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_第1页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_第2页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_第3页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_第4页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4-6-19实验一 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光栅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掌握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及方法。)实验原理光栅位移传感器由光源、聚光灯、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和光电元件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照射在光栅上,再通过光栅照射在光电元件上,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栅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莫尔条纹现象。两块栅距w相同,黑白宽度相同的长光栅,当它们的刻线面彼此平行互相靠近,且沿刻线方向保持成一个很小的夹角时,由于遮光效应或光的衍射作用,在a-a线上,两块光栅的黑色刻线相交,透光缝隙相重,因此形成一条亮带。

2、在b-b线上,一块光栅上的黑色刻线正好将另一块光栅的透光部分挡住,形成一条暗带。这些明暗相间的条纹就是所谓的莫尔条纹。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多,光电元件的输出越大,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少,输出信号与位移间的关系可近似的用正弦函数表示。 即: V=Vo+VmSin(2x/w) 式中:V -光电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Vo-输出信号中的平均直流分量; Vm-输出正弦信号的幅值; W -栅距。 X -两光栅间的瞬时相对位移量。 由上式可见,光电元件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反映了光栅瞬时位移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位移量向电量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被测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经常改变的,而莫尔条纹的明暗变化只与位移有关,而与位移

3、方向无关,为了辨别位移的方向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然后根据两个观测点输出信号U1、U2间的相位关系来定位移的方向 。当光栅正向运动时,U1超前U2 90度,当光栅反向运动时,U2超前U1 90度,利用这一特点,便可构成简单的辨向电路。通常采用的是“四倍频辨向电路”。所谓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将辨向电路输出信号(Y 1、Y2)送到加、减计数电路进行记数,再通过译码驱动电路,将位移量显示出来。本实验所采用的光栅栅距为0.02毫米,即每毫米为50对线,经四倍频后,每移动一毫米则应显示200。).实验内容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1. 熟悉四倍频辩向电路图,熟悉74LS04、74LS00、74LS54四件的功能,按照线路图插接线路板。2 .检查无误后,再通过实验,同时用示波器观察各点的波形,并将辩向、四倍频波形描绘下来。3. 与光栅传感器联调,测试板首先清零显示为00000,移动动尺前进100mm,观察记数显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动尺后退到原点,观察记录显示结果并记录下来。).实验报告1、四倍频辨向电路的工作原理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

5、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

6、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2、四倍频辨向电路波形图实验二: 电容式、涡流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实验1、 实验目的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掌握二极管环形电桥的工作原理;2. 了解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及特性,掌握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2、 实验装置HY-811C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主要由台体、主面板、各传感器组件、各传感器实验单元等组成。各实验中都要用到主面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差动放大器板)、位移台架及导线。除此之外,各实验还要使用一些单独的实验模块:1.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还使用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2.

7、 电涡流式传感器还使用转速与频率表(在主面板上)、涡流式传感器、涡流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铁片、铜片和铝片、转速传感器、电机调速装备(光电传感器转换电路中)等。图1 HY-811C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平台3、 电容式传感器特性实验(1)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1. 实验原理及电路实验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图2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图3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图4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图2的电容转换电路图如图3所示。图中的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方波信号。电容转换由二极管环形电桥完成,二极管电桥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固定

8、频率的方波脉冲由A点输入,在方波的上升沿,C0被充电,充电途径是VD3C0;与此同时,CX1也被充电,其充电途径是C9VD5CX1。在方波的下降沿,C0和CX1都放电,C0的放电途径是C0VD4C9;CX1的放电途径是CX1VD6。由于C9在一个周期内的充电和放电平均电流分别为IU=fVpCX1和ID=fVpC0,式中f是脉冲频率,VP为方波峰值电压,因此AB间的平均电流I=ID-IU=fVp(C0-CX1)。从该式中可以看出电容的变化与AB之间电流成正比。在图3中,增加了L1、L2、C10和R6。L1和L2对高频方波的阻抗很大,而直流电阻很小,与R6一起形成了A、B间的直流通路,使充放电流的

9、直流分量得以通过。C10用作滤波。这样R6两端输出的直流电压就与电容的变化量成正比。2. 实验步骤1) 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容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15mm左右。将测微器装入位移台架上部的开口处,再将测微器测杆与电容式传感器的动极旋紧。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电容式传感器的动极上表面与静极上表面基本平齐,且动极能上下轻松滑动,这时将两个滚花螺母旋紧。2) 差动放大器调零。将主面板上的+15V、-15V和地端,用导线连接到差动放大器上,将放大器放大倍数电位器RP1旋钮(对应主面板上增益旋钮)顺时针旋到终端位置;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短接,再将其输出端接到数字电压表的输

10、入端;电压量程切换开关拨至20V挡;接通电源开关,旋动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P2旋钮,使电压表指示向零趋近,然后切换到2V量程挡,旋动调零电位器RP2旋钮使电压指示为零;此后调零电位器RP2旋钮不再调节,根据实验适当调节增益电位器RP1。3) 按图3连线,将可变电容CX1与固定电容C0接到实验板上,位移台架上的接地孔与转换电路的地线相连接。4) 接通电源,调节测微器使输出电压Uo接近零,然后上移或下移测微仪1mm,调节差动放大器增益,使输出电压的值为200400mV左右,再回调测微器,使输出电压为0mV,并以此为系统的零位,分别上旋和下旋测微器,每次0.5mm,上下各2.5mm,将位移量X与对应

11、的输出电压Uo记入表1中。1、 根据表1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表1-1 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X(mm)-2.5-2-1.5-1-0.50Uo(mV)0.350.280.200.140.0400.340.290.210.130.0500.340.300.200.130.050平均值0.3433330.290.2033330.13333330.0466670X(mm)0.511.522.5Uo(mV)-0.07-0.13-0.21-0.28-0.35-0.06-0.12-0.22-0.29-0.35-0.06-0.14-0.22-0.

12、28-0.36平均值-0.063333-0.13-0.216667-0.2833333-0.3533333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由表一数据及所绘制的X-Uo曲线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即曲线的斜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1393X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Uo/X=-0.1393mv/mm由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1-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U=0.02298mv.非线性误差=最大误差V/满量程输出FSu=6.50%(2) 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1. 实验原理及电路实验电路图如图5所示。与变面积式电容实验不同之处在于,该实验接入电容转换电路的两

13、个电容为可变电容,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上下移动时,两个电容器的电容量都发生变化,但方向相反,这样就构成了差动式的电容传感器。图5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2. 实验步骤 按照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接入电路板的两个电容为CX1和CX2,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2中。根据表2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表2-1 变差动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X(mm)-2.5-2-1.5-1-0.50Uo(mV)-0.112-0.086-0.069-0.047-0.0340-0.110-0.085-0.068-0.037-0.0220-0.109-0

14、.085-0.068-0.038-0.0200平均值-0.110333-0.085333-0.068333-0.040667-0.0253330X(mm)0.511.522.5Uo(mV)0.0220.0500.0710.1010.1200.0210.0520.0740.0940.1100.0180.0460.0630.0900.108平均值0.0203330.0493330.0693330.0950.112667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由表二数据及所绘制的X-Uo曲线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即曲线的斜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0446X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Uo/X=0.0446mv/mm由

15、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2-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U=0.003033mv.非线性误差=最大误差V/满量程输出FSu=2.66%4、 电涡流式传感器特性及应用实验(1) 电涡流式传感器特性实验1. 实验原理及电路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引起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采用电容式三点式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感L2(及涡流传感器线圈)的大小有关,滤波后输出直流信号。2. 实验步骤1) 将涡流式传感器装在位移台架

16、上,并与涡流式传感器转换电路板连接。2) 将涡流传感器的输出与电压表连接。3)将测微器测杆与铁片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图6 涡流式传感器实验电路原理图3) 接通电源,适当调整测微器的高度,使铁片与涡流感应头刚刚接触,记下此时测微器读数和输出电压,并从此点开始向上移动铁片,将位移量X与输出电压Uo记入表3中。要求每隔0.2mm读一次数值,共读取20组数据。4) 将步骤3)中的铁片分别更换为铝片和铜片,重复步骤4),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4和表5中。2、 根据表3、表4和表5数据,分别画出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求出拟合曲线的方程。表3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铁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17、X(mm)6.056.256.456.656.857.057.257.457.657.85Uo(mV)1.091.542.052.543.043.594.044.685.215.83X(mm)8.058.258.458.658.859.059.259.459.659.85Uo(mV)6.416.867.478.128.689.239.6910.2410.7311.01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铁片)拟合曲线方程:Uo=f(x)=2.67x-15.148灵敏度S=2.67表4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铝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X(mm)6.026.226.426.626.827.027.227.4

18、27.627.82Uo(mV)9.439.6910.2110.9211.4811.5511.5911.6211.6511.66X(mm)8.028.228.428.628.829.029.229.429.629.82Uo(mV)11.6811.6911.7011.7111.7211.7311.7311.7411.7411.75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拟合曲线方程:Uo=f(x)=0.31x+8.868灵敏度S=0.31表5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X(mm)5.685.886.086.286.486.686.887.087.287.48Uo(mV)8.628.9

19、49.6810.4611.1211.5011.5611.6011.6311.65X(mm)7.687.888.088.288.488.688.889.089.289.48Uo(mV)11.6711.6811.7011.7111.7111.7211.7311.7311.7411.74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铜片)拟合曲线方程:Uo=f(x)=0.57x+6.88灵敏度S=0.575、 思考题1. 比较差动式和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优劣。答:差动式电容器的灵敏度比变面积式提高一倍,而且非线性也大为减少。2. 涡流式传感器的量程与那些因素有关?答: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c,厚度h,线圈的励磁电

20、流角频率 w有关。3. 转速测试中,输出频率与转速的对应关系,如何提高测试精度?答:可以通过提高采样频率来提高精度。实验三.切削力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应力测量原理与具体实施方法。2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力的应变测试技术。2)实验原理本测力系统由测力传感器(即SDC系列测力仪)、应变仪(即应变信号放大器;如:YD-21四通道应变仪)、模数转换板(即A/D卡)、带电缆和插头的连接器等组成。见图1-1:测力仪(Dynamometer)上有三或四个插座,三个插座的测力仪用于测量Fx、Fy、Fz三个切削或磨削分力,四个插座的测力仪用于测量三个分力外还可测量钻削扭矩,通常只测三个分力的测力仪

21、上也常带有第四个插座,但这个插座是不用的。把随测力仪提供的电缆插头与测力仪插座连接,需要拧紧插头不能松动;在把电缆另一端的四个连接钩与应变仪电桥盒相接,红色的两个连接钩与电桥盒1、3号连接柱相连;黑色的两个钩与电桥盒2、4号连接柱相连(两者可互换)。钩与柱的连接也需要拧紧,不允许松动。图1-1所示连接器2即为随A/D卡提供的接口。 把应变仪输出电缆的信号线(即同轴电缆的中心铜线)与连接器2对应的输入端螺钉相接;建议Fx对应应变仪第1通道、Fy对应应变仪第2通道、Fz对应应变仪第3通道。连接器上1号螺钉与Fx输出相接、2号螺钉与Fy输出相接、3号螺钉与Fz输出相接。各对应输出信号线的屏蔽线是与放

22、大器地相连的,它们应与连接器2两侧的地螺钉连接。实验中我们需要对测力仪进行标定。标定测力仪就是记录采集的电压值与加载在测力仪上的力之间的关系。标定系数的单位是:N/V。因为应变仪提供了1001000的标定功能,所以也可通过标定获得采集的电压值与微应变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进行平均值计算,“N点”按钮用于设置N值,即每N个数据求一次平均值。公式为:x=(x1+x2+xN)/N假设原始有1000个数据,4点平均一次时,求平均值后只剩下250个数据。原始数据序列中1-4号数据对应新数据序列中的1号数据;原数据序列中5-8号数据对应新数据序列中的2号数据,依此类推。N=显示窗显示该N值

23、。关于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其定义请同学参看相关书籍,这里仅给出它们的计算方程。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谱分析是研究信号特征,对信号进行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谱密度函数反映不同频率成分的功率或幅值方差的分布,即研究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占信号总能量的比例。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谱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傅立叶变换。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对于非随机的非周期函数,在函数绝对可积并满足狄利克雷条件:时,可通过傅立叶积分将x(t)变换为频域函数X()。谱密度函数其中 为采样周期,T为采样时间长度,N为采集数据个数。并且有。)实验内容实验设备与仪器的使用方法(一)实验设备1SDC系列测力仪 一台2YD-1721/4四

24、通道应变仪 一台3A/D卡 (已置于微机内) 一块 4、微机及相关配置 一套二)仪器操作方法这里主要介绍YD17221/4四通道应变仪的使用。1 打开电源开关观察三位半数字显示,显示亮。2 预热10分钟后开始调节。先从应变仪的第一通道开始,观察显示是否是“0”,如果不指零,可调节“基零”电位器为之满足(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出厂已调好不超过“一个字”用户不需要调节)。3 根据桥路不平衡讯号大小,适当选择衰减开关调节平衡,一般情况下是将“衰减”开关依次衰减“100”、“50”、“20”、“10”、“5”、“2”“1”(四档琴键开关回原位置)。同时转换“预静动”开关,在“预”位置,分别调节“C”和“R”

25、,调节到显示为最小,然后将“预静动”开关置于“静”位置,调节电阻平衡“R”,使显示接近“0”,再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预”位置,再调节电容平衡“C”,使显示接近零。一般情况下,在显示灵敏度开关置于“J2”位置不超过4个即可,然后再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静”位置,调节电阻平衡“R”,使显示为“0”,±2个字即可。4 动态测试时,经调整完毕后放大器,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动”位置。实验步骤1打开预热应变仪,调节应变仪平衡:·打开电源开关观察三位半数字显示,显示亮。·预热10分钟后开始调节。先从应变仪的第一通道开始,观察显示是否是“0”,如果不指零,可调节“基零”

26、电位器为之满足。·根据桥路不平衡讯号大小,适当选择衰减开关调节平衡,一般情况下是将“衰减”开关依次衰减“100”、“50“20”、“10”、“5”、“2”“1”(四档琴键开关回原位置)。同时转换“预静动”开关,在“预”位置,分别调节“C”和“R”,调节到显示为最小,然后将“预静动”开关置于“静” 位置,调节电阻平衡“R”,使显示接近“0”,再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预”位置,再调节电容平衡“C”,使显示接近零。一般情况下,在显示灵敏度开关置于“J2”位置不超过4个即可,然后再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静”位置,调节电阻平衡“R”,使显示为“0”,±2个字即可。· 动

27、态测试时,经调整完毕后放大器,将“预静动” 开关置于“动”位置。2测力仪的标定。分别在x、y、z方向加载和卸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注意观察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3. 选择通道采集实验数据,可多采集几组。4. 打开数据回放观察数据波形,选择一组较为理想的数据波形作为下面数据处理的数据波形。5进行均值分析,打印图形。6进行自相关计算,打印图形。7进行互相关计算,打印图形。8. 进行频谱分析,打印图形。3、实验数据与图形1).标定实验中,通过对X、Y、Z轴进行分别标定,得到如下标定系数:X=109668;Y=-11.6000;Z=52.9443.具体如图(1)所示。注:挂载砝码为1KG。图(1)各轴

28、标定实验截图2.实验相关图形截图如图(2)(3)所示。图(2)实验数据回放波形截图图(3)实验均值计算波形截图实验四:微机在测量信号中的应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同学了解在PC机为主机的系统中,如何实现由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到振动信号,经过放大和转换后送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及测量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2、实验原理实验信号源是由悬臂梁产生的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拾取后,将振动物体产生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受振动信号时,在其输出端产生一个与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到的振动信号的加速度成正比的电荷量送到电荷放大器,电荷放大器能够接受到电荷量经过放大转变成标准的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卡(AC 1820)变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就可进行信号分析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