玩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7.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明确:是为了突出强调最后一堂法语课在小弗郎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