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PPT课件_第1页
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PPT课件_第2页
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PPT课件_第3页
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PPT课件_第4页
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 黄安林 2018.03.28 内容模型概述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陆面物理过程模型生物过程模型问题与展望一、模型概述森林在碳收支平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者对森林碳循环研究的关注持续增高(图),国内外发展了大量的森林碳循环模型,包括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统计模型简单直观,较强区域适用性;但其完全依赖于地面观测数据,模型不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没有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复杂性,缺乏植被生理生态理论基础;无法揭示生态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不能用于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预测研究。过程模型基于植被生理生态学理论,综合考

2、虑碳循环的动力学特点,集成多个过程;结合气候、土壤和植被生理生态参数,能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过程模型以其完整的理论框架、严谨的结构分析和清晰的过程机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生态系统是由物理-化学-生物组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相互作用的过程所组成。因此,根据模型侧重考虑的生态过程类型,本文将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划分为: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陆面物理过程模型生物过程模型一、模型概述不同模型的出入要求、输出特点、时空尺度、模拟侧重点均有不同!二、地球化学过程模型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综合考虑气候、土壤条件和干扰因素,侧重于分析植被、地面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内部及其相互之间重要元素(如碳

3、、氮、水等)的循环机制,可用于模拟森林碳收支、植被生产力、以及养分利用等。地球化学过程模型模拟现实植被在区域尺度上的碳收支时具有优势,根据是否考虑植被的动态变化,其可分为静态植被模型和动态植被模型。以静态植被为基础的地球化学过程模型假设模拟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变,植被在区域内均匀分布。 该模型在模拟较长时间的碳循环过程时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只能反映一个地区的顶级植被类型。代表性模型有CENTURY模型、Biome-BGC模型(Biome-BioGeochemical Cycles)、BEPS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InT

4、EC模型(Integrat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budget Model)等。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地球化学过程模型假设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以及植被分布与气候条件一直处于平衡状态且不存在滞后效应。该模型根据环境条件预测植被状态,使每个时刻植被的组成特征和结构更真实。能够处理中长期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变化问题。代表性模型有:DLEM模型(Dynamic Land Ecosystem Model)三、陆面物理过程模型重视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气温、气压、风速、辐射等)植被与外界的能量和动量交换过程;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覆盖变化和区域气

5、候之间的密切关系; 与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类似,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可进一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以静态植被为基础的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假设在模拟过程中植被类型、组成和结构保持不变,综合考虑不同环境背景下植被冠层对不同波段光谱的反射、吸收、散射、透射等复杂过程以及冠层蒸散发等过程;其代表模型有:AVIM模型(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SiB模型(Simple Biosphere Model)。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强调了气候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陆面物理过程模型作为陆面植被与气候的双向耦合模型,体现了碳循环模拟过程的复

6、杂性;代表性模型是IBIS模型(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四、生物过程模型以植被为中心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包括光能利用率模型、生物地理模型和动态植被模型。 光能利用率模型:首先假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力取决于植被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的量,同时植被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潜在最大光能利用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生物地理模型:以植被生理限制为基础,将生态系统看作是气候和土壤相关的函数,以气候 植被分类为指标,主要用于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植被的结构组成、分布情况以及优势度动态植被模型(侧重于模拟植被的动态变化过程):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

7、,某些植被特征(叶面积指数、物候)在短时间尺度上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一些植被特征(类型、结构、组成等)也会发生变化。 五、问题与展望存在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复杂,涵盖多个生态过程,如陆面物理过程、地球化学过程、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理过程等。 模型校准:人工校准(查找文献、实验测定)和自动校准两类(SCE-UA法、SP-CUI法) 随着森林碳循环过程研究的深入发展,过程模型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如何在高维参数空间内求解最优参数?敏感性分析常用于区分模型参数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模型参数误差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包括:针对复杂的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研究,发展可靠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是研究趋势之

8、一。局部敏感分析:计算简单、易操作 没有考虑模型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其他参数的取值变化有可能影响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全局敏感性分析:计算较复杂、耗时 能够检验单个参数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 能分析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果的总影响模型验证目前,对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主要有种方法:()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然而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只能为部分研究结果提供验证。 ()与其他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交叉验证的成本较低,但验证精度强烈依赖于参照模型模拟值的准确性。地形效应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中,地形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9、。一方面是地形对驱动数据的影响;例:Sun等使用BEPS模型模拟NPP时,分别使用考虑地形效应和不考虑地形效应的气象因子驱动模型,发现考虑气象因子的地形效应能够有效提高NPP的模拟精度。另一方面是地形对碳循环过程模拟的影响。例:Covind等考虑水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分的侧向迁移,在BEPS模型中耦合了TerrainLab模型,有效改善该模型在地形显著区域的模拟能力。尺度效应观测尺度、模型尺度和地表过程尺度内部及其之间的不匹配,可能会对碳循环过程的模拟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在森林碳循环过程模型中如何将多尺度的遥感观测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在验证模型时如何将地面观测网的站点数据升尺度到像元尺度?同

10、时,观测数据与模型的适用尺度间以及多模型耦合时也可能存在尺度不匹配问题。不确定性分析使用模型模拟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机制存在的不确定性、模型模拟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例如当前对碳源和碳汇的分析研究仍需进一步发展、无法确定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是否通过自身调节来提高碳汇能力?展望()相比于动态植被的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静态植被的地球化学过程模型不能够模拟植被类型的变化以及植被演替过程。 然而,无论静态植被的模型还是动态植被的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都无法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反馈作用。展望(2)陆面物理过程模型重视能够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森林碳循环过程进行模拟,更能解释森林碳循环过程的复杂性。 其中,以动态植被为基础的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如IBIS模型)在重视能量 动量的交换过程基础上,耦合了地球化学过程和植被变化过程。 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植被演替过程、碳收支以及蒸散发过程,还能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影响作用。展望生物过程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常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分布特征,主要考虑了环境因子对植被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生物地理模型常用于模拟全球尺度的植被分布情况,但由于其涵盖的生态过程较少,无法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间的反馈作用,近年来应用较少。动态植被模型侧重于植被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耦合了物质(如水、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