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一师一优课”《爱如茉莉》教学设计_第1页
(周兰)“一师一优课”《爱如茉莉》教学设计_第2页
(周兰)“一师一优课”《爱如茉莉》教学设计_第3页
(周兰)“一师一优课”《爱如茉莉》教学设计_第4页
(周兰)“一师一优课”《爱如茉莉》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如茉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说明: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虽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个普通小事,却在字里行间都释放着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与光泽,根据教材特点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本课时教学,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关键词语突破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朗读中感受妈妈爸爸之间真爱的流淌,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相契合,与文中妈妈爸爸的心相交融。感受父母那平淡中见真情,无声中撼人心的那份如茉莉般的真爱。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茉莉花和妈妈爸爸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

2、样的教学环节,让真爱在持续的升华:第一步,感受茉莉,激起疑惑。让学生看课题质疑“为什么说爱如茉莉”并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步,精读细节,体会真爱。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等,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探究、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就像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实行心灵的接触。” 教学目标:1 学会“茉莉、幽、缕”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准确、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教学难点: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如 出示“茉莉”二字,指名读,齐读,指导写法。2、见过茉莉花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印象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预设:很小:是啊,茉莉花很小,一点也不起眼,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板书:平淡无奇)白色的:它像雪一样白,是那么的洁白,那么的纯净。(板书:洁白纯净)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它散发出来的缕缕幽香,是那么的沁人心脾。(板书:缕

4、缕幽香)指导写生字“缕”、“幽”。3、板书:爱如。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谁说说课文讲的是谁对谁的爱?(板书:父母之爱)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会写本课的生字,训练学生说话水平。从而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水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爱是一种情感,茉莉是一种花,为什么把父母之爱这种情感比作茉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爱的文章。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时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设计意图:自学课文的两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自学水平、学习习惯。2、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语:嗔怪、掏出、揉胳膊、哈欠、眸子、

5、静谧、袅袅、洗漱、睡眼蒙眬、蹑手蹑脚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来看一下这篇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名朗读。生齐读。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分两步走,一是检查生字词,选择生字覆盖面比较大以及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导读音,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读文。二是初步明白把父母之爱比作茉莉,为学生下文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三、“这也叫爱”之问号1、 “爱像茉莉”这句话是谁说的?指名回答。2、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那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就是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妈妈,你们都来做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实行文中的对话好吗?师:我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你忽然问:生:妈妈,你爱爸爸吗?师: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生:妈,那你

6、说真爱像什么?生:就像茉莉吧。3、其实,女儿心里还有一句话,因为看着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给咽了回去,是不是?请你把它“吐”出来。(板书:这也叫爱)4、如果在这句话后面加标点的话,应该加什么标点?(板书:?)5、指名朗读句子。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是否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脉络非常的重要。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出了全文的,也是本节课的大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个很好的铺垫。四、“这也叫爱”之句号过渡:女儿认为这不叫爱,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617自然段,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爱?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设计意图:从细节中感受父母间的真爱

7、如茉莉一般平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以此为突破点,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文字,找出文中具体体现爱的细节的语句,从而达到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受“爱如茉莉”的内涵的目的。1、生默读,用波浪线划出体现爸爸妈妈之间爱的句子。2、小组交流讨论:哪些句子体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3、小组展示交流。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A、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感受到什么?B、老师点评:这句话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关注了,你有什么新的补充吗?C、小结:爱你,

8、就是要把你放在比自己还重要的位置。但这种爱,是用非常朴实的一句话来表现的。D、你来读一读妈妈说的这句话。E、小结:这句话在生活中,是非常的平凡的,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但就是这平淡的一句话,却让我们读懂了妈妈对爸爸的那份牵挂。这样的牵挂叫爱吗?(板书:牵挂 。)妈妈这么牵挂着爸爸,而爸爸?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朗读。B、“奔”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板书:奔bn bèn),在这里念bèn,念第四声的时候,是说心中有目标。此时,爸爸心里的目标便是医院。一个“直奔”让我们读出了爸爸为妈妈的病情而着急的

9、那份焦心。(板书:焦心)这样的焦心也叫爱。C、他为什么回到家没看到妈妈就知道她上了医院了?D、担心爸爸知道妈妈病情后吃不下,后来爸爸果然没吃就直奔医院;而爸爸没吃我买的饺子,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就直奔医院,果然妈妈生病住院了,这些细节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处细节。(板书:了解)E、小结: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相互了解?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什么叫叮嘱?再三地交待,我们叫它“叮嘱”,爸爸为什么要再三地交待我让我带茉莉花去?小结:一份牵挂,一份焦心,相互了解,这就是爱,这也叫爱!(板书:!)4)、投影

10、出示: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老师范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自由朗读。你从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感受到了什么?A、“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个词发现的? “紧握”这个词他发现得很好,还有同学对这个词有不同的看法吗?指名朗读。你看,就是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很平常的动作,都能体现出爸爸对妈妈的体贴来。这样的体贴也叫爱!(板书:体贴)B、初升的阳光从窗外

11、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话中有一个字非常有意思,是哪个字?(“探”字)阳光我们一般地来说,用什么词和它搭配?(照 ,射,照射)而这里却用了一个“探”字,说明了这时候就连阳光也不舍得破坏这美好的一切。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小结升华:同学们,生活如水,平淡无奇,正如茉莉给人的感觉。但是,这普普通通的画面却体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真挚的感情,这样的爱就像茉莉花那样洁白纯净,很高尚;也像茉莉散发出的缕缕幽香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指名朗读,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抓住“为

12、什么把父母之爱比作茉莉呢?”这一主要问题,与文本对话。在交流中,教师有意在文章无声画面上设点,共品共读,以读代讲,让每个学生自己去发现细节描写的妙处,在不断地“读”中强化心理感受,进而真切体会生活中平淡却感人的真爱。五、爱之省略号同学们,充满细节的爱,总是这样一次次温暖我们的心灵。这样的细节,在课文当中比比皆是,(板书:)回家以后仔细找找,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学习。板书设计: 16、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 父母之爱 洁白纯净 这也叫爱(?。!) 缕缕幽香 牵挂 焦心 了解 体贴爱如茉莉教学反思爱如茉莉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语句朴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讲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那简单、朴实而又感人的爱

13、。这篇课文写的事情虽小、平,但是表达的感情真,描写的人性美。所以极易感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我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成一体。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品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文旨。整节课我认为我有以下两个亮点:一、巧妙选择话题开头映儿对妈妈对真爱的认识,抓住“这也叫爱?”,这一疑惑点,引出“这也叫爱。”“这也叫爱!”“这也叫爱”的情感变化。把“这也叫爱”作为话题,既是作者的思路,又是与学生对话展开的线索。二、围绕话题,寻找细节,感悟真爱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言语理解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围绕着上述对话的话题,学生默读课文617节,圈画文中能够体现“父母之间的爱” 的细节描写,教师不失时机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呈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本对话过程。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交流体会。通过“买饺子”这一平凡小事,引导体会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见真爱,学生从中感受到真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文中一个 “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他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母亲。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