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1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2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3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4页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参赛作品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及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材中本节内容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的图片并提出相关的3个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到二氧化硫也属于首要污染物,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社会。教材内容先后介绍硫单质、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硫的来源及物理性质,在【实验47】中探究了二氧化硫与水及其与品红的反应,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随

2、后介绍了二氧化硫与O2的反应及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其中关于SO2性质的探究是教材内容的重点。教科书中设置2张资料卡片,同时配置了4幅图片,为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课时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和 硅、氯等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本节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3、。本节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这一素材涉及“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对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的积累,

4、在初中的学习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及探究其性质的一些方法。学生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中的氯和硅,不论是对元素化学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基础。同时,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原理,具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从氧化还原的价态角度、物质类别的角度,去类比和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三)教学设计的基本

5、思路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是从关注与人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安全及加工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注重最贴近学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力求以学生主动体验为主,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6、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氧化还原的角度、物质的特性及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究SO2的化学性质、作用及其危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认识SO2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做一个负有责任心的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损害生命健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2. 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结合高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

7、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参见第3页教学目标)。3. 教法与学法设计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因此,可借助有效的实验方法证实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个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究既要切合实际又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阶梯变化,同时将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问题的设计巧妙地串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喜欢做实验的特点设计了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法,先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把

8、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的学习; 实验探究教学法,通过“联系预测策略”,联系已学习的CO2的性质及S元素的价态预测 SO2的性质,并通过设计实验及实验探究,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结论; 对比归纳教学法,通过SO2漂白性与氯水漂白性的比较,从而得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忆: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讲述:SO2的来源(含硫的煤及石油的燃烧)。图片展示 :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推测SO2部分物理性质。实验探究SO2的水溶性。探究SO2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SO2化学性质及用途微型实验探

9、究SO2和酸性高锰酸钾、溴水、H2S发生反应。微型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实验探究SO2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认识酸雨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归纳总结,迁移与应用4. 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方案设计(一)课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识记SO2的来源及其水溶性、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 理解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能书写SO2与水、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知道SO2的用途,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2. 过程与方法 运用生活中的事实、经验及实验,认识SO2物理性质; 通过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SO2的化

10、学性质; 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认识酸雨的形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通过实验认识和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方法和价值; 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感悟化学学科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作的贡献。激发学好化学知识为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校的教学实际,对原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处理,得出如下教学内容。1. 以问题情境导入SO2的学习,介绍SO2的来源。2.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及实验的探究,总结SO2的物理性质。3. 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

11、、碱、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SO2具 有漂白性;S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与硫化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氧气发生反应。4.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SO2的化学性质;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实验探究教学法,对比归纳教学法。(6) 教学用具 常规仪器:试管、水槽;微型仪器:U型管、V形侧泡反应器、侧泡具支试管、尖嘴管、直型通气管、直角形通气管、止气夹、多用滴管、微型酒精灯、微型实验操作台;药品:SO2气体、蒸馏水、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 、浓硫酸、稀硫酸(1:1)、硫化亚铁、铜片、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七)教学过程流程创设教学

12、情 境导入新课4min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 教师活动1.1 创设教学情境【图片展示】 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第一种色泽暗淡、性状干枯;第二种个体丰满、颜色润白。【提问】 假如同学们去市场购买银耳,你将会选择图中的哪一种?【展示报道】央视生活报道: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不少人把它看作是营养滋补佳品。然而不法生产者为了把银耳变白,用硫磺加以薰蒸,满足了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错误心理。据悉,近日有关部门在上海、北京、福建市场几十种银耳商品进行检查,无一合格,残留二氧化硫严重超标。【设疑】我们看到颜色润白的银耳是经过硫磺加以薰蒸处理的,那不法分子是如何用二氧化硫进行食品“美

13、白的”?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来揭开这个疑问吧。1.2 了解二氧化硫的来源【过渡】 我们知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所学过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讲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的煤和石油的燃烧,比如火力发电厂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等。(展示一些化工厂废弃排放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图片。) SO2S+O2点燃【总结】SO2的来源 : 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这么模糊,给谁看?评委能够看清楚这些内容吗?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回忆并填写学案问题1的表1空气中: 微弱的淡蓝色

14、火焰;纯氧中: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观看图片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去选定某些典型真实的事例,设计出能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产生强烈刺激或构成挑战的问题, 不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加强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联系旧知识并结合相关的图片了解二氧化硫的形成,理解和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究二氧化硫物理性质5min【过渡】 了解了SO2的来源,那SO2会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引导】 在大家的实验桌上有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的气体,请大家描述一下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以及回想春节时我们放炮竹时闻到的气味。【陈述】 这种气味的科学术语叫刺激性气味,其中主要是SO2的气味。叙述二氧

15、化硫的颜色、状态。回答:呛鼻的火药味。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2.1 探究SO2的溶解性【提问】 现提供一试管SO2气体,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它的水溶性并把设计方案填入学案探究实验1的表格。【探究实验1】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待稳定后用胶塞塞紧,取出水面。 图1 二氧化硫溶于水 【引导】 为什么试管内液面会上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通过上面的实验及生活经验概括SO2物理性质。【板书】一、SO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毒性沸点无色气体刺激性易溶有毒低思考、讨论并把设计方案填与学案探究实验1的表2。(请两位同学回答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边实

16、验边观察: 试管内液面上升;思考并回答:二氧化硫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概括和归纳SO2的物理性质填写学案总结1的表3。做相应的笔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对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联系物理学压强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格设计简单明了。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5min3.1 探究SO2与水的反应【过渡】我们知道描述物质的性质除了物理性质还有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何证明?【启发】请同学们想想,从物质分类视角来看,SO2与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气体非常相似?CO2是酸性氧化物,这类氧化物能发生什么反应?【过渡】二氧化

17、硫能否像二氧化碳一样能与水发生反应,也属于酸性氧化物下面通过实验我们一起来验证。【探究实验2】用试管取少量实验1中的溶液,往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随后对其加热。【引导】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思考、分析原因并完成学案实验探究2的表格。【总结】从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SO2能与水反应,是酸性氧化物。【讲解】二氧化硫溶于水时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碳酸一样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因此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表示。【讲解】我们把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的反应叫正反应;H2SO3分解生成H2O和SO3的反应叫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18、叫可逆反应。【强调】可逆反应在同时、同条件下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这说明可逆反应不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即产物与反应物同时并存。【提问】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能生成H2和O2,这是可逆反应吗?【板书】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 酸性氧化物 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与碱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H2O 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O2+CaO=CaSO3 3.2 探究SO2还原性及氧化性【过渡】我们发现SO2与CO2有很多相似的性质,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SO2,一瓶是CO2。能否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它们?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呢?相信通过下面的学习

19、同学们可以找出答案。【引导】请同学们标出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其化合价推断SO2可能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讲解】 SO2中S的价态为+4,属于中间价态,在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可能升高,升为+6价,表现为还原性;也可能降低,将为0价,表现为氧化性;故从理论上分析,SO2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引导】 如何证明SO2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SO2具有氧化性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具有还原性又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下面通过微型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SO2的还原性及氧化性。【探究实验3】【信息提示】教师讲解微型实验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步骤并解释为何如此设计。 在一支侧泡具支试管中加入约0.5g硫化亚铁,用直型通

20、气管连接胶头滴管使其组成一支滴管,吸入稀硫酸,紧塞在该侧泡具支试管中。在另一支干燥的侧泡具支试管中滴入约0.5mL浓硫酸,用胶塞塞住试管口。在V形侧泡反应管的侧泡处分别加入12滴溴水和品红溶液,在V形处加入约2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图1连接好装置;夹紧止气夹,加热装浓硫酸的侧泡具支试管,沸腾后投入一些铜粉(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细心观察V形侧泡反应管中各处的实验现象;挤压胶头滴管使稀硫酸加入侧泡具支试管中,与硫化亚铁接触,即有H2S生成,打开止气夹,使生成的H2S进入U形管中与原有的SO2接触,观察U形管中发生的实验现象。图2 SO2的制备及性质一体化实验装置【提问】 实验表明二氧

21、化硫和高锰酸钾、溴水、硫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这三个化学方程式,你能判断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讲解】 SO2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比较弱,能与还原剂H2S反应生成S单质;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剂溴水及酸性高猛酸钾褪色。+4价的硫都具有还原性,例如亚硫酸在空气中很容易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在有催化剂及加热的条件下被O2氧化,生成SO3,SO3溶于水后生成硫酸。这也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方法。【板书】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SO2+O22SO3催化剂 还原性: 氧化性3.3 探究SO2的漂白性【引导】 从刚刚我们做的实验,我们看到了SO2能使品红褪色,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品红褪色的原因。【分

22、析】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实验探究4】 用酒精灯加热V形侧泡反应管处的品红溶液及溴水,观察并完成学案实验探究4的表格。【引导总结】品红褪色体现SO2具有漂白性并不是其氧化性,所以它能用来漂白食物使其变白(例如银耳)。但其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使品红等有机色素褪色。这种无色物质受热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加热后品红溶液恢复红色。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提问】SO2在生活实际中还有哪些用途?【讲解】SO2可用于杀菌消毒等,此外,SO2和某些

23、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展示课前两种银耳的图片),所以同学们购买食品时要注意。【PPT展示】资料卡片1:二氧化硫是食物的“化妆品”,目前食品不合格多半因为SO2。二氧化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而亚硫酸及其盐可引起人们支气管痉挛,并会在人体内转化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如果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资料卡片2:专家提醒,天然的银耳从色泽上看,颜色是很自然的淡黄色的;从形状上看,好的银耳形形是完整的,泡过以后不蔫不软;从气味上看,好银耳的气味应该是自然芳香。如果颜色很白、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或对舌有刺激或

24、辣的感觉,就可能是经过硫磺熏蒸的。【思考】学习了SO2的漂白性,请同学们回忆氯水的漂白性,对比SO2和氯水的漂白性有什么差别并完成学案总结2的表格。【对比总结】 氯水和SO2漂白性的区别氯水二氧化硫原理氯水中的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SO2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效果永久性(不可逆)暂时性(可逆)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强调】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板书】2、 SO2的特性:具有漂白性。思考、猜想思考并回答:CO2气体能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观

25、察、思考并分析完成学案实验探究2的表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加热后红色褪去(该酸不稳定,加热后分解)。完成【练习1】,书写SO2与水、碱、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聆听并做相应的笔记思考并回答: 这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不是在同一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思考并回答: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思考并回答:SO2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思考并猜想:具有氧化性与还原剂反应;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反应。利用微型实验仪器进行同桌二人一组合作探究,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完成学案实验探究3的表5。动手实验并记录现象: V形侧泡反应管中的溴水、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SO2具有还原性)。U形

26、管中有黄色的固体生成(SO2具有氧化性)。思考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聆听并做相应的笔记思考并回答:SO2将品红氧化;SO2具有漂白性。观察并完成学案实验探究4的6:褪色的品红又变红;溴水无现象。记录、理解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并联系生活。思考、讨论并做出相关的回答填写学案总结2的表7。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通过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建立物质分类观,运用类比的思想,找出相似之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为实验的探究提供理论知识。体现了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对可逆反应的理解,使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由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相似之处顺势引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氧化性,为下面的

27、教学作铺垫。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联系预测学习策略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从而建构相对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体系。学生亲自利用微型实验仪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SO2及H2S气体对环境影响都很大,利用微型实验将SO2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进行全密封联合装置的一体化设计,大大减少SO2逸出的机会,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归纳出并论证了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科学猜想。从实验中引出SO2的漂白性。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指导学生用化学知识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现

28、象。呼应课前问题,使SO2的漂白性贯穿前后。联系生活,讲述SO2在生活中的应用及SO2使用不当对健康的危害,增强学生的健康保护意识。回顾旧知识,设计表格将氯水和SO2漂白性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理解。 认识酸雨6min归纳与总结S单质氧化物酸盐碱物质类别化合价6402SO2 SO3 H2SO3 H2SO4 Na2SO4Na2SO3H2S Na2S4min【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溶于水可得到显酸性的亚硫酸溶液。如果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遇到下雨天时,雨水会显酸性还是碱性?化学上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因此SO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

29、,那同学们知道酸雨有哪些危害吗?(展示被酸雨侵蚀的植物照片,德国某一座石雕像的对比照片。)【提问】分析图片并联系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说说酸雨有哪些危害?【总结】 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集电信电缆的腐蚀。【畅所欲言】 酸雨对我们的危害那么大,那我们能为减少酸雨污染做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1)假如你是化学实验室的老师;(2)假如你是一个农场主;(3)假如你是硫酸生产厂的工程师;(4)假如你是环保局局长。你又能为减少酸雨的污染做些什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S元素价态及物质类别及化合价的关系,绘制以S

30、元素的二维知识结构图,阐明S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关系。 观看图片,联系生活描述酸雨的危害。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尝试结合元素价态及物质类别绘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酸雨对社会的破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结合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以元素为核心的二维知识结构图,实现了从单一物质性质到一类物质性质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迁移与应用1min【迁移与应用】1、 S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后红色褪去,到底是因为SO2为酸性氧化物还是因为它的漂白性?如何用实验验证?2、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

31、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请同学们设计多种方法鉴别它们? 3、请同学收集当地雨水样品,并测定其pH值。如果是酸雨,请走访环保部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有关的防治措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也是加深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一、S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毒性沸点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1:40)有毒低(易液化)二、SO2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4价 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酸酐 形成特 性 漂白性SO2酸雨防治危害 (设计意图:表格的设计使得学生对SO2

32、的物理性质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 性质的概念图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使得板书更加美观)【学案】 第四章 非 金 属 及 其 化 合 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一、 学习目标: 了解SO2的来源及其水溶性、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 理解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的的化学性质; 知道SO2的用途,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二、学习重点:SO2的化学性质。三、学习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四、学习过程 :(一)、二氧化硫1.1 SO2的来源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所学过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表1 硫的燃烧在空气中在纯氧中现象1.2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