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置的几个问题 提交日期:2003-12-16 浏览: 3676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基础拉梁的几个问题 一、框架计算简图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

2、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3、。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

4、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 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

5、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者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地下室与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6、 提交日期:2004-03-11 浏览: 22807 地下室与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等,也不进行裂

7、缝计算,导致违背强条。 3. 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外墙钢筋的搭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4. 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应考虑楼梯间,车道等支承条件不同的外墙计算与设计,不能与一般外墙相同。当顶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外墙上部支座水平力的传递问题。 5.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只有地下室部分和地面上楼层不多时的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 6. 高层地下室采用独立柱基或条基加抗水底板时,应在抗水板下设褥垫,以保证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相同。 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建筑地基基

8、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2条进行地基变 形设计。 8. 对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要求,设计人普遍不够重视。变形观测工程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10.2.9 条(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 加层、扩建建筑物; d.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观测的方法和要求,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 897

9、)的规定。 9. 沉降缝基础与偏心基础: 砌体结构的沉降缝基础作成下图形式: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大部分基础存在零压力区,所设计基础不能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许多柱边与基础对齐的偏心柱基也同样存在问题。零应力区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4.2.4条的要求。 10. 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时应注意验算其强度。(因为水泥砂浆对强度的折减)。 11. 个别工程的柱基高度不满足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柱基的抗冲切、抗剪不够。 12. 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13. 砌体结构的地下室问题。 14. 地基承载力应为特征值。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

10、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3.0.4条) A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其对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B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C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基础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D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

11、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地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15. 地下一层墙体能否作为筏板的支座问题。这个问题在砖混及混凝土结构中都存在。 16. 基础零应力区的面积问题: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 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在设计轻钢结构时,应特别注意。 梁在PMCAD输入的方法详述 提交日期:2005-03-31 浏览: 2 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的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

12、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

13、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

14、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TWE、TA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 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

15、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主菜2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SATWE、TAT计算时对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5、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PM主菜单1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

16、次梁。 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 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连通”(用园圈表示),该节点处于负弯矩区的为支座,为正弯矩区的为连通。 支座时,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 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 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15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座节点,因为处于受拉区。 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程序需将其判断为“悬挑梁”或是“端支承梁”。 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

17、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 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施工图设计。 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对于在PM主菜单2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PM主菜单1输入的主梁相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说,对这种次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 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

18、SATWE、TAT的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 计算过于繁琐费时。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 次梁划分的大房间,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更快捷。 7、楼板配筋 由于板底钢筋的配置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按主梁方式输入次梁的房间可能过多过密,此时作楼板配筋施工图时,一般不应采用“逐间布筋”或“自动布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板底钢筋是细碎的小段筋。一般应采用“通长配筋”菜单将板底钢筋按不同范围拉通配置。PKPM结构设计使用心得 提交日期:2005-03-11 浏览: 2 1.在PM中如果有定义错层梁的话,如果错层高差太大,会导致TAT检查

19、出现“有多余节点,必须删除”的错误。(若PM中定义错层梁,错层高差不能太大) 2.如果斜杆高度大于层高,可能会导致TAT数据检查出现“有水平支撑,无法计算”的错误。(斜杆高度不能大于层高) 3.如果定义的工作目录名太长,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T文件无法转换为.dwg文件。(工作目录名不能太长) 4.PKPM生成的.dwg文件字体是两边对齐,在PKPM的安装目录cfg中有ET.lsp程序,可以在AUTOCAD中调用,将文字改为左对齐、右对齐,居中等格式。 5.在PKPM系统中,输入楼板厚度的唯一作用是计算楼板配筋,别无他用。对于TAT或SATWE,因为已经假设了楼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

20、刚度为零,楼板厚度对于刚度计算不起作用。所以大家使用TAT或SATWE时,应考虑该假定的合理性。 6.在PKPM.ini文件中定义了斜杆竖向约束作用,如果斜杆变形或应力较大,大家应慎重取值考虑。 7.关于错层,PKPM中,如果楼板相错500以上,一般要按错层考虑。错层时,应在PM中按两个标准层进行输入,TAT和SATWE会自动形成错层数据。如果按一层输入并考虑错层影响,应该在TAT或SATWE中,定义弹性节点等措施。 8.关于节点太近,如果在PKPM输入时,不进行轴线简化,在节点较多较密的情况下,程序会提示节点太密(小于150)。此时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使上下节点尽量对齐。哪怕相近节点不在同一

21、层,也会对后面的计算产生影响。(节点不能太密小于150 ,应进行轴线简化调整) 9.关于斜梁、斜杆及斜柱,PKPM中,斜柱、支撑均按斜杆考虑,斜梁和普通梁一样,承受弯矩而无剪力。 10、特殊梁、柱、支撑定义,采用异或方式,即原有属性再次定义则取消原属性。举例:一下端铰接支撑要想定义为两端铰接,应该先再次定义下端铰接,此时上下端均为刚接,然后定义两端铰接。 11.TAT输出的构件内力正负号说明: TAT输出的构件内力,其正向的取值一般是遵循右手螺旋法则,但为了读取、识别的方便和需要,TAT在输出的内力作了 如下处理: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交日期:2004-03-11 浏览: 2

22、2338 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注意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不清,个别设计不能正确地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严格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的规定执行。设计人应领会标准的内涵,分析建筑的性质、规模、特点、对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合理进行分类。特别应注意a.广播、电视和邮电通信建筑;b.城市抗震防灾建筑(医院、消防车库、采供血机构的建筑等):c.博物馆、大型体育馆(6000座位)、大型影剧院(1200座位),大型商场(年营业额1.5亿以上,固定资产0.5亿以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三个条件均满足)等民用建筑。(大底盘建筑,当其下部属于大型零售商场的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

23、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2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 确定抗震等级时忽视主体与裙房之间有无设缝,笼统按高层部分来定抗震等级。当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设缝时,应按高层部分来定抗震等级;当两者之间设有缝时,高层和裙房应按各自的情况确定抗震等级。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6.1.3条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8.5条,既: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4条),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

24、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定错。主要是:框支剪力墙不区分底部加强区与非加强区的抗震等级。对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的抗震等级提高重视不够。 基础的安全等级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不同,应按各自的规范来确定安全等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与建筑施工图矛盾。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工程结构标注设计使用年限(定义: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为50年(应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 强条,见下表),而建筑施

25、工图定为100年(例如:一般高层,其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1.0.4条,为建筑耐久年限),两者矛盾。若结构使用年限定为100年,则结构要符合另外的要求或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设 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厦门一家甲级院的结构统一做法 提交日期:2004-02-03 浏览: 18142 结构统一做法 1 设计前提条件 1.1 建筑物安全等级(地基规范):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1.2 建筑物重要性类别(抗震规范):丙类。 1.3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6、。 1.4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1.5 设计地震条件: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6 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1.7 抗震等级:框架四级。 2 结构荷载条件 2.1 风荷载 A、基本风压取0.8 KN/ B、体型系数:1.4 C、地面粗糙度:B类 2.3 楼面活荷载不折减 2.4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7.00 2.5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7 2.6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 BM = 1.00 2.7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 = 2.0 2.8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 2.9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活荷质量

27、折减系数(两处): 4.6 地梁配筋时,钢筋放大系数上下均取1.05;归并系数1.1; 基础归并系数0.3 5.1 柱 5.1.2柱筋放大系数1.1,归并系数0.3; 5.1.3 柱纵筋最小配筋率0.9%: 400X400:816 450X450:818或1216 500X500:1216 600X600:1220或1618 700X700: 1620或2018 5.1.4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 5.1.5 纵筋尽量用20,最大不超过25 5.1.6 箍筋尽量用8,当8100不够时可用至10; 原则上,箍筋不采用12,否则需说明加大保护层厚度。 5.1.7 箍筋加密区用100;非加密区用20

28、0;角柱箍筋非加密区用150; 5.1.8 底层箍筋全长加密 5.1.9柱按双偏压计算 5.1.10注意短柱要全长加密 5.2 梁 5.2.1 用平法表示梁配筋,当梁布置密集时,可分为纵向梁,横向梁两张图。梁上下筋放大系数1.05,归并系数0.1。主次梁交接处,吊筋需表示。梁上起柱处,要表示。 5.2.2 梁宽250、其他次梁可小于250,跨度大于8000可用300;梁高1/8-1/12;断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5.2.4贯通全跨的上、下纵向筋各不小于214 5.2.5纵筋尽量用20及18,最大不超过25;一排根数不

29、超过4,当配筋面积大时可做至二排或三排(第三排钢筋不超过2根) 5.2.6 梁跨度小于3000,纵向钢筋通长设置;梁跨度3000-4000,第一排纵向钢筋通长设置,如相邻跨跨度不小于6000,则所有纵向钢筋通长设置。 5.2.7 梁箍筋框架梁不小于8200;次 梁不小于6200。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加密筋直径8,间距:hb/4、8d、150三者取小值。 5.2.8 如计算需配受扭筋则扭筋间距200: 梁高400-450不少于2根(双边); 梁高500-650不少于4根(双边); 梁高700-850不少于6根(双边); 梁高900-1050不少于8根(双边); 5.2

30、.9 扭筋面积分配办法: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3,1/3,1/3 梁高>400:扭筋面积上中下分别为1/4,1/2,1/4 5.2.10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 5.3 板 5.3.4 板配筋图用PKPM生成,板上下筋放大系数1.05。板钢筋不编号,整跨板配筋可编号。边支座设铰接;板面有高差设固端。板图内需表示构造柱。 5.3.5裂缝宽度要求:楼面0.3;屋面0.2 5.3.6 板钢筋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7%,分布筋配筋率不小于0.15%: 6 施工图内容及统一要求 6.1板面开洞及周边加筋; 6.2板面标高不同时要有表示或注明标高。 6.5钢筋的

31、锚固、搭接长度在结构总说明中统一说明,不在各张施工图中说明。二、空间计算程序部分 1、PKPM几个空间程序的不同(这是我们这次学习班一个学员提的问题) 现在,PKPM程序拥有的空间计算程序有三个,即TAT、SATWE、PMSAP 1)、TAT-它是一个空间杆件程序,对柱、墙、梁都是采用杆件模型来模拟的,特殊的就是剪力墙是采用薄壁柱原理来计算的,在它的单元刚度矩阵中多了一个翘曲的自由度',相应的力矩多了双力矩。因此,在用TAT程序计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结构都要对剪力墙的洞口、节点做合理的简化,有点让实际工程来适应我们的计算程序的味道。作这种简化都是因为分析

32、手段的局限所制(资料书的P129)。当然,在作结构方案时,对结构作这样的调整对建筑结构方案的简洁、合理有很大的好处。它的楼盖是作为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不考虑的假设。在新版的TAT程序中,允许增设弹性节点,这种弹性节点允许在楼层平面内有相对位移,且能承担相应的水平力。增加了这种弹性节点来加大TAT程序的适用范围,使得TAT程序可以计算空旷、错层结构。 2)、SATWE-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程序,与TAT的区别在于墙和楼板的模型不同。SATWE对剪力墙采用的是在壳元的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型。采用墙元模型,在我们的工程建摸中,就不需要象TAT程序那样做那么多的简化,只需要按实际情况输入即可。对于

33、楼盖,SATWE程序采用多种模式来模拟。有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两种。SATWE程序主要是在这两个方面与TAT程序不同。 3 )、PMSAP-是一个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当然,它是偏向于建筑的,但它是一个发展方向。现在的比较著名的通用计算程序有:SAP84、SAP91、SAP2000、ANSYS、ETABS等程序,这些程序各有特长。 2、程序的参数及选择开关 1)、PMCAD中的参数 (1)总信息: 结构体系、结构主材:主要是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调整参数。 地下室层数:必须准确填写,主要有几个原因,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必须要用到这个参数,有了这个参数,地下室以下的风荷载、水平地震效应就没有往下

34、传,但竖向作用效应还是往下传递。地下室侧墙的计算也要用到。底部加强区也要用到这个参数。 与基础相连接的下部楼层数:要说明的是除了PM荷载和最下层的荷载能传递到基础外,其他嵌固层的基脚内力现在的程序都不能传递到基础。 (2)、材料信息:其他与老的程序一样填法,就是钢筋采用了新规范的新符号。 (3)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就是老的抗震规范的近震、远震。按抗震规范的附录A选择即可。内江的三县两区都是第一组,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场地类别:程序是“场地土类型”,按地基基础规范的3.0.3条的4款,应该是“场地类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3.3.2、3.3.3条也是提的“建筑场地”,而

35、不是“场地土”。一般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提出此参数的。 计算震型个数: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于一般工程,不少于9个。但如果是2层的结构,最多也就是6个,因为每层只有三个自由度,两层就是6个。对复杂、多塔、平面不规则的就要多选,一般要求“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就可以了,证明我们的震型数取够了。 这个“有效质量系数”最先是美国的WIL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将它用于著名的ETABS程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5.1.13-2条要求B级高度的建筑和复杂的高层建筑“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少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

36、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少于总质量的90%” 周期折减系数:这个参数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3.3.16条(强条)要求,按3.3.17条进行折减的。 框架:0.60.7 框剪:0.70.8 剪力墙:0.91.0 (4)风荷载: 修正后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7.1.2条,对与高层、高耸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按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的3.2.2条,对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按规范的解释,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都是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2)、TAT的

37、参数及开关 (1)、用TAT程序计算建模应注意的几点: 剪力墙必须要有洞口,不能形成封闭“口”字形。这样在构件截面上的剪力流才有进口和出口,否则,程序无法对构件进行计算。这是TAT程序对薄壁柱数学模型模拟的要求。 剪力墙内的洞口要求要上下对齐,且要有规律性。如果不这样,那么内力的传递将通过节点间刚域来传递,这与实际有时很大差别,引起很大的计算误差。且洞口布置不规律,计算结果具有很大的突变性。 (2)、参数:在PM参数中说过的就不在说了。 柱的计算长度:程序中增加了一个选项“柱长度系数按混凝土土规范的7.3.11-3计算。以前老程序是按表7.3.11-1和表7.3.11-2采用的。7.3.11-

38、3条是新规范新增的。“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 lo 可按公式7.3.11-1和公式7.3.11-2计算结果的较小者取值。 这是因为近年来对框架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表明,竖向荷载在有侧移的框架中引起的P-效应只增大有水平荷载在柱端截面中引起的弯矩 Mh,而原则上不增大由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 Mv。因此,框架柱柱端考虑二阶效应后的总弯矩应是: M=Mh+s*Mv(1-1) 式中s为反映二阶效应增大Mh幅度的弯矩增大系数。但在传统的lo法中,是用同时增大Mv和Mh的,即: M=(Mh+Mv)(1-2) 因此,如果要使所求的总弯矩相等,那么必然有: s&a

39、mp;gt; 与s相应的lo也就必然比与相应的lo取得大一点。 对于一般工程中的多层框架结构,(在 Mv/Mh为常见比例,即>1/3,框架节点的柱梁线刚度的比例也为常见值时)按规范表7.3.11-2的lo计算出的再按1-2公式计算出的弯矩和按规范7.2.11-3条计算出的lo在按公式1-1算出的弯矩,两者差异不大。所以在一般多层框架,没有特殊的水平荷载和特殊的框架节点情况下,采用7.2.11-2和7.2.11-3计算的lo对计算结果没有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Mv/Mh<1/3或梁注线刚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7.2.11-2条计算的lo对计算结果就很大的影响了,而且是偏于不安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采用7.2.11-3计算。建议都采用7.2.11-3计算。 本来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