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1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2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3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4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找焦点、侧焦距(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2)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_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_cm;3040cm图1(3)如图2所示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及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

2、B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cm。此时光屏位于图中_(填字母)点的位置。图3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ABCDE图2(4)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3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实验前的调整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图5(1)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4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在图中C的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放置_; ABC0c m5010090807060

3、40302010图4(2)如图5所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通过调整,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上,使烛焰的像能位于光屏的_。所以应如何调整_。3、成像特点、应用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如图6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_。(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如图7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_。(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_。(4)实验中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

4、晰?答:_。图6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图74、无法找到像(1)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2)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3)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5、移动变化图8所用

5、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图9(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8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蜡烛向左移动10 cm,光屏应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2)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_(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_的(填“倒立”或“正立”)(3)凸透镜放在邮票正上方4cm、5cm、7cm处,均可观察到与图9所示性质相同的像,由此可

6、得:当物距_时,成_正立的虚像。且当物远离凸透镜,则像_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且像的大小变_(填“大”或“小”)。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图10图10(4)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当它们处于如图10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填“倒立”或“正立”)、_(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填“凸透镜”或“

7、凹透镜”)。6、具体位置判断、成像情况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如图10他把蜡烛放在光具座的标尺上20cm处,移动光屏到标尺上65cm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后,小明没有移动蜡烛和光屏,而是移动凸透镜,结果再次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可以判断此时透镜的位置应该在标尺上的_处,小明观察到的像应是_、_的实像。_就是应用这一规律制成的。(2)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成清晰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

8、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过程中的调整,判断(1)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只将_向_移动。(2)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若不考虑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只需要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若只移动光屏,应将它向_调整(选填“上”或“下”)。若只移动凸透镜,应将它向_调整(选填“上”或“下”)8、透镜遮挡、污损(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

9、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2)此时某同学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滴到该透镜上(污染面积约为镜面的1/10),则光屏上出现的新现象是:_9、有关眼镜在实验中的考题(1)若元件位置都保持不变,换用一个口径相同但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光学元件是_。(2)如图11所示,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睛”的镜片,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睛”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3)如图12所示,烛焰在光屏

10、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再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_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0c m501009080706040302010图11图12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_像(填“实”或“虚”)10、对实验的改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

11、图13所示。(1)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你认为其好处是_。(写出一点即可)(2)将光源“F”放在30cm处,其大小如图14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 )图14图13ABCD (3)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15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_。ABCD图1511、综合应用1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

12、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_;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乙甲f乙=10cmf甲=5cm图142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_。(2)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的光斑。 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

13、棉,选用图14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

14、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处,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

15、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_1如图,F1、F2为透镜1的焦点,F3、F4为透镜2的焦点。完成图中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2如图所示,F1、F2为凸透镜焦点。CF2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AB为一过焦点且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请画出CF2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而镜后的传播径迹。F1F2F3F4透镜1透镜23.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14甲):(1)烧杯内充以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 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2)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4乙所示,说

16、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3)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4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4.某同学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找像时,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大致是环状的暗区,如图16所示。这个暗区是怎样产生的?(注:所用的凸透镜没有边框)图14图15图16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了方便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比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若要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光具座长为1m),手边有三个凸透镜,(参数如图3所示),你认为选用焦距为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最为恰当,理由是: 。图4凸透镜甲乙丙直径/cm1055焦距/cm48104图

17、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之后,(或者放在同一条直线上),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_,这样做的目的是:_;小王同学在做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如图2所示),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小王同学应将光屏向_(填“上”、“下”)调节;你还有别的调节方案能够同样达到目的吗? ,如果有,请写出你的调节方案: ;在实验的过程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也会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7.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8、。”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填结论前的字母)8.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1020304050607080900 cm1009.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蜡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

19、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10.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焦点以外,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14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11.如图2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则物体的像AB在( )A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

20、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3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原理是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 B放大镜原理是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FAF2f2fB图2FaF2f2fbcd图3C幻灯机原理是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13.如图3所示,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发现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出来的,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14.如图4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

21、,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10203040506070800 cm图4图30.3m0.2mM 到清晰的像15.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10cm C16cm D20cm16.一支蜡烛的烛焰在离凸透镜20cm处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把烛焰移到离凸透镜12cm处的位置时,移动光屏( ) A在光屏上一定得到放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一定

22、得到缩小的实像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D既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缩小的实像型号镜头焦距光圈快门CCD解析度Sony-S7034mm8s-1/1000s1024×76817.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照相时,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18.图1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2)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3)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

23、为_;(4)在照相机的底片上呈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5)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 图1 A B C D19.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都正确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20.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

24、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21.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 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

25、光斑大小将 。22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而形成的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上下) 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 A2cm B7cm C9cm D10crn 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左/右)移(3)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化仙女虾的卵壳具

26、有_(写出一点即可)的特性23.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选填“凸”或“凹”)透镜。24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的,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第24题图I 第24题图2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

27、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

28、实像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26.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把相机向上举高B向前再走几步C向后退几步D向地面蹲下27.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镜。28 小华参观展览会,在如图所示的一个小展览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

29、个形象而已则这个屏风是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29.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30.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 作用,31.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光轴,但

30、未标出透镜的位置一物体放在a、b 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 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 凸透镜L的位置及右焦点F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L位于b、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 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 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 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

31、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这个凸透镜50 cm处逐渐移向距凸透镜20m处的过程中, 物体通过这 个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4.35.36.1、找焦点、侧焦距 (1)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2)最小的亮点 10.00 (3)10 D (4)102、实验前的调整 (1)凸透镜 (2)同一高度 中央 将光屏向上调节3、成像特点、应用 (1)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2)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3)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4)无论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光屏,像均变略模糊,即可判断原来的位置光屏上的像是最清晰的4、无法找到像 (1)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倍焦距 (2)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倍焦距 (3)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小于4倍焦距5、移动变化 (1)等大 左 小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